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很矛盾,学习了佛法后,发现自己不能遵守很多戒律,很难。每次一破戒,都会非常纠结,怎么办?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我是一个刚学佛法的初学者,我很矛盾,人还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利益产生纠葛,往往遇到一些利益上的事!

呵呵,不要称“老师”,大家都是“同学”关系。建议您搜索下陈大惠老师的“企业家论坛”和“传统文化论坛” 以及胡小林董事长主讲的《弟子规与财富》。

如何在经商的环境中保持心地清净?
《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佛菩萨表演经商的身份,我们可以学习;五十三参就是我们现实社会五十三种不同的行业。譬如你经商开店,店就是道场,老板就是佛陀,员工就是菩萨,顾客就是你度众生的对象,完全佛化。念念都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社会安定,拥护世界和平。所以,佛法是任何一个行业、家庭统统可以落实,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
佛法与世法实在是一念之差,一念觉,世法就变成佛法;一念迷,佛法也变成世法。为一切众生服务,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觉;念念利益自己,这是迷惑。如果是利益一切众生的,看起来好象是不如法的事情,譬如一般做生意的人,常常在一起谈到偷税,说不偷税就不能赚钱。而偷税是犯法的,国法不许可,佛法也不许可,你犯了偷盗罪,这是五戒里的重戒。
可是我们读祖师的传记,净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在没有出家前是政府公务员,管税收出纳。金钱从手中过是很方便的事情,他就起了盗心,偷国库里的钱来放生。以后被发现了,这个罪是死罪。可是一调查,他没有把这个钱做别的用途,而是拿去放生。法官看到也很难办,他犯的法确实是死刑,但他做的事是好事,他没有拿去享受,所以把这件事情向皇帝报告。皇帝听了,就吩咐执法的人将他送到法场杀头,并交代监斩官看他怕不怕。如果他不怕,就放回来见皇帝,害怕就杀了。结果永明延寿大师被绑在法场要砍头了,一点都不恐惧,非常镇定从容。监斩官就问他:“你怕不怕?”他说不怕。“你为什么不怕?”“我一条命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值得!”后来皇帝召见他,问:“你想做什么?”他说他想出家。皇帝就成全他出家,并作他的护法。
由此可知,破戒不破戒、犯法不犯法在一念心,你一念心是善的,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不叫偷盗,这是开缘。所以,你要是有永明延寿大师这种心愿,你做生意逃税,把这些钱用来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救助一些苦难的众生,你做的是功德。如果是为了自私自利,为了自己享受,就造罪业。
如何合理用经商赚来的钱,才不至于造业?
学佛的人应当懂得,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所得到的利润都要帮助世界苦难众生,自己生活愈简朴愈好。实在讲,愈是简单的生活,愈是健康的生活。新加坡的许哲居士一百岁了,一生没有生过病,心地清净慈悲,生活非常简单、清苦。每天吃一餐,不吃油、盐、糖,只吃生菜;衣服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衣服?”她说:“我天天跟最穷的人在一起,我要是穿上新衣服,就对不起他们。”这是菩萨,不是凡夫。
凡夫无不贪图享受,对饮食无不讲求,结果出了一身毛病。许哲居士一生那么健康、自在,很值得我们反省、学习。所以,学佛一定要明理,通情达理,然后才能如理如法的修学,也就是如理如法过日子,工作、应酬都不过分,都能懂得节度,做到恰到好处。(摘自《学佛问答》)

所有佛法皆是工具,离苦得乐的渡船。若已能离生死海,到涅槃岸,即要离船上岸,不能因为船的殊胜而不肯弃船。法应尚舍,何况非法。

戒律是很难做到,但你可以慢慢来,每天改进一点,这样积少成多,慢慢的就会逐步戒掉了。即使犯戒了,也不要太在意,魔来魔斩,要多做忏悔,一点一点的改正,要顺其自然。有时间最好是多念佛,佛号念得多了,你就会慢慢的清净了,外在的干扰和环境不是主要问题,心清净了,就不会受环境的制约了。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无始劫来养成的习气,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即可全部改正,否则成佛何必要用三大阿僧只劫呢?

持戒要晓得戒律的开遮持犯,好比洗衣服,我们要做到的首先是保持衣服的清洁,脏了就洗。持戒也是一样,开始时,先杜绝粗大的触犯,譬如杀生、譬如说谤法之类的大妄语、譬如婚外恋的邪淫、譬如明知故犯地地偷盗行为等等,然后再逐渐深入细微之处,把不如法的细节一一剔除。

栽跟头不怕,重要的是马上爬起来,并尽可能减少再跌倒可能,只要一路前行,毕竟善增而恶衰。学佛就是为了人人做佛,古人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是这个道理。凡夫俗子只要步步坚持修善断恶,早晚有解脱之日。

南无阿弥陀佛!

明心合十!

