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小乘四念处和大乘四念处是不同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关于小乘四念处与禅宗的观心法门的区别!

楼主您好,您的教理太深了,崇拜。哈
 我个人一点看法:心念处和观心同多异少。同者都是培养观的能力,然后见本性。可以说路子都是一个方向的。异者繁琐无用,不如忽略,大体就是一种。我认为心的觉受就是受念处,所以心念处不可能是心的觉受。 
 第二个问题,破无我,连非想非非想处定都还有我,更别说还没有入定时方法的区别了,不论观心还是止观,所有的方法都能够到无我,和方法没有关系,刚刚入定后什么方法都没有了,还没有破无我呢!无我最难破,三界定境都有我。和方法无关。

小乘禅就是小乘佛教的禅,它提倡通过修禅实践去体悟佛教的真理,以断除无明和欲望,获得个体精神上的解脱。小乘禅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内容和行法,主要通过对身心活动的控制和引导,采取调整呼吸和集中思想等方法,以达到证悟佛教智慧,即确立佛教世界观的宗教目的。小乘禅的种类也相当多,有四禅、四无量心、四空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等等。其中也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等不同的区分。按照修习层次的不同,最基本的小乘禅可以概括为四禅、八定和九次第定。
大乘禅是伴随着大乘佛教的出现而有的禅。大乘禅是在小乘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乘禅的许多内容和方法都为大乘禅所继承并发挥。但大乘禅也在许多方面对小乘禅作了改造与发展。例如,小乘禅中有“四念处”,要求修禅者在精神专注的状态中按佛理观“身”不净、“受”是苦、“心”是无常、“法”是无我,从而达到对宇宙人生的真实看法,坚定对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佛理的认识,破除“常、乐、我、净”四种“颠倒”的看法。大乘佛教也修“四念处”,但以“空”理对此作了改造。《法门名义集》中说:“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从修禅的形式上看,大小乘禅也有很大的不同。小乘佛教以自度为主,解脱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主要目标,故修禅者往往是远避喧嚣的尘世,独处清静的山林,息一切思,去一切想;大乘佛教则强调普度众生,突出心性的清净,故入世间而不碍修禅,心定而一切净,甚至认为处处是道场,时时可修心。同时,与小乘禅相比,大乘禅的范围更扩大了,有无量无数三昧的名称。
更为重要的是,大乘禅不再拘泥于小乘禅静坐等某些固定的方法,而是依附于大乘佛教的理论,在大乘佛教思想的指导下作出了适应性的调整,以求更好地证得佛智,体悟佛理,获得解脱。大乘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作为观悟佛理的重要方法,与教义教理密不可分,确立佛教世界观成为大乘禅的最重要任务。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其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的四法(四种方法)观察四念处,以四种念(四种正念)来破除四颠倒(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安住。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净) 苦 --受念处--观受是苦--执著世间有快乐(乐) 无常--心念处--观心无常--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常)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执著有一个我(我) 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恒常的、有乐的、干净的。而在佛法中称之为颠倒想,此四种不正确的知见,在佛教中被称为四颠倒。四念处就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因为执著常、乐、我、净。 好,南无阿弥陀佛!

小乘和大乘是互通的,并不是说不同的,只能说是不究竟而已,小乘的法是面向二乘弟子说的,大乘的法是面向菩萨说的。

  • 知道吗,小乘四念处和大乘四念处是不同的
    答: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其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的四法(四种方法)观察四念处,以四种念(四种正念)来破除四颠倒(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安住。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净) ...
  • 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有何不同
    答:这六个词的组合,不是很恰当 。四念处、禅、大手印 这三个,实质上,没有那个是小乘,更不能说谁大乘 四念处,主要是一种“理念”,以“苦”“无常”为主 禅,是一种“定”的状态 手印,是一种辅助平静的姿势 单这3个词,只能算四禅八定以下,,也不是谁独有 四念处,还没有进入小乘,...
  • 小乘的四念處,大乘的禪及密教的大手印,有何不同
    答:不去管什么小乘、大乘、密乘,四念处是一切佛法中的基本修行纲领,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简单说也就是观身是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诸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
  • 大乘如何抉择四念处,有何差别?
    答: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没有人我。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
  • 四念处观的介绍
    答:也称四念处或四念住。小乘行人于五停心观之后修四念处观。依五停心以止行人之乱心,即是禅定,依四念处以发行人之观慧,即是毗婆舍那。
  • 修菩萨道一定要修四念处是吗
    答:你好!任何佛教法门,都离不开四念处。四念处属于三十七道品。要成就佛道,不能离开三十七道品。有些大乘修行法门,虽然没有强调四念处,但并非没有。比如,念佛法门,只提倡一心念佛,但四念处也是包含其中的,一者,“阿弥陀佛”圣号是万德洪名,自然包含四念处功德;二者,一个念佛之人,必定具备...
  •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都有哪些区别?
    答:为什么要把这两乘叫小乘?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追求个人的解脱,他们对生死轮回,爱恨别离,怨亲聚会等等烦恼已经很厌倦了,畏惧了!他们通过对四念处,八正道等三十七菩提道品的修行成就四神足,灭尽定就我生已尽,所做已做,不受后有,换句话,就对这个纷纷扰扰,糊糊涂涂,血泪横流的世界说不见了,没...
  •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答:阿罗汉与辟支佛是小乘果,佛是大乘果(某些部派认为佛与阿罗汉没有区别);出离心摄持的修行是小乘行,出离心与菩提心摄持的修行是大乘行;(某些观点认为小乘修行者只愿自度不愿度人,此种观点不合理,因为有自私执着则无法证果,也不合事,因为小乘中有慈悲心的修法,优婆鞠多尊者是声闻行者,也...
  • 关于小乘四念处与禅宗的观心法门的区别!
    答:小乘四念处是用智慧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小乘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