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矿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形势下,研究制定中国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世界的大系统。需要从世界整体资源形势变化趋势和未来世界矿产勘查的走向来考虑。
一、世界矿产勘查事业在困境中前进
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继续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国家为医治战争创伤而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普遍加强了地质矿产工作,并建立了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的开发体系。按1983年不变价计算,1950年世界原矿产产品产值为1179亿美元,1980年达到12071亿美元,1991年为15260亿美元,1991年为1950年的12.9倍。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绝大多数都作为矿产进行了开采利用,产量比较大的有七八种,矿业产值最大的10种,矿产依次为原油、天然气、煤、铁矿石、金、铜、锌、锰、镍、金刚石。矿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产业。1991年世界原矿产品产值15260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1%。由于矿产勘查开发的重大成就,不仅为战后半个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矿产资源,而且为21世纪前期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了一定的资源储备。据有关资料,至1994年底,世界矿产资源静态储量对生产保证程度,金刚石为21年、银为29年、金为31年、石油为45年、铜为64年、天然气为66年、钨为86年、镍为125年、煤为228年、铁矿石为242年、铝土矿为250年、锰为462年、钾盐为611年。
世界矿业由于矿产资源储备丰富和矿业生产能力达到相当规模,在战后曾有30多年的兴旺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萧条与衰退,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主要表现在:①矿业投资减少,1981~1992年全球非燃料矿产项目投资总费用由687.6亿美元下降为558.4亿美元,下降18.8%。②世界矿产原矿产品产量显著下降,以1993年与1980年相比,40多种主要矿产中有一半以上产量下降,增产的矿种增加幅度也很小。③世界矿业原矿产值增长率显著下降,1950~1980年年增长率为8.1%,而且1981~1992年仅为0.65%。由于资源保证程度较高和矿业生产能力较大,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形势,投资者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减少了投入,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世纪80年代后,尽管世界矿业不景气,但许多国家从长远利益考虑,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矿产品国际贸易,仍然对矿产勘查比较重视,新发现了一大批矿产地。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发现世界级大矿82处,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40多种主要矿产中有30多种矿产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石油储量增长速度比70年代高了一倍,金、银、金刚石等矿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自1993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复苏使世界矿业投资有所回升,给矿产勘查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整个世界矿产勘查呈现出在逆境中前进的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国际地矿工作结构在进行重大调整
世界地矿工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地矿工作结构主要包括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和基础地质工作,而当时环境地质工作在整个地矿工作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地矿工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基础地质工作在稳定中有所发展,矿产地质勘查比重与规模急剧下降,环境地质规模和比重在迅速上升。
1.近几十年来,基础地质工作有了稳定的发展
美国政府机构中从事地质调查的地质人员在地质人员总数中保持18%左右,地质调查经费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4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6亿美元;英国地调所稳定在2000万~2700万英镑之间;法国则保持10亿法朗(1.5亿美元)左右。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也逐步现代化,实现了观测手段现代化,观测成果提供的现代化和地质观测思维与观念的现代化。地质观念的现代化,不仅对于解决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地质填图技术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正确识别复杂地质体,提高填图质量,了解地质规律。
2.与基础地质工作相比,矿产勘查工作在整个地矿工作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地质调查所均面临机构调整、预算和人员裁减的局面。国际地质学组织和国家地质调查所正自觉不自觉地由以往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机构转变。如,欧洲各国由20世纪70年代矿产勘查人员在地质人员总数中占最大比例,下降到90年代初的22.9%,而原占很小比例的环境地质人员(主要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已上升到35.6%。美国油气探采人员从1982年的75.4万人下降为35万人;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中1万名会员已有55%离开了石油公司。尽管因矿业不景气对勘查工作带来了影响,但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当代,各国因都要发展经济而不得不继续开展相应规模的矿产勘查工作,加上全球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的情况下,发展世界矿业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也不能忽视矿产勘查工作。
3.环境地质工作日益占据重要的位置,已成为当代地质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生产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和自然作用的日积月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臭氧层被破坏、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人类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一切导致人类生活质量的下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从“4·22”地球日到“6·5”世界环境日,从“全球变化计划”到“21世纪议程”,环境问题已上升到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地质工作在世界地矿工作结构调整过程中日益得到重视、加强。在经济发达国家,环境地质拨款、成果数量和发展前景甚至已经开始超过矿业地质工作。这已成为当代地质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从事环境地质工作人员的比重上升,欧洲各国环境地质人员占总数的37.6%,而经济地质人员比例为22.7%,在美国地调所9000名雇员中一半以上为与环境地质有关人员。第二,环境地质投资比重增加。美国地调所1990年总预算拨款中,从事环境地质工作的占60.2%。日本、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也加强了环境地质工作。第三,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国际组织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发表数量剧增。据有关资料统计,1885~1989年间年均发表论文432篇,1980~1987年间平均9275篇,1988~1991年间年均发表1.5万篇。国际地学界除积极参加“全球变化研究”(IGBP)、“国际减灾10年计划”(IDNDR)和“21世纪议程”等重大研究项目外,自1980年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IGC)以来的历届国际地质大会,包括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都对环境地质研究表示了特别的关注,指出环境地质将代表未来地学的发展方向,将主宰和支撑未来地学的发展。
