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体现了儒家理学派怎样的世界观?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朱熹是谁?

朱熹基本可谓是集宋代理学大成者。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存天理,灭人欲”到底是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即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断章取意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此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其实,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此处人欲即天理。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

坦白讲,这句话很容易被人误解,大家直接理解为要遵循世界运行的规律,不要有太多的私欲就好了。

儒家的思想又是什么?

儒家的思想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 儒家中道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

但在这里,其实宋代的理学是为了维护纲常伦理,时代通知所需要的。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体现的联系是什么?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

  1. 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2. 理是事物的规律。
  3. 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4.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而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是通过明辨天理人欲的不同才能恢复人的真实想法,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才会巨大,而且这句话也体现了儒家理学派他们要寻找人的本质,通过人的本质去建设这个世界的观念。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任何事情只要做到适度就好了,而且是过多的追求成功。说明儒家学派是一个比较注重稳重和和平的思想。

  •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1、“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也有观点认为该句意在强调反对贪欲,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更高的道德修养。2、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在“存理灭欲”理论上的作为,更多...
  • 饱受后人断章取义之苦,“存天理,灭人欲”的本意是什么?
    答:“存天理,灭人欲”的本意是保存人与生俱来、与天道同一的良知良能的东西,消灭掉那些会蒙蔽人心灵的私欲。世人之所以对这句话多有误解,大概是只看见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以为朱熹老先生提倡的是消灭人的欲望来追求大道。并且后人大多都会用这句话来攻击当时的理学家怎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
  • 如何理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程朱理学存理灭欲的理欲观,作为道学伦理学说的核心和其哲学理论的最终归宿,对后世影响很大。程朱从道德理想主义出发,试图以存理灭欲的主张来限制当政者的私欲膨胀,引导皇帝和士大夫们一心为公,并使百姓归于善良,社会保持稳定。但他们由此提出的禁欲主义,如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而反对...
  •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存天理、灭人欲首先是统治阶层的道德原则。统治阶层之中,又首先是要求皇帝能够存天理而灭人欲。这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而制定的道德规范,以便约束自己的内部的个别成员,使他们把行为限制在当时的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 存天理,灭人欲该怎么理解? 和马哲的人是现实中的人有何分歧
    答: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并非“禁欲主义”:“饮食者。”(《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也就是说,欲壑难填则是“人欲”,不能任由欲望泛滥,人欲也;要求美味。人需要吃饭这就是天理,而脱离了“天理”的人性则成了“人欲”,自然需求是“天理”,朱熹认为“天理”就是最初的人性,即人之变为...
  • 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答:提到“天理”,就不能不先说说“天”。古人相信鬼神,认为天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主宰,管理着世间的万事万物。怎么个管理法?天是有自己的意志的。古人心目中的天的形象是很神秘的,但他们对于天的意志的属性的认识却一点也不神秘。
  •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
  • 如何理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体现了儒家理学派怎样的世界观...
    答:"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即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断章取意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此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其实,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
  •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十八章 天理人欲
    答: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相近的观点,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说,这是历来批评程朱理学最多之处,甚至有“以理杀人”的说法。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出处在《二程全书》,当时程颐就男子继娶寡妇而言。在程颐眼中,男人娶寡妇为妻,是一种失节行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节行为。“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答:这样看,朱熹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但不扼杀人性,还是在保护人性,是很符合现在的思想文明的,即人类应该节俭一点,收敛一点,不在太穷奢极侈。无论是人类自身还是人类身处的环境,之所以出现太多问题,就是因为欲望太多不加节制的原因。吃东西不加节制,什么病都来了;对他人不断压榨,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