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学佛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学佛的朋友有问题请教

可以的,声、口、意三业清净,手抄佛经,耳听佛曲,心中忆佛、思佛、念佛。功德无量。

但希望再上一层,叫“读经不解意,与意做仇家”,更增上的状态时,手抄,口诵,心里思维法意。



尽量不要听那些流行音乐,因为心会被牵走,而打妄想。佛法从恭敬中来,一份恭敬一份收获。古人读书,要净手洁案,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意。毕竟和一个“智者”的对话需要端正而认真,从认真的作风中才能有所收获。


回向的目的是,不忘初心,不忘发心。就是再一次告诉自己做这个事情的目的,以坚固道心。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向。

希望对你有帮助。

1,是否躺着就意味着不敬,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如果是一个残疾人或者肢体局限的人,实在无法起身,那么有敬佛诵经的意愿,这都是功德。而我们作为健全人,如果能够端正却不端正,这才是过失。功德在于自己的真诚心,真诚心如何体现呢?打个比方,我们去恭敬父母,打个电话也行,亲自去探望也行,我们选择如何行事呢?当然是亲自探望更恭敬。但是如果实在不能脱身,那么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也同样是恭敬。也就是说能恭敬而不恭敬才是过失。能恭敬尽量恭敬则是功德。比如自己觉得疲惫,想躺下,但是诵经觉得应该端正,则不顾疲惫起身端坐诵经,功德就在这里,而不在哪一种形式。所以您看自己哪一种形式会让自己更加安心,就选择哪一种形式。

但是对于他人而言,这里的建议是不强迫,不打扰。别人能够配合自己读经而不打扰已经是很慈悲了。自己不要强求意愿给别人,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并不是谁对谁错。如果非要别人接受自己的意愿,或许会让人产生厌烦心,从而对于学佛产生不正念头,这更不利,而且也是我们自己的过失。能听闻便是有因缘,其余不必自己操心,因缘成熟则自然有感悟。所以您诵经的时候只要怀着利他心,慈悲心,利益一切与自己有缘的众生,这就是无量的功德,自己反而受益越多。功德在于利他心。而不是自己有意的追求,否则追到手的也是有限的,所以学佛中功德回向是非常提倡的。

2,经书的存放应该恭敬,不能放在床上,不要被其他的书籍摞压(经书间除外)。至于您的居住环境,那么您可以凭感觉放在清净的地方,与佛像放在一起也无妨。如果还是担心,那就用洁净的包装物包裹起来存放也可。至于您提到的私人生理用品存放。如果您实在没有其他的安置地点,那么尽量恭敬心就是功德,可以选择清净的箱子盒子存放经书,或者将生理用品安置他处,这样做是为了让您安心,如果您的心不安,所行佛事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3,我们普通凡人如果说一个杂念不生是非常难的,否则的话就是高人了。特别是初学佛者初读经者,恐怕连流利读诵都不容易,更难说一杂念不生,所以这一点不必担心。生杂念发觉后再把心拉回来就是了,担心杂念本身就是一大杂念,是会影像诵经效果的。所以好的状态是放松读经,中间不间断,手机电话一律关停,任何打扰都要避免,和身边人协商好,诵经过程中不要打扰,安心一气将经文诵完,然后圆满的回向,这样就圆满了。发心诵经,认真诵经,功德回向,这一套过程下来自然有功德,不用担心,如先前所说,功德就在于发心利益众生,然后努力制造好的成果,然后回向众生。你有慈悲心,就像在救自己最心爱的人,那么被回向的众生自然会得到利益。对于您自己而言,善因种下了,不求善果也必有善果。