三、矿产勘查全球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制约着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它既给世界各领域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世界矿业也不例外,出现了矿业全球化趋势。
1.矿业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
由于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矿产资源完全自给自足,都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发展国际合作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就成为客观的需要。
全球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就发现的矿床和探明的储量增多而言,使扩大国际合作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实现各国间矿产资源优势互补成为可能。
近年来,有4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东欧国家和独联体等制定了矿业法规或修改了原来的矿业法规,以适应外国投资参与矿产勘查开发的需要,为矿业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大型矿业公司、跨国公司在矿产勘查的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不少大型矿业公司均在国际股市上交易其股票,或者本身是跨国公司,许多大型矿业项目又是以合资形式进行,矿业权的转让频繁发生,从而造成了西方国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投资结构,促进了矿业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矿产勘查全球化趋势
矿业全球化趋势的突出表现是矿产勘查的全球化。到目前为止,世界矿业全球化的投资结构已经形成。据《澳大利亚矿业杂志》提供的资料,1996年西方矿业界对固体矿产(不含石油、天然气)勘查的总投资为35.2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来源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这些投资中,已有60%的投资额进入了发展中国家。其中,拉丁美洲占全球勘查总投资的27.3%,为9.6亿美元;澳洲占18.9%,核6.65亿美元;北美加拿大占13.1%,核4.6亿美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占11.89%,核4.14亿美元;非洲占11.9%,核4.18亿美元等等。资料显示,从1991年到1995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勘查投资额从3.34亿美元猛增到10.52亿美元,5年中增加了2.2倍。尽管1992年前后是西方经济萧条期,1993年为矿产品价格最低年份,但勘查投资在这5年中却持续增长。1995~1996年澳大利亚在勘查投资中用于海外的资金比上年增长了12%,而在本国的投资额仅增加了2%。由此可见,在这个全球化过程中,不仅发达国家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之间,早已相互穿插投资。1998年以来,虽然受亚洲经济危机影响,矿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勘查投资明显减少,但矿业全球化的投资结构已成了定局,并稳定发展,形成矿业全球化趋势。
四、国际地质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国际地质工作结构的大调整,地质科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当今,地球科学正进入一个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转折时期,其学科结构已由原先传统基础学科为主的结构,向以资源环境并重的一些新兴应用学科转移。长期以来,地学由于主要以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寻找和开发为己任,研究重点在固态层圈上。生物圈的演化是作为矿产形成和其他地质过程的条件加以研究的。在建立新一代的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时,单纯对固体地球本身的研究不能得到完全解决,必须通过对其他层圈的研究,并在有关学科的配合下寻求突破口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地学除研究固态层圈以外,还要研究生物圈、气圈和水圈的演变过程和历史,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地学研究进入到地球系统科学的更高的层次,代表了地学科学发展的方向。
新的地质科学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4个方向:一是服务面大幅度拓宽;二是研究面向广度与深度扩展;三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四是学科体系向综合与分支两端同时发展。
地质科学的服务领域现在已拓宽到解决资源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广阔领域,而过去偏重于解决矿产资源及与其相关的领域。当代地质科学服务领域既要继续解决矿产资源有关问题,又要为减轻与防治地质灾害,找寻洁净淡水资源,更有效为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土整治提供优质服务。
在板块构造学说革命性的推动之下,地质科学取得飞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地质科学思维的全球化;另一方面,也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跨学科的重大研究领域,使地质科学的研究领域以地球整体为对象,进一步朝广度与深度扩展,如岩石圈计划、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大陆动力学和全球动力学的研究等。
板块学说借助海洋探测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力量得以形成。之后,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高精度大地测量技术、卫星和空间探测技术、激光技术、多普勒雷达技术、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大陆超深科学钻探技术、计算机技术、高精度地质测试方法手段。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地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地质科学研究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线,在面对全球开展跨学科重大领域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大综合大科学,在扩大服务领域过程中突破了狭义地质工作的观念,形成“大地质”观念。同时,又有一系列新兴科学应运而生。如,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医学地质及军用地质等学科。
总之,地质科学在近200年的历史中,不仅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进步,而且强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质科学将朝着建立一个新的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前进,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复习思考题
1.怎样认识实施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把握矿产资源勘查发展趋势?

