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3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一、在历史课堂中应用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我选择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思考: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2)巴黎公社起义迅速失败,而俄国十月革命却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思考上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历史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历史课堂中应用小组自学法
小组自学法的实施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所以,在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讲完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这样的小组自主学习、自主讨论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而且这样的小组讨论,还能让学生小组激烈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历史课堂,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在历史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高考历史中占分比重较大的一类试题。但是,实际课堂上,我们常常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并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案例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为了提高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一些案例,如,“ *** 同志曾宣告:本 *** 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 ***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 *** 。本 *** 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该宣告说明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在历史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法
随着现代资讯科技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以其集视讯、音讯、图片、动画、文字为一体的优势被广大教师生所喜欢,尤其是在历史教学当中,多媒体的辅助授课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而且,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以及自主性的发挥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些纪录片,目的是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视讯冲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日军的行为,进而在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愿意自主去了解这段历史,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展示历史学科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构建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平台 通过观察和小组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构建发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体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创设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设计问题,先让小组内部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再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通过学习平台充分集思广益,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在历史新课改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并且相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背景下,历史教学也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想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有成效,那就得首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通过讨论交流、搞实践活动、小品表演、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如学习了关于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有关内容之后,让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拿破仑。事先让学生做些准备,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教师印发一些材料等,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拿破仑进行评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观点。经过讨论交流,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学会了合作。②利用多媒体课件、相关视讯、短剧、图片、音乐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③运用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中的优美篇章,提高兴致。
二、创造环境,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活动就应以学生为主,这就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创设小组学习的氛围,要不断丰富小组活动内容。如学生小组讨论、自制教学图片、组织小组间交流、小组竞赛等;同时要强调学生小组活动中要尊重别人,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使小组成员人人有机会表达,人人受启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还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小组成员共同分享荣誉等。
三、改进教学方式,体现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即一堂课应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前些日子,在泰安市省庄二中参观学习时,发现他们尝试让“学生主持课堂”,整堂课由一至两名学生来主持,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学生或读或说、或抢答、或自学、或讨论、或展示,气氛热烈,主动积极,课堂效果很好,名为“精彩主持”,确实达到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之目的,值得学习与借鉴。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历史教学中也必须尊重学生,因为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师生平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肯发表自己的观点,才有利于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说“不”, 更不要斥责,而应鼓励。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表现在: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注意学生的每个生活细节,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真爱”“俘获学生的心”,真正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敢于和老师“较真”,真理才能在“愈辩愈明”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人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在历史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重知识的思维过程,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效搞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两年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简介如下:教学工作分为课前、上课和课后三个基本阶段。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我的基本做法是:
1、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预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列出书面预习提纲,作为上课评议的依据。
2、教师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在导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加深重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3、要求学生预习中对新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要学生做好记号,通过上课认真听讲来解决;对有异议的内容做好眉批,上课发言时提出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新课程的课堂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挤压与消磨学生个性的场所,老师应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缺点,选择其带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部分,成为学生的个性,并充分的呵护与培养。”[3]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除教师精讲外,我采取以下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评议预习提纲
复习提问,汇入新课后,请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并阐述自己如此概括的理由。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发言给予评价。整个评议提纲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比较鉴别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分辨力,加深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易遗忘。
2、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较好地开展它,对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新教材增加了“学习思考”、“史学争鸣”等栏目,既提供了讨论素材又使讨论围绕所学知识来进行,有明确的针对性。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因此,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讨论的主体是全班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参与,既可以开展同桌间的,又可以开展前后排的,或小组间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有意识避免只是优生介入,差生旁观的现象。
3、学生提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教师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中,新课讲授完毕,教师要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度通过铺路搭桥,由学生自答,或指定某个学生回答,或由教师回答。通过学生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自己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课后活动
恰当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对巩固知识,深化能力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历史的吸引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具体的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方法:
1、构建知识体系,设计课后习题
在学生学习与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课外自己去建立每节的知识结构和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增强对历史事物整体认识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发动学生独立编写设计各种型别的题目,然后进行汇总和筛选,提取富有创意的题目。这一环节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尝试,获取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小评论等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以达成历史学习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通过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历史课外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和培育学生思考、归纳思维能力。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创办历史园地小报。这些活动既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做的探索,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于历史课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历史课教学实效。
