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峨眉山茶的茶诗对联<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关于峨眉山的对联

1、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峨眉山洪椿坪弥勒殿楹联
赏析:这是一副针对弥勒菩萨的着名楹联。过去,就其之意,众说纷纭,概言之:对待自己怎么样无所谓,但是对待他人总是要宽容大度。然而,当我们从佛家的角度看,其内涵远不止这么简单。可以说它不仅表现出了弥勒菩萨的法相,同时包含了很深的哲理,称得上立身行事的格言隽语,对今人颇有启迪。

2、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
——峨眉山茶的茶诗对联
赏析:此首茶诗对联,非常通俗易懂。清明节前后时,峨眉山的茶树开始发芽,作者认为此时的峨眉山茶是最好最“香”的。我国素有“名山出好茶,好茶藏名山”的俗语,峨眉山是我国古代主要的产茶名地。较为知名的峨眉山茶有:竹叶青、峨眉雪芽、峨眉毛峰、宝顶雪芽、峨眉紫笋、峨眉雀舌、峨眉娥蕊等多种古今名茶。
3、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岳,碧嶂苍峦,兜罗艳艳映重霄。看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袅袅晚钟消俗虑,蒙蒙晓雨润洪椿。胜迹任遨游,快赏大坪霁雪,乐听双桥清音,休忘却仙峰探九老,金顶览祥光,尽将峨眉十景收眼底。
峥嵘逾万纪,秀绝瀛寰,霞披彩错,瑞霭缥缥萦岭际。溯楚狂歌凤,蒲髯追鹿,真人炼丹,涪翁习静;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诛孽蟒。道场斯仰慕,欣诵子昂感诗,细研蒋史山志,须长咏太白半轮秋,石湖广行纪,会当天下名山注心间。
——峨眉山报国寺长联
赏析:报国寺是峨眉山山下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八大名寺之一,寺内对联极具神韵,其中刘君照(1908---1989)题四川省峨眉山报国寺长联十分有名。
上联描述了峨眉山的奇秀风光,囊括了着名的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凤、圣积晚钟、洪椿晓雨、大坪霁雪、双桥清音、九老仙府和金顶祥光等“峨眉十景”;下联追溯了峨眉山的悠久历史,将名人轶事、民间传说予以择要述说。
全联精炼透辟,文采斐然,内容丰富,用典准确,境界开阔,尤如一篇文情并茂的游记散文,使人读之浮想联翩,遐思无限,如身临其美景,置身于画中。
4、台高常见月,山静独闻钟。
——佚名题四川省峨眉山伏虎寺楹联
赏析:这是一副清代楹联,最能表达峨眉山山幽林静的意境。有人常常把“晨钟暮鼓”误认为早上敲钟,晚上擂鼓。其实,佛寺的钟鼓是一齐擂鸣的。“晨钟暮鼓”是说早上先钟后鼓,夜间先鼓后钟,如此而已。
5、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乾坤。
——峨眉山千佛禅院对联
赏析:全联是对山中僧人清苦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对他们坚持苦行虔诚礼佛的害达态度的赞扬。尤其是用“一粒米”对“半边锅”,古拙朴实,最为得体,这种日常物质生活的极端清苦与精神世界的超脱和乐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构成了有机的对立统一,其中深含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意寓别小看自己,虽说自己很渺小,但世界不能没有你,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是能改变世界的。

