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语言细微处见语文精神】细微之处见精神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孙绍振教授曾提出作品解读应把文化哲学层面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和“比较”的方法。那么,在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该如何使用还原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体味词语的妙用,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呢?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先看《白鹅》教学片段:
  师:文章当中作者是如何称呼白鹅的呢?
  生:我们这位“鹅老爷”。
  师:老爷是什么人?
  生:当官的。
  生:地主。
  生:主人。
  师:恩,有道理,经商的也可以说老爷。无论什么情况,老爷是一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能力最强的人,是古时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作者把这样的称呼送给了一只白鹅,为什么呢?
  生:白鹅在家庭中地位最高。
  生:白鹅有身份。
  生:很亲热。
  师:都说得很不错,同学们还想想老爷出行一般是前呼后拥的,威风凛凛的,架子十足,鹅与这些有关系吗?
  生:白鹅也是架子十足。
  生:白鹅傲慢。
  师:很好。以前的老爷主要是用来尊称家里最重要的贡献最大的人,现在生活中我们称谁为老爷,一定是生活优裕的人或者架子十足的人。作者用老爷的称呼除了表现了白鹅的傲慢,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的亲昵。还有别的这样的有趣的句子吗?
  生:“鹅则对于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师:哦,鹅太高傲了,作者一家人居然忍受它的臭脾气。
  生:(齐笑)。
  这是一个语言赏析的教学片段,无疑这是很成功的,究其原因在于该教师运用了还原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出拟人的修辞并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执教者先通过问题“老爷是什么人”和“在日常生活中老爷用来称呼什么人”,还原“老爷”一词的词典含义与用法,通过分析生活语境与文本语境的差异来品味“老爷”一词的错位使用,品味这种错位的文学价值。
  语文教学中的还原实际上就是以教师的生活经验来填充文本的空白点,就是“补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有限,情感经历相对简单,鉴赏能力相对低下,光靠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在浅表层滑行,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精心地讲解使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当然在此之前,教师首先得运用还原法解析文本,体会语言之精妙。
  语文教学中的还原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语意还原,就是还原词语的词典意义,片段中的“老爷是什么人?”即词语的语意还原;二是用法还原,就是还原每个词的生活语境,即文中的“我们通常用老爷来称呼什么人?”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解读文本还原语句的基本素养,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使用还原法,使学生逐渐具备还原赏析的能力,用比较时尚的说法就是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读出生活、读出自己。
  我们再看一个发表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夏季的一天,姐姐给山中看羊的弟弟送去了金黄的大斗笠。
  师:“夏季的一天”?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它说那个小男孩“浑身”只穿一条短裤。
  师:哦,他从“小男孩”的身上看出了这是一个夏天。那么从“雨”的角度看呢?请大家默读2-12自然段,准备回答。要求回答的时候这么说:我是从第几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哪句话,看出这雨是夏天的雨。
  生:我是从第五自然段中的“那又粗又亮的线线,似乎能数得清”这句话,看出这雨就是夏天的雨。
  师:夏天的雨“粗”,这老师懂;刚下的时候只落那么几大点,看看天空,就像“似乎能数得清”的“线线”,这老师也懂。可为什么说它“又亮”呢?
  生:因为它(第五自然段)说下雨的时候还有太阳。
  师:这就是太阳雨,夏天最常见的一种雨。接着说:我是从……
  执教教师巧妙地用“你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的”引导学生还原词语,学生竟然能从“浑身”只穿一条短裤,还原出这是“夏季的一天”,从“亮”还原出“下着太阳雨”。学生们“在看似平常、简单的词语中感受丰富的蕴含,又从蕴含的感受体会到作者用词造句的艺术造诣”(孙绍振《名作细读》第21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虽不懂得什么是还原法,但是他们逐步学会了运用还原法去品味词语的妙处了。
  除了还原法以外,比较法也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语言品析的常用的方法。
  我们先看下面的这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句子应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文章的哪里还出现过?
  生: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师: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读者就知道了,干嘛还要反反复复地说呢?
  生:道具十分重要。
  师:是吗?“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介绍道具的,去掉“而已”行不行,?
  生:不行,介绍了道具简单。
  师:介绍道具简单有什么用意?
  生:“而已”说明了道具简单,声音却很多。
  生:说明这个人很善于口技。
  师:作者反复说道“一……一……而已”是有目的的,他就是想让读者明白这个人十分擅长口技,通过“而已”一词,赞许之情不言自明。
  执教者通过删除词语制造新句子与原句比较“而已”的用法,先分析“而已”的词典意义,后分析“而已”的作用,让学生体会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口技人的精湛技艺的赞许态度。
  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删除或者改换词语造成新的语句,使之与原来的语句在语体雅俗、意义轻重、情感深浅、修辞润色等方面体现出差异,再通过差异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用词用语之精妙,这种方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丰富语言教学的乐趣。案例中采用的是删词品味法,即删除某词语造成的新句子与原句子比较,体会所删除词语的精妙。除了删词法外,换词法也可成为语言赏析常规教学方法。
  我们再看一个教学片段:
  老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当中有趣的句子。
  生:“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师:恩,不错。“分娩”在这里指什么呢?