4,对于营养方面,专门问题还是请教专门人士,我没有相关知识。对于您学佛修法而言,吃素当然是很随喜的行为。但是建议您不要与家人因此而产生太多冲突。家人让您吃肉是关心您,这个心您应该接受。只是家人还没有到对任何众生都产生爱心的程度,仅仅是没有意识到。所以不要冲突,千万不要让别人认为学佛人都是“另类”,否则会自私,会障碍更多人正确的接近佛法。所以可以方便行事,在家人面前如果不好拒绝,那就接受。但是心念里要视被吃的肉都与自己结缘,由此自己今后学佛要好好的利益它们,如果肉被不明理者贪婪所食,对于食者和被食者都遗憾,既然与自己结缘,就是与自己有缘,那么自己要好好的利益它们。

但您有条件不吃肉当然很随喜,我也相信现代人真正说缺乏营养的现象应该是很少的。至少不至于出现危机的情况。您可以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选择。

5,这样算是学佛。其实对于所谓不好的境遇,其实是我们的观念。所谓的“坏事”其实往往不是纯粹的“坏事”,其发生必有因缘,这个因很可能自己并不记得,但是一定有因。打个比方,出门遇到塞车,心烦,结果比预想的时间晚了很多到达目的地,但这个时间到达目的地不意味着今后的一切都是糟糕的,或许就是这但搁在路上的时间,是自己踏上了一个接近幸福的路口。真正的“果”往往并不被发觉,也就是说并不像自己预想的那样。要知道,没有人会主动祈求烦恼,但是烦恼还是会遇到,不求自来。这说明,这个遭遇是自己必须承受的,在于自己之前的“因”的成熟。“意外”只是意料之外,其实是注定的。那么“福果”也是一样,真正的幸福往往也出自意外。断除恶因,种下善因,是感召善果的唯一途径。对于遭受的恶境遇,这也意味着过去一个无法化解的恶因的成熟和结束。这不是一种自己骗自己的状态,这是修因感召果,而不是只祈求果。学佛人并不是说一定就具备了某种境界,那不现实。学佛要从自己的当前状态出发,承认当前的自己,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学佛,由此得到真真正正的改变。脱离现实就成了抽象概念了。

6,很随喜您的恭敬,但是要知道,您拜的是佛像,而不是佛祖。形象就好比我们亲人的照片,我想起了亲人,看看他的照片,通过照片联想起亲人的音容笑貌。但是不意味着照片就是我的亲人。所以说佛教并不是拜偶像,这也是很多人误解的,也被其他宗教的信徒误解。我们对于佛,菩萨,以及圣贤的形象礼拜,其实是对于佛,菩萨,圣贤的尊敬,而并不是构成塑像的物质。对于佛像,的确应该谨慎安置。不要让没有正念的人以邪见去攻击。但一般没有极重邪念的人也不会有冒犯。大家还是有敬畏心。您就以清净的心念安置即可,平时的礼拜也不要影响他人,您的行为就是对于他人的感召。

有求福的心念并不为过,我们是凡人,毕竟是对于诸多的果有着执着。虽然这并不是佛教终极提倡的,但是并不排斥,也就是说诸多世间的愿求,只要是善念,佛教也有方法教导我们以达成愿求。有私心,就承认自己有私心,说没就没是不可能的。这需要修行中体会感悟,而且众多凡人也是在世间感应中增强信心,从而不断的感悟然后内心真正的宽阔放下。所以说祈福,求愿并不为过,但要如理如法,端正心念。我们的诸多习气都是逐步察觉然后化解改变的,而并不是说我学了佛就一下子成为圣人了。

7,这是杂想妄念,但是也是正常的。初学佛人特别是有过严重过失后开始学佛修行的人就像烟瘾毒瘾深重的人一样,在刚开始戒毒戒烟的时候往往最难熬。甚至想死。但是只要坚持熬过了这些时期往往越来越开朗。如果不戒毒,那意味着今后的路程将会越来越黑暗。您不必担心,您修行中秉承着,发心,善行,回向这个过程去行事就是了。您有关怀众生的心,把自己的修行做好,功德要回向。包括自己念佛,持咒,行善事后都可以立即发心回向众生。您的心真诚愿众生或者与您有缘的众生净业增福慧,离苦得乐。那么就一定有效果。您的担心只能影像效果。

愿您吉祥如意...