我觉得戒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心的修行。之所以有戒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你修行,但是如果你为了所谓的不能遵守戒律而苦恼,那这些戒律就成了阻碍。当年释迦摩尼佛在成佛的道路上,并不赞成苦行僧的做法,这种身体上的戒律并不能帮助思想上的提升,如果你太过追求守戒,这就成了形式主义。你要明白这些戒律的道理,比方说,同样两个吃素的人,一个只是为了守戒不吃,心中看到了还是会想,而一个纯粹是出于慈悲心才不吃,你看前一个守戒了也白守戒,佛法重要的是心,你的心决定你的行为。所以不要为不能守戒律而烦恼,不要执着于这些,关键是你的心里怎么想。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建议你去看看《了凡四训》,希望能给你点帮助^^

不必矛盾.既然走入了佛门,就有大功德了,你可以先皈依,等待将来机缘到了再受五戒,这样就不必害怕破戒了,如果你只是前家的居士,没有很多的戒律,如果是出家的师父,戒律才会比较多.不如我们吧,五戒最基本,但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受五戒,弘一法师告诉我们能守一戒就一份功德,而不是说没有守戒就有罪过,而是能守一戒就一份功德了,佛法是多么的慈悲啊.只要皈依了就是三宝弟子,但是三宝弟子没有什么戒律要守的,而是我们能守一戒就一份功德.所以,我们可以慢慢来,只要时时想到五戒中我们只要能守一戒就一份功德,自在随缘才是真学佛.

难受就是去除自己毛病的过程,好像有病的人用药,身体肯定会有反应,但就是在一次次的难受中,自己慢慢将习气改了,那么就会与觉悟相应。
持戒要严,进步才快。

  • 内心很矛盾,学习了佛法后,发现自己不能遵守很多戒律,很难。每次一破戒...
    答:戒律是很难做到,但你可以慢慢来,每天改进一点,这样积少成多,慢慢的就会逐步戒掉了。即使犯戒了,也不要太在意,魔来魔斩,要多做忏悔,一点一点的改正,要顺其自然。有时间最好是多念佛,佛号念得多了,你就会慢慢的清净了,外在的干扰和环境不是主要问题,心清净了,就不会受环境的制约了。
  • 我是一个刚学佛法的初学者,我很矛盾,人还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利益产生纠葛...
    答:佛法与世法实在是一念之差,一念觉,世法就变成佛法;一念迷,佛法也变成世法。为一切众生服务,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觉;念念利益自己,这是迷惑。如果是利益一切众生的,看起来好象是不如法的事情,譬如一般做生意的人,常常在一起谈到偷税,说不偷税就不能赚钱。而偷税是犯法的,国法不许可,佛法...
  •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了强迫症。怎么办
    答:你舌根还在动,怎么是定?你没有见性,怎么是慧?说是戒,还勉强,但是,若说大乘戒,无念清净才是大乘戒,你有念,眼根,意根,舌头都在动,怎么说戒定慧同时完成了呢?修行,是不是真实的修行,一定要契入实相,实证这个实相无相的境界,才有能力辨别自己是怎么回事。他人是怎么回事,你也会很清...
  • 读了许多佛教的东西,怎么发现自己心态越来越老了,也不注意形象了,大家...
    答:其实佛教精神很积极向上。只是你没有体悟到。佛教的出世思想并不是厌世思想。如果你和朋友都处不来,就证明你已经走偏了。 什么叫不注重外表,外表的威仪更加主要。你的行住坐卧都要有威仪。空与无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你理解错误导致与他人格格不入。这不是别人的错,也不是佛经的错,是你自己学错...
  • 修习佛教的矛盾
    答:况且,自己事业的达成,既可以利己亦有更多的能力权力利人。出于为利益大众的目的来努力,世间法会显得更与佛法切合。佛法并不违背世间法。世间法是修炼场,既然明白了道理,就应该知行合一去清净身语意。在世间法方面产生了烦恼,觉得矛盾,恰恰可以深入自我反省,把佛法拿来对应,观照自己的身语意。进而...
  • ...到头来还是为了自己增长福德,感觉好矛盾啊?怎么办?
    答:一种类型是:读经不求甚解,随口滑过,也就不会发现矛盾,当然也没有读懂。另一种类型是:读懂了佛经,进入了般若空性的层面,此时,就会发现,所有的佛经,从未有任何矛盾。认为有矛盾的,是没读懂。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地藏经说“六道轮回”。(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无量寿...
  • ...为什么有一点怀疑佛的真实内心很难受,心里特别矛盾。?!
    答:信佛不是什么人都能够信的,只有福德因缘具足的人才能够信佛。佛法是解脱法,是让人大家明善恶,知因果,从而断恶修善,积累福慧资粮,从烦恼痛苦中得到解脱。不信佛证明你的福德已经不够了,回顾一下自己一直以来的言行,是否符合佛法的五戒十善。不信佛说明已经开始不信因果了。不惧因果,诸恶无制,...
  • 学佛,但是现在有非常的多的矛盾和痛苦。。。我是不是不适合学佛呢?为什 ...
    答: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念:南无(音:那摩)阿(音...
  • 学佛佛法困惑求解答!内心很痛苦。想不通。
    答:学佛法,当知随时随地的感悟与体会,而不是逃避。如你,那岂不是每个僧人都要自个儿建个庙,以防干扰?你去外面租房,租房就不吵不闹吗?没有世外桃源,它只存在于你的心里,心静既是,心浮只会离他越远。 你的焦虑有其他的原因,自己再琢磨琢磨,在你调整呼吸,静观自我的时候,你会找到答案。
  • 请问:佛家的教义与现实的矛盾
    答:改变因果,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改变内心的觉察开始。学习如何解脱无明烦恼,学习中道而行,勇于思维,勇于行动,而后才可以真正从行为验证觉悟思想。佛法各种方法是不同觉悟方法,有的是出世法,有的是入世法,不需要每个人都一致,只要懂得每一个人自己应尽的义务,只要认真去完成这些义务,就是正行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