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唤醒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一位教育系统的老领导感叹:中小学生轻忽生命的现象越来越多,以往是四五月份临近大考会出现,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常态化了”。这真令人心痛、心焦!听了老领导的感叹,我认真地想了想,觉得问题出在当下教育没有意识到,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唤醒”。】

教育是一种唤醒。这不是我说的。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就像里尔克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说的:“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心挖掘一个心的答复。”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引导学生“在自身内心挖掘一个深的答复”。

不知你听没听说过这个故事:电视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小男孩,小男孩说,他放羊是为了把羊卖了赚钱,赚了钱以后可以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小孩,小孩大了放羊。节目播出后,一个十四岁的品学兼优的城里孩子顿感生活的无聊,自杀身亡。

是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神经官能症,都需要有它的心理治疗法。弗洛伊德时代面临的性挫折,阿德勤时代患有的自卑感,在今天的学生——其实也包括我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主要的阴影,却是一种被称之为生存虚空的东西。

一位初中生给《初中生世界》的“方方有约”专栏写信道:“在学校,我周围尽是些像我这样的痛苦的学生,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不知道还能够做些什么,不知道还应当做些什么,我最好的同学有一天对我说,他真不想活下去了,我听了很害怕。”

反思我们的教育,不难发现,我们只关心学生“学什么”,学语文学数学学外语学政治学历史学物理……一学就是几门、十几门;只关心学生“怎么学”,又是抄写又是背诵又是做题又是应试……法器是一件又一件;却很少关心学生“为什么学”、“为谁学”。——一句话,学生学习的动力源问题,远没有真正解决。动力源问题不解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也便只能是一些空话。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兰克博士经常问遭遇巨痛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为他提供治疗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可能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难忘的回忆。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织出意义和责任,找到“充实”——这便是他的“意义治疗法”(logotherapy)。

我想,为了让学生不再虚空,为了让学生找到充实,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也来一些“logotherapy”( 意义治疗法)?这种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唤醒。

是的,学习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桩苦差使,但有人把苦事变成了乐事,那是他找到了学习的意义。正如尼采所说:“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附)下面两封信是我与一位陌生学生的交流。我觉得较好印证了上述观点。这名女生,后来摆脱困境,顺利地考上了当地一所四星级普通高中,再后来又考上了大学。

袁卫星老师:

您好!我是初三的一名女生。现在,临近中考,我却胆怯起来。从前,在升入初一之前,老师们总是说初三是很快的。那时,我们总是认为初三是那么遥远的事。再说,在初一、初二,我的成绩总在上游,自从升入初三后,我的成绩开始下滑,原先的那种成绩的优势完全消失。我真的好害怕,害怕我考不上高中。看着爸妈那脸上的皱纹一条条的加深,白发一点点的长出,我真的好伤心、难过,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我,还不是为了在这一年中,我能一搏,然后展翅高飞,可是我却一次次让他们失望。月考一次次的考,我的成绩一次次下滑,我想付出行动,可是我又退缩了,我茫然了,我对自己放弃了。看着人家父母脸上整天挂着微笑,我觉得我好渺小,我好难过,我真想一走了之。人生来到世上难道真的是来受罪的吗?我觉得活着就有负担,但我又不想对不起父母,要走也要先报答他们。离中考已只有20多天了,我不知道还是否有机会考上高中。毕竟,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考上高中、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可如今,我连最有把握考高分的语文都只能考一点分数,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敢去跟我的老师谈心,因为我怕她们瞧不起我。因为我的成绩差。然后我就想到了袁卫星老师您。我虽然不认识您,可我觉得您在照片上很慈祥。本来想发伊妹儿给你。可是我家没电脑。我知道您曾经在我们这儿教过书,所以更有亲切感。在只有20天的日子里,我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呢?请给我一些建议吧!

