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是好是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是什么作用?好还是坏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不过,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进步意义,但它对历史的负面影响却也同样不容忽视,像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同时却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同时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至于汉武帝时代连年不断的战争与攻伐,则更是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之恶劣后果,其间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难尽。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不过,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进步意义,但它对历史的负面影响却也同样不容忽视,像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同时却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同时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至于汉武帝时代连年不断的战争与攻伐,则更是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之恶劣后果,其间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难尽。

有人说“一个专制的时代必然是一个严酷的时代”,这句话质之汉武帝的时代也同样适用。事实上,在人治社会中,越是有作为的君王,其破坏力往往也会越大,就像宋代诗人莲池生在自己的诗中所写的那样:“汉武爱名马,将军出西征。蹀血几百万,侯者七十人。区区仅得之,登歌告神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固然是君主常态,“好大喜功、黩武嗜杀”对于他们也不过只是一个寻常故事。为一己之私欲而大动干戈,帝王的个人好恶实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身家性命,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是对帝王个人作为的最佳注脚。作为一代英主,汉武帝的确是中国古代极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英主也是凡人。从汉武帝对待神仙方术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偏执与迷狂的心态,从“巫蛊之祸”的发生,更能够看出他晚年的冷酷残忍、喜怒无常——人治社会常常会出现像汉武帝这样的“半截伟人”。受到生理、智力、年龄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汉武帝的个人作为也不过是暴露了人治社会的共同弊端而已。

附: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

以孔丘为创始者的儒家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主张“礼治”和“德治”,也就是“人治”。儒家人治论的要旨在于: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法先王,顺人情。儒家在礼与法的关系上强调礼治,在德与法的关系中强调德治,在人与法的关系中强调人治[1]。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一极,后世无非是对它进行修修补补,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封建思想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各个层面。物极必反,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历史证明,人治和专制是一脉相承的。要建立现代司法理念,这种本土环境法律思想的人治化,与强调以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法治观是格格不入的。儒家思想是建立现代司法理念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碍。那就是法治观念先天不足

或分析汉时独尊儒术的影响利弊,对今天的中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汉代大一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经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国的哲学、社会、政治、人文思想得到空前发展。儒、道、墨、法、阴阳诸家都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真可谓“茫茫九派流中国”,泱泱大国的气派已然奠定!秦时借重法家,汉初崇尚道家,各门各派尚无尊卑主末之分野。直至汉武帝时,儒家才得以独享尊荣,孔子才被视为千古第一圣人,并流被后世。


其实,就思想体系而言,儒家所站的高度并不比道家高明,只是孔子学说积极入世、接受并顺应历史前进的现实态度要比其他各家更适宜用来治理国家,同时,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当时所有学派中,只有儒家学说同当时的中国古典学术和历史知识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而这些古籍经典本身即极为宝贵,从而使儒家学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教育的典范,可以说,儒家思想后来的深入人心,与它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传播密不可分。


闲话少讲,单说这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产生的正反两面影响都非常显著:


积极方面,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中国人的国民意识,增强了中国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统一、民族统一,使得中国在历经两千年发展后依然能够保持秦皇汉武开疆时的基本版图,无论出现何种形式、多长时间的分裂,中国人始终不忘国家统一,并且这种统一的意识几乎是出自中国人天性的要求,无论天南地北,人人皆认为统一是理所当然,人人皆视能为统一做出贡献为光荣,在分裂与统一的大是大非面前,人人都有奋不顾身、牺牲自我的豪情。这种统一意识与当初所奠定的“大一统”思想,与中国数千来的思想统一,与儒家的教化下形成的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皆一脉相承。


思想的大一统,还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民族大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外学者都常常惊异于中国文化伟大的“同化”作用,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正统政权”、“中原王朝”屡遭侵略,除元、清两代为非汉族统治外,还有十六国、南北朝、五代等等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逐鹿纷争的时代,但无论草原文化规模大小,皆最终淹没、融化在浩浩荡荡的中原传统文化中,这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文明就真如一个博大而精深的智者,微笑地敞开胸怀,任你们在我的怀抱里折腾,反正大家终究免不了中华民族、中国人的心理认同,从而只有形式上的入侵、分裂,却很难有本质上对中国的撼动。

