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但是现在有非常的多的矛盾和痛苦。。。我是不是不适合学佛呢?为什么学佛就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就是我有很多杂念,家人又反对我学佛,所以我心里很难过,而且我心里又不舒服,我很痛心,我学佛在盲修...

获得佛法的途径有很多,现在技术这么发达,阅读佛教书籍,够买佛教音像制品,看网上高僧大德的开释都可以。
修佛的方法也有很多,不一定是出家,吃素什么的才是修佛,形式并不重要,断除内心的分别,妄想,执着才是核心。
杂念每个人都有,凡夫的杂念都差不多,基本念念都是杂念。所以不要消沉,灰心。佛不在别处,就是你的自心本性,一念佛起,一念成佛。念念佛起,念念成佛。多行善因,积累自己福报和智慧,不要放弃和消沉,佛果会慢慢显见的。

佛佛心心心佛佛,佛就是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人能够了悟宇宙众生生命不息的人,佛说众生皆有佛心只是众生迷惑没有醒悟看不到自性本来面目,心明即是佛菩萨,心迷则是凡夫佛菩萨和凡夫一念之间。
我们为什么学佛,我们学佛是为了学习佛的智慧,学习佛的处世态度,学习佛的人生观观照自心利乐众生,学佛就是为了学习佛的慈悲平和无嗔无怒无痴无慢,做到心中有佛佛在,心中无佛佛自在。
一个“心”,我们心可大可小,大可以是无限广阔的大,小可以是针眼般大,所以我们常常说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我们的心无外乎于贪心,嗔心,痴心,一个贪心可以贪财贪物贪恋尘世的色、香、味、形,你贪得多了你是贪所有人的,你要慢慢的归还直到你归还清的那一天,你贪一个人的你就要还一个人的债,你贪恋尘世间的红尘色彩那么你就要烦恼一生,正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我们生了嗔圭心,我们就已经有了怨恨心,有了嗔怒心,有了嗔圭心便有了世间的恩怨情仇,当我们真正的放下所谓的嗔圭我们也就释怀,在我们心中没有了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种种所以的宿怨,痴心有的人痴迷于种种,有的痴迷于色,有的痴迷于书画等等,其实痴迷恰恰把你沉沦于迷盲中,使自己愈陷愈深,而迷失了自如的本性,所以心经开始就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仔细的想想我们的一生存在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都是虚幻的,唯有我们的心是真实的,我们的自性是真实的,如果不认识自我的自性犹如瓶中之鹅,只有在绝望中慢慢的消失。所以对于任何事情不要抱有一颗执着心,要抱有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平常对待这正是一个真正大彻大悟觉悟之人的作为,凡事要运用广阔的智慧去处理,不是盲撞的处理,我们所做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恰恰是我们所筑造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行为无一不靠心所创造,佛菩萨内心清净所以没有污染,因为佛菩萨是大彻大悟之人,要达到佛菩萨般清净的心,非一日之功,即使我们学佛的目的。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佛教的本质,或者佛的本质追求:明心见性。

而佛教的戒律是为了 让诸佛子 断除 外界业力 欲望之扰 ,更好的修行。
有一则小故事: 一个弟子问师傅:我可以在禅定的时候抽烟吗?
师傅处罚了弟子。
另一个弟子问师傅: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禅定吗?
师傅大喜,道:当然可以。
所以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戒律。
最初的佛修是没有戒律的,研习佛法修行的人是因了悟达到境界明晓经理后,自发的遵守戒律(即为其本身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因有正知 从而 正行。

至于宗门的分别,是因法门的不同而衍化。 每个成道的大师具备一样的性质,但其达到明心见性的过程不同,对此的理解亦有不同。 如密宗 喜以咒、念加以苦行而断除欲望,修成一颗炙热只追逐于佛法真谛之心。净土 则是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 。

处于世间的人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于佛修中。那么就要明白自己的目的。(虽然这是不好的,因欲望而修佛法,不过 开始接触佛法,并抱有持续下去之念的人 又有谁不是因内心的欲望作为推动力而不断研习、修行?)
比如 ,有人渴望心静 、有人渴望正行、有人希望解救众生,有人潜在欲望是想解脱自我、 又或者诸如 想得神通、通往极乐等....