1、 宗教茶文化概述峨眉山茶史始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峨眉地区先民的农耕文化,始于公元前西周时代最先遁入峨眉山修行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中国远古原创道教创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国隐士陆通。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时代,由山中道家焙制的茶已相当有了名气,汉文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到了隋唐,道、佛两门经前一千多年聚修和纳为课业的茶事(采摘、加工、焙制、贮存;茶仪、仪赠、上贡朝廷)活动已成礼序章制。随着之前数百年上至朝廷、各地官衙、达官显贵、寺庙供养施主、一般香客及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峨眉山。作为寺庙礼仪之序的茶饮习尚已成山中道、佛两门必不可少的仪事活动。接客、引客、看茶、泡茶、品饮、论道等道茶、佛茶之茶艺内涵渐渐形成;山风、林涛、水起风生皆成仙山茶韵。道观、寺院的茶僧对茶的论说自有心得,代代嫡传。道、释、儒相渗相融的人文内涵渐长渐丰,大大地丰富了峨眉山茶史发展中的茶文化内涵。由此而产生了不少以吟颂和赞美峨眉山茶的茶诗和文章:“风推松林吼,茶烹千古雪”“青花捧盏,叩问峨眉鬼谷宝掌山樵千寿何物滋养岁同日月;五千草本,庇佑仙山嘉木仰承上苍恩泽尽纳瑶草芬芳焙成雪芽”“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峨眉山的道家和佛门所焙制的茶,从不作为商贸交易,施主香客品饮,道观、寺庙从不收取茶资。皆被道、佛两门视为仪品,有云游僧参学他山或有海内外大德高僧前来参拜普贤,佛门都会将寺中上品雪芽作为仪赠礼品。 2、峨眉山佛茶峨眉山佛茶在峨眉山茶史和峨眉山茶文化的发展演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历史长达1900多年。峨眉山佛茶的形式,一是从事茶事生产的寺庙众多,所属茶园的规模大,年产量占全山茶叶产量的90%以上;二是各寺庙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生产中,因水土、海拔高度、植被状况的差异,茶叶的品质形成不同的特色,在汤、色、味、型上均有细微差别,也形成各自的特色;三是在茶叶加工工艺上,形成了各自的方法;四是通过云游参学,引进了其它地方焙茶的技术。明代,黑水寺茶僧因地制宜,焙制成功“峨眉白芽”。由于黑水寺岩上茶株受小区域气候的影响,所产茶叶形成“二年白一年绿”的品相特征,故取名为“峨眉白芽”。与此同时,对“峨眉雪芽”绿茶因茶园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佛茶中亦流行有“五峰雪芽”之别,如:“天池峰雪芽”、“竞月峰雪芽”、“白岩峰雪芽”、“黑水峰雪芽”、“宝掌峰雪芽”。其间以“黑水峰雪芽”与“宝掌峰雪芽”尤显珍贵。峨眉山佛茶在发展中,从对茶的精神理念到具体的茶事活动,皆形成独特的文化归属。在佛门看来,峨眉山茶是佛之所赐,是随普贤菩萨驻锡峨眉山并以之作为弘法道场的法意,是降福于众佛弟子之馈赠。它具有却百疾、驱秽气、延年益寿疗效的同时,还具备了清心明目、智慧善根、禅悟一切人生的精神意向与菩提心向。“玉手纤纤,禅心净净,虔诚颂诵,采供佛前”。 3、佛门茶事章制一、山中佛门的茶事活动弥漫禅意精神,每年春茶开摘之际,茶僧皆要沐浴洁身,在采茶和制茶过程要默颂弥陀,以示敬佛虔诚。每年的第一道新茶必须先敬诸佛与普贤。二、佛茶茶艺皆成礼序仪式。寺院品饮有所区别,茶艺所场十分讲究。