                                    一个伤心中等待奇迹的女孩 晓梅

晓梅同学:

你好!因为出差几天刚回苏州,所以接到你这封信并且着手回复的时候,也许比你期盼的晚了几天,请你理解并且原谅。

首先,我得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在信封的背面写着:“一个伤心绝望的女孩/等待灵魂的开导/我把希望寄给您/希望消除我的心结//一个远方的女孩/等待希望的敲响/我把实话传给你/希望勇敢过此刻……”这几句话,让我感受到的是瘦削的肩膀上需要承受的沉甸甸的分量,感受到的是生命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之重。

说到生命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之重,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2005年感动中国的第一人——23岁的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洪战辉小学毕业12岁的时候,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回一弃婴,妈妈因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无奈离家出走,洪战辉十多年来携妹求学、照顾病父、业余打工挣钱,吃尽苦头、饱尝社会辛酸,但却始终百折不挠、乐观向上。“妹妹有生命,我有责任要珍视;社会有生命,我们有责任让社会变得温暖。”洪战辉平凡的话语体现了他不平凡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责任”。责任始于出生,终于死亡,陪伴我们终身。责任引导我们做好事,禁止我们做坏事。责任使我们面对自我懂得珍惜,使我们走出家庭帮助别人,使我们融入社会共创美好。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才能活得有意义?怎样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这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洪战辉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人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晓梅同学,在你的信中,我首先读到的就是“责任”。并不是说帮助你是我的责任——这不必说——而是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你对家庭、对父母的一种责任意识、责任感,这让我非常感动,也十分欣赏。你在信中说,“看着爸妈那脸上的皱纹一条条的加深,白发一点点的长出,我真的好伤心、难过,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我,还不是为了在这一年中,我能一搏,然后展翅高飞”, “我觉得活着就有负担,但我又不想对不起父母,要走也要先报答他们”。——是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把这些古诗古话背得考试考到等于送分的时候,却常常在行动中写不出几个最简单的字:爱与回报!今天,我们中有不少在父母和长辈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意识,更不用说有过回报的实践。冷漠和自以为是取代了爱。在他们看来,大人,尤其是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他转好比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成了“自然规律”。他可以买最好的冰淇淋,毫不顾惜这钱在父母那儿的来之不易;也可以为了集齐水浒108将小卡片,去买并不要吃的方便面;甚至可以在浴室人挤的夜晚,买来成箱的矿泉水淋浴……而为了一声怄气,将父母下厨精心准备的饭菜弃之一旁!当代女作家毕淑敏著文说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从容回报。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而你,懂事的晓梅同学显然和他们不同,你想到了你认为的最快的回报,最好的回报,最实际的回报,那就是: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展翅高飞……你说,“毕竟,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考上高中、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注意到,你给我寄信用的信封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信封——也许是你的父亲或者母亲在做保险这份工作?——你从他们整天忙碌奔波的辛苦工作中,或许更能感受到这种回报的价值。 �

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展翅高飞……这固然是一种回报的方式,相信也是你父母殷切的期盼,但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唯一的方式。在这里,我并不想和你过多地讨论“上大学是不是唯一的出路”,以及“文凭和水平有什么差别”,而是想告诉你,现在求知、学习、向上和进步的机会,远不止一个。据我对苏州,尤其是张家港教育的了解,基本上已经普及了高中。也就是说,你应当能通过中考,上一所中学。只是这个中学,是职高还是普高。根据近年的录取情况,有大约一半的人能够上普高,另外一半的人,上职高。考上普高当然离你的愿望近了许多,但我认为,考上职高也未必是坏事。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教的春天已经来到。在这样一个春天里,没有谁能够阻止一朵花,哪怕是无名花花期的来临。苏州有很多的职业类技术学校,他们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相反,全国有很多的大学生,现在都找不到工作。因此,蓝领也好,白领也好,一切,其实都在自我的实现之中;就业也好,创业也好,一切,其实都在自己对未来的把握之中。就是拿文凭,也不仅仅是进大学才能拿。

