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指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佛陀在入涅槃前,付嘱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四念处观实是修行的基石。一般人因为执着四大、五蕴为实有。

因此于色身生起“净”倒,于感受生起“乐”倒,于事物生起“我”倒,于心念生起“常”倒;由于这四种颠倒,成为攀求、追逐的仆人,作不了自己生命的主人。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

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

首先修行者要放下一切事物,住在庙宇中,然后跟随一位有资格的导师学习。每天起来,坐禅与经行。所谓经行是保持一心前后来回走。

修行四念处者每天少做事,只是坐禅与经行,为什么要这样呢?那时因为静坐久了容易产生昏沉,同时久坐会生病,所以采取坐、走,坐、走的方式。

导师会安排静坐半小时,经行半小时或静坐一小时,经行一小时的功课,有些甚至经行两小时,在经行时观察身体的一举一动,念念要分明;要知道何脚先起,然后踏在地上,甚至于踏到地上的情形,也要知道。

开始经行时心念粗,就要用心念左右,左右地训练,慢慢地对身体走路行为很清楚,到心念微细时,就不要念,只要保持知道就好了。

接下来他要知道是脚走了他的心知道,或是他的心叫脚走,他也要发现到:是心叫脚提起,脚踏到地,心才感觉到;他要发觉到这两个过程。

走到尽头的时候,谁叫他转弯回来;他站着也要知道,他要对这些心念了了分明。这样经行的结果,他的心会慢慢定下来,观察力会越来越敏锐。他静坐时要观察呼吸,肚子的膨胀与收缩,呼吸的出入等。在静坐的过程中,发生任何事情,他都要知道。

每天晚上导师会个别与修行者对话,问今天做什么修行?有何感受?导师就会慈悲教导,纠正错误,有些严格的导师在与修行者做个别对话时,不允许别人听,因为有些修行者听后会模仿别人的修学。

比如某些修行者在修学的过程中,发现到在左右,左右走时,心念在控制他的脚,那他与导师对话时被另一个人听到,当那个人被导师问时,也给予同个答案,他没有发现到,也没有感受到,只是学来的,这对他完全没有好处。

导师与修禅者做一对一的对话,考问后,知道个别修行者的程度,就会逐步教导,不能做三级跳,避免在修禅的过程中产生偏差。这与中国禅宗祖师的教导相似。每晚禅师与禅和子(修禅者)有小参,那就是祖师以对答方式来考问参禅者。



  • 四念处指什么
    答: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四念处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四念处是佛教根本的修行方法之一,根据《巴利三藏》及南传佛教各位尊者的说法,目前仍处于可以证果的五千年正法时期中,修行四念处乃至修行四念处其中一个念处...
  • 大乘如何抉择四念处,有何差别?
    答: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没有人我。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
  • 四念处指什么
    答:四念处指:身、受、心、法四种观想。扩展: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是指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
  • 四念处指什么
    答: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佛陀在入涅槃前,付嘱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四念处观实是修行的基石。一般人因为执着四大、五蕴为实有。因...
  • ...亦无所教命,汝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即应依四念处而行...
    答:四念处,即【四念住】梵语catva^ri smr!ty-upastha^na^ni,巴利语catta^ro sati-pat!t!ha^na^ni。为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科。指集中心念于一点,防止杂念妄想生起,以得真理之四种方法。乃原始经典中所说之修行法 门。又作四念处、四意止、四止念、四念、身受心法。即以自相、共相,观身...
  • 佛学四念住是什么?
    答:四念处必须从观身不净,而观受是苦,然后观心无常,最后观法无我。因为身体的活动叫粗,受比较微细,心比受微细,而法是最微细的。(请参考《四念处》)四念住(身受心法)被上座部佛教视为根本修行方法。亦称内观。指从「身」体、感「受」、「心」、「法」(心所有物)四个面向,建立持续及...
  •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不是五蕴皆空?
    答:不是五蕴皆空,而是是四念处。四念处又称四念住,是佛教修行的入门方法。所谓四念处,就是对四种境界观察思维,安住心念,从而引发定慧的修行方法。按照修行,目的是五蕴皆空,但是不一定达到五蕴皆空。而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
  • 烟雨江湖佛陀四念处是什么
    答:烟雨江湖佛陀四念处是筋。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在烟雨江湖游戏设定中,佛陀四念处指筋。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祝六时吉祥,福慧圆满! 南无不...
    答: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 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 倒,故称为四念处观。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常的、乐的、净的,在佛 法中称为颠倒想。世间人有四种不正确的知见,称...
  • 佛陀说:“实不管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
    答:七日指的是概数,释迦摩尼七日成佛,所以佛教修行过程多用七日来概指。来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四念是:身念处—观身不净;受念处—观受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