一般香客品饮,由寺庙中负责接待的知客僧引至客堂看茶,由茶僧敬奉。接待显贵香客,或著名文人墨客、寺庙供养人、达官显贵,则引入方丈室或主持室内,用上等茶叶与名贵茶具敬奉。接待人数众多的朝拜团体,寺中要行茶艺礼序,以佛茶迎客,具体的仪式是,主事茶僧要置以茶器、茶案,铜盆净手,泉水润茶,头开茶敬佛,二开茶奉客。礼仪起始,两侧寺僧禅坐蒲团,口颂弥陀,辅以寺中木鱼等法器,梵音汤汤,禅意弥漫。显客置于下案,静观茶僧礼仪禅茶,抑或与众茶僧口颂经文。主事茶僧沏好茶,则由两边辅佐的茶僧将茶盏,一一敬奉到显客案前供之闻香品饮,凡是种种,约半个时辰。峨眉山佛茶以“峨眉雪芽”为上品,从唐代始至晚清,都作贡品,每年进贡朝廷,从不间断。尤其在明朝长达267年中,进贡的数量最大。 峨眉山茶史发展中,从茶园的生产种植管理到茶叶采摘到加工生产等茶事活动,在晚清以前,一直由山中道、佛弟子所为。如果人手不够,各寺庙亦请周围的农民帮助管理茶园或采摘鲜叶,茶事生产中的一些技术由此流向民间。明代末年,万年寺茶园由于种种原因,曾佃租给当地乡绅经营,每年按契约收取一定数量的茶叶抵作佃金,直到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才由康熙帝下谕诏,由地方政府鬻回,重新归属寺庙。各寺庙的茶园顾请附近的山民进行管理后,茶事生产与生产技术流向民间。高桥乡、峨山乡、净水乡、天景乡(后称黄湾乡)、悦连乡(后称普兴乡)、双福乡等地的山区农民与乡绅开始小规模种植茶叶。茶叶加工的品类有炒青、烘青、晒青三种;加工工具为柴火铁锅;加工程序为鲜叶摊晾、杀青、揉捻、铁锅高温干燥提香或晒青干燥。明代末年,峨眉山茶事活动扩展到周遭山区民间后,茶饮之习进入百姓人家。峨眉山区的民间茶事活动的形成,融入了乡俗文化,高桥乡、悦连乡的茶农在长期的茶事生产活动中诞生了以茶事活动为内容的采茶山歌和采茶情歌。例如:“三月里来好春光,幺妹山上采茶忙,采茶要摘心尖尖哟,嫁人要嫁勤快人。”

“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
峨眉山绿茶,千载悠悠,传承至今。今天的峨眉山绿茶之所以香满天下,还得从诗仙太白说起了。 李白在蜀时,认识了蜀中才子吴指南。二人性喜游玩,志趣相投,便时常相 约游览名山大川,迹便巴蜀,峨眉更是二子常临之地。 一天两人又来到峨眉山,顿时兴起,不知不觉走到云雾深处。来到一处山势 险要之地,层峦耸翠,还有袅袅仙气从山间升起,二人寻烟而去,来到一间农舍 前。主人见二人气度非凡,定是大材,便邀二人到屋中品茶。杯中之茶,色泽碧 清,香味清幽,李白饮完就走,还和吴指南说:“此茶清香,但淡而无味”。没走 多远,李白感到一股甘甜之味从喉间而起,顿时神清气爽,便立即赶回农舍。主 人见二人冲冲而回,已知何事,便故意问之,李白手指茶壶,口中甘甜而忘语, 主人见之,二人相对而笑。 缓过来的李白问主人:“这是喝茶?” 主人笑答:“此乃峨眉山之大茶,受仙山灵气所润,采时只摘嫩芽之部位, 制后,茶色清绿如碧水,茶香清幽脱俗。初尝淡而无味,二口甘,三口甜,茶甜 留口中久久不散,回味无穷。” 言毕,主人再沏上一壶,再邀李白饮,李白欣然受之。 从此,李白爱上此茶,又好几次都来寻此茶饮。峨眉山绿茶的名气也因李白 越来越大了,也被世人皆知

  • 描写峨眉山茶的茶诗对联<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
    答:初尝淡而无味,二口甘,三口甜,茶甜 留口中久久不散,回味无穷。” 言毕,主人再沏上一壶,
  • 关于峨眉山的对联
    答:2、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峨眉山茶的茶诗对联 赏析:此首茶诗对联,非常通俗易懂。清明节前后时,峨眉山的茶树开始发芽,作者认为此时的峨眉山茶是最好最“香”的。我国素有“名山出好茶,好茶藏名山”的俗语,峨眉山是我国古代主要的产茶名地。较为知名的峨眉山茶有:竹叶青、峨...
