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产的榨菜和浙江余姚产的榨菜,哪里的更胜一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浙江省的余姚榨菜知名度怎么不如重庆的涪陵榨菜高?

提到榨菜,想必很多人都吃过,在生活条件不好的年代,吃榨菜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而到了如今,榨菜成了一种生活辅助调味剂,偶尔吃吃,有“忆苦思甜”的意味。国内最出名的榨菜,莫过于涪陵榨菜了,主产自重庆市涪陵区,涪陵榨菜和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

而在浙江省,同样有一种榨菜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那就是余姚榨菜了,主要产自宁波余姚市(县级市)。但是就全国知名度而言,余姚榨菜的名气却不及涪陵榨菜。前几个月,涪陵榨菜被一档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读成了“pei”陵榨菜,一时间让涪陵榨菜上了热搜。
两种榨菜知名度的差距,除了和两种榨菜的生产商有直接关系外(如涪陵榨菜是上市公司),还和它们的历史有关。

图:榨菜原料——青菜头。
涪陵是公认的榨菜发源地。在清代光绪年间,湖北宜昌商人邱寿安定居涪陵,他把产自当地的青菜头,风干脱水并加盐腌制,经过多种工艺制作后,制作出来的榨菜受到大家欢迎。后来邱寿安专门开设作坊,加工涪陵榨菜。
到了清代宣统年间,榨菜制作工艺泄露并传开,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大产业,到了上世纪30年代,涪陵就有上百家榨菜加工作坊。1995年,涪陵被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

图:风干脱水。

而余姚榨菜的历史就没有那么久远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一位余姚农民从外地带回二两榨菜种子在自家地里试种。由于余姚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改革先行地,在各种作用推动下,在80年代,余姚榨菜发展迅速。
而作为榨菜原产地的涪陵也不甘落后,经过相关职业经理人的整顿和发展,最终让涪陵榨菜走向全国和世界。

图:涪陵夜景。
如今的涪陵和余姚是两个差距不大的地区,两地的GDP都在1000亿元以上,总人口都在百万上下,经济实力相差不大。
旅游资源方面,涪陵有大木花谷、武陵山森林公园、武陵山大裂谷、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工程等等。而余姚则有丹山赤水、天下玉苑、龙泉山等景区。

余姚榨菜确实比涪陵榨菜好吃,涪陵榨菜那边成了上市公司,卖的便宜了对不起股东。

  

涪陵榨菜,重庆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涪陵榨菜是选用重庆市涪陵区特殊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青菜头,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鲜嫩香脆的一种风味产品。



它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出生在涪陵,对涪陵榨菜很有感情也比较了解,传统涪陵榨菜发展高峰是在70年代,当时整个涪陵县沿长江30公里分布不下20家国营榨菜厂,每到冬季,作为一种重要收入来源,当地百姓家家种青菜头,


除留极少部分自己做咸菜外,以每斤2一一3分钱价格挑送卖给榨菜厂,每个国营榨菜厂沿长江岸边搭建很多风干菜架,架子由两根圆木将顶端固定,组成人字单元,将顶端用粗麻绳串联起来,两端受力固定地面,立于江面沙滩,人字单元左右间距7一一8米,圆木之间从上到下缠上一层层竹绳,人字架高5一一6米,底宽4米左右,整个立体架子长度好几百米,几十上百个架子群延绵几公里,蔚为壮观。

榨菜厂雇佣当地老百姓加工:首先将收购来的青菜头剥掉老筋,个头大的一分为二,用长度2米的竹丝穿成串,每串计酬1分钱,搭在架子上风干(江水流动带动空气流动,简称江风),



大约20天待水分去掉50一60%以后,下架去丝入池加盐腌制发酵一个月,进行二次脱水,



再去掉约20%水分捞出雇人去菜筋,放入红红的细粉辣椒面装坛压实,用水泥封口进行二次发酵三个月后即可外销食用。有的为了取得更好风味,利用天然稳定低温环境,直接将坛子沉入水底长时间发酵保存。



当地每家也自制,所以销量不多,绝大部分利用江船外运销售到全国各地或出口国外。淹出的盐水可是宝贝,加入姜、花椒、大料、陈皮、桂皮等调料熬制的榨菜酱油,那种美味就是最顶级黄豆酱油都无法比拟,目前因生产工艺改简,纯粹的榨菜酱油几乎绝迹了。

