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隋炀帝是昏君,那他为何要修好大运河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杨广兴建大运河可不仅仅是为了去扬州游玩,他自从登基开始,就在下一盘大棋。修建东都洛阳,开挖大运河都是被杨广当成隋朝的国策在执行。

如果杨广能根据国力合理地安排这些事情,按照计划将这些事情一件件做好,那他足以成为比肩秦皇汉武的存在。

杨广新皇上任,迁都洛阳

隋炀帝这辈子太顺了,在他看来,天下之事不过尔尔。杨广特别看不上杨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做派,因此当杨坚去世之后,杨广便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公元604年,杨坚去世之后,杨广便下达命令,修建东都洛阳。这也是杨广在位期间,干的第一件“大事”。

杨广之所以要迁都洛阳,还是因为时局所限。杨广在大兴城登基,其位置还是在西北地区。经过开皇之治的发展,当时的长安城早已成为了人口百万的大城。

肥沃的关中平原,供给这些人来吃喝,竟然隐隐有些吃力。长安城有两次灾荒,杨坚都带人逃荒到了洛阳地区。

如果再不改变这种局面,大隋的发展将遭遇瓶颈。京畿重地,守卫部队在加上京城的百姓, 长安城的危机也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来自汉王杨谅的挑战。当时杨广才登上皇位一个多月,在东部平原一直养精蓄锐的汉王杨谅,便公开举兵反抗杨广的统治。

杨谅也是有点膨胀,野心早已经大于了实力。杨广派杨素领兵前去镇压,分分钟便镇压了起兵反叛的杨谅。

仗虽然打赢了,但是杨广的心并没有因此放下。都城地处西北地区,常年面临西部游牧民族的威胁,心里没有一天是踏实的。

可就算是这样,国内的东部平原,依旧成为了皇帝难以掌控的地区,这个皇帝做得实在是让人难受。

在这种情况下,杨广便决定要修建东都洛阳。一方面可以减缓旧都城长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控制中原各方势力。

隋炀帝投入了几百万民夫,仅仅用时一年就将东都修建完毕。这个工程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虽然很大,但好歹也在它的承受范围之内。

隋炀帝为何开凿大运河

虽然将都城搬迁到了洛阳,既然解决了因为人口吃饭带来的问题,又解决了中原地区不好控制的难题,那么杨广为何紧接着又修建大运河呢?

杨广修建运河的初衷,便是要建立一条水上的高速通道。在隋朝,当时的车马很慢,尤其是南方多山壑丘陵,江河湖泊密布,如果靠着路上行车,从时间与消耗程度上来说,都是一件不合算的事情。

古人的思想里虽然出现了高速公路的概念,但如果让他们修路的话,就不如修河更经济实惠了。

路面需要硬化,还要养护,这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相比之下,运河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运河不单单能够成为水上的高速通道,它还可以完成南水北调的任务,解决南方的洪涝灾害。

除此之外,京杭大运河还能够造福沿岸的百姓,灌溉周边的农田,是一件福泽万世的好事。

而在当时,隋朝南北的思想并未统一,虽然隋朝用强硬的手段剿灭了南方不少的小国,但在当时,他们并没有与隋炀帝统一思想。

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曰:更能使侬诵《五教》邪!

南陈的地盘上,经常有反抗的人,隋炀帝只得派兵前去镇压。所谓兵贵神速,大运河则正好符合杨广的战略意图。

如此一来,在南方根深蒂固的门阀世家,就不能像之前那样堂而皇之的对抗皇权了。简单地来看,这仅仅是一条运河,实则是一把君王之剑,顶在了门阀世家的胸口之上。

除了方便与统治之外,京杭运河还成为了沟通南北经济的桥梁。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方都是经济的中心。

一直到了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之际才开发了江南地区。再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战乱让原本北方的资源向南迁移,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隋朝建立之后,经过开皇之治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南北之间的经济的鸿沟还是难以抹平。

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南北资源的流通,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隋炀帝怎么翻车了

隋炀帝每一件事都是大手笔,而且从出发点与大格局来看,全都是符合国家的战略构想的。但就是这样的大手笔,竟然掏空了大隋。

原因在于隋炀帝这几个大手笔间隔的时间太短了。即便是国家富强,也禁不住这么造。从公元605年建都开始,隋炀帝就没有停下来过。

605-608年开始修建通济渠与永济渠。到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江南运河。之后,隋炀帝又三次征战高句丽。