2007 年 12 月 7 日,澳大利亚工党陆克文 ( Kevin Rudd) 政府执政后,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前届政府的新政策,包括: 签署京都议定书、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 ( 到 2050 年澳大利亚在 2000 年水平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 ) ,制定新的能源和资源安全政策,强化环境保护政策,改组资源、工业与旅游部并调整其职能,大幅增加强制性可再生能源目标,加强区域和多边协商与合作,自觉履行澳大利亚的国际义务等,这些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一致。这意味着未来的澳大利亚矿业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会更加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同时,新政府倡导: ①发展清洁煤炭技术; ②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 ③鼓励发展能源创新技术; ④进行能源市场改革; ⑤计划制定能源与资源安全白皮书; ⑥大力促进能源效率; ⑦加速自由贸易区谈判; ⑧加速能源与环境技术国际合作; ⑨建立全球共同危机应对机制等。
1. 发展清洁煤炭技术
在 2008 ~2009 财年预算中,新成立的资源、能源与旅游部在其预算说明中,提出了 3 项旗舰的新政策计划,其中之一是 “国家清洁煤计划”,该计划的基本目的是: 加速清洁煤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开发和利用。国家清洁煤计划启动于 2008 年 7 月 1 日,并支持部署低排放技术战略直到 2030 年。国家清洁煤基金将在最初 7 年内支持国家清洁煤计划,即从 2008 年 7 月 1 日一直到 2015 年 6 月 30 日。
清洁煤技术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21 世纪初就在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开展了全面研究。美国在 20 世纪 70 ~80 年代开始进行对煤炭清洁技术的研究,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美国能源部正式与产业界和相关州机构开展了清洁煤技术项目研究,2002 年,美国布什总统正式提出了 “国家清洁煤计划”,以作为改善美国能源安全与环境的措施之一。日本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开始了清洁煤技术研究,1995 年成立了 “清洁煤技术中心”,专门负责开发 21 世纪煤炭利用新技术课题。2000 年,日本政府又公布了 “21 世纪煤炭计划”,提出分三阶段开发清洁煤技术等。
澳大利亚约 80% 的电力来源于煤炭。作为国家清洁煤计划的一部分,陆可文政府宣布将建立一个5 亿澳元的国家清洁煤基金 ( National Clean CoalFund) 。在该国家清洁煤基金中,目前至少投资 3 个项目: ①投资 5000 万澳元的位于昆士兰州的试验煤炭气化厂项目; ②投资 5000 万澳元的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碳捕获与储藏项目; ③投资 500 万澳元在西澳大利亚州填图和试验碳储藏潜力项目。在清洁煤技术方面,国家清洁煤基金将产生价值约 15亿澳元的投资活动。
2. 发展可再生能源
新成立的资源、能源与旅游部在 2008 ~ 2009 财年预算中,提出了设立可再生能源基金 ( Renewable Energy Fund) 计划。设立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目的,是通过在较大范围内和商业规模上演示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加速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商业化应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目前也是世界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法国、荷兰、韩国等都有相关的发展可再生能源计划和研究项目。美国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明确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2001年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后,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2009 年 1 月 20 日奥巴马新政府执政后,也把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其经济振兴计划的突破口。
