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是怎么回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什么

卧薪尝胆的原因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所以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
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扩展资料
卧薪尝胆的历史考证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
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即位第三年,便带兵攻打吴国,结果被吴军团团围住。
范蠡建议说:“现在只有低声下气地送厚礼求和,并且君臣一起去做人质,当夫差的随从。”勾践听从范蠡意见,派大夫文种去求和。文种来到吴王帐下,行过跪拜礼后说:“希望大王赦免勾践的罪过,勾践准备把越国的珍宝全部献给您。”吴王刚要答应时,伍子胥劝告说:“不能求和!”吴王听不进伍子胥的话,答应了文种的求和。
勾践在吴国卑躬屈膝地服侍夫差三年,才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把一个苦胆悬挂在座位上方,不论坐卧都要尝一下苦胆,吃饭、喝水时,也不忘尝胆。

一提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那位春秋时期不忘亡国之恨、立志雪耻的越国君主勾践。

卧薪尝胆之事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越国的国君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只好向吴国称臣。同时越王勾践还在吴宫做了三年吴王夫差的奴隶,过着屈辱的生活。因此从称臣的那一刻起,勾践就立下誓言,总有一天要灭掉吴国,要雪亡国为奴的耻辱。三年的耻辱生活终于结束了,勾践得到赦免回到越国。为了让自己时时记得亡国之恨,他便在屋子的梁椽上吊了一个苦胆,每当他出入经过苦胆时,一定要尝尝苦胆,甚至在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下。不但如此,他还以柴木为床,不睡被褥,目的是让那些尖硬的木柴提醒自己曾经为奴的耻辱生活,自己是一个身怀家国大恨的人,必须励精图志,图谋复仇。十年的积聚,十年的筹划,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最后一举击败了曾威武一时的吴国。

这个故事是人们熟知并被广泛传诵的。但在历史上,勾践是否真的曾“卧薪”、“尝胆”呢?

卧薪尝胆之人

有人认为“卧薪尝胆”者不仅不是勾践,而且可能是勾践的死对头——吴王夫差。南宋的吕祖廉在《左氏传说》中就提到过吴王夫差在胜利之后不骄傲而卧薪尝胆的故事。此外,明朝的张溥和一些后代的学者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都将“卧薪尝胆”的主角认为是吴王夫差。

这种说法,当然也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但有关勾践卧薪尝胆的史料记载却也是很少的。在最具权威的《左传》和《国语》中,都曾提及吴、越两国相争甚至还有越王勾践的故事,但却偏偏不见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的典故。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说是最为权威的史书,涵盖非常广,司马迁在写春秋时期那段充满战争烟云的历史时,一定会翻阅所有史料,并且记载翔实,还原历史。然而,他在《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的勾践“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的事迹,却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因为他没有在《左传》和《国语》中看到勾践卧薪尝胆的只言片语。而且,《史记》中也只是说勾践曾“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并没有提及他“卧薪”之事。所以,汉代仍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可靠记载。只是到了明朝末年,传奇剧《浣纱记》《梁辰鱼》中戏剧化地演义了这件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才被广泛传播开来。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也以此说为本记载入书,终于使这个故事广泛传播到现在。

卧薪尝胆之文

但是,遍搜古书之后人们发现,最早将“卧薪”和“尝胆”两个词连成一个成语的是北宋的苏轼,而且他只是在闲时做的文章中突发奇想地将“卧薪”与“尝胆”连在一起。他写了《拟孙权答曹操书》一文,假想三国时孙权在三国鼎立时曾卧薪尝胆。但是,苏轼虽然只是假想,这件事也必有出处,否则他怎能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那么巧妙地将两个故事连在一起?但故事究竟源于何处?“卧薪”者是谁?“尝胆”者又是谁?很难从他的文章中看到本来面目。看来,想要揭开这个谜,还有待于新史料的发现。

  • 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什么?
    答:勾践准备把越国的珍宝全部献给您。”吴王刚要答应时,伍子胥劝告说:“不能求和!”吴王听不进伍子胥的话,答应了文种的求和。勾践在吴国卑躬屈膝地服侍夫差三年,才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把一个苦胆悬挂在座位上方,不论坐卧都要尝一下苦胆,吃饭、喝水时,也不忘尝胆。
  • 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答:勾践是为了 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所受之耻,完成复国大业。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出典:《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相关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 勾践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答:勾践为了能使自己时刻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就把自己卧室里的锦绣被褥撤了下去,而铺上了柴草当作褥子,休息时就躺在上面;他还在房间里挂了苦胆,每当坐卧起来,或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这就叫作“卧薪尝胆”。他常常心中默念:苦胆再苦,也没有亡国、做奴仆苦...
  • 卧薪尝胆是哪个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答:1、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是越王勾践。2、相关故事: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公元前497年,吴王夫差带兵进攻越国大获全胜。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越国大臣文仲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美女,派人偷偷的送给吴王的宠臣,并通过他向吴王求情。
  •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答:原因:越王勾践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所受之耻,完成复国大业。卧薪尝胆简介: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
  • 勾践“卧薪尝胆”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他没有在《左传》和《国语》中看到勾践卧薪尝胆的只言片语。而且,《史记》中也只是说勾践曾“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并没有提及他“卧薪”之事。所以,汉代仍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可靠记载。只是到了明朝末年,传奇剧《浣纱记》《梁辰鱼》中戏剧化地演义了这件事,勾践卧薪尝胆...
  • 卧薪尝胆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主人公是越国国君勾践。
  •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答:勾践看大势已去,本来想拔剑自刎。被范蠡一顿劝慰,决心苟全性命,以图他日复国,而最终主动要求成为夫差的人质,以保证越国不被吞并。勾践入吴国为质后,就开始了“卧薪尝胆”的生活。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让自己不要忘记灭国的耻辱。侧面可以看出,当年夫差给勾践的待遇还没有那么不人道,...
  •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答: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 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 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檇音zui)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
  •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答: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