这些事没有一件是不需要花钱,不需要人力的。就这样,隋炀帝将好好的一个大隋玩得精疲力竭。

隋末随着农民起义的到来,隋炀帝体会到了来自于农民的力量。而此时的他却像一个鸵鸟一样,躲到了扬州去享清福,每天除了美色和喝酒,基本上就不琢磨其他正事了。

一代雄主竟然自我放弃了,这在历史上真的少见,这也印证了杨广的不成熟。

后记

杨广的决策没有问题,但是他太着急了,这也让杨广将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碎。

可即便如此,杨广就像是和秦始皇一样,虽然人死了,虽然被后人称为暴君,但是他们做的事,却都是福泽后人的大事。



这是因为隋炀帝知道修好大运河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能够让百姓更好的生活,也有更高的收入,只是这件事情给平民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时很多人都死在了修建大运河的途中,所以才会推翻了隋炀帝的统治。

为了国家的政策,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自己的统治,可以合理的安排资源,所以才要修建大运河。

那是因为那个时候他觉得这样做能够让国家更加的繁荣富贵,而且也能够对国家有着更多的好处。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修建大运河
    答:说到隋炀帝杨广,大家都知道他的一生功过很多,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昏君,但是其实并不是,只能算是一个暴君吧。但是杨广在位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修建这个大运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而且当时这个大运河还是杨广强行修建,因此弄的是民不聊生。那么杨广要修大运河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
  • 不是说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昏君吗?杨广为什么死都要修好大运河?
    答:不是说隋炀帝是个昏君吗?为什么他到死都要修好大运河呢? 导语:相信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的隋朝和唐朝,尤其是唐朝,至今我们在外面还被外国人称为“唐人”,由此可见唐朝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但是作为唐朝前面的隋朝,有多少人因为他的二世而亡感到可怜,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上百年的分...
  • 隋炀帝杨广真是昏君吗?那他为什么还修大运河?
    答:不管唐太宗有没有刻意污蔑,总之,他把国家弄灭亡了,就是个昏君。但是,杨广这个昏君不是脑子昏,不辩事非,而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属于“崽卖父田不心疼”的那种。他的昏属于乱花钱、滥用民力、好大喜功、遇到挫折便一不振的那一种。杨广是合法继位,没有弑父杨广是合法的太子,他的太子之位是随...
  • 真实的杨广是不是昏君?他为何宁死也要将大运河修好?
    答:真实的杨广其实算不上昏君,他之所以宁死也要将大运河修好,是因为这条大运河对国家来讲是一件很有利的工程,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其实我没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小说误导,小说只是艺术品,并不是史实,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这都是小说,其内容是三分真,七分假,如果想要真实的...
  • 杨广是出名的昏君,但是最后还是修完了大运河是为什么?
    答:隋唐时期,只靠传统的“关中加四川”模式统治全国,就更加吃力。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想两个经典问题,为什么隋朝耗尽民力修建大运河,为什么唐朝设置节度使呢?这其实也是当时统治者的一种战略决策,背后的动因还是经济资源。首先,隋、唐作为大帝国,管理庞大的疆域,需要更多的财力。其次,隋唐时期,对外战争不...
  • 杨广为什么死也要坚持将大运河修好?
    答:客观地讲: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虽无德,却有功。只是,他的功绩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指数统一起来。人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杨广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悲哀!杨广为什么要修大运河?有人说,隋炀帝杨广修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游玩。扬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 杨广为何要修大运河?他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简单介绍了大运河的来龙去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条河并非全部都是隋炀帝时期挖的,他只是起到了把原本没连通的运河打通的作用。隋炀帝修建这条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呢?根据很多历史演义小说来看,隋炀帝杨广或许是受了不少委屈了。在众多历史小说和影视剧里面,隋炀帝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差,不仅好色...
  • 隋炀帝既然是昏君,为什么死也要坚持将大运河修好?
    答:其实,杨广很简单,从宏观上看这个问题就可以了。杨坚死后,给杨广留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但杨广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就把盛极一时的隋朝给毁了。光是这一点就不需要李唐刻意去抹黑什么,也不说他是不是暴君恶君,反正一个好皇帝这些都与杨广无关,毕竟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贫困是事实,这一切...
  • 杨广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杨广为什么到死都要修好运河
    答:杨广是不是昏君,目前仍无定论,而且杨广也不是到死都要坚持修大运河,反而是因为修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杨广被杀。所谓昏君,应该是昏庸无道、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只是国家衰亡,百姓苦不堪言。但杨广并不全是这样的皇帝,从结果来看杨广确实造成了隋朝提早灭亡,千万百姓流离失所,但是在杨广在位的十多...
  • 隋炀帝统治比较残暴,他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答:历史上的隋炀帝以暴虐著称,很多的百姓对隋炀帝非常的怨恨。虽然隋炀帝也做出了一定的政治成就,例如开创科举制度以及大运河的开凿,但是都没有让百姓对隋炀帝的印象有所改观。有很多的人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游山玩水,事实上,大运河的开凿还有其它的政治目的。第一是出于对政治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