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 2008 ~2009 财年预算中,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基金为 5 亿澳元,拨款从 2009 ~2010 财年开始。最先的可再生能源基金资助将是地热能源,将投资 5000 万澳元用于地热钻探项目。澳大利亚全面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转折点应始于 2000 年。当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 《可再生能源 ( 电力) 法 2000》,并依据该法于 2001 年 2 月 12 日成立了可再生能源管理者办公室 ( Office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Regulator) ,专门负责监督、管理澳大利亚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施工作。
3. 发展能源创新技术
在资源、能源与旅游部 2008 ~2009 财年预算中,同时也提出了另一项新政策计划———设立能源创新基金 ( Energy Innovation Fund) 。建立该能源创新基金目的是: 投资关键的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加速新的创新能源清洁技术发展,以实现中长期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目标。设立该基金的目的也是要确保澳大利亚在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进入 21 世纪,能源创新技术是世界各国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也是竞争的焦点。各国都相继投入巨幅资金,来研究能源创新技术问题。
2007 年 11 月 21 日,陆克文刚当选联邦总理不久就宣布,在未来 6 年内,将在新能源创新基金名下投资 1. 5 亿澳元,用于关键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包括: 为澳大利亚太阳能研究所投资 5000 万澳元,显著扩大太阳能热研究能力; 为通用清洁能源研究和发展投资 5000 万,包括能源效率、能源储藏技术和氢运输燃料; 投资 5000 万澳元用于光电研究和开发,以维护澳大利亚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能源创新基金在2008 年7 月1 日启动,延续4年,直到 2012 年。
4. 加快实施能源市场改革
在新成立的资源、能源与旅游部中,专门成立了从事能源市场改革工作的能源市场改革局,以加速推进能源市场改革,加大能源市场改革的力度,满足应对世界新形势、新发展、新挑战的需要。
5. 制定能源与资源安全白皮书
2008 年 5 月 28 日,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陆克文在澳大利亚矿产理事会每年晚餐会上宣布,将制定能源问题白皮书。在白皮书中将阐述联邦政府在能源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同时明确,政府打算采取措施,确保提供清洁、足够、可靠和用得起的能源供应,以满足到 2030 年能源消费预期增长 44% 、到 2050 年能源消费预期增长 80% 的要求。能源白皮书将由资源与能源部长负责制定。
6. 大力促进能源效率
在 2008 ~2009 财年联邦资源、能源与旅游部的预算中,也明确提出了要达到的能源效率目标。与此同时,联邦政府部门还加快了制定新的 “国家能源效率框架”( Nation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fficiency,NFEE) 的步伐与进程。
澳大利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的目的是要取得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显著提高的业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涵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克服阻止市场提高实际能源效率经济潜力的各种障碍和挑战因素。它着重需求方的能源效率,主要是住宅、商业和工业界,也关注能源转化过程中的能源利用问题,并探讨解决可影响能源效率选择的中间商因素。
国家能源效率框架 ( NFEE) 发展的基本过程是: 2002 年 11 月,能源部长理事会 ( Ministerial Council On Energy) 支持制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的建议。2004 年 8 月,能源部长理事会承诺实施包含 NFEE 第一阶段的一揽子政策措施。2004 年 12 月,能源部长理事会批准 NFEE 一阶段 2005 ~2007年政策措施 8 个高层次实施计划。陆克文新政府执政后,2007 年 12 月 13日,第 14 次能源部长理事会会议在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召开,参加会议者的联邦和州与领地能源部长同意以下一揽子新能源效率措施: ①扩大和提高最低的能源业绩标准计划; ②加热、通风和空调高效率系统战略; ③分阶段去除低效白炽灯照明; ④通过绿色租约加强政府领导; ⑤制定国家热水战略措施,以后考虑。该一揽子新能源效率措施也是国家能源效率框架第二阶段的措施。
提高能源 ( 使用) 效率目前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发展趋势。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典、荷兰等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开展此项行动。
7. 加大能源与环保技术的国际合作力度
