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本视频主要介绍,近体诗有哪几方面的要求。

七言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扩展资料
七言律诗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体格律

1、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2、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3、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4、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例如:《全唐诗》中的五律、七律,中间两联讲对仗的占大多数;所以按照正体颔联和颈联则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5、忌同字相对:在一组对仗的句子中,上句和下句在同一字序位置上不能同字。同字必同声,同声就必然失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若改成“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便成了同字相对。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都是“无”对“无”便是同字相对,此为大忌。



刚开始学习格律诗的时候,对那些平仄的规律还没有掌握,对格律诗的二十几种格式有些晕,什么平起平收、平起仄收的。后来了解了规律,记忆起来就非常简单了。甚至可以说不用刻意的去记忆这些格式啥的就可以很轻易地掌握格律诗的基本格律。曾有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我把我的学习体会记下来。

格律诗大体上有四种: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

这说的都是第一句,规定了整首诗的格律属于哪一种。看一首格律诗的格式属于哪种,首先看第一句的第二字。这个字是平声字,那么这首诗就是平起,是仄声字,就是仄起。为什么看第二个字呢?因为格律诗的首字,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确定的,而第二个字是必须要清楚的。这是“起”的意思。

“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第一句的尾字,用平声的就是平收,用仄声的就是仄收了。来看两个例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这个就是仄起平收式了。因为“上”是仄声,“声”是平声。

再看一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显然了,这是一个平起仄收式的。

因为格律诗的每一句都有格律要求,而且还相当严谨。怎么能记住格律的规范要求呢?很简单,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律就是。

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规律呢?

首先要了解“逢双必返”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是“对”,一个是“粘”。

“逢双必返”的意思是,诗句中的平仄格式是两两出现的。在出现了连续两个同声字后,就必须用相反的两个字,这就是所谓的“逢双必返”。比如,用了平平,后面就必须用仄仄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两个很标准的律句格式。但是,在格律诗中,情况要复杂得多。具体怎么复杂,我们一会来看。

现在来说说“对”。这里所谓的“对”,是读音上的“对”,不是对仗、对偶那个“对”。这里“对”的意思是“相对”、“相反”。如果第一句的某个字是平声,那么下面第二句与之位置相同的字就应该是相对、相反的,就是仄声。违反了“对”的要求叫“失对”。这就是所谓的“对”。因为有了“对”,格律诗的音韵美感就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那么“粘”是怎么回事?如果说“对”规范是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的格律关系(奇句和偶句可能更准确),那么“粘”规定的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偶句和奇句)之间的格律关系。“粘”和“对”的要求正相反,“粘”要求与上句相同的位置的字音要相同。上句这里是平声,下句同一位置的也要是平声。这就是“粘”的要求。违反了“粘”的要求叫“失粘”。这就是所谓的“粘”。因为有了“粘”,格律诗就有了婉转起伏的韵律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个“逢双必返”。了解了“对”和“粘”后,再来看“逢双必返”,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在实际中,真正要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来看一个例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并不是每一个字都“对”的,因为它是仄起平收式,尾字都是平声。再看第三句,如果每字都“粘”的话,也不可能,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这怎么办呢?我们的先人已经给我们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格律诗另外的一个规范:每句不能出现三个同声字结尾。换言之,就是不管是诗的哪一句,都不能出现平平平、仄仄仄的格式结尾。(关于这一点,古人在律绝中确曾有过这样的句子,比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很有名的句子。但前人曾有言:“例不十,不破法”,任何东西都有特例,如果特例没有到百分之十,原来的结论便是成立的。)

因为有“逢双必返”的规范,在句子的结尾,也不能出现平仄平、仄平仄的格式,即平平仄仄平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仄(实际上这样的句子也是有的,但都属于变格、拗救等,不属于我们这个话题)。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如果我们要写一首平起平收式的七绝,那么首先确定下来的格律应该是第一句的前两个字:平平。然后是这句的最后一个字:平。那么按照“逢双必返”的规范,第三、四个字就应该是仄仄,接下来必然是平平了,但结尾必须是平声,还不能出现结尾三个同声字的情况,那么结尾就只能是仄仄平。那么这第五个字,就只有用仄声了。在格律诗中,三个同声字不能出现在结尾,在句前或句中是可以的,因为不出现三个同声字,是无法安排格律的。这样,平起平收的第一句的格律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按照“对”的要求,第二句应该与第一句全面相对,但因为第二句必须要押平声韵,那么,尾字就是确定的平声字。我们按照“对”的要求把第二句的平仄位置找好。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因为尾字是固定的平声,前边就从相“对”的开始,也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句呢,因为有“粘”的规定,而且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那么,第三句的格律也可以推导出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自然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了。