最好的便是,于尘世事物中,便做尘世中人(体会这人间百态何尝不是乐趣)。而在一个人的时候,就应该抛弃尘世的事物,一心或研习佛法、或静心禅坐、或念佛....
久而久之,功夫日涨,在社会中的言行所思自然会受到影响。

一方面 要肯定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身份所必定具有的欲望与需求。一方面 也愿意专心付诸于灵性的修习中。 才不会矛盾和烦恼。

修行的快乐
作者:刘欣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因缘经》中,释迦牟尼佛曾明确地指出,这个世界的因果原则,是“ 行苦苦报,行乐乐报 ”。就是说我们如果行快乐之事,那么就会有快乐的果报,如果行痛苦之事,那么就会有痛苦的果报。修行也是一样。很多人认为修行是苦的,修行是需要受苦的,需要有痛苦的过程。其实这是误解了修行。如果我们行的是苦,得的也会是苦。 而不会是别的什么。
世尊又说: 【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人的福祸都是由心而起,心想念善,那么受报也善,心想念恶,那么受报也是恶报。’饿死的人会会作饿鬼,苦恼死的人,会受苦恼的报应。而欢喜死的人则会受到欢喜报。十分快乐。如果想从痛苦来换取罪业的灭除,希望得到好的报应,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道理十分明白。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佛法有这么多的戒律,还要有种种修行的方法。修持起来免为其难,苦死了。这是怎么会事呢。
其中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知道:
1 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快乐,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世间人把,拥有财富,女色,名利,等等看做是快乐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相反执著于此,还会带来诸多的痛苦,烦恼。有了财富,不免要担心被劫夺,担心失去,而且希望能够更多,费尽心机,奔波劳顿。所受的果报也自然是不好的果报。
我们平时被习气所支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这十恶业无不是让我们痛苦烦恼的罪魁祸首。修行就是去掉这些恶行,恶念,恶语。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制定戒律,不是限制我们,而是保护我们,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不受恶报。这是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根本办法。并不是我们受到了限制,受到了痛苦,就会有所补偿。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所以修行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受苦。应该说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正确方法。
2 修行还有种种方法,比如持咒,念诵佛菩萨的名号,诵经,禅定等等,这些方法无一不是为了让我们的身口意能够摆脱业障习气的困扰。所以这个过程,也不是为了受苦而作,受苦不是目的。
修行其实应该说是照顾我们自己的最好方法。
在《大般涅槃经》中讲到:【 善男子。菩萨见所持戒牢固不动心无悔恨。无悔恨故心得欢喜。得欢喜故心得悦乐。得悦乐故心则安隐。心安隐故得无动定。得无动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离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见佛性。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 。】
当我们持戒修行,心无悔恨,悦乐欢喜的时候修行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内心自然安详、如金刚般不为所动,厌离生死,趣向解脱。【转】

学佛是静化心灵。 我觉得你还没真的了解什么是佛? 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学会:自信,自律,自强。
自信来源于哪里?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得到别人的认可。想成功就要超越自己,突破自己。 庙寺里的 大雄宝殿,“大雄”梵文里就是 超越 的意思。观自在菩萨,观就是看自己,就像面镜子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求观音保 平安,就是 要自已知道该做的事,规避不该做的事,你就平安了。“世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佛家倡导吃素,实际是倡导向善。不能杀生。你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肉? 具科学家说吃下去后要14天左右才能消化。 你看过喝醉酒的呕吐物吗? 恶心吧。这还是刚吃下去的,你想下,你吃下的东西在你肚子里要腐化14天才被排出来,这14天里要产生多少毒素你知道吗?这些毒素再通过你的血液循环伤你的五脏六府,再运到你的脸上。
吃五谷杂粮才是长寿的本源。