陆克文政府执政后,继承和加大了在能源与环保技术方面同国际社会进行合作的力度,集中体现在对 APP 承诺的重视和对 APP 项目的投资增加上。所谓 APP,即关于清洁发展与气候的亚太合作关系框架 ( Asia-PacificPartnership on Clean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是一个创新性的国际社会新努力,旨在加速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参加伙伴国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等。该合作关系框架建立的主旨是: ①创造一个自愿的、非具法律约束性的国际合作框架,在合作国间通过具体和实质性的合作,促进现有的新兴的和长期成本有效、清洁、有效率的技术和实践的开发、传播、利用和转让,取得具体成果; ②提升和创造有利的环境以帮助实现这种努力; ③促进各自国家污染减少、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 ④提供一个在清洁发展目标框架内探讨合作国或伙伴国之间各自有关涉及相互联系的发展,有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政府论坛,同时也是提供分享、制定和实施各自国家发展和能源战略经验的论坛。
8. 推进和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
2008 年 11 月 15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 20 国会议上,澳大利亚总理明确表示,澳大利亚将加快与各主要贸易伙伴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包括澳大利亚与东盟、澳大利亚与中国、澳大利亚与日本、澳大利亚与印度、澳大利亚与海湾合作理事会等的自由贸易区谈判等。
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贸易关系和往来,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贸易障碍,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9. 建立全球共同危机应对机制
澳大利亚新政府执政后,积极参与建立全球共同危机应对机制,包括与国际社会一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等。此外,澳大利亚新政府也积极参与各种对话机制,寻求互利共赢。
事实上,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人类面临共同危机的日益明显和突出,如能源问题、气候变化等,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政府都在积极开展行动,努力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例,南澳大利亚州在 “南澳战略计划”中确立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目标是,到 2014 年,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达到2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14 年,在2000 ~2001 年的水平上,提高政府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 25%
西澳大利亚州政府 ( 工业与资源部) 则在 2007 ~2008 年度制定了 “可再生能源工业发展战略”,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工业发展计划和目标,并优先发展生物燃料等。
昆士兰州则于 2008 年建立了一个 5000 万澳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 Queensland Renewable Energy Fund) ,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此外,昆士兰州政府还于 2008 年 11 月成立了清洁能源办公室,专门从事帮助投资者、能源公司或其他兴趣方在昆士兰州建立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 ①支持清洁能源计划的恰当政策框架,向政府提出建议; ②鉴别、填图和追索潜在的可再生能源位置; ③去除可再生能源工业发展的管理障碍; ④制定合作计划,鼓励私人行业投资和启动清洁能源工业,包括研究与发展以及新技术的示范; ⑤在设计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目标计划方面与联邦政府密切合作,确保昆士兰州的利益在国家层面上能得到保护; ⑥与电力工业密切合作,以帮助需求方创新能源效率; ⑦帮助部署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
所有这些事例均确凿无疑地表明未来澳大利亚矿业及土地资源管理会更加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有一点需要指明的是,在联邦政府层面上,在原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战略 计 划 2006 ~ 2009 ” 中,霍 华 德 政 府 将 “全 球 融 合” ( Globalintegration) 放在第八位,而在现创新、工业、科学与研究部的 “战略计划2007 ~ 2010” 中,则将 “全球融合” 放在第二位,可能隐含着陆克文政府与霍华德政府在应对全球化问题上重视程度的不同,即陆克文政府更顺应、更重视全球化趋势。

