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糖尿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怎样预防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缺乏,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糖尿病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失明,截肢,终末期肾病等,研究也发现,通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1. 碳水化合物
在饮食管理中,碳水化合物常被曲解,事实上,严格患者的碳水化合物是没有必要的,它占总能量约45-60%(正常成人55-65%),我们应该把碳水化合物分为糖,淀粉,纤维素,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糖对患者血糖的影响高于淀粉,但实验证明等量的白砂糖与白面包相比,白砂糖对血糖的影响小于白面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必严格限制蔗糖类食物。与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类型比较,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有意义。
2. 脂肪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能严格限制,同正常成人的摄入量(20-35%),过度限制是没有意义的,它会伴随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样可能导致甘油三酯的增加,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摄入脂肪的类型上。我们应该适量摄入的脂肪类型是不饱和脂肪酸,如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葵花籽油,菜籽油等)。
3. 蛋白质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严重的胰岛素缺乏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缺失。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会发生严重的胰岛素不足,对蛋白质的需求和普通人群相似,占总能量的10-20%。
为健康答疑解惑,营养界最会手绘的医生(微信公众号:王霞般若)

血糖不稳定,2味药材泡水喝点,调节胰岛素,预防糖尿病!

想要预防糖尿病,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不可以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运动,每天检测血糖的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暴饮暴食,通过饮食和运动来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要早期筛查。



每天走路30分钟: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较小。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蛋白质、脂肪、糖分的摄入。


戒除烟酒: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嗜酒好烟对人体危害极大,不仅会直接引起癌症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还会使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给糖尿病以可乘之机,因此戒除烟酒很重要。




休息够:睡眠在6—8小时之间。多睡或者少睡都会加大糖尿病的可能。

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研究证明,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残余的代谢废物,做好肠道清理工作。



减轻压力:在高压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现象,所以平时要学会调节心情,释放压力。


一、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性糖尿病得以外显。


六、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1、控制饮食是重中之重

有一句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糖尿病之所以被称为富贵病,其实就是因为在饮食上不节制导致的。如果平时在饮食上以高糖高热量为主,就非常容易导致血糖高,血糖居高不下就会引发糖尿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尤其是要减少糖是糖分的摄入。并且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用粗粮代替细粮。这就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中需要做到的事。

2、少熬夜,保证睡眠时间

经常熬夜,除了会使人精神不济,影响第二天工作和生活之外。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就会引发激素分泌紊乱,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吃下太多的东西,造成肥胖,这就是造成糖尿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想预防糖尿病,必须要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天至少保证8小时睡眠。

3、多进行体育锻炼

想要预防糖尿病,提高身体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多进行体育锻炼就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好的选择。进行体育运动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器材,也不需要对环境的场地有所要求,比如说跑步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每天保证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可以使自己的体质有所增强,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疾病的到来。

4、保持体型,避免肥胖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糖尿病,肥胖都是与糖尿病有至关重要的联系。在一些类型的糖尿病上,肥胖也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这就要求肥胖者,在预防糖尿病上必须要以减肥为主。减肥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饮食控制,第二是进行体育运动。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糖尿病一旦患上,就得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治疗。并且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并发症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预防糖尿病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成人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因省略正餐或延迟用餐时间或激烈运动而引发低血糖症。轻微低血糖症的症状包括嘴巴麻痹、皮肤湿冷、胸部有颤动的感觉和饥饿。

  •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
    答:1、了解糖尿病的不同类型。2、要了解2型糖尿病对你的生活造成的危害,会让你更有预防糖尿病的动力。3、果糖,蔗糖以及其他糖类摄入过量是因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4、特别注意那些贴合你的生活的糖尿病风险因素。5、尽早行动起来。6、改变你的饮食习惯。7、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健身,体重也会自然减...
  • 怎么预防小儿得糖尿病?
    答:3、怎么预防小儿得糖尿病: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锻炼身体在预防糖尿病中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孩子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4、怎么预防小儿得糖尿病: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教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积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能...
  • 吃什么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答:研究表明,一些食物和饮料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的发生:1. 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水果和蔬菜等,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2. 坚果:如核桃、杏仁和花生等,可以帮助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3. 鱼类:如三文鱼、鳕鱼和金枪鱼等,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4. 绿茶:富含多酚类化合...
  • 怎么预防糖尿病?
    答: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如下。1、坚持低糖、低盐、低脂肪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最好是根据医生的调配进行饮食。2、坚持每日适当运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需尤为注意,适当慢跑等。3、戒烟、限酒。吸烟可引起糖尿病且推进疾病发展,过量酗酒亦对身体有害。4、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日常保健常识,保持...
  • 怎样有效预防糖尿病?
    答:2型糖尿病占比所有糖尿病90%以上,可能在患者身体不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发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某些因素增加人们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了解风险,了解应对可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为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人们...
  • 怎么预防糖尿病?
    答:想要预防糖尿病,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不可以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运动,每天检测血糖的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暴饮暴食,通过饮食和运动来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要早期筛查。每天走路30分钟: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
  • 中老年人应该怎么预防糖尿病?
    答:糖尿病其实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非常的多见,是会给患者身体很多个组织带来伤害,尤其是患者的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会让患者的身体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像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让老年人不能健康的生活,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老年人预防糖尿病的第一个...
  • 怎样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答:如何防止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是富贵病,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来预防糖尿病。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面条、米饭等,尽量以粗粮来代替,尽可能多地摄入各种谷物、豆类等。患者应多吃蔬菜以增加饱腹感,减少高糖的水果及其他食物的摄入,如榴莲、芒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