学佛学的是自在逍遥,你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可以适当的降低自己学佛准则要求

  • 学佛,但是现在有非常的多的矛盾和痛苦。。。我是不是不适合学佛呢?为什 ...
    答: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
  • 学佛后始终放不下心中的仇恨怎么办?
    答:个人意见:一是告诉父母,让父母理解你,和那个少来往,这样您也减少了心理负担。二是事情已过,冷处理最合适,将两家来往降到最低。但大人不要点明,这样对您好些。三是您要多多忏悔前世的恶业,您心中的怨气,更多的可能是身上的冤亲的怨气。即便是这个人,也一定在前世您伤害过他,才会有这样的事...
  • 信佛学佛,生计如何维持,唯一让我困惑矛盾的
    答:现代佛法的一大问题在于将佛法与世间事割裂。磕头念经是修行,工作学习就不是了吗?佛陀言佛法无边,如果有区别就是有边或者二元了。因此,为生计工作学习也是修行的道场,甚至比寺院更好,水至清则无鱼,没有淤泥也就生不出莲花。
  • 母亲学佛十多年,感觉越来越偏,不顾家,家庭矛盾严重。
    答:佛教不是这个样子的,也不会产生这种思想,可能是你母亲自学导致对于佛法的理解性,产生了很大偏差,曲解了佛教思想的本质。你可以试着将她往正确的方向指引,老人嘛,哄哄骗骗就好。大多比较迷信,可以自己布局,做一些‘异象’来指引她,比如买个双面佛,一个笑脸一个怒脸,把怒脸藏起来。我妈那时候...
  • 我是一个刚学佛法的初学者,我很矛盾,人还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利益产生纠葛...
    答:学佛的人应当懂得,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所得到的利润都要帮助世界苦难众生,自己生活愈简朴愈好。实在讲,愈是简单的生活,愈是健康的生活。新加坡的许哲居士一百岁了,一生没有生过病,心地清净慈悲,生活非常简单、清苦。每天吃一餐,不吃油、盐、糖,只吃生菜;衣服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李木源居士问她...
  • 请教佛教高人,学佛后的困惑,痛苦!
    答:学佛学偏了,有点着魔了,不了解学佛的本意,用世间法理解佛意,或者说用你自己的意思解释佛意,所以搞得很矛盾。学佛是学解脱的,哪有学成这个样子的,不过心越苦则越明,学佛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胡思乱想地理解佛意,而是寻找烦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佛是怎么说来解除烦恼的...
  • 明如法师:学佛人家庭为何多不和睦
    答:现在我们很多人学佛都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也就是发了利益一切众生心的人,很多人的家庭却不能和睦相处,有的和父母不和,有的和妻子不和,大部分的夫妻经常吵架,搞的人心惶惶不能如理学习佛法,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菩提心的修行,也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注意菩提心而导致的结果。在大乘佛教修持过程...
  • 内心很矛盾,学习了佛法后,发现自己不能遵守很多戒律,很难。每次一破戒...
    答:戒律是很难做到,但你可以慢慢来,每天改进一点,这样积少成多,慢慢的就会逐步戒掉了。即使犯戒了,也不要太在意,魔来魔斩,要多做忏悔,一点一点的改正,要顺其自然。有时间最好是多念佛,佛号念得多了,你就会慢慢的清净了,外在的干扰和环境不是主要问题,心清净了,就不会受环境的制约了。
  • 学佛和现实的矛盾
    答:首先学佛的人对于生活应该是这样理解:家庭是责任、工作是本份、金钱是工具。我们学佛,不是说要把钱看的跟粪土一样,对我们来说,金钱只是工具,比如,使用它能够满足我们的生活必须,可以买东西孝敬父母,但它只是工具,我们不能太执着与贪求它,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就更不对了。只有哪些腐败分子、...
  • 我学佛遭受了太多不理解、不支持,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所以我现在学佛有一段时间了,实在讲,我不敢主动承认自己学佛,毕竟我不是什么高僧大德,自己身上必然会有很多的毛病习气还没有改掉,如果轻易说出口,“我是学佛的”,那就全遭了,把佛的名声都毁了。这就是什么? 本来别人还是挺想学佛的,但是看到我们现在学佛的样子这样的怪,一点没有改变,别人就对学佛失去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