1,心中念佛,走路念佛;
2,有机会请些经书学习看看;
慢慢来,慢慢学,不要放弃;
南无阿弥陀佛;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看得破,放得下,正见智慧就会增长;
如何看破呢,多看慧律法师讲座。如何放下呢,布施忍辱。。。

人是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成长的
念佛要是能上大学拿还要学校干什么

正见智慧增长----要闻,思,修
看《楞严经》
寻善知识

从在生活中做个好人,平常读佛经开始吧

  • 请教佛门弟子个问题
    答:第二个问题。即使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信佛学佛,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出家。更何况不可能所有人信佛。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宗教。再者说,即使全是佛弟子,也不一定全是出家人啊。信佛学佛并不代表一定得出家。这个想法楼主就只当是消遣时间娱乐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学佛的朋友们,想请教一个问题
    答:推荐素食,放生,多培福。姻缘每个人都有,早晚的事情。
  • 向佛家人或学佛者请教一个问题
    答:这句话出自《大般涅盘经。梵行品》,意思是:一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的修行者;独自悟道的修行者;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的修行者;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这些修行者成就善法无不是以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为根本的。声闻、缘觉、菩萨就是佛家常...
  • 关于佛教,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答:1、人们狂热追求物欲,佛菩萨时刻在利益众生,而众生不知道。佛菩萨是恒顺众生的,这样才能令众生最终得到大利益,不会强迫众生脱离欲望,那是无智的行为,也是无效的。佛菩萨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候通过种种方式提醒和教化众生,而众生更愿意坚持自己的贪欲,这是大家自己的选择。佛教经典就是佛菩萨的教育,...
  • 想请教学佛的同修关于职业取向的问题:做什么职业不违背佛法?
    答:随喜。世俗商人小贩白领职工领导之间工作和生活恶意竞争的果报都趋向于三恶道。学佛人可以尽量按照五戒十善的标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做,尽量保证来世不失人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因小利,而丢掉大道。世人不知因果,贪图蝇头小利,损失大矣。宁愿生活困顿些,也不可以丢失“道”。
  • 请教学佛的问题
    答:念佛只管清清静静的念去、不要理会任何烦恼杂念,心才能清净。慢慢的就见效了,着急得清净心,这个心本身就是烦恼 杂念。如同装过酒的瓶子你要他立马没味道很难,把酒倒空 瓶子口打开,慢慢就挥发干净没有气味了。修行急不得缓不得,所以佛法是中道。我建议你念佛用一种方式念佛,一心方能清净,学佛...
  • 佛弟子进,请教师兄们一个问题?
    答:有意为之的,就是居心叵测了,我们要注意保护,不被其影响,如果生起一念嗔恚,就火烧功德林了。无意为之的,就是还没有接触、理解正法,或者是业障还比较多,或者是因缘还没成熟,我们就要学释迦世尊,先做好自己,感动他们。世尊当年在世,为人演说正法,也是一样,演,是先做到,做出来,说,是...
  • 向学佛的人请教一个问题!
    答:没经过系统闻法很容易变得狭隘(囿于各种门派之见,甚至自赞毁他)矛盾(佛法和世间法、此法与彼法之间)和邪见(将佛法与外道法混为一谈)。三是学佛必须有合格且具足传承的老师(注意:传承要公认的真实、清净、圆满,莫被附佛外道所蒙骗),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就您所提的问题,我猜想有三个...
  • 学佛的疑问
    答:1.一般初学佛的人,对众生的定义不明,而且现在更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其实,生命是有层次之分的,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才是有情众生。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有活的细胞,二是有神经的反应,三是有思...
  • 请教各位学佛前辈同修一个关于孝和弟子规的问题,谢谢
    答: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那要柔和地劝谏,劝谏不听从,等父母高兴了在劝,父母不听我们劝,打我们也不要有怨恨 你要首先感谢父亲对你的教导,并认可他说的和白人女孩结婚有他的道理,可是你还要和父亲说,你和白人女孩不习惯,有许多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中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