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并引入市场经济,国营榨菜厂陆续被私人收购或倒闭,私人榨菜厂遍地开花,远在沿海市场经济意识强的浙江也来抢这块蛋糕,利用涪陵沿长江几十公里两岸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产出的青菜头(特产),长途运输到浙江余姚加工榨菜,浙江"榨菜"诞生了,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简化工艺,把费时费力费钱最核心工艺流程一一风干脱水去掉,直接加盐腌制脱水,然后切丝加香料添加剂改小包装销售,这种榨菜没有了自然的鲜香,味酸,像煮熟了似的没嚼头,跟普通腌咸菜没啥区别,所以,我在浙江"榨菜"打了引号。

渝浙十年争菜头

小小青菜头,引发长达10年的渝浙两地之争。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两大品牌。1995年,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手举办“开发、建设、宣传”特产之乡活动。涪式榨菜与浙式榨菜双方,开始争夺“中国榨菜之乡”称号。


1998年,涪陵榨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并获得商标注册证,有效时间为2000年4月21日至2010年4月20日。涪陵榨菜成功取得享有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商品商标等保护权利。凭借这张王牌,涪陵榨菜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占领了国内榨菜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浙江余姚在2003年8月,借助申请原产地标志机会,再次挑起两地关于榨菜原产地的争夺。9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称,浙江余姚榨菜向国家质监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并通过了形式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开始为期3个月的公示。

余姚的抢先出手,让涪陵坐不住了。2003年9月初,涪陵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获得国家受理,并于当年11月赴重庆实地调查。


据悉,尽管浙江方面表示余姚榨菜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头5亿公斤,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但涪陵方面在异议书中称,浙江气候、土壤日益不适应榨菜原料的生长,其生产商经常到涪陵采购原料,保守估计一年下来至少有15万吨渝产青菜头流向浙江。同时,余姚改用盐脱水工艺制作产品(涪陵是风干工艺),制作周期太短,只需个把月等,都不符合原产地标准。

涪陵榨菜拓展市场和出口。今后世贸组织各成员国都将依据这一标准,对进口的“涪陵榨菜”进行抽检。

不管是重庆涪陵榨菜还是浙江余姚榨菜,只要是中国的榨菜走出了国门,为国家争荣誉,都是好榨菜!



提到榨菜,想必很多人都吃过,在生活条件不好的年代,吃榨菜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而到了如今,榨菜成了一种生活辅助调味剂,偶尔吃吃,有“忆苦思甜”的意味。国内最出名的榨菜,莫过于涪陵榨菜了,主产自重庆市涪陵区,涪陵榨菜和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

而在浙江省,同样有一种榨菜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那就是余姚榨菜了,主要产自宁波余姚市(县级市)。但是就全国知名度而言,余姚榨菜的名气却不及涪陵榨菜。前几个月,涪陵榨菜被一档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读成了“pei”陵榨菜,一时间让涪陵榨菜上了热搜。两种榨菜知名度的差距,除了和两种榨菜的生产商有直接关系外,还和它们的历史有关。

涪陵是公认的榨菜发源地。在清代光绪年间,湖北宜昌商人邱寿安定居涪陵,他把产自当地的青菜头,风干脱水并加盐腌制,经过多种工艺制作后,制作出来的榨菜受到大家欢迎。后来邱寿安专门开设作坊,加工涪陵榨菜。到了清代宣统年间,榨菜制作工艺泄露并传开,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大产业,到了上世纪30年代,涪陵就有上百家榨菜加工作坊。1995年,涪陵被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

而余姚榨菜的历史就没有那么久远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一位余姚农民从外地带回二两榨菜种子在自家地里试种。由于余姚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改革先行地,在各种作用推动下,在80年代,余姚榨菜发展迅速。而作为榨菜原产地的涪陵也不甘落后,经过相关职业经理人的整顿和发展,最终让涪陵榨菜走向全国和世界。



中国榨菜、欧洲酸菜和日本酱菜,被誉为国际三大名腌菜,以浙江为代表的浙式榨菜与川式榨菜齐名列为中国名榨菜之最,中国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榨菜堪称是中国人民创新智慧的最佳代表之一,把没用的青菜头变成了美食。青菜头只有在涪陵地区才会长出来,其他地方都没有。真正的榨菜必须用竹签穿菜头,在长江边吹干,现在很多都是用盐巴脱水,所以一点口感都没有。然后放入池子发酵,再放上各种作料,注意不要切丝,切丝本来就是为了小包装才做的,榨菜本来就该是菜头那样的才好吃。用坛子密封好,放个一个月。甚至放在乌江江底发酵一年,开坛了之后就开吃,那是最香的。发酵之后的榨菜带有微微的黑色,俗称黑乌金,非常营养富含氨基酸。

你说,现在市面上还有这样的榨菜吗?据我说知道,也就涪陵能够坚持做风脱水的工艺,其他的鱼泉榨菜,余姚榨菜都是盐巴脱水,没有味道了。涪陵榨菜和浙江榨菜工艺都不一样,涪陵榨菜是风干,口感脆,浙江榨菜是盐渍,吃起来水垮垮的。乌江的香味又比其他牌子的更香,因为里面加了香料。