再看一个平起仄收式的七绝格律。平起,那么前两字就是平平。仄收,尾字就是仄。前面平平后面应该是仄仄,仄仄后面应该是平平,结尾是仄声,正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按“对”的要求,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结尾要仄声,还要符合“粘”的要求,那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了。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了解“逢双必返”的规范的,有助于我们理解格律诗的格律;
2、因为格律诗基本上是五字句、七字句,所以,会出现三个同声字相连的情况;
3、三个同声字不能在句尾出现;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四个同声字相连的情况。

其它两个格律诗的格律形式,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应该很容易推导出来了。

这是七绝的格律。五绝更简单的,它是把七绝前面的两字裁掉,或者说,五绝的句子,前面加上格律相反的两个字就是七绝的格律。如五绝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前面加相反格律的两个字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是绝句的叠加,两个七绝的格律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律。只要我们知道了第一句的格律,其它句的格律可以很容易的排出来,就是更长的排律,格律也不会出错的。

知道格律诗的格律知识,可以让我们在欣赏前人优秀作品的时候,更好地把握作品形式上的美,这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实用的例子。有一年的高考,曾有这样一道题:

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3分)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知道了格律的基本知识,这类题目就很简单了。我们首先把第三句确定下来,因为第三句一定是仄声字收尾,那么,“柳条折尽花飞尽”就当仁不让地居于第三了。第二句应该是与第三句“相粘”的,我们看看,按照“粘”的规定,只有第二字也是平声的“杨花漫漫搅天飞”符合要求,那么就把这句放到第二的位置。第一句是要与第二句“相对”的,就是说,这句的第二字应该是什么?仄声字?恭喜,你答对了。这句就是“杨柳青青着地垂”。剩下的只有“借问行人归不归”这句了,放到第四句,我们看看,是否和第三句“相对”?“问”是仄声,“条”是平声,没问题,那么这道题的正确顺序就是:A、C、D、B了。3分到手了吧?就这样简单。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说的都是格律诗的“正体”。没有涉及格律诗的变格、拗救等。而变格、拗救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是屡见不鲜的,更丰富了格律诗的表现力,使格律诗的美千百年来始终供我们所欣赏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
  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要求主要有:
  1.位置在偶数句尾;
  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
  3.押平韵;
  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
  5.脚分明;
  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
  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
  8.不可撞韵;
  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诗词格律》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朗读 张牙舞爪



原创五言诗《乔迁新居》格律版及其视频。和气暖风天,鹊鸣芳树前。侬家新入厝,老灶忙炊烟。虔敬供诸神,好生拜众仙。不及母舅公,远道致楹联。



  • 村居整首诗的格律怎样的?
    答: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是一首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诗,整首诗的格律很讲究,很规范,是七绝中的典范之作。1、从字句上看,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村居》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在字句上符合要求。2、从平仄上看,七绝的平仄格式有两种:一是平起式,二是仄起式。《村居》...
  • 写诗的格律知识
    答:”有些词调既押 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 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 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 “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
  • 如何短时间内学会和掌握诗词的平仄?
    答:学格律诗,只要弄懂七律即可,其余可依次类推。 七言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一句共七个字,第七个字或押韵或不押韵,押韵为平,不押韵为仄。第一、三、五字可不用管,即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要求较严,平仄分明。其中有规律可供掌握。 兹以鲁迅一首七律为例看其规律: 运交华盖欲何求...
  • 七律诗的格律一览表
    答:七律诗的格律一览表如下:资料扩展: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
  • 什么是格律诗,正确答案
    答: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
  • 诗律就是诗的格律,是作()时所遵守的规则
    答:六言拗句较多:第二、第四字平仄相同/第四字、第六字平仄相同;而格律诗的二四字/四六字平仄是不能相同的;词是长短句,许多地方不适宜于用对仗,故必须一连两句字数相同是,对仗才会产生。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位置;律诗对仗要求平仄相对,词则不拘;相连两句字数不同时有...
  • 现代诗有没有什么具体格式要求?
    答:现代诗对格式要求没有古代诗那么严格,格式很自由,只要把内容写好,抒发自已的情感就可以了。而且现代诗应带有热情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题目写最中间,比如:呜啦啦的火车笛 远处的火车笛 ,正在呜啦啦地鸣叫。随着奔腾的马蹄, 好像看到一群马儿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 (以上每写一句都要空一排...
  • 关于律诗,说法正确的是( )
    答:1、形式:诗的句子整齐,而词的句子不整齐;诗的韵律相对固定,通常只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而词的韵律则更加灵活,可以换韵;诗的格律要求严格,而词的格律相对灵活。2、语言风格:诗的语言庄重,显得端庄,而词的语言则更加妩媚,情感表达更加细腻。3、题目: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而词必须有词牌名。...
  • 什么叫格律诗
    答: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