此文系本书作者和鲍荣华合作。原载《中国矿业》2004年第13卷第1期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矿业的全球化,近年来世界矿产品贸易普遍大幅度增加,矿业投资在全球化范围流动,跨国矿业企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发达国家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勘探、开发本国矿产资源。

关键词 世界矿业;全球化;趋势

1 经济全球化促进矿业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全球化促进矿业的全球化,由于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矿产资源最佳配置。同时,因为矿产资源是生产的主要要素来源,所以矿业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矿业生产要素将流向质优价廉的矿产地。

矿业全球化表现为:矿产资源跨国勘探、开发,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矿业公司跨国并购和上市,矿业资金跨国流动,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

(1)矿产品贸易全球化。

近年世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上呈大幅度上涨趋势。如:1997年比1993年,世界主要铁矿石、煤、硫出口量,分别增长了近18%、37%、28%。1999年比1993年,世界铝、铜、铅、锌、锡、钾出口量,分别增长了29%、68%、83%、51%、53%、15%。磷酸盐岩1998年比1993年出口增长了17%。

同时,世界矿产品的贸易增幅远大于产量增幅。2000年世界矿产品贸易量比上年增加了42%,1999年比上年增加15%,而同期矿产品产量的增幅只有3.5%和2.0%,可见用于国际贸易的矿产品占产量的比重在加大。例如铁矿石世界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由1998年的43%,上升到1999年的45%。

(2)矿业投资全球化。

矿业投资全球化的主要趋势是矿业资本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即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南非、英国等向全球数十个发展中国家流动。

近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本国找矿难度增大,成本增高,矿业受环境保护制约和土地准入的法规限制越来越严。因此,他们到某些勘查开发投资环境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矿产勘查活动明显增加,最近10年内预计有数十亿美元用于亚太地区的矿业开发。

(3)矿业服务的全球化。

有资源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在标准、规范、矿业权评估、资源评价、独立勘查地质学家、矿业经纪人、劳务合同公司等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努力实现矿业服务的全球化。

2 世界矿业集中度提高

(1)跨国矿业企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

矿业全球化的发展,使矿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加强核心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矿业公司兼并浪潮席卷全球。

金属矿业公司经过1992~1997年大规模兼并之后,自1995年以来,并购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1998年全世界金属采矿和冶炼业用于并购的费用超过25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最大的一宗铝业公司并购金属交易是美国铝业公司(Alcor)以46亿美元并购其美国同行——铝生产商Reynolds。另外两大并购事件均发生在铜业部门。据统计,1990~1999年,交易额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全球基本金属业公司兼并案合计达135件,交易额共计278.2亿美元;金业公司的兼并案达146个,交易额共计283.15亿美元。最大的矿业公司BHP公司和Billiton公司于2001年3月9日完成合并,涉及案值280亿美元。

(2)矿业产业集中度提高。

矿业生产集中度提高。根据瑞典RMG 1997年对世界矿业公司的排名,32家矿业公司的矿产产值总额占全球矿产总产值份额的50.38%,在这32家公司中,有6家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矿业公司。

