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为何在诸葛亮生前和死后截然不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2

据《晋书》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时,司马懿曾经对诸葛亮用兵进行过一次评价,他说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以后,司马懿观察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营寨,却感叹道:“天下奇才也!”

我们把《晋书》中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分成两部分看。

第一部分是对诸葛亮用兵风格进行分析,指出诸葛亮志向远大却不懂得随机应变,考虑的方面很多却缺少决断能力,喜欢用兵却缺乏权谋。

第二部分则回答了如何应对诸葛亮的进攻,指出诸葛亮即使率领十万大军(虽然和即使是又区别的,如果翻译成虽然,那就是确定诸葛亮有十万大军,即使那就是说明诸葛亮未必有十万大军,结合同时期东吴大臣张俨在默记中提到的“步卒数万,长驱祁山”,再加上在文言文中,虽是即使的意思,不是虽然的意思,可以推断此处应该是即使),已经到了我的谋划之中,一定可以击败他的。

客观的说,司马懿前半部分对诸葛亮的评价似乎有一定的道理的,《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曾提到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两句对诸葛亮的评价与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的“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表达的意思是类似的。

司马懿后半部分就纯粹是吹牛皮了。据《三国志》记载,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都跑到距离长安只有数百里的渭滨屯田了,而司马懿居然不敢进攻在渭滨屯田的蜀汉将士,只是凭借优势兵力进行固守,大概龟壳战术就是他的计划吧,最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率军追击,却又被蜀军用计吓退:

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据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死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

司马懿明明大言不惭的说“坠吾画中”,结果蜀汉北伐军是因为诸葛亮病逝撤退而不是被司马懿打败,司马懿明明大言不惭的说“破之必矣”,结果却让蜀汉北伐军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

现在回头看前半部分,司马懿对诸葛亮用兵的评价真的准确么?仅仅以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战争来看,司马懿的评价也不准确。第四次北伐,是谁调虎离山夺取陇西小麦?又是谁在卤城被打的丢盔卸甲?是谁在诸葛亮粮尽而退以后坚持让张郃追击诸葛亮致使魏国折损大将?第五次北伐,若非郭淮提醒,是谁差点让诸葛亮“隔绝陇道”?如果诸葛亮用兵真的向司马懿说的那么不堪,被诸葛亮打成乌龟的司马懿自己,情何以堪?

陈寿固然说过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但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却极其推崇诸葛亮用兵,并且指出“但史官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来反驳陈寿的观点,到底是另一个军事家的评价准确,还是陈寿的评价准确,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吧。唐太宗自身用兵如神,身经百战,他看完《晋书》以后,直接嘲笑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生怯实而不敢逼,死疑虚以犹遁!唐玄宗更是诸葛亮的终极粉丝,直接让诸葛亮进入武庙,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由此可见,司马懿这句话无论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都是错的,但是其实很好理解司马懿为啥这样说,当时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挑衅,固守不战,军心动摇,司马懿不这样说以稳定军心,难道还要说诸葛亮太强了我只能当乌龟,不然就是送人头么?而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的感叹,才是他内心对诸葛亮真实的评价。



  •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为何在诸葛亮生前和死后截然不同?
    答:客观的说,司马懿前半部分对诸葛亮的评价似乎有一定的道理的,《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曾提到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两句对诸葛亮的评价与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的“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表达的意思是类似的。司马...
  •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他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答: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是诸葛亮的敌人,连敌人都给这么高的评价,可见诸葛亮是真的有才。诸葛亮得到敌人司马懿的尊重,这是英雄惜英雄。诸葛亮的才能,让敌人叹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千古罕见。诸葛亮
  •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答:也就是说,作为对手,司马懿是高度评价了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有才,甚至自己不如诸葛亮。二、人物简介:1、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
  • 《军师联盟》: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尊称诸葛亮为老师?
    答:再者,诸葛亮一生所行之事,也确实有很多值得司马懿学习的地方,他一生廉洁守信、全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品质是同处高位的司马懿难以做到的,所以,他也必须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之情!总之,关于电视剧中出现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认其为师的情节,并不突兀,而是合情合理,它不仅没有降低主人公...
  •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失败了,为何司马懿却仍赞他是天下奇才?
    答:因为司马懿多年和诸葛亮交手,确实也知道诸葛亮极为强悍,是一个不错的对手,之所以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是因为他英雄惜英雄。诸葛亮秋风五丈原之后,蜀汉的结局已经板上钉钉了,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向北进攻曹魏多次,耗尽了蜀汉最后的青壮资源,另外一方面,失去了诸葛亮蜀汉内部问题就立刻暴露出来,首先...
  • 司马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
    答:首先,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司马懿曾经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对于这17个字的评价,大意是:诸葛亮志向大然而没有机会,谋划多而决断少(意思是优柔寡断),喜欢用兵打仗却没有足够的权谋。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这17个字的评价,不仅说出了孔明的最...
  • 诸葛亮六次北伐失败,为什么司马懿却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答:因为多次战败并不是诸葛亮的原因,而且诸葛亮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只是未能成功展现出来。作为史上最出名的重臣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忠诚和才华兼得的臣子,虽然确实经历了很多次战败但是依旧不能掩盖他自身的才华,所以也受到了来自对手司马懿的称赞。诸葛亮聪慧过人司马懿对他也同样是充满敬畏的。虽然司马懿...
  • 历史上司马懿为啥说诸葛亮志大才疏,又说他是天下奇才
    答:司马懿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应该理解为他不懂看历史潮流,逆天而行,这一点水镜先生也说过了,而"多谋而少决"说明诸葛亮太过谨慎,说明他心中有奇谋,却不太敢用,没有执行力,注定了他的失败,最终司马懿表示诸葛亮"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后来的事实的确证明如此。司马懿如此评价诸葛亮...
  • 诸葛亮6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为何司马懿还称赞他是天下奇才?
    答:司马懿虽然多次让诸葛亮北伐失败,但是很多战役诸葛亮也让司马懿尝尽了苦头,所以在司马懿的心里能够和自己过招,并且让自己吃亏的,绝对是奇才,即便诸葛亮6次北伐全部都失败了,但是作为一个清醒的谋士司马懿也知道这并不能归罪于诸葛亮不行,而是说当时蜀国和魏国的国力相差太多,而在这种差距之下,诸葛...
  • 司马对诸葛的评价
    答: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一种相互欣赏,但各为其主的关系,作为与诸葛亮纠缠一生的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应该是比较中肯的。通过上述司马懿两次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的谋略必然是高超的,但诸葛亮确实存在大多人所存在的问题“做事不果断”,也就是好谋寡断的问题。诸葛之谋,神出鬼没,诸葛之智,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