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围绕着同一话题,引起大家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意见分歧,有师生看法不一,有教师观点相左,有教师见解与语文内容或权威观点产生矛盾。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如何运用比较法在课堂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解决学生的意见分歧。学生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致,这在语文课堂上是最为常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常会针对一个话题据理力争,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每遇此况,我都注意认真揣摩他们意见的缘由和思想,去发现他们的之所以然,以便对症下药。例如分析临事而迷这一成语的词性及关系时,学生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偏正式动词短词、并列式动词短词、偏正式形容词短词、并列式形容词短词。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答案?我只是把四个答案板书黑板上,不急着公布谁是谁非,因为留着悬念倒有利于诱发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临事而迷的意思,这里关键是弄清迷是何义。迷是迷惑、糊涂的意思,它一般不能带宾语,同时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反映了形容词的词性特点。进而我又组织学生回顾偏正与并列两种关系的特点,加以比较区别。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比较辨析,教师未下判定,学生却已经找到了正确认识,一致认定临事而迷是偏正式形容词短语。得出正确答案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还要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从而掌握在课堂上已经演绎过的有效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训练,不仅弥补了有关知识的缺漏,还纠正了以往解题的错误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解决师生之间的意见分歧。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师生平等。我经常向学生宣传做学问应该不唯书,不唯上而唯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认为做学问除了要谦虚外,还要有破除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倘若养成勤思考、常比较、敢质疑的习惯,那么不仅能克服死读书的僵化局面,还有助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自觉辨清问题的是非,提高自学能力。这有助于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同步提高,真正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积极作用。另外,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他们与教师开展学术争论,并不影响教师威信,反而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更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这无疑为情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润滑剂,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师生分歧意见的比较,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偏见的根源,一旦发现,教师就紧追不放,授之以理,这也可以说是欲擒故纵吧。当然,让学生充分发表议论,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必须在课前课后多花时间,使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处理更科学。有时我故意抛出一个错误见解,以刺激学生据理力争,在课堂上形成唇枪舌剑的局面,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好语文这门功课的欲望,而且也造就了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胆略。

解决教师之间的意见分歧。调换课任教师在教学中是常有的事。新任教师复习旧功课,难免遇上这种情况:对某知识或某问题的看法与前任教师的意见不尽统一,甚至有严重的分歧。那么学生该听哪位教师的呢?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我的态度很明确,教师的看法不意味着永远正确,它只代表一家之说。面对不同意见,学生自己要动脑筋,比一比,想一想,谁更有理就听谁。记得组织学生复习宋代名家范仲淹的佳作《岳阳楼记》时,翻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句话,我的译文是:这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的雄伟景象。或者这就是岳阳楼(所面临的)雄伟景象。而前任教师的译文则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当学生无所适从时,我坦率地告诉他们,语文老师意见不统一是常有的事,做学问不应盲从,要肯动脑筋,比较两个译文应好中选优。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上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绘的对象显然是洞庭湖,而不是岳阳楼,那么下文中的`大观也能说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吗?当学生通过比较获得满意答案后,还认识到学海无涯,文无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认识到要想获真知,就要善于比较选择,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全面、更准确、更透彻的理解,从而真正消化和掌握。

解决教师与课文之间的分歧。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常以此告诫学生要正确对待书本,树立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的观念,这样才能避免死读书。我鼓励他们在虚心学习的同时,对课本里的某些不合理的内容要敢于怀疑,并大胆指出。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教师就要身先士卒,为人师表。平时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大胆地以书为敌,我特别注意去发现书中一些明显的谬误,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去比较鉴别,判断出谁是谁非。课文中对成语油然而生作如下解释:形容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于这个解释,我不敢苟同,查询了几本词典后,更增添了决心否定它的信念。于是,我告诉学生,书上对油然而生的解释不妥,并造句说明假如我们在黑夜时听到怪异的声响,或者突然遭受亲朋好友的误会,那么一种恐怖的心情或痛苦的情绪就难免油然而生了。所造的句子情理上无可挑剔,那么若照课文上的说法,所谓的恐怖或者痛苦又是属于哪一种好的思想感情呢?这种归谬法的推理和比较立即否定了课文中的说法。仅此我觉得还不够,树立正确的观点还要进一步以理服人,我对学生说,油然而生原指油在加温时达到一定的温度,其液体自然而然往上涨溢,后来人们借此来形容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刺激,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油然侧重表现自然而然的精神状态,而不在于限制感情的好坏。我的道理论证让学生心悦诚服了。前几年初中课本中载有朱德元帅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其课文题目为《母亲的回忆》。我把这个题目交付给学生讨论,让他们联系课文内容作比较。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对《母亲的回忆》这个题目产生了怀疑,师生达成共识:只有把题目改成《对母亲的回忆》或《回忆我的母亲》,文章的题目与正文内容才能达到一致。近年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果然改成了《回忆我的母亲》。许多学生在事实面前领悟到,尽管是名家名篇,其篇章结构、遣词造句也并非天衣无缝、白玉无瑕,只要肯于思考,敢于怀疑,勤于比较,读书就能读得主动,读得灵活,读出真谛。

事实证明,无论是教还是学,运用比较这种方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各类矛盾,基功效不可低估。当然,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在具体操作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比较的对象要注意代表性,力求使学生通过比较,对某知识点或某问题的悟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其次,确定了比较对象和内容后,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而教师更应认真备课,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尽量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第三,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把握好比较内容的难度,难度适中,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的。

  • 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答:第三,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把握好比较内容的难度,难度适中,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的。
  • 【于语言细微处见语文精神】细微之处见精神
    答:如果教师具有了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一张巧嘴,比较法就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当下的语文课堂上,拓展五花八门,教学深度随意开掘,其实语文课堂的深度首先应该是语言的深度,赏析语言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精气神,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词语往往蕴含了语文的玄机,语文课堂也该于语言细微处见语文精神。运用还原法和比较法引领学生...
  • 求问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法的学法指导
    答:一、比较阅读法的作用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二、比较阅读法的分类和做法 比较阅读法具体分为同中求异比较法和异中求同比较法。(一)同中求异比较法 在...
  •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与探究
    答:3、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适当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如教学鲁迅先生的《祝福》,教师可启发学生与电影《祝福》比较。三、“布白”设疑,再创作品意义“布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
  •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答:八、表演法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法恰恰是这方面的体现。表演是指把课文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形象直观,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其目的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教《强项令》时,我先让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接着全班学生齐...
  • 语文课如何落实语言教学_语文课评价语言
    答:1、分析欣赏法。在阅读教学中,深入钻研课文,对其中一些成功运用语言的词句或语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欣赏,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不仅能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语言意识,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如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一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情节描写,“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
  • 为什么要写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答:语文是思维的文学表现形式,在比较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文本之间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点,体会出文章的个性,从而促进对作品的分析和感悟。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将会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分析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深刻、敏捷、灵活,在审视和鉴别中真正领略作品艺术境界的无限风光。(剩余...
  •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答: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文言实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文言实词120个,其实要适应要高考的需要,应该是越多越...
  • 如何运用比较法进行中学历史的教学
    答:三、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明确阅读能力的内涵。 语文教育学的观点认为:“阅读能力是指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的稳固的心理特征。”1“阅读能力的内涵可以表述为:1.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词的构成、语境中词的意义。 2理解句子的能力:句子的结构、句子的整体意义。 3理解段落的能力:段落构造和意义。 4理解文章...
  • 高中语文说课稿
    答:学生主要运用:快速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发现法、比较法、品析法以及讨论法。例如: 1.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 3.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