  • 春茶就从峨眉雪芽开始!
    答: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茶诗》峨眉雪芽来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内,集高山生态标准茶园种植的茶叶,已经先后荣登“中国茶叶市场消费者满意十佳品牌”榜首;在群国茶叶行业中迄今唯一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特别金奖,创全国最多历史记录;两次斩获最高奖项——“世界佳茗...
  • 峨眉雪芽茶文化历史追溯
    答:? 峨眉雪芽神农试百草,知茶味虽苦,而后弥甘,每饮辄齿颊留香,舌底生津,乃教众人种之采之,斯为茶之始也。? 茶之兴盛,随世而进,南北朝佛教兴起,茶更大行其道。因深山寺庙,多盛产茶叶,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食客,广结善缘,此谓茶禅一味也。据《峨嵋读志》载:“峨嵋山多...
  • 北宋文豪苏东坡对“峨眉雪芽”情有独钟!
    答:这段历史趣事被苏东坡写入了《试院煎茶》一诗,诗中详尽描述了品茗的讲究,如水质、柴薪的选择和火候的掌握,这首诗因此成为中国古代茶诗中的经典之作。在峨眉山,僧侣和道家弟子也将春茶头茶视为圣物,供奉于佛前,体现了对茶的敬重和对自然的敬畏。峨眉雪芽的春茶头茶尤为独特,萌发过程漫长而细腻。
  • 峨眉峨蕊茶的来历
    答:峨眉山自唐代起就因其丰富的药草资源和卓越的茶叶品质而闻名于世,陆游的诗句"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诸春"就印证了这一点,峨眉茶与杭州龙井、福建闽红齐名,享誉国际。关于峨眉峨蕊茶的传说,它源于峨眉仙境峨蕊崮,据传是一位得道万年的茶树仙子精心培育的仙茶。一位大哥出差带回的峨蕊茶,产...
  • 峨眉山茶的茶文化
    答:由此而产生了不少以吟颂和赞美峨眉山茶的茶诗和文章:“风推松林吼,茶烹千古雪”“青花捧盏,叩问峨眉鬼谷宝掌山樵千寿何物滋养岁同日月;五千草本,庇佑仙山嘉木仰承上苍恩泽尽纳瑶草芬芳焙成雪芽”“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峨眉山的道家和佛门所焙制的茶,从不作为商贸交易,施主香客品...
  • 峨眉山有机茶很有名吗?
    答:峨眉山茶早在晋代就已扬名天下,唐代被列为贡茶,明太祖朱元璋曾御赐峨眉山茶园。宋代诗人陆游有«煮茶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历史学家李善曰:“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2007年9月成为有机绿茶中全国仅有的“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百度下有很多相关...
  • 峨眉峨蕊茶 - 名寺出名茶
    答:”庐山云雾茶成为名茶,一直榜上有名。浙江东阳东白山,为佛教胜地,寺多茶多,所产婺州东白茶《茶经》有载,时为贡茶。《茶经》中还提到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亦产茶。佛教四大名山皆产优质茶,如浙江普陀山的佛茶,四川峨眉山的峨蕊茶。其它如广西桂平西山寺的西山茶(又称乳香茶),四川蒙顶的甘露茶...
  • 峨眉雪芽历史追溯
    答:苏东坡在杭州试官时,与同事们一起品饮峨眉雪芽,留下佳话。而陆游与别峰大师的交往,也以茶为纽带,留下了茶诗佳作。峨眉雪芽在佛教法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茶,更是佛性与禅意的象征。峨眉雪芽历经千年的传承,融汇日月精华,山木灵气,蕴含佛禅智慧,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茶禅文化。无论是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