究竟谁是中国榨菜之乡,渝浙两地争斗10年后,以涪陵榨菜胜出落幕。涪陵区质监局局长周进国称,国家质量标准委员会专家组日前审定通过涪陵榨菜的国家强制标准。

渝浙十年争菜头

小小青菜头,引发长达10年的渝浙两地之争。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两大品牌。1995年,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手举办“开发、建设、宣传”特产之乡活动。涪式榨菜与浙式榨菜双方,开始争夺“中国榨菜之乡”称号。

1998年,涪陵榨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并获得商标注册证,有效时间为2000年4月21日至2010年4月20日。涪陵榨菜成功取得享有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商品商标等保护权利。凭借这张王牌,涪陵榨菜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占领了国内榨菜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浙江余姚在2003年8月,借助申请原产地标志机会,再次挑起两地关于榨菜原产地的争夺。9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称,浙江余姚榨菜向国家质检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并通过了形式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开始为期3个月的公示。

余姚的抢先出手,让涪陵坐不住了。2003年9月初,涪陵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获得国家受理,并于当年11月赴重庆实地调查。

据悉,尽管浙江方面表示余姚榨菜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头5亿公斤,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但涪陵方面在异议书中称,浙江气候、土壤日益不适应榨菜原料的生长,其生产商经常到涪陵采购原料,保守估计一年下来至少有15万吨渝产青菜头流向浙江。同时,余姚改用盐脱水工艺制作产品(涪陵是风干工艺),制作周期太短,只需个把月等,都不符合原产地标准。

涪陵榨菜拓展市场和出口。今后世贸组织各成员国都将依据这一标准,对进口的“涪陵榨菜”进行抽检。

不管是重庆涪陵榨菜还是浙江余姚榨菜,只要是中国的榨菜走出了国门,为国家争荣誉,都是好榨菜!



涪陵与余姚的榨菜之争,已经尘埃落定,作为看客的我们更想知道,哪里的榨菜更为好吃。

涪陵,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榨菜之乡”,受原产地保护。说到榨菜,天南地北的人无论你在何处,自然都会想到涪陵。

榨菜好不好吃,除了天时地利、自然环境因素外,就要落到榨菜的生产制作工艺上了,涪陵榨菜之所以在榨菜之争中胜出,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榨菜的风脱水工艺代代相传已经成为涪陵的一种历史文化。

2008年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正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重庆市涪陵辣妹子集团有限公司是保护单位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肩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的义务。由此可见涪陵榨菜工艺对涪陵榨菜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具体来讲工艺,风脱水的榨菜工艺是榨菜鲜香嫩脆、下锅不软、久贮越香的重要保证。鲜菜头经过自然风萎作用,排出了多余的水分,保存了菜坯组织中可溶性物质的存在,使质地更加紧密,同时增强质地的韧性。再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酱香气味,才使得榨菜形成独特的鲜香风味。这也是我认定涪陵榨菜好吃的原因,当然这只是客观原因,主要还是我喜欢吃榨菜,更喜欢涪陵榨菜(风脱水榨菜)做的水煮鱼、火锅;煮在鱼里,爽滑可口,实在是最佳配角;炒在肉里,鲜香嫩脆,还特别解腻。想着都忍不住流口水。

传统的榨菜工艺流程要经过十三道工序,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后经改良合并为十道工序,每每到了收菜季节,乘船经过长江、乌江都会看到一幅壮观的场景,两岸一排排的晾菜架傲然挺立。有网友在问答中这样说道“小时候不管冬天多冷,在长江滩上剥菜头,一分钱一串(两米)”。涪陵榨菜好吃,源于涪陵人民的辛劳,源于代代相传的智慧。



涪陵榨菜和浙江榨菜工艺都不一样,涪陵榨菜是风干,口感脆,浙江榨菜是盐渍,吃起来水垮垮的。乌江的香味又比其他牌子的更香,因为里面加了香料。小小青菜头,引发长达10年的渝浙两地之争。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两大品牌。1995年,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手举办“开发、建设、宣传”特产之乡活动。涪式榨菜与浙式榨菜双方,开始争夺“中国榨菜之乡”称号。

如图

1998年,涪陵榨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并获得商标注册证,有效时间为2000年4月21日至2010年4月20日。涪陵榨菜成功取得享有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商品商标等保护权利。凭借这张王牌,涪陵榨菜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占领了国内榨菜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如图

浙江余姚在2003年8月,借助申请原产地标志机会,再次挑起两地关于榨菜原产地的争夺。9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称,浙江余姚榨菜向国家质监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并通过了形式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开始为期3个月的公示。

