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是谁提出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提出的。

其中所谓的“中学”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学就是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商务模式,教育,还有法律。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中体”才是其中的本,而引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目的就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日(1837年9月2日)生于贵州兴义府。曾祖父张怡熊,曾任浙江山阴县知县。祖父张廷琛,曾任福建古田县知县。父亲张锳,曾任贵州兴义府知府。

历史意义:

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最初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要被新的形势所替代。



  • 中体西用思想什么时候提出
    答:在洋务运动时期,从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薛福成的“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都是作为一种理论服务于“求强”、“求富”这一洋务运动主导思想的。最先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他于1861年...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谁提出来的什么意思
    答:这跟最早冯桂芬提出的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是为西学占一点地盘,而不是让中学独占的目的完全不同。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义 洋务运动时期,封建传统教育仍然处在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
  • 劝学篇是谁发表的
    答:张之洞。拓展:劝学篇是近代张之洞著,1898年刊行。为阐述"中体西用",宣传洋务思想的代表作。共24篇。 主张以"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以中学纲常名教之本,维系世道人心。提出"中学为内学,西 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观点,主张先明内学,然后择西学以用之。提倡立学堂、修铁路...
  • 根据材料一回答,如何认识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
    答:虽然曾国藩未曾 明确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但他的洋务思想主旨即为“中体西用”。张之洞的“中学为体” 并非如顽固派那样全盘地否定和抛弃西学,他在维护封建皇权、坚持中学为体的原则下还有承认西学、积 极兴治西学的一面。张之洞的思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展独立性,提出了一系列符合...
  • 什么是“中体西用”?
    答: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守旧派对“西学”采取 了顽固拒绝的态度,认为提倡“西学”就是 “舍本逐末”。洋务派为应付守旧派的攻讦, 提出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认为在突出 "中学”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以“西学” 为辅。这一思想也是两个派别思想斗争的结果。张之洞于1898年著成《劝学篇》,提出 “...
  • 中体西用是谁提出的
    答:这个是冯桂芬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意思是中国现在得教育不适用,但是竞争大,适合锻炼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所以叫为体,西方的教育是开发孩子的想象为主,比较实用,容易开发每个人的长处,所以叫为用。
  • 什么是中体西用
    答: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由冯桂芬提出,后来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效仿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展开洋务运动,挽救清王朝。洋务运动:...
  • 蔡元培认同中体西用吗
    答:认同。蔡元培先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坚持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将西方现代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主张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中体西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
    答:中体西用的本意没有这个内容,但它的思维逻辑,却在客观上使人们得到了启示。洋务运动后,拒绝学习外国的盲目排外思想固然没有市场了,而全盘西化的主张,也被多数人所否定。结合本国实际学习外国的东西,已经逐渐成人们遵循的法则。维新派在主张君主立宪的同时,也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
  •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还是维新派思想
    答:近代中国学人探索救亡道路的实践,暗合了库恩的范式理论,以“体”和“用”框架为支撑点地解释体系,形成了一种救亡图存、整合中西的新文化范式——“中体西用”。撇开政治的因素,仅从文化演进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文化范式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从鸦片战争(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