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物件和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是可望可及的。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上数学课,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互相尊重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提高现代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方法如下: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探究讨论方式,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首要途径。
(一)依据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创新思路,领悟教材编写新模式,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体会历史,在适度的问题中感悟历史,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通过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历史的思维之中、处于积极的课堂参与之中。
二、培养中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其历史素养的必要条件。
(一)大量阅读各种历史题材的书籍、史籍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联络历史电影或小说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素养。
(二)关心时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历史素养。
三、提升中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一定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受生活环境和家长的影响,以及高考体制的束缚使他们对学习的被动应对,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堂成功的课教学不应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方式也正发生著变化。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获得数学知识的主阵地,教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呢?下面就这方面的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执行机制是形成有效课堂的必然选择,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重视数学知识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二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正余弦定理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数列在储蓄、经商、分期付款购房、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如在体育福利彩票中的概率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可以把上面的问题制成妙趣横生的,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在激发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运用资讯科技和多媒体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资讯科技和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教学过程之间的联络越来越密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巧设情景,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使创设问题形象化、明确化、直观化。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图形有关的问题、对动态图形中某些不变数的探索等,利用数学软体展示问题情境,观察图形,分析其中的规律,或通过拖动滑鼠跟踪点的轨迹等办法进行研究,容易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教学不但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也在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质疑,本身就是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体现。教师对此必须予以大力鼓励,并很好地引导,要下功夫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有时提的问题不著边或自相矛盾,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积极思考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而不要轻易的否定。这样下去,就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巩固提高。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努力创造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数学课程设立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其启蒙而引起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将一维的知识讲解变为多维的问题情境设定,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探索,使学生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进行自主探究的前提,因为这往往是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萌芽。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对其作出猜想,才会进行科学探索。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出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跃跃欲试,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和和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习积极主动性。
三、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拉动情感在学习中的内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以教师的情感为转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情感教学”,把爱心寓于教学之中,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动作、表情感染学生,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易于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散的潜力最容易挖掘出来。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与教师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敢于并乐于提出和探究问题,激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智慧潜能,智力活动才会不受抑制地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尊重、爱戴也容易加强教师教的主动性、针对性、诱导性和实效性。
四、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人格,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主要是智力的发展不平衡以及知识基础的差异,当他们被考虑时这种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因而教师教学中必须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当作资源,作为教学的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制定差异性、挑战性的教学目标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会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获取知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选择,尤其是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自主选择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并从中学会取舍,学会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 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活跃起来
    答: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答: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教师如何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呢?以下是我...
  • 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答:这样,学生更容易学习新的内容,对历史课本中的知识也不再是死记硬背,提高了学习效率。(二)鼓励交流,开展活动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积极性,善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利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历史资料,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还...
  •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教师在关键处起“点石成金”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都是一个模子。龚自珍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没有主动发展,就不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二、利用历史教学特点,让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结构,还要注意教育的全面性。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广,...
  • 浅谈怎样激发高中学生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答: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反思。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调动学生...
  • 浅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性
    答:四、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总之,攻克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性难关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而学生也要时刻寻找参与的机会,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一、充分利...
  • 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答:如果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揭题时,教师...
  • 历史课堂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之我见
    答:”余教授还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作为一名青年历史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本人感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是教学有效性最为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 今年本人上的《百家争鸣》一课,在校第二十二届“...
  • 浅谈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史料的能力
    答: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例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
  • 如何营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答:几乎整节课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展开自己的想像空间,对所学内容没有深刻理解,没有巩固,所以遗忘得也快.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所以营造活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