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简单地讲,首先,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得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其次,独尊儒术,使得中国人中的大部分智者、豪杰都将精力投注于弘扬儒学,结果中国文化呈现出精光凝聚的现象,最终,儒学是越来越精致,但其衍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也越来越多,这种文化因成熟过度而走向了糜烂,走向了极度保守,所以,闻一多先生说:简直就是一潭死水。所以,中国的盛世时间一长,就要走向腐败,必得外来文明的冲击,才能获得新鲜血液,才能注入兴奋剂,重新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刘家王朝为巩固自身统治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一项高压政策,其流毒极其深远,与中世纪欧洲罗马教庭的极端独裁统治一样,把所有与其不同的其他学说、流派一律视为异端而加以残酷打压。不同的是,在欧洲,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在17、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样的局面终于被打破。而在中国,独尊儒术的思想却是持续二千多年,由于对除儒家之外的其他思想一律进行有意无意的排斥和打压,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国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严重萎缩。历史也无情地证明,正是从17世纪开始,也就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中国,这个所谓的中华帝国终于开始落后于西方了,也正是从此开始,中华民族进入了前所没有的苦难时期。所以,追根朔源,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严重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束缚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正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罪魁祸首,其影响甚至到现在都还没完全肃清。

不能单纯的从当时的历史的条件下说他的不好与不好.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一个问题是否有利与历史的进步是否合乎历史的前进.在当时来说推行这一政策是有利于国家和专制制度的统一的,但是不利于文化、学术的长远的发展的。之尊崇儒家的思想将其他的学派抹杀掉。当然没有百家争鸣的意义影响的广啊。

一方面,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另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了文化专制,破坏了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破坏了文化多样性
不利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另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了文化专制,破坏了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破坏了文化多样性

一方面,文化的统一为政治的大一统提供了保障!这个做法极大地加强和巩固了皇权,并且从此树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深深印入人们脑海,
为后来的思想文化改革(新文化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起到了阻碍作用!
同时也阻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是好是坏?
    答:所以,追根朔源,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严重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束缚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正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罪魁祸首,其影响甚至到现在都还没完全肃清。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现在看来真的利大于弊...
    答:在我看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整体历史进程上来看,弊大于利。首先来分析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的历史背景。汉高祖刘邦在位之时,西汉初期刚实现大一统,社会尚且不够稳定。所以,汉高祖刘邦选择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来稳定政治,恢复经济。到了汉武帝时期,无为而治的思想出...
  •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与弊
    答: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力,但是它弊端也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后来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不是很高,认为影响主要表现在消极方面,也就是弊端上,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个钳制思想的工具,不利于汉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利弊?
    答:汉武帝为中国开创非常的多的第一,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他开创的,以当时的历史对条件,独尊儒术确实是大汉最好的做法,让封建制度的加强和巩固,却也让其他家的思想丢失,造就了文化的单一和专制。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以家庭伦理为中心,辐射出等级制度的意识。在礼法之中强调礼,在德法...
  • 汉武帝废百家独尊儒术后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答: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皇权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力,但是它弊端也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后来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不是很高,认为影响主要表现在消极方面,也就是弊端上,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个钳制思想的工具,不利于汉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的影响,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解释_百...
    答: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
  • 简答题: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答: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主张以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思想学术的准绳。他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有意志的神。帝王“受命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但他指出,政令的统一必须以思想学术的统一为前提。因为儒家最重视正名定分,最适合于封建中央政体的需要,所以董仲舒主张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思想学术的...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是什么?
    答:汉武帝,这位历史上的雄主,以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断,深刻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strong>他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构建了一种“大一统”的意识形态,如同一道坚固的纽带,将专制政体与伦理道德紧密相连,人治社会的理想因此得以实现。strong>通过仕进制度,他将儒家理念融入官僚体系,使得大家族...
  • 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哪些好处和缺点?
    答:西汉初期,在经历了秦朝严刑峻法的暴政统治后,百姓们迫切希望能迎来一位温和的统治者。基于这样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现状制约,汉初选择了吸取教训,实行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休养生息。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却一转方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 独尊儒术 对文化的影响是好是坏?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开始施行的。这种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对于当时的统治有着积极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