根据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的原料集团公司(RMG)2000年统计,目前参与世界矿业经营活动的公司约有8000家左右,但矿山产量的大部分仅由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在世界50强大矿业公司排行榜上,最大的25家公司中,美、加、澳、英和南非的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就占19家,其控制产量占25家公司总产量的78%。

金属矿产控制程度更高,4家公司控制西方总产量的75%;10家公司分别控制西方国家铅和锌总产量的58%和51%;10家公司控制70%的铝土矿、铜矿和铬铁矿的产量,及60%的铁矿石产量和镍产量。

煤炭生产的集中程度也在提高,如美国,1976~1993年,煤产量由6.21亿吨增至8.56亿吨,增长37.8%;而煤矿数却由6533个减至2475个,减少62.1%;每个矿的平均产量由9.5万吨提高到34.6万吨,12个年产1800万吨的公司的总产量占全国的41%。

矿业勘探投资也比较集中。1999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勘查投资预算占全球总预算的39.5%。1998年加拿大矿业公司勘查投资占全球矿业公司总勘查投资数的37%,美国占17%,澳大利亚占9.5%,南非占3%,英国占1.3%,其他几个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秘鲁、智利、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等)占15.2%。

3 发达国家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发展中国家纷纷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勘探、开发本国矿产资源

长期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其意图就是为了获取廉价、优质的矿产资源,扩大对全球资源的控制能力,保证本国资源供应,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1)建立专门机构支持对外矿业投资。

有些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为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并通过“以合作求发展”的战略,与国际投资机构、与有欧美背景的跨国矿业公司及资源公司加强合作,大力推进跨国矿业公司以不同方式广泛地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如:前西德联邦地质调查所(BGR),与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合作,现已成为德国在国外进行探矿活动的中心。日本建立了金属矿业事业团,以对探矿事业开展必要的贷款工作。法国的地质矿物调查所(BRGM),是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该所在国内外的事务所有30多个,工作人员达2000多人,其中国内研究人员约有900人,该所费用主要来自政府的委托费。另外也从民间企业委托的勘探活动中获得资金。

(2)通过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多种手段,全方位鼓励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如前西德曾拨给联邦地质调查所4000万马克进行国外调查,此外还拨给技术合作费用约3000万马克,以支持联邦地质调查所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调查和技术合作。加拿大政府对矿业提供低息贷款、投资建铁路、公路等。

(3)对国外勘探实行投资保险制度。

由于矿产资源生产国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使企业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加上矿山建设周期长,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的不易估计,这都会影响民间企业对开发国外矿山的积极性。为此,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了投资保险制度。

如:前西德在20世纪70年代与49个国家签订了两国间的保护协定,保证在国外的企业,在国有化的情况下也能自由经营。这一政策已成为德国企业在国外积极进行开发活动的支柱。

(4)实行部分矿种探矿补助金制度。

日本、法国和英国都曾经实行部分矿种探矿补助金制度。其中日本补助19种,联邦德国补助除石油、煤炭以外的矿产,法国只补助铜、铀两个矿种,英国补助有色金属矿。

(5)矿业融资。

通过融资取得矿业勘探、开发资金,是国外矿业公司的普遍做法。在草根勘探阶段,可进行私募,即依靠个人或基金会的自有资金募集少量资金进行踏勘,各方按事先约定分享权利;当找矿有一定前景时,可进行证券融资;以有一定找矿前景的矿权为基础,经咨询公司认定其找矿价值,按风险资本上市的要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还可以通过出让部分矿权,换取勘探开发资金。

(6)改善投资环境。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个别地区实行有效的政策吸引鼓励外来投资。1975年以来,随着整个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对本国矿业开发资金缺乏、管理工作混乱、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它们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私人资本及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开发本国矿产资源。

