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生物学中的几个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的培养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静脉瓣的作用而设计的一个实验,请分析回答: (1)若A

(1)AB段血管膨胀,BC段血管扁平。(2)血管AC段扁平。(3)AC段会扁平。因为C处的静脉瓣关闭,血液不能倒流回AC段血管。

(2)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2号、3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淀粉不能充分消化.(3)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2号试管遇碘变蓝,原因是没有加入唾液,淀粉不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 没有唾液馒头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 唾液不能充分与馒头混合,淀粉没有被全分解(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5)你认为该实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吗?.(6)你认为该实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吗?.其中的2、3号试管不是一组对照试验,因为有两个变量.故答案为:(2)不变蓝;变蓝(3)唾液淀粉酶;麦芽糖;没有唾液馒头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遇碘就变蓝色没有切碎和搅拌;唾液不能充分与馒头混合,淀粉没有被全分解;(4)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5)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吗?(6)有;不是有一个变量,对照试验应控制只有一个变量;

(1)A、根据题意可以提出该实验探究问题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吗?A错误;
B、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因此乙同学的设计合理.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从乙同学的实验可以看出,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数量.B正确;
C、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C错误;
D、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D错误.
(2)A、这个实验中,变量是水分,甲起到的作用是对照作用;A正确;
B、作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湿度较大的潮湿松软的土壤中.B正确;
C、结果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中蚯蚓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而乙中蚯蚓的数量会越来越多,C正确;
D、结果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中蚯蚓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而乙中蚯蚓的数量会越来越多,D错误.
(3)①比较三个方案,方案一在接种前未做灭菌处理,会影响实验效果.方案二接种前后设计了两个变量,起不到对照的作用.只有方案三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了灭菌处理,实验只设计了一个变量,所以方案三最合理.
②正常状态下、未经过实验处理的乙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甲为实验组.
(4):①上述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A和B为一组,变量是水,A和C一组,变量是葡萄糖,A和D为一组,变量是氧气.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 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AC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A有葡萄糖,C没有葡萄糖,因此可选AC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葡萄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②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若想尽快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应最好将上述各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③正常情况下,会发现装置A和D内的液体中有气泡冒出,原因是其中的葡萄糖被酵母菌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中最有可能产生酒精,因为A中加入了葡萄糖、水和酵母菌,并密封,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会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故答案为:(1)A、C、D;
(2)A、B、C;
(3)①方案三,因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在实验中,除了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可见,只有方案三的设计排除了除变量外其他所有因素的干扰.所以,与前两个设计相比,方案三最合理.
②乙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甲为实验组
(4)①3;A、C;
②温暖处
③A,因为A中加入了葡萄糖、水和酵母菌,并密封,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会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 下列是生物学中的几个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
    答:更具有说服力.因此乙同学的设计合理.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从乙同学的实验可以看出,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数量.B正确;C、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C错误;
  • ...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请根据探究过程和结果...
    答:(2)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2号、3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淀粉不能充分消化.(3)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2号试管遇碘变蓝,原因是没有...
  • (2011?徐汇区一模)分析有关实验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些与高中生...
    答:(1)在题干给出的材料中,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其他材料含过氧化氢酶较少,且需要进行研磨、过滤的过程,因此“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或酶具有催化性)”实验最好选用鸡肝研磨液.(2)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在分生区较多,因此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
    答:(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 高中生物学史理论总结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验证了什么
    答:七、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 用统计学的方法、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包括纯合子、杂合子。(3)生物体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图的实...
    答:(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1、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所以,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 (2)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
  • ...探究“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如图.请...
    答: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2)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②暗处理→⑦部分遮光后光照→③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⑥酒精脱色→⑤漂洗后,④滴加碘液检验→①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即 ②⑦③⑥⑤④①(或②⑦③⑥⑤④⑤①). (3)②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
  • ...在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时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该过程。 ①...
    答:(1) 对照(2) 适宜的温度 1号试管加的是水,作为对照组,2号试管加的是唾液,是实验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化效果。
  • ...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设计了3组实验,请...
    答: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为了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实验用的滤纸的颜色和叶子是应该一样.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的大小是应该一样.目的是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进行对照实验的时间和地点是应该一样.目的是 保证探究的严密性.因此...
  • ...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1号试管...
    答:口腔中有唾液,在小肠内淀粉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实验结论: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故答案为:(1)麦芽糖;(2)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唾液;不会;温度(3)1;是否搅拌;牙齿;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