余姚的抢先出手,让涪陵坐不住了。2003年9月初,涪陵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获得国家受理,并于当年11月赴重庆实地调查。

如图

据悉,尽管浙江方面表示余姚榨菜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头5亿公斤,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但涪陵方面在异议书中称,浙江气候、土壤日益不适应榨菜原料的生长,其生产商经常到涪陵采购原料,保守估计一年下来至少有15万吨渝产青菜头流向浙江。同时,余姚改用盐脱水工艺制作产品(涪陵是风干工艺),制作周期太短,只需个把月等,都不符合原产地标准。

涪陵榨菜拓展市场和出口。今后世贸组织各成员国都将依据这一标准,对进口的“涪陵榨菜”进行抽检。

不管是重庆涪陵榨菜还是浙江余姚榨菜,只要是中国的榨菜走出了国门,为国家争荣誉,都是好榨菜!



  • 重庆涪陵产的榨菜和浙江余姚产的榨菜,哪里的更胜一筹?
    答:重庆涪陵产的榨菜和浙江余姚产的榨菜各有特色,受许多人喜爱。涪陵榨菜是重庆市涪陵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涪陵榨菜以涪陵青菜头为原料,富含...
  • 榨菜出自于哪里
    答:榨菜在1898年始见于中国重庆涪陵,时称"涪陵榨菜"。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称"榨菜"。现已发展到重庆市内30多个市县,浙江、福建、江苏、上海、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市、自治区也有生产。榨菜,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多为草本植物。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指叶用...
  • 重庆涪陵产的榨菜和浙江余姚产的榨菜,哪里的更胜一筹?
    答:浙江余姚在2003年8月,借助申请原产地标志机会,再次挑起两地关于榨菜原产地的争夺。9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称,浙江余姚榨菜向国家质检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并通过了形式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开始为期3个月的公示。余姚的抢先出手,让涪陵坐不住了。2003年9月初,涪陵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原产地保护申请,...
  • 中国的榨菜之乡在哪里?是不是重庆的涪陵?
    答:小小青菜头,引发长达10年的渝浙两地之争。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两大品牌。1995年,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手举办“开发、建设、宣传”特产之乡活动。涪式榨菜与浙式榨菜双方,开始争夺“中国榨菜之乡”称号。1998年,涪陵榨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并获得商标注册证,有效时间为...
  • 浙江省的余姚榨菜知名度怎么不如重庆的涪陵榨菜高?
    答:而在浙江省,同样有一种榨菜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那就是余姚榨菜了,主要产自宁波余姚市(县级市)。但是就全国知名度而言,余姚榨菜的名气却不及涪陵榨菜。前几个月,涪陵榨菜被一档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读成了“pei”陵榨菜,一时间让涪陵榨菜上了热搜。两种榨菜知名度的差距,除了和两种榨菜...
  • 涪陵的榨菜为什么不如浙江的好吃
    答:口味不一样。不排除很多其他的榨菜里面添加了其他的香料,而涪陵榨菜添加的少。
  • 重庆涪陵产的榨菜和浙江余姚产的榨菜,哪里的更胜一筹?
    答:渝浙十年争菜头小小青菜头,引发长达10年的渝浙两地之争。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两大品牌。1995年,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手举办“开发、建设、宣传”特产之乡活动。涪式榨菜与浙式榨菜双方,开始争夺“中国榨菜之乡”称号。1998年,涪陵榨菜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并获得商标注册...
  • 榨菜之乡是哪里
    答:重庆涪陵区。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汇合之处。该处出产一种茎部发达、叶柄下有乳状突起的青菜头。清光绪年间,涪陵人邱寿安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他雇用的伙计邓炳成选用肉厚质嫩的青菜头,让风吹至半干,加盐揉搓腌渍,然后再用木榨榨干盐水和菜中酸水,再放上作料,装坛密封。
  • 余姚榨菜哪家好吃
    答:涪陵和余姚泗门。浙江涪陵和余姚泗门同称为榨菜之一。余姚榨菜营养价值最出名,余姚榨菜质地脆嫩,略带苦涩味。腌制榨菜:色暗黄,皮微皱,质爽脆,味香浓、微甘鲜。生产的新鲜菜头头形圆整、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浙江涪陵榨菜制作工艺较完善,涪陵榨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
  • 榨菜原产地是哪里?
    答:榨菜的品种主要有重庆的草腰子,浙江海宁的碎叶种和半碎叶种。芥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芥菜的主侧根分布在约30厘米的土层内茎为短缩茎,叶片着生短缩茎上,有椭圆、卵圆、倒卵圆、披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