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为什么不是古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2
《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赏析:
1、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是古诗.

是古诗写自宋代诗人邵雍。,是一首描写山村路边故事的诗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偶然看到这首古诗,抛去古诗中的内容不说,古诗背后所蕴含的却是对于童年满满的回忆。那时的童真,那时的乐趣,那时对学习、对未来的渴望,并不是能够用多么华丽复杂的语言就能够表达,只能是说那时的一切都很真!

一去二三里,已经并不是多么遥远的距离;烟村四五家,何处再去寻这种地方;亭台六七座,现也就在公园能够看到了;八九十枝花,也就仅剩这大自然的馈赠了。时代发展了,我们长大了,但有些东西却是找不回了!



《一去二三里》,当然古诗了,它是宋代诗人邵康节所做,全诗四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就是古诗,是古诗写自宋代诗人邵雍。,是一首描写山村路边故事的诗。

是古诗。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绝句四句话。一般一、三、四句押韵。至于对偶没有严格的要求。

就是古诗,古诗写自宋代诗人邵雍。,是一首描写山村路边故事的诗。

  • 《一去二三里》为什么不是古诗?
    答:是古诗写自宋代诗人邵雍。,是一首描写山村路边故事的诗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
  • 小学语文课本中《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的名称是否错误?正确的题目应 ...
    答: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
  •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吗?
    答:是的。"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中的诗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邵雍,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乡村中漫步的情景,其中“一去二三里”是指他离开村子二三里。而"一望二三里"是另一首诗《望夫山》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一望二三里”是指她站...
  • 一去二三里的全诗是什么?
    答:我记得小时候是一去二三里,乡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现在的改了,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的是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去二三里和山村咏怀是一首诗吗
    答:是一首诗。根据查询古诗网可知,《一去二三里》和《山村咏怀》是同一首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歌名称为《山村咏怀》,全诗内容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望二三里”和“一去二三里”两首诗有何准确的出处?
    答:北宋理学家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去二三里古诗
    答:《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为: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山村咏怀》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
  •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答:出自:《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
  •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答:一去二三里 古诗内容 诗文:《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此行要到二三里远的地方,那里有四五户炊烟升起的人家。路过的亭台有六七座,路边还有无数的鲜花开的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