最近,在新教育实验学校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六年级四班有一个年仅12岁、名叫陈振航的小学生成功地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所有科目的考试,拿到了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拿到的高教自考毕业证书,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文凭。事情要从2004年说起。那年,陈振航的爸爸正在报考南京大学的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看着爸爸书桌上堆得满满的法律专业书籍,小振航突然来了兴趣,随手翻了起来,不料想,却被一个个法律名词吸引住了,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小振航对爸爸说,他也要学法律。爸爸就鼓励他报自学考试试试。说报就报,小振航果真报了《法制史》和《民法学》两门专业课。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振航便没有了休息日和寒暑假的概念。每天,他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雷打不动地看上一到两小时的法律专业书籍,哪怕是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凡是不懂的地方,他就问爸爸。有时,还和爸爸因为观点不同而争论起来。三个月后的考试,两门课程全部及格,而且成绩相当不错,《法制史》77分,《民法学》79分。小振航更有信心了,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他又连续报考了其他各门课程,最终全部通过。在所有的14门课程中,他的《国际法》得了9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得了80分,连非常难的《大学语文》也得了77分!在自考的十几个月里,小振航也碰到过挫折,他的《法理学》连续考了三次才得以通过。第一次考,只得了47分,他有点沮丧,在爸爸的鼓励下,他又第二次报考。但由于题目确实偏难,再加上学习方法失当,他第二次考试的成绩仅仅46分,比第一次还要低。但是,他没有气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努力,一遍又一遍地看书、做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终于产生奇迹,在今年四月份的第三次考试中,他终于获得72分,为拿到毕业证书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一个小学生都能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高等教育的文凭,你这样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还怕没有机会吗?机遇总会垂青那些有所准备的人,也许有时候她会姗姗来迟,但请相信,只要你为之付出为之努力,她总会来到。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无论是洪战辉还是小振航,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只要认准了道理认准了目标,就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失败了,爬起,昂起头,挺直腰……他们有生命的韧性。

晓梅同学,在你的信上,最让我担心的是这几句:“我又退缩了,我茫然了,我对自己放弃了……我觉得我好渺小,我好难过,我真想一走了之……”这几句话,可以概括为一个词,那就是“放弃”。我们来看看你我所熟悉的运动员是怎样来看待“放弃”这个词的——在2004年奥运会平了沉寂多年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打破了黑人垄断男子短道的壁垒的中国飞人刘翔,在2005年世界锦标赛后,因为伤病,很少参加比赛,直到“五一”期间的大阪田径大奖赛他才正式复出。在夺得三连冠后,记者问他:“在你的运动生涯中,有没有想过放弃?”他回答:“当然,我想过放弃,训练中的伤病,心理上的退缩让我想放弃,但是既然已经是一个职业运动员了,我想我一定要继续下去,这是一种运动精神。”记者又问:“运动场上,最能激发你潜能的运动精神是什么?”他又回答:“坚持到底、绝不放弃,敢于挑战、超越自己。”是的,“坚持到底、绝不放弃,敢于挑战、超越自己”,这不仅是一种运动精神,也同样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精神,由此来面对生活,面对生命。尤其是对生命,那更应当是永不言放弃,就是死神到了面前,我们还要顽强抗争呢!请你记住,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的基础;放弃生命,就放弃存在的基础!生命道德律的第一条,就是善待生命。既要善待别人的生命,也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善待生命,也是,不,更是一种责任!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生命无辜剥夺。

你说,“在初一、初二,我的成绩总在上游,自从升入初三后,我的成绩开始下滑,原先的那种成绩的优势完全消失。我真的好害怕,害怕我考不上高中”,“如今,我连最有把握考高分的语文都只能考一点分数,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确,初三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考试也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考试也是一次实力的竞争,力量的角逐;也是一次荣誉的召唤,掌声的期待。离中考仅有20来天,现在再来说看看你的学习目标是否已经明确,看看你的学习兴趣是否日益浓厚,看看你的学习意志是否坚韧刚强,看看你的学习基础是否牢固扎实,看看你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有效……这似乎有些晚了。但我想说的是,你要记住这样一个学习的不等式:“状态”远大于“方法”,“方法”远大于“苦干”!现在必要的,是要检查你的状态。这个状态,也包括你的心态。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的确,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你可千万不能让你的心态犯上“非白即黑,非此即彼”或者“灾难化式的心理过滤”的毛病。“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就是凡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假如某种情况未臻完美,就认为是个彻底的失败。“我没有考上高中,就意味着没有机会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我的一生从此完蛋了。”就是这种错误。“灾难化式的心理过滤”,就是总爱挑出某个事件的消极因素,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将问题朝最坏的方向去想。“我连最擅长的语文都没有优势了,那还中考肯定没希望了!”就是这种错误。这样的心态会让你造成考试焦虑,容易在考场上恐惧不安、产生多余动作,胡乱答卷,甚至坐在那里脑子一片空白……

