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保护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7

荆州花鼓戏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地方戏曲之一,不仅深刻的体现着荆州及荆州地区乃至荆楚大地的曲艺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深刻的反映了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曲艺文化的需求和热爱。从荆州花鼓戏的起源及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看,它与中国戏曲发展史是极为“对应”和“吻合”的。

楚地有《九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九歌》之曲,是“后进戏曲之萌芽”。在地下沉睡了二千四百多年才出土的编钟面前,领略楚先民最早创造的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时,完全可以例证江汉平是歌舞音乐的王国。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而就在此此时期,荆州花鼓戏萌芽、发展和形成。她与同处荆楚大地的汉剧、楚剧以至京剧是亲缘是血亲。因此,发掘抢救和保护完善荆州花鼓戏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中国音乐史以及挖掘荆楚民间文化艺术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传承现状

荆州花鼓戏扎根于江汉平原沃土,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荆州花鼓戏对于荆楚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

传承人物

胡新中,男,汉族,1953年生,湖北天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潜江市申报。申报项目:荆州花鼓戏。

潘爱芳,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仙桃市申报。申报项目:荆州花鼓戏。

李春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潜江市申报。申报项目:荆州花鼓戏。

保护措施

研究整理

1981年,成立荆州花鼓戏学会,加强了艺术研究工作。荆州行署文化局组织了名艺人讲习会,整理传统剧目和表演艺术经验;对优秀传统剧目进行了实况录相;编辑出版了荆州花鼓戏音乐集成,对传统唱腔进行搜集和录音整理。整理改编后的优秀传统戏《站花墙》,更名《花墙会》,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片在全国发行放映。

人才培养

监利县荆州花鼓戏艺术研究所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当地一所学校进行授课,并将部分学生送到武汉培训,以加大对花鼓戏艺术人才的培养。

入选非遗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获得“荆州花鼓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荆州花鼓戏保护对策
    答:首先,政府应扮演关键角色。由于戏曲如花鼓戏融合了多元艺术元素,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政府应将其视为公共产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如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保护和推广。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平台,如戏曲进校园,提升社会对花鼓戏的认识和欣赏水平。其次,改革基层花鼓戏团体的管理模式...
  • 荆州花鼓戏的传承保护
    答:荆州花鼓戏扎根于江汉平原沃土,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荆州花鼓戏对于荆楚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传承人物 胡新中,男,汉族,1953年生,湖北天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潜江市申报。申报项目:荆州花鼓戏。潘爱芳,第四批...
  • 荆州花鼓戏的保护对策
    答:为此,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湖北荆州花鼓戏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刍议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花鼓戏的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并可以通过以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到花鼓戏的传承与光大事业中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主流媒体的宣传以及推动戏曲进校园、进课堂等方式努力唤起社会对花鼓戏的热爱并切...
  • 荆州花鼓戏的传承意义
    答: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和保护荆州花鼓戏,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中国音乐史以及挖掘荆楚民间文化艺术,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引。
  • 荆州花鼓戏的发展简史
    答:行当体制丰实和完备起来,直接推动花鼓戏成为正式剧种,一跃而登大雅之堂,与汉剧等剧种并驾齐驱。沔阳邻近各县先后都有大批艺人来沔阳拜师学艺,或有沔阳师傅到江汉各地传艺,解放初沔阳花鼓艺人数量空前,据《荆州花鼓戏志》载,荆州地区1949年前知名花鼓戏艺人579人,其中沔阳(含洪湖)著名艺人多达284人,占全地区艺人...
  • 荆州花鼓戏的发展简史
    答:荆州花鼓戏更是得到全面发展,在艺术上更臻完美,思想内容也令人耳目一新。7. 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荆州花鼓戏对于荆楚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2006年和2011年,经潜江市和仙桃市申报,荆州花鼓戏经国务院批准两次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天沔花鼓戏现状
    答:在文化传承方面,2006年,剧团积极参与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的工作,协助申报荆州花鼓戏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其在文化保护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剧团推出“天门花鼓戏精品唱段集锦”大碟,进一步展示了其艺术成就,同时,2008年的花鼓戏大专班招生计划,通过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培养新一代戏曲...
  • 荆州花鼓戏哪年哪月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_百度...
    答:荆州花鼓戏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随后,在2008年6月,它又被宣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这种乡土戏曲起源于明末,是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表演形式的基础上,逐渐融合了其他剧种的元素,发展起来的。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地方传统戏剧,并且...
  • 荆州花鼓戏哪年哪月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_百度...
    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查询显示,荆州花鼓戏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花鼓子”,曾称天沔花鼓戏,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
  • 湖北的花鼓戏
    答: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主要伴奏乐器包括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二十多种。荆州花鼓戏扎根于江汉平原沃土,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荆州花鼓戏对于荆楚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