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如何评价诸葛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2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被人称为什么?

我发表下我的评价: 诸葛亮我就不多介绍了,在三顾茅庐之时就对刘备提出三分天下,他出山之后,第一次就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经历赤壁之战后,辅佐刘备夺取蜀地,汉中,刘备死后辅佐少主,六出祁山,一心兴复汉室,对此我的评价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忠心耿耿,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内政外交军事的全才。
缺点:过于小心谨慎,从他拒绝魏延之计可见;第二,自以为聪明绝顶,事事不放心,凡军中杖责20军棍,都需他亲自过目(这也是司马懿熬死他原因),这样让其他官员缺少历练,所以他死后蜀汉后继无人;其三,功高盖主,没有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自古就是大忌,从刘备弃他伐吴可见,导致蜀国元气大伤。

后人评价:
  1、汉末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2、隋唐两宋
  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王勃:“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吕温:“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3、元明清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
  努尔哈赤:“人臣身秉国钓,因循从事,不能申明教令,诫谕君下,则无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尽厥职,明法度,以训国人,使不罹于刑戮,则君心嘉悦,眷顾日隆,如所谓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魏徵诸臣生膺显爵,没垂令闻,斯于臣职为无负耳!”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4、近现代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在中国古代,没有哪一位政治家或军事家能像诸葛亮那样,受到了当世以及后世那么多人褒扬和赞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于泰始十年(274年)上书给晋武帝司马炎,书中就提到:“诸葛亮死后,蜀川之地的人民还在时时刻刻地怀念他。”(原文见《诸葛亮集表》)晋人袁准也说:“诸葛亮之死数十年了,国人歌颂、怀念他,就如同周代的人思念召公那样。”

至于后代,景仰和崇敬诸葛亮的人就更多了,他们或撰(zhuàn)文,或吟诗,或用故事的叙述形式,或把他搬上舞台、银幕等等,来寄托他们对诸葛亮高风亮节的由衷赞叹、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的怀念之情。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不只一次撰诗追怀诸葛亮,其《蜀相》一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中对诸葛亮匡俗济世的献身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他宿志未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其《咏怀古迹》(五首之一)曰: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柞(zuò)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再一次地抒发了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之情。

清末赵藩用对联形式来称赞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是众多楹联、匾额中的代表作: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力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而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对诸葛亮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也给予高度肯定,他在《蜀道奇》中写道:

鞠躬尽瘁兮,

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

出师两表留楷模。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为什么能够一直受到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尊崇,享有那么高的声誉呢?为什么关于他及其故事,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地步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诸葛亮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的政治远见,他的政治才能和所取得的成效,都是人们所公认的,就是敌对势力中的成员,也对他赞不绝口。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再举出陈寿的《诸葛亮集表》中对诸葛亮总评价的话语,来看看诸葛亮政治才能:

诸葛亮作为丞相,他安抚百姓,昭明法度,裁减官员,制定了非常合于时宜的政治法度;他诚心待人,发扬公道之心;对国忠心耿耿。对于有益于国家的人,即使和他有仇隙,他也一定会给予奖赏;对于玩忽职守的人,即使是其亲朋好友,他也一定给予惩罚;能够老老实实交代其罪行的人,虽然罪重,他也能够得到宽待;狡辩抵赖、想掩饰罪责的人,即使罪轻,也必定遭到严惩;为善不论多细小,也会受到褒扬、奖励;作恶无论多细微,也会受到贬责。他熟通各项事务,处置事情能抓住要害、关键;对人的考察根据名位,要求做到名实相符;弄虚作假之人,是绝对得不到重用的。因而,蜀国境内的人对诸葛亮既爱戴又畏惧。他的刑法政令虽然严峻,却没有人怨恨他,这就是他出于公心、劝戒分明的缘故。诸葛亮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懂得治国的优秀人才,是和管仲、萧何差不多的杰出人物。

这种评价,并非溢美之辞。从我们上面的评价就可以看到,诸葛亮法度严明、赏罚有度、办事公正、任人唯贤,在政治上注意改革,使蜀汉政权有了清明的作风和政绩。另外,他重视生产,安抚百姓,对维护蜀汉地区的统一,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起了相当的作用。