改善矿业投资环境的主要做法有:修改矿业法、降低矿业税收、简化勘探开发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和信息服务、扩大外商可勘探开发的资源范围等。如:阿根廷把投资鼓励和矿权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矿业法规。它远远超出了传统矿业法的范围,包括税收优惠、外汇管理、投资保证、争端解决、海关法规、优先雇用东道国公民和培训职工、优先由东道国供应材料、劳务、运输和动力,以及防止矿业公害等内容;这是一种更有效的促进矿业投资、发展本国矿业的适当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地区1999年吸引了西方矿业公司固体矿产勘查投资的51%,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2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吸引了近2/3的世界大型矿产开发(采选)项目投资,其中,拉美地区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亚洲、非洲等。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矿业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扩张,进一步控制了全球%...
    答:大型化、国际化、集团化已成为矿业公司发展的趋势。矿业全球化使得矿业生产与矿产品贸易的集中度大幅度提高。矿业全球化的发展,使矿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一方面,矿业生产要素将流向质优价廉的矿产地;而在另一方面,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经济技术等实力最雄厚的跨国矿业公司集中。矿产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
  • 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发展趋势
    答:尽管因矿业不景气对勘查工作带来了影响,但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当代,各国因都要发展经济而不得不继续开展相应规模的矿产勘查工作,加上全球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的情况下,发展世界矿业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也不能忽视矿产勘查工作。 3.环境地质工作日益...
  • 对世界矿物原料全球化形势的分析
    答:同时,拥有大量矿产资源的国家(像俄罗斯)在确定矿物原料自身利益时,应既考虑到世界均衡发展的观点,又顺应矿物原料基地全球化的趋势。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纷纷把自己的采矿公司迁移到其他国家——矿产资源情况更好而环境要求不高的国家,总的趋势是把采矿业迁往欠发达国家。所...
  •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矿业发展战略的政策选择
    答: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和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我国只能积极跟进,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中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毋庸置疑,全球化为我国资源管理和矿业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机遇,第一,从主要利用国内资源,高度自给自足,转向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保持适度自给率;第二,从封闭型、半开放市场,转向降低市场...
  • 矿业活动趋于国际化
    答: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但缺乏资金;而许多发达国家因资源不足而不得不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开矿或到国际市场上去买矿。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结果都将促进矿产品国际市场的扩大,促进矿业活动的国际化。据统计,1987年世界主要矿产品贸易方面比1986年增加329亿美元,达4423亿美元,占当年世界矿...
  • (四)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格局正在发生调整
    答:基本判断: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日趋复杂,矿产资源领域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的焦点,原油、铁矿石、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全球供应和需求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矿产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崛起,与发达国家争夺矿产资源的全球配置权,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 矿业发展趋势与动态
    答:1.当今世界非金属矿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近20年来,由于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非金属矿产品的开发利用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非金属矿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金属矿业的地位日益高涨,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与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
  • 全球固体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及供需形势
    答:全球矿产品供需和市场贸易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对矿产品需求缩减,矿产品价格低廉,成本增高,一些国家开始实行矿业私有化。进入90年代中期后,世界矿产品供需和市场贸易保持正常的发展态势,矿产品供应、需求和贸易全面增长,多数矿产品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场活跃,价格较为坚挺,世界矿产...
  • 当前世界地质工作发展趋势及几点思考
    答:进入21 世纪后,全球地质工作和矿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 一是能源和矿物原材料需求旺盛,资源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石油、金等为代表的矿产品价格飞速攀升,拉动地质工作和矿业快速发展; 二是矿产资源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矿产品贸易活跃,资源安全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国际矿业和地质工...
  • 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答:这意味着未来的澳大利亚矿业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会更加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同时,新政府倡导: ①发展清洁煤炭技术; ②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 ③鼓励发展能源创新技术; ④进行能源市场改革; ⑤计划制定能源与资源安全白皮书; ⑥大力促进能源效率; ⑦加速自由贸易区谈判; ⑧加速能源与环境技术国际合作; ⑨建立全球共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