学佛问题,什么是观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4
学佛问题,什么是观心

首先理解,【心】是什么
所谓【修心】。请勿混淆
一种是普遍的理解,也就是于佛法相关性小,却被广泛误认为是佛法真谛的理解即修身养性,平心静气。这是调理心理的另一种,就是佛法真谛。。。心,就是中心、重点、要害的意思。修心,也就是修真,修本,修我,修佛性……此2说法,相差甚远,请不要因为“名字”一样,就认为是一个意思,请不要以为,佛教修行、修心,就是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心,是佛教中,大乘佛法的教义
心就是【菩提心】【清净心】【本心佛性】
是万法的起源,是众生的本质
修心、观心,就是找到【不生不灭】的【本心佛性】,然后【安住】,就能获得超越万法的真实与清安愉悦
如果有兴趣了解,推荐阅读【佛经原文】
推荐阅读《大佛顶 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 首楞严经》。这是专门介绍大乘修行法门的佛经
推荐阅读《大般涅槃经》北凉译本40卷。这是系统介绍佛法理论体系的经典,纠正了很多错误现象
有缘听闻《妙印法师:成佛之路》

观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内心清净安详的状态吗?

“观”的内涵在什么地方?

如果观心的方式不对心性会有什么样的状况?


释迦弟子 受持如来正法速证解脱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无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嗔痴。

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

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

心法本来无有形相。

心法本来无有住处。

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

一切诸法从妄想生。

以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 心所法 本性空寂。

我说众喻以明其义。



善男子。

心如幻法 由遍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

心如流水 念念生灭。于前后世不暂住故。

心如大风。一刹那间历方所故。

心如灯焰。众缘和合而得生故。

心如电光。须臾之顷不久住故。

心如虚空。客尘烦恼所覆障故。

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

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

心如僮仆。为诸烦恼所策役故。

心如独行。无第二故。

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

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

心如埃尘。坌污自身生杂秽故。

心如影像。于无常法执为常故。

心如幻梦。于无我法执为我故。

心如夜叉。能啖种种功德法故。

心如青蝇。好秽恶故。

心如杀者。能害身故。

心如敌对。常伺过故。

心如盗贼。窃功德故。

心如大鼓。起斗战故。

心如飞蛾。爱灯色故。

心如野鹿。逐假声故。

心如群猪。乐杂秽故。

心如众蜂。集蜜味故。

心如醉象。耽牝触故。



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

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

常怀染著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

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

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

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

观心,就是看因为心为一切的根源。你首先要觉察。要看到自己心里的想法。所以说“觉察”是对治烦恼障。当然这个烦恼障,意思就很广了。我们讲得简单点,就是觉察你内心的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你自己的心理变化,例如贪,嗔,执着。

寻师访道为参禅。

有心实证佛法,会遇到善缘大修行人的。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观心,观有参悟观察的意思,心有内在的意思,观心从内在找寻答案。佛学喜欢参禅,是从内在找寻答案的一种方法

寻师访道为参禅。

有心实证佛法,会遇到善缘大修行人的。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什么是观心,就是观自己的内心,观自己的内心,也就是你心所想所做的事,观自心,不要看别人的不是,看自己的缺点,我觉得这就是观自心

  • 对闻、思、修、行的一些理解
    答:观心法门其实是我们消除业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说白了,观心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闻思修行”四个字中的“思”,观心的目的,是观业障、观空性,因为空性是很难观的,尤其是我们初学者,一直在徘徊在空性是什么的问题上。理解了空性,再观心,就突然发现确实人是充满着深深的业障,比如傲慢心,自以为是...
  • 学佛修行,观照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观照
    答:观照,有止观和慧观,止观是将心定在一点上,比如,观一种声音,观一个形象等,慧观是将心定在某个佛法上,比如观照一切唯心,观照一切都是虚幻,等。还有就是直接观心。
  • 关于小乘四念处与禅宗的观心法门的区别!
    答:小乘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者七天,慢者七年方可证悟初果。四念处能去除众生有常、乐、我、净四颠倒,使众生清净,克制一切烦恼和悲哀、祛除痛苦和忧愁,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禅宗的观心法门,属于观照法门,观照的对象是“心”。观照即是觉照。从根本上...
  • 佛教修观,观什么?观自在菩萨,观什么观自在?
    答:观什么,这个问题十分的庞杂,而且每个人所依的宗门不同,进行的修行道路就有所不同,所以观,是观什么,各宗各派不一样。但是个人认为,天台宗 智者大师 对于修行所运用的观法,已经进行了十分完整的,妥善的整理,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智者大师的 论著。观和看的不同,从最浅显来说,看是用...
  • 请问观心法门顿观问题
    答:这时,观世音菩萨随即从座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世尊!回想我在过去无量数恒河沙劫以前,那时观世音佛出现于世间,我在观世音佛前发心求取无上的菩提正觉,佛教我从听闻的性能上思惟修习(反闻能闻的自性,念念旋元自归,刻刻熏闻熏修),证入三摩地。我最初在闻性的思惟修习中,把整个...
  • 关于小乘四念处与禅宗的观心法门的区别!
    答:所以心念处不可能是心的觉受。第二个问题,破无我,连非想非非想处定都还有我,更别说还没有入定时方法的区别了,不论观心还是止观,所有的方法都能够到无我,和方法没有关系,刚刚入定后什么方法都没有了,还没有破无我呢!无我最难破,三界定境都有我。和方法无关。
  • 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何为观?
    答:观 观照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 学佛的一些相关知识
    答:阿弥陀佛!师兄,学习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所讲的基本和核心是什么。不论修行任何法门,这些都是基础!其中包括: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是非常实用的修行方法,果能依次第如理观照,深悟其理,则看破一切虚妄颠倒,必定解脱六道!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 学佛的一个问题 求助。
    答:学佛的人,要信心具足、内心虔诚。你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可能源自你对生活、现实的一些不满,导致情绪异常波动所致。也可能现实给不了你想要的或者满足不了你的内心需求,导致了精神出现了某种无以名状的不安。不过,最重要的是,你的内心还不够坚定、信心不足。学佛,就要打破“我执”,戒掉“贪”、“...
  • 菩萨心是什么
    答:菩萨心是善良到像菩萨一样的心,是一种无我的境界。佛教告诫众生,欲得菩萨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学菩萨的大悲法门。行大悲者凡见人类的苦痛,能平等予以同情,愿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众生,即是菩萨的悲心。佛教认为悲心是每一众生本来具有的,但众生心境狭隘,不能扩大同情成为大悲心。众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