其次,诸葛亮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刘备集团的军事力量能够由弱变强,达到和曹操、孙权集团角逐、抗衡的程度,这是与诸葛亮治军的才能和成绩密不可分的。诸葛亮精通兵法,治军有道,他重视军队的纪律和训练,注意研究和使用阵法,改进、设计、制造先进武器,等等,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许有人提出来,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他能算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吗?这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我们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军事才能,不能单纯以他所进行的战争是否胜利为标准。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主要是由于魏、蜀两国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另外还有一些诸葛亮所不能左右、不能逆转的客观形势发展,如关羽的失荆州,刘备的伐吴的惨败。诸葛亮是尽了他最大的主观努力,矢志不移地来进行他的“复汉室”事业的,虽然未能成功而心力交瘁而死,但在历史上为他自己写下了光辉的一面。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出色的军事家资格,是不能以北伐没有成功来加以否认的。

再次,诸葛亮的个人品德、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也一直受到后世的称道。他忠于职守,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尤其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个人生活作风,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生前给后主上表时曾谈到他的家庭和个人生活,表上说:

我原先侍奉先帝,一切家庭生活费用都靠公家供给,自己不去谋划另外的收入。现在我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弟们的衣食之用,已经足够了。至于我在外供职,没有其他花销,衣服、伙食等,全部是官家提供,不会再去经营其他的生计,增加任何个人收人。我死之后,一定不让家中有多余的物资,外地有多余的资产。否则就辜负陛下的恩典了。

一个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能够做到这样廉洁奉公、生活简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永远值得纪念的杰出历史人物。



  •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答:1、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2、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3、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4、(清)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
  • 后人是怎么评价三国里的诸葛亮的
    答:这场战争的前敌指挥本来应该是军事主管李严,但李严已经被诸葛亮完全排除出权力中心依旧待在永安,南征成为了诸葛亮和马谡的舞台。不到半年的时间,诸葛亮用一场胜利镇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从此确立了对蜀汉军队的绝对领导,至此诸葛亮军政大权独揽一身,成为了蜀汉最高权力的掌控者。亲贤臣,远小人 “天...
  • 后人在评价诸葛亮经常使用哪句话?
    答:康熙帝-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云-对诸葛亮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孙中山-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张悌-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
  • 后人对诸葛亮功与过的评价急!急!急!!!
    答: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
  • 后人如何评价诸葛亮?
    答:再次,诸葛亮的个人品德、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也一直受到后世的称道。他忠于职守,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尤其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个人生活作风,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生前给后主上表时曾谈到他的家庭和...
  •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被人称为什么?
    答:我发表下我的评价: 诸葛亮我就不多介绍了,在三顾茅庐之时就对刘备提出三分天下,他出山之后,第一次就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经历赤壁之战后,辅佐刘备夺取蜀地,汉中,刘备死后辅佐少主,六出祁山,一心兴复汉室,对此我的评价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忠心耿耿,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内政外交军事的...
  •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包括成语、对联、诗词)都有哪些?急求啊谢谢了,大神...
    答: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大贤高鉴奉公守法必赏,公烛无私作奸犯科定罚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鞠躬尽瘁酬三顾隆恩食不甘味,敬礼竭忠做两朝宰寝不安辅席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 临溪修建忠武祠遗后代祭祖厉志,傍山营造诸葛庙教来者瞻容思功 ——闽宜献给全国第十次诸葛亮...
  • 后人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答:后人评价:1、汉末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
  • 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
    答: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
  • 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两例即可。
    答:优点:一、博学多思。当年躬耕南阳,闭门十年精读经典,因而成为饱学之士;二、找老婆不以外貌为依据。年轻潇洒的诸葛亮,偏找了个其丑无比的黄阿丑。认才学不认相貌,天下男子有几人做得到?三、一个战略理论家,一篇《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非常透彻。四、勇于承担责任,如失街亭后,自贬三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