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 那么第二单元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方程式呢?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2018年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答: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
  •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
  • 初三上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答: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首先制得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1、...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答: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
  • 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答: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制取氧气的知识点
    答: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 = MnO2 △=2KCl + 3O2 ↑ 3、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⒊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下图)⒋收集方法: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
  •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答: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
  • 可以给我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吗? 跪求 跪求
    答: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
  •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
    答: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是否有新分子生成)�8�5 氮气和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是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石墨用作导电是化学变化。2、熟悉“蜡烛及其燃烧”,“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