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是真修行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济群法师是真修行。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

济群法师学术成果:

近二十年来,法师在修学之余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佛学论文,并积极从事弘法事业,时常在欧洲、澳洲、港台及大陆各地高等院校、信众团体、寺院应邀演讲。

著有《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金刚经的现代意义》、《心经的人生智慧》、《学佛者的信念》、《幸福人生的原理》等人生佛教系列丛书。

1999年出版《人生佛教丛书》三本,在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陆续推出《人生佛教小丛书系列》三辑,包括《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等十五本,与社会大众广结法缘。

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是生活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来,更将弘法重点转向道次第、菩提心、皈依的弘扬,着重佛法基础建设,希望佛弟子们能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佛学院官网—济群法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答:在座下时,我们又应当如何用心、如何保任?凡夫心念如流水一般,连绵不绝。我们的每个念头和妄想,都不是无缘无故而来,而是源于日常的积累。若希望禅修进展顺利,座下功夫亦很重要。拥有健康、如法的生活,座上才有较为安定的心,修行也才能相应。若平日拚命攀缘、执著,想上座就平静下来,只怕是树欲...
  • 济群法师:律宗的修行和开悟是怎样的
    答:名为律宗,实际上不能称其为单独的宗派,戒律是佛制,所有的宗派,都是无条件地要遵守。不过是律师把戒律研究的深入而透彻,而挂以律宗之名。你照着《毗尼日用》,一天24小时观照、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再以别解脱戒,比丘持守250条戒,比丘尼348条戒,无有亏缺,最终一定会与道相会而发明心地,开悟...
  • 略论》依止善士》略示修法》未修中间--济群法师讲解
    答:以上所介绍的一切修法,除正行部分略有不同外,其余部分,比如在加行、正行、结行及未修中间时应该如何修习,从此处所说的依止法开始,直到修习止观,不论修行所缘境是什么,都应该在修习过程中加入这一套路。也就是从加行进入正修和结行,同时保持如法的生活状态,为修行营造心灵环境。 “略示修法”的套路不仅适用于...
  • 略论》依止善士》略示修法》正行--济群法师讲解
    答:如果对所修内容没有固定安排,而是随心所欲,按自己决定的数目和先后秩序进行,从开始就养成任意为之的习惯,将终身难以成就,甚至会使这种错误习惯固定下来,成为障碍修道的过失。 “故最初无论修习何种所缘,应决定其数目次第。”所以在修道之初,无论修习何种所缘,皆应确定数目(修几座)及次第(先后顺序)。因为修行就...
  • 关于七觉支的修学
    答:第二、觉自性支,择法觉支:“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拣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支。”我们的济群法师,虽然身处于五浊恶世,面对著外界六尘的一切景象,但是内心却能深深体会到人生的苦难,不为自己利益著想而投身于弘法中,也可以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
  • 怎样选择善知识和确定善知识是否真修行
    答:问:怎样选择善知识?怎样确定善知识是真修行?济群法师答:《菩提道次第论》讲到,合格的善知识应当具备十个条件。但现在这个时代,要遇到具足十德的善知识希望渺茫,这就可以退而求其次。但还是有底线的,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备正见,否则就会误入歧途;二是持戒清净,这是代表善知识的德行;三...
  • 略论》念死无常(1)--济群法师讲解
    答:济群法师讲解原文链接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下士道,即人天乘的修行,目的是成就人天善果。那么,这和现实人生的追求有什么不同?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这一层面的需求,人和动物是共同的。其次是追求幸福,但对多数人来说,这种追求仅限于眼前的、今生的幸福。而人天乘的修行是以追求未来的...
  • 济群法师:供养的意义
    答: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表达对佛陀的尊重和恭敬。供佛并不表示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不是这么回事。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表示我们对佛恩的报答!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师长恩是其中之一。佛陀是我们的本师,...
  • 济群法师:为什么一定要皈依
    答:济群法师---为什么一定要皈依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时常有人询问: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当然,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
  • 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大全摘抄
    答:因此,自杀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学佛修行,看清生命真相,消除不良心理,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生问题。 济群法师关于幸福的佛学禅语 1、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是幸福的。 2、现在的都市人,大多觉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心理太复杂了。 3、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