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吃“包子”、“馒头”的来历和哪一历史有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包子与馒头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吃的“馒头”是一种用面粉发酵后蒸成的食品,通常呈圆形且隆起。最初,这种食品是有馅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北方开始将无馅的称为馒头,有馅的称为包子。这种称呼的由来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密切相关。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东汉末年,他隐居在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关注国家大事,被世人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次拜访草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建议刘备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后来,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建议,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建立了蜀汉政权。
相传,在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过程中,他率军征讨孟获,在横渡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处)时,正值农历五月,泸水中的“瘴气”和毒性物质导致士兵们死亡和生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下令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中,做成人人头形状的食品蒸熟,让士兵们食用,从而消除了疾病。泸水周围的百姓们传说这种人头形状的“馒头”可以避邪,从此,人们开始逐渐食用馒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在馒头中加入肉馅,形成了现在的“包子”。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所以被恰当地称为“包子”。
有趣的是,在《爱竹淡淡薮》一书中记载,宋代有个叫孙琳的大夫用馒头包大蒜和淡豆豉治疗宋宁宗的淋病,三日后病愈,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也写了《笼饼》诗赞美,诗中提到:“蜀中杂彘肉作馅的馒头,非常美味。唐人只称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的猪肉馒头已经很有名了。

  • 包子馒头的来历和哪个历史有关
    答:3. 诸葛亮询问孟获得知,原来是因为战死的士兵无法与家人团聚,所以在江上作祟。4. 为解决这个问题,诸葛亮命令厨师制作了49个以米面为皮,内含黑牛白羊肉的人头形状的馒头,用来祭江。5. 这些馒头因为制作复杂且成本高昂,后来人们省略了内馅的步骤,从而产生了白馒头。6. 包子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最...
  • 包子的由来,包括形状的由来
    答:4. 泸水周围的人们开始传说这种人头形状的馒头能够避瘟邪,从而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5. 社会的发展和饮食需求的结合使得这种馒头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带馅的“包子”。6. 有趣的是,在宋代,馒头还被用于医疗。据《爱竹淡谈薮》记载,孙琳医生曾用馒头包裹大蒜和淡豆豉来治疗宋宁宗的淋病,结果...
  • 大家都知道很好吃的馒头叫馍馍,那么它的由来和历史典故是哪些?_百度...
    答:。此后,无论有无馅心,均统称馒头。直到北宋,方才出现了包子这一称呼,指代有馅的馒头,而馒头一词本身则逐渐变成无馅制品的统称。不过,时至今日,在上海等地的方言中,仍然将包子和馒头统称为馒头。除了中国之外,越南、朝鲜亦有馒头,另外,在蒙古语、波斯语中,也有馒头一词的变音。
  • 大家都知道很好吃的馒头叫馍馍,那么它的由来和历史典故是哪些?_百度...
    答:都统称为馒头。5. 直到北宋时期,才有了包子这个称呼,专指有馅的馒头。而馒头一词逐渐演变为无馅面食的统称。然而,直到今天,在上海等地的方言中,包子和馒头仍然被统称为馒头。6. 除了中国,越南和朝鲜也有馒头这种面食。此外,在蒙古语和波斯语中,也能找到与馒头相似的词汇。
  • 馒头起源于哪里?
    答: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现在的馒头。而有馅的,则成为包子。 馒头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
  • 蒸馒头的由来
    答:南唐时,又有“字母馒头”。唐人徐坚《初学记》将馒头写作“曼头”,《梦粱录》中也作“馒〔设换成饣〕”。馒头成为大学生的经常食用的点心,因此在宋时被称为“大学馒头”。4. 馒头的变迁 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不再保持人头形态,因其中有馅,又称作“包子”。宋人王〔木永〕《燕翼诒谋录》中...
  • 馒头的由来与历史典故
    答:包子”,不带馅的称为“馒头”。在北方某些地方,馒头也被称为“馍”,在浙江温州,馒头则被称为“实心包”。6. 馒头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和蒸制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它不仅可以作为日常食品,还在节日时有着特定的制作形式,如在顶部印上大红印等,富有中国传统特色。
  • 馒头的由来与历史典故
    答:诸葛亮不忍用人头来祭泸水,便“偷换内容”而“迁就形式”,有了这桩机巧的发明创造以祭“鬼神”。诸葛亮始创的馒头,毕竟须夹入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后人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仿天人们俗称的“馒头”。而有馅的则被称为“包子”。第二个说法:馒头原来是因为做了是顶替用来祭祀...
  • 馒头的由来与历史典故
    答: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就又称作“包子”。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不管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祭供之用。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 “包子”“粽子”“馒头”的历史来历?
    答:”明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记:“祭功臣庙,用馒头一藏,五千四十八枚也。江宁、上元二县供面二十担,祭毕送工部匠人作饭。” 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