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个体化个性和社会化的关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什么是社会个体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
对社会而言,这是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对个体而言,这是被社会认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具有终身持续性、社会强制性和个体主动性等特点。社会生活中的人,实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其中社会属性居主导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个体都成为具有一定体力、智力和思想品德,适应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扩展资料:
个体社会化的特点
1、从自然人转化变成社会人,对个体说来,这是个特别长的过程。社会化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贯穿生命始终。
2、长期性
A、因为人不同于动物,初生儿吸取食物以维持营养,披衣盖被以维持体温,总之,在生存生长方面,有个特别长的生活依赖期。
B、初生儿面临的社会环境极端复杂,他逐渐长大起来,要掌握的社会事务和道理很多。
总之人不同于动物,有一个特别长的学习时期,所以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3、发展性
个体从不认识和不掌握社会事务、社会标准到认识和掌握它们,是个发展过程:
A、这种发展是随个体身体的发育、年龄、智力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的。所以个体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是与个体生理、心理的成熟发展过程相适应的。不到一定年龄阶段,不能认识和掌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要点和准则。
B、个体社会化应该理解为一个贯穿个体一生自始至终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的写照。

有关系
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会影响到人们的群体化社会生活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最本源的研究问题之一。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体系当中,有关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与社会互动论。持社会唯实论的学者认为,社会是独立个体之外,并且凌驾于个体之上的客观存在;而在社会唯名论者看来,个体是真正存在的,而社会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社会互动论者则试图调和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之间的紧张,将个体组成的社会和社会化的个体视为一种双重互动的关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给与重新界定,他们认为个体是能动自治的主体,进而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恢复古典自由原则、推行放任主义,要求保护和发展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关注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对新自由主义流派个体化理论的挑战与反叛,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社会个体化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鲍曼、贝克、吉登斯等。该理论聚焦于与日俱增的来自个体、同时也强制性施加于个体的,对于个体化、个体选择、个体自由的要求,以及个体对社会群体、国家复杂而不可避免的依赖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可以说,社会个体化理论已经不再仅仅关注个体权利与个体自由的加强与维护,而是将焦点从个人解放、生存机会的问题转移到生活方式选择的问题。 对个体化理论最为经典的研究来自乌尔里希?贝克,他在《风险社会》第一次提到“个体化”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贝克宣称,西方发达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日益增长的现代性风险和社会个体化为特征的“第二现代性”的新时期。根据贝克的观点,个体化意味着,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绝对性转变,在工业社会中,自我激进的现代性将个体从先前围绕个体周围的社会关系,如家庭、亲属关系、性别、阶级中解放出来,并且在风险社会中不断复制。T贝克在《个体化》的序言中指出,从普世化的视角看个体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去传统化;(2)个体的制度化抽离和再嵌入;(3)被迫追寻“为自己而活”,缺乏真正的个性;(4)系统风险的生平内在化。在贝克看来,个体化并不像许多人所设想的那样,意味个人获得越来越多的选择自由,并借此使个人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个体化的实质是制度性动力推动的结果。阎云翔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的个体化命题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致力于处理的是以下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是个体性日益增长的需求、施加于个体的选择和自由,另一方面是这些个体对社会制度复杂而无可避免的依赖。”

  • 论述个体化个性和社会化的关系
    答:根据贝克的观点,个体化意味着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绝对性转变。在工业社会中,自我激进的现代性将个体从先前围绕个体周围的社会关系,如家庭、亲属关系、性别、阶级中解放出来,并在风险社会中不断复制。贝克在《个体化》的序言中指出,从普世化的视角看,个体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去传统化、个体的制度化抽离...
  • 论述个体化个性和社会化的关系
    答:持社会唯实论的学者认为,社会是独立个体之外,并且凌驾于个体之上的客观存在;而在社会唯名论者看来,个体是真正存在的,而社会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社会互动论者则试图调和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之间的紧张,将个体组成的社会和社会化的个体视为一种双重互动的关系。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
  • 社会化与个体化
    答:总的来说,社会化与个体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两个重要维度,它们共同编织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推动着我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不断探寻自我,实现价值。
  • 个体化的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
    答:(1)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体化是同一现代性过程的两个侧面和维度,它们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持续递进和现代人不断成长。(2)社会化与个体化各有特定含义。(3)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个体化不仅内含了自然的生物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
  • 请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一下,社会化和个体化是否矛盾?
    答:社会化是个体有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出生后,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自我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这就是社会化。其实社会化也就是个体发展直至形成健康自我概念的过程。社会化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并不矛盾,严格...
  • 对写作而言,应该如何看待个体化的人生状态与群体化的社会生活关系?
    答:众多个体化的人生状态构成了群体化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个体化的人生状态。个体化的人生状态除了外在的生存,更主要是内在心灵的自我体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更多的是社会规则的体现。社会群体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的个人的集合体。群体成员间保持着经常性的互动关系。社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
  • 社会的个性化 名词解释
    答:社会的个体化是指在当代经济活动、社会生产和劳动、就业方式及社会生活进一步开放和快速流变的条件下,个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元,作为社会行动过程中的一个实体单位,他的独立性、独特性、主体性日益得到显示和表达的过程。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人的社会化与人的...
  • 如何理解个体化的社会的来临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特征
    答:因为传统社会,人只是国家和家庭的一个部分,没有所谓团体和个人的界限。而在当代社会,私权确立,公私领域要区分,就必定要个体化,明确个人的权力义务。
  • 如何理解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
    答:个体化不仅包含了自然的生物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向更新的现代人的持续迈进。唯有在现时代,在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进步高速推进,社会流变的快节奏条件下,个人的完整性,独立性和独特性以及自主选择和自我责任才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所以,当代社会对当代人的社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区别
    答: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社会个体化即个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元,作为社会行动过程中的一个实体单位,它的独立性、独特性、主体性日益充分的得到显示和表达的过程。个体化则是对当代人带有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