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它对后世的影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


扩展资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史,率先揭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一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在位时,百家争鸣的局面还在持续着.汉武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以儒家为正统学说,其他各家均被排斥.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和政治策略,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儒家学说集以往文化之大成在御民问题上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封建宗法社会国情的办法,强调以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驾驭天下,实行“仁政”,以天道人情教化百姓等,这适应了当时汉代统治者(汉武帝)改变汉初“无为之治”政策的迫切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的《贤良对策》集中提出来,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二人的合作品。董氏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简言之,即为了实现政治、思想大一统必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历史上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适应了当时加强君权、制止分裂割据的需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的建立,提高了教育的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政治伦理化。但是,他所起到的消极作用也是巨大的,对后世的消极影响也是深远的。“罢黜百家,结束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发展有利环境,使汉代及以后儒学以外各家学说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压抑,窒息了学术空气,不利于祖国文化思想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独尊儒术,片面提高了儒术的统治地位,并促进其畸形发展,纯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发展的出发点,实现了教育的儒学化甚至政治的儒学化,这对于儒学本身发展也是不利的。故此,应谨记为训,在保障社会稳定而健康发展的同时,应为学术发展、思想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避免单调枯燥、畸形发展、闭塞腐化的学术氛围和思想状态

1.为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
2.由董仲舒提出设想,汉武帝颁布推行
3.使儒家思想成为主宰以后2千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4.好的一方面是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治。不好的一方面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和思想的进步

出现原因:
1、因为董仲舒向皇上写了奏折,刚好又符合皇帝的心意,就实施了。
2、儒家讲究“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即要求百姓尊崇礼仪又要求君王对百姓仁慈,符合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心意,得以保存。
影响:
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成为学者最多的学派,后世的统治者,也都宣扬儒家思想,科举考试就是一个例子。

顶一楼的回答,已经说得够祥细了,

I agree first answer.

  • 从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应了中国古代思想趋势的原因...
    答:应该是在思想上形成了专制统一,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是为了形成思想的统一,从而巩固统治,只不过所用方法不同,秦始皇所用的暴力手段不利于人民的接受,汉武帝的方式相对温和。但这样的专制作风终究是不可取的,应当巩固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但在当时,这么做是有利于巩固统治...
  • 实行 董仲舒 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县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
  • 揭秘:汉武帝刘彻是怎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答: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家统治的指导思想,由以前的崇尚黄老无为政治,改为崇尚儒学的礼乐文章,开启了汉代文治灿烂的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实际上只是提高儒学地位,将其奉为官方的统治思想而已,各种思想...
  • “独尊儒术”政策是怎样出现的?
    答:汉代在文化教育政策上,从汉代初期的推重“黄老之学”,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宏观政策的正式确立,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大转变。从此以后,“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答:汉武帝独尊儒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学教育体制,用儒家思想来培养封建地主阶级的接班人。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太学为当时的最高学府。朝廷由太学选拔18岁以上的优秀青年入学受业做博士弟子,郡国也可以挑选品学兼优的青年送到太学。学习一年,经过考试,凡通一经以上者,可补...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是好是坏?
    答: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刘家王朝为巩固自身统治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一项高压政策,其流毒极其深远,与中世纪欧洲罗马教庭的极端独裁统治一样,把所有与其不同的其他学说、流派一律视为异端而加以残酷打压。不同的是,在欧洲,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在17、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样的局面终于被...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究竟真相
    答:司马光把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在历史中提前了十年,又增删史料,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多维度“坐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故事,并非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有当时的政治诉求。 唐朝韩愈提出来“继统”的问题,要为儒家争取道统,学统,治统,这种说法在宋朝以及很泛滥了。自汉武帝之后的“儒术”便成了儒者引以...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观点?当年实行了吗?
    答:汉武帝下令正式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以儒学正式取代黄老之学,定为官方政治学说实现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儒家独尊地位被确立起来,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封建大一统局...
  •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尚书》二十八路,文帝派晃错从其受业。此时。博士之数达到七十余人,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儒家的《书》、《诗》、《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都有博士,其中《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土有胡毋生、董仲舒二家。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