那么,现在,请你常做一些放松:深呼吸——长长地吸再长长地呼,把紧张的气息带走;冥想——想象愉快的情景或者怡人的风景;放松肌肉——给自己下达松弛的指令,从手、肩、头、颈,到胸、腹、臂、脚;暗示自我——坚决杜绝使用“惨了”“完了”“糟了”之类的话,每天睡前记诵一句话:“只要我尽力了,我就无悔了!”同时,找机会和父母和老师谈一次,告诉他们——其实你也很着急,让父母和老师了解你的心思和状态;其实你需要他们的鼓励,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其实你需要他们的帮助,给你关怀,给你指点。爱默生曾经说过:“上帝造物时,给每个事物都留一个缺陷。”这句话让我们感到自身的不足和谦卑,但同时又使我们倍受鼓舞。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当对自己(包括对别人)期望过高,甚至把完美主义强加给自己(包括给别人),那样会使我们背上精神的重负,甚至会将自己逐进失败的阴影,我们应当不时的给自己画上一张新的画像,真正地认识自己,完全地接受自己。 �

如果你需要一些学习上的直接的指导,那么,在不多的20来天的时间里,我建议你:一,有一份自己的复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再不要学到哪里算哪里,或教师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更不能教师指向哪里,自己还到不了那里,每天在无所事事中度过。二,专心听课。最后阶段的老师讲授非常重要,是梳理知识,是查漏补缺。要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三、练习考试。利用老师组织的或者自己模拟的考试来让自己进入中考的状态,大到心态的调整、情绪的把握,小到答题卡的填涂、卷面书写的工整,都要认真操练一遍。要提醒你的是,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不错,字也还可以,但字可以写得再工整些,大一些。标点符号,特别是句号的书写要规范,不要写成外语上的一个点。

晓梅同学,中考固然是一个人生的关口,但却不是唯一的关口,在这个关口还没有经过之前,你感到了压力。你找到我倾诉,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你表达出来了,它们就像水蒸气一样从锅里蒸发掉了——将一个很小的锅子严严实实的盖紧,放在火上少,它爆炸时产生的威力将摧毁整座房屋;但如果让那些水蒸气蒸发掉,锅里的水沸腾时,就像在欢快的唱歌!你应当欢歌!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是你,值得你自己,值得你爸爸妈妈,也值得我们大家骄傲的晓梅! ��

——希望听到你微笑着走出考场的消息,更希望你微笑着走在生命中的每一天。

                                               你的大朋友  袁卫星

                                                2006年儿童节深夜

 

  • 教育是一种唤醒
    答:教育是一种唤醒。这不是我说的。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就像里尔克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说的:“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
  •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谁说的
    答: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出自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是一位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主要研究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以及自我分析和自我考察等问题。
  • 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答: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老师演讲稿)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用优美、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
  • 教育就是唤醒的读书笔记
    答: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印证了泰戈尔说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唤醒孩子,就是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正如文化是体现为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
  • 教育就是唤醒
    答:———卡尔 雅斯贝尔斯 德国哲学家。作为乡村一线老师的我,面对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庭参与教育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我如何去做那一棵树、那一片云?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灵魂?为此,我尝试过很多种方法:时刻寻找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语重心长的谈心,参与学生的游戏和课间活动等,但是效果都微乎其微...
  • 教育即唤醒
    答:也不是无用的,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本来就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谓能意识到的一切。在这里强调的就是教育是唤醒、唤醒人所谓能意识到的一切,唤醒孩子心中的灵性,唤醒一切的可能性。
  • 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
    答:对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的理解如下:1、唤醒孩子的自信心 唤醒孩子的自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唤醒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相信孩子,大胆放手给孩子,尊重孩子的意志和意愿。让每个孩子都觉得:我能行,我准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
  • 教育就是唤醒,如何点亮孩子内心的“灯”
    答:教育其实就是一个逐渐唤醒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重点就在后天教育的过程中能不能够被激发出来。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他们最信赖以及最崇拜的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一切,所以家长对孩子任何行为以及语言的反馈,都会成为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体系。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答: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学生沉睡心灵的教育。心灵的健康健全与否,决定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健康健全的人。因此,真正成功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强健的心灵肌肉、教会学生成功、成人、成材,成为一个适合在社会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中生存的一种人,一个心灵健康健全的人。只有心灵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