  生:生蛋。
  师:作者为什么不写生蛋呢?
  生:拟人的手法,把白鹅当人来写表现对白鹅的喜爱呀。
  师:当人来写,干吗不写白鹅生小孩呢?
  生:(笑)。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他是一个什么人?
  生:学者、画家。
  师:恩……
  生:学者一般不说生小孩。
  (师生笑。)
  师:那说什么?
  生:分娩。
  师:对了,从语体色彩分析是一个雅词,而生小孩是一个俗词,很通俗的词语,作者是一个学者,所以……
  生:用雅词。
  师:这样的写法叫做雅词俗用,用很文雅的词语来表现一个十分通俗的意思,这样使文章读起来十分幽默有趣,这种趣味叫做谐趣。这篇文章通过拟人、夸张、雅词俗用的手法创造了这样一种谐趣,而这些词还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富有生活的情趣。
  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执教者通过把“分娩”改为“生蛋”、“生小孩”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语体色彩方面的区别,学习雅词俗用的写法,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和文章的诙谐之趣。
  在使用比较法时,教师除了要有较丰厚的文学功底,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还要有一双慧眼,能一眼发现词语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意轻重、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且由意会到言传,然后选择具体的比较方法,或删词或换词。打造新句子还需要寻找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有一双“巧手”,如何选用对照词,如何组织新句,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此外,教师还要有一张巧嘴,使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果教师具有了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一张巧嘴,比较法就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当下的语文课堂上,拓展五花八门,教学深度随意开掘,其实语文课堂的深度首先应该是语言的深度,赏析语言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精气神,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词语往往蕴含了语文的玄机,语文课堂也该于语言细微处见语文精神。运用还原法和比较法引领学生赏析语言是语文教学理性乐趣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重要策略。
  [作者通联:湖南常德西湖区第一中学]

  • 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
    答:细微之处见人心、见真情、见精神。我们的事迹于平凡之处见伟大,于细微之中显精神,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新时代师德之歌。 篇三:细微之处见真情 近日,我坐火车去北京,发现宣化站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车站候车室安装了电热水器。记得以前,我坐车到候车室打水那时还是保温桶,水温不高,有时候喝着喝着就没了,有的时候...
  • 细微之处见精神点点滴滴见品行
    答:于细微处见精神,精神是一种品德、一种素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确实存在而又被我们所忽略的精神,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来面对或处理的时候都不尽相同,有很多细微之处的精神常常被我们所忽略,而这些精神往往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在...
  • 小学语文细节描写作文教学总结
    答:这就是所谓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讲细节描写落到作文实处,为作文增添水色彩。一、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品读细节语文课本所选的阅读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有许多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美个例,如我在教西蒙诺夫的《蜡烛》时,曾特意就细节描写展开...
  • 求写篇读后感
    答:严谨细致,就是对一切事情都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境界,于细微之处见水平;就是把做好每件事情的着力点放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上,不心浮气躁,不好高骛远;就是从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做起,从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起,特别注重把自己岗位上的、...
  • 细节描写作文课课堂实录
    答:这就是所谓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讲细节描写落到作文实处,为作文增添水色彩。一、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品读细节语文课本所选的阅读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有许多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美个例,如我在教西蒙诺夫的《蜡烛》时,曾特意就细节描写展开...
  • 于细微处见真章下一句
    答:方寸之间显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无声处听惊雷。心无旁骛抓落实,细微之处见真章。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于清晰规划中明方向。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细微处见真章。健威已知盟。见端以之末。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身。
  • 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
    答:这是一篇叙事文章,作者讲述了一位老爷爷施舍乞讨男孩一元钱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作者开篇能够细致从外貌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展现了小男孩的窘迫。作者在描写老爷爷给钱经过时,同样是采用细节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章结构紧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爷爷的崇敬之情。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5 ...
  • 一言一行见荣辱征闻
    答:"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对一个人而言,"细微之处"尽管只是一举手、一投足,只是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但像"一滴水折射太阳"一样,从其一言一行之中,可以看出以何为荣、以何为耻,尽显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细微之处"不仅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折射点,而且也是一个人道德养成的...
  • 细微处见真情八年级叙事作文
    答:一个不起眼的细微之举,竟然也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原来,真情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就会惊喜的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洋溢着真情。 篇五:细微之处见真情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件件往事都成了我的美好回忆,但有几件事,是我永生不能忘怀的,就是那一个个“细微的动作”。 奶奶平时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