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为什么一定要皈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济群法师:皈依三宝有哪些利益

谈不上什么利益 之后还要多多学习 守戒 安心 念诵经文 修行无我 体悟法空·········

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必须要经过如理如法的仪式,才能得到上等的皈依体。(你可以阅读学习‘济群法师’对皈依的开示。)
从你说的情况来看,你有些怕麻烦。咱们打个比方说,如果有人给你几千万美元,需要你去外国取,你很可能不怕任何困难,毫不犹豫就去了,是吧?而皈依事关最大的生死大事,怎可轻慢?

当然,如果受条件限制,确实不能亲自去参加皈依仪式,也可化繁为简,在异地受三皈依,以后自己努力修学。

皈依后,1,可以去任何寺院参加法会或佛事活动,
2,可以跟任何法师学习或请教佛法,教你学佛的师父叫做‘依止师’。皈依师是为你做皈依仪式的师父,如果以后你发心受戒,还有‘受戒师’。
3,皈依后不是一定要去广结什么缘,那样做是错误的,叫“攀缘”,而正确态度是‘随缘’,有机会就结缘,没机会也不去勉强。在何处皈依,并不影响结缘,只要你心态随和,真诚待人,在哪里都能结到善缘。

济群法师---为什么一定要皈依


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


时常有人询问: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当然,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实践,多少总会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极为有限。若不曾生起恳切皈依之心,正说明对三宝的信心尚未具足。尽管在学,尽管在修,多是按个人喜好进行抉择,而非全身心投归三宝怀抱,以此为人生唯一目标。没有坚不可摧的信心和改造生命的决心作为动力,如何从无始劫来的生命状态中脱颖而出,焕然重生?


所以,学佛首先应皈依三宝,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唯有这样的皈依,才能使我们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线上。否则的话,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即使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皈依证,也只是拥有了入场的通行证。还需自己走过去,才能使之生效。这段距离,正是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来跨越。 


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如此。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质,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对于出家众来说,虽然剃发染衣,成为继承并弘扬佛法的僧人。在形象上,已是住持三宝之一的僧宝,与佛像和经典一起,象征佛法在世间的流传。但从内在考量,是否具足表里如一的相应品质?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反躬自省的。若有名无实,流于表相,终究与解脱毫不相干。发心出家,只是踏上了寻求真理的解脱之路,抵达终点之前,尚需不断精进修行,最终成为名符其实的三宝。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帮助我们成就内在的、佛菩萨那样的品质。念观音圣号,是为了忆念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以此作为学习榜样,时时激发自己,圆满同样的慈悲品质;念弥陀洪名,是为了忆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以此作为修行楷模,时时策励自己,成就同样的宏誓伟愿。


所以说,称念佛菩萨名号,不仅是为了得其护佑,更不是祈求他们满足一己私欲,乃至成就自身的凡夫心。这一切,与佛法修行是背道而驰的。忆念佛菩萨的根本目的,是仰慕其智慧、德行,从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不断向佛菩萨靠拢,最终于自身成就和他们同样的品质。如此,才是标准的佛子所行,是对皈依的圆满完成。



  • 佛门礼仪
    答:转自:济群法师 居士入寺礼仪 佛教寺院是住持三宝的集中体现,其中,以佛像为佛宝,经书为法宝,现前僧团为僧宝。佛陀灭度之后,佛法主要依住持三宝得以流传。若没有他们“焰续佛灯明,住持正法城”,众生便无缘听闻佛法,踏上修行之路。所以,住持三宝乃佛法流传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皈依住持三宝,通过闻、思、修开发...
  • 济群法师是真修行吗
    答: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是生活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来,更将弘法重点转向道次第、菩提心、皈依的弘扬,着重佛法基础建设,希望佛弟子们能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以上内容参考:中国佛学院官网—济群法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济群法师 ...
  • 济群法师:什么是佛教三宝
    答: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后以指佛教。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佛宝 佛教三宝中的第一宝是佛宝。佛是梵文佛陀音译的省略...
  • 济群法师谈《信仰与人生》
    答:济群法师从六个方面将《信仰与人生》为我们做了开示。第一:信仰与道德建设。佛教的道德立足于因缘因果和人性论,认为道德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善行造就健康的人格,促使生命良性成长,不道德的心行,则会导致人格堕落。正是基于对当下生命的了解、负责和需要,人们才会自觉遵守道德。第二:信仰与精神追求。
  • 怎么评价济群法师?
    答:济群法师的学术贡献在于他独具匠心地将藏传佛教的菩提道次第融合到汉传佛教的修行体系中,强调大乘佛教的菩提心修炼,以及对三宝皈依的深刻理解,这些都是修行者的基础。他更是积极倡导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为信徒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和辅导。最近的一次探访,让我有幸遇见了在佛学院进修和授课...
  • 关于佛教皈依的问题
    答:《俱舍论》卷十四说:「皈依三宝能究竟解脱众苦。」《大乘义章》卷十也举出三点皈依三宝的旨趣:1、为远离生死之恶、不善。2、为求出世涅盘。3、为利益众生。皈依三宝的利益:一、皈依三宝可以使人生更多彩多姿,更踏实安全。二、你要丰富人生,必须先要皈依三宝。三、人生不能没有信仰,踏出信仰...
  • 达照法师《修行基础与皈依》
    答:早上济群法师提到的三皈依的一些条文中,我们在皈依三宝之后,内心对三宝生起什么样的感受才算是标准的,才算过关,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皈依了以后,我们要问自己具体发什么样的心,发心完之后,我们需要具备很重要的福德,实践,就是三皈依的戒律,个人按他自己的修行状况,控制自己的戒律,这个是大小乘佛法所共许的。在...
  • 济群法师是真修行吗
    答:济群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1984年踏上了修行与教学之旅。他的足迹遍布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不仅深化自己的佛学理解,也传授知识给其他学僧。法师在唯识、戒律领域颇有研究,并致力于教育和弘扬佛法。法师现任多项重要职务,包括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以及闽南佛学院...
  • 《皈依》34课
    答:        皈依三宝后,成为一名佛弟子的那刻起,我的本师就是释迦摩尼佛。我的导师济群法师,以前真的不知什么是善知识?如何亲近善知识,学了这课后,我也真的用是否是善知识去对照,具足戒行、具足正见和具足悲心的三个简单标准。而亲近善知识,就像婴儿需要父母呵护养育...
  • 向“济群法师”请教:刚皈依的弟子应该怎么
    答:‘不犯威仪’的意义,一定要保持佛教最好的形象,把佛教形象破坏了,这一条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我们起心动念、一切的行为,都要给世间人做最好的榜样。我们听经精神不能振作,这是不好的榜样,低着头打瞌睡是不好的榜样,这都在威仪里面,所以一切都要守规矩。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给别人看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