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是怎么评价三国里的诸葛亮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2

  诸葛亮年少成名,作为蜀国的至关重要的人物。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诸葛亮的评价1

  这场战争的前敌指挥本来应该是军事主管李严,但李严已经被诸葛亮完全排除出权力中心依旧待在永安,南征成为了诸葛亮和马谡的舞台。

  不到半年的时间,诸葛亮用一场胜利镇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从此确立了对蜀汉军队的绝对领导,至此诸葛亮军政大权独揽一身,成为了蜀汉最高权力的掌控者。

  亲贤臣,远小人

  “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刘备刚刚去世的时候,蜀汉还没从战争中恢复元气,但在不到三年,丞相通过南征树立了个人威望,同时成功为战争制造了舆论氛围。南征时掠夺的大量战略物资,加上战时经济政策,蜀汉战争机器终于开动了。

  诸葛亮把北伐写进蜀汉立国纲领,成为历代权臣北伐的开端。丞相临行前留下《出师表》,里面有几句耐人寻味的话: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郭攸之—— 南阳人

  费祎 ——江夏人

  向宠 —— 襄阳人

  原来都是荆州人

   诸葛亮的评价2

  可见在北伐之前,荆州派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完全胜利。

  不过“先帝知臣谨慎”,丞相依然不忘对少帝刘禅谆谆教诲,耳提面命,告诫刘禅亲近这些生在荆州的“贤臣”,不知道小人是否都出生在益州?

  北伐中原

  227年,诸葛亮进军汉中,检阅三军,同时制定战役计划,确定北伐的主攻方向。

  名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魏延赌的是魏国对蜀汉没有警戒,一旦偷袭长安得手,整个关中和陇西唾手可得。

  关中粮仓加上四川天府之国,蜀汉一下子便拥有了正面抗衡曹魏的实力,一千多年后,林彪采取了类似的办法攻占锦州,拿下东北三省。

  更为重要的是,刘备汉中称王以来,魏延已经担任汉中太守十年有余。子午谷奇谋的基础是长达他十年的前敌观察和情报活动。

  要知道,当时和魏延竞争汉中太守的人是张飞,这足以看得出魏延的军事才华在蜀汉属于顶尖。

  然而丞相否决了魏延的计划,选择从正面进攻陇右。

   诸葛亮的评价3

  同时,在先锋的选择上,诸葛亮不顾其他将领的意见“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是选择了嫡系马谡,“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丞相指挥的北伐战役开局十分耀眼,凉州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立刻叛变。

  “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曹魏措手不及,几天之内,凉州易手。

  这恰好证明魏延的正确判断 —— 曹魏对蜀汉这次北伐没有任何防备。

  倘若诸葛亮采用魏延出兵子午谷计策,此时蜀汉应该早已拿下凉州和关中,同时魏延可以凭借地形优势扼守潼关,抵御曹魏西征救援大军。

   诸葛亮的评价4

  曹魏方面的反应十分迅速,曹睿西征,坐镇长安,同时派出了大将军曹真负责前敌指挥。

  随后曹魏先锋张郃在街亭大败马谡,全国之力的北伐功败垂成,作为此次北伐的总指挥,诸葛亮要为北伐失败负重大领导责任。

  有人试图将街亭失守的责任按在马谡的头上,很难令人信服。

  首先,诸葛亮的处事风格绝非抓大放小,而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街亭战役的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则必须经过诸葛亮的同意。

  还有人归因于马谡没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更是不合常规。

  首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马谡做先锋,是因为马谡是襄阳人,荆州派,嫡系。

  嫡系意味着绝对不会失控,这完全符合诸葛亮的行事风格。

  其次马谡一向忠实执行丞相命令,维护丞相权威,为何在北伐最关键时刻挖丞相墙角?

  蜀汉被灭了,后人终结历史教训,自然要让亡国之君来背这个锅罢了。

  亡了国,君主个人能力再强,品德再优秀,史官也不得不找出一些缺点来放大。

   诸葛亮的评价5

  《论语》上讨论商纣王之亡,就说,君子恶居下流。

  以古代中国史官的理论素质,往往将国亡归因于人治,而正常不会如现代人理解一个国家机器崩溃乃是制度性的崩溃。

  今天,即便是小孩子读的历史教科书,也写的明白,明朝之亡不是崇祯个人能力问题,清朝之亡也不是宣统帝个人能力问题。

  在蜀汉亡国这件事情,要背锅,只能是整个蜀汉官僚系统。

  诸葛亮手把手教出来的政治家,怎么可能会差啊!!!!

  当然了,刘禅不具备抵抗精神,魏军一兵临城下即投降也确实是他最大的黑点。

  所以,传统史官黑他几句,也是可以理解的。

  君王死社稷,这是对君主最低限度的要求。

  刘禅膝盖一软,辜负的乃是蜀汉开国以来四十年间为国浴血奋战的英雄豪杰。



  • 后人是怎么对诸葛亮评价的??
    答: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
  • 为什么后世对诸葛亮的评论如此高呢?
    答:及至后世,后人对诸葛亮的推崇越来越多,连司马炎都说我要有诸葛亮那样的人辅佐我还用操那么多心吗,直到《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及扩大,诸葛亮俨然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所以我认为诸葛亮评价这么高有两点:一,诸葛亮本身有能力,有智慧,做出了不少贡献;二,后人的夸张和渲染,人们需要英雄,需要...
  • 是否后人高估了诸葛亮?
    答:《三国演义》一直对诸葛亮的聪明和智谋大加神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
  • 司马懿后人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司马炎更加欣赏诸葛亮
    答:司马懿虽然是晋朝的奠基者,但他的口碑一直都不怎么样,虽然没有杀掉魏帝曹芳,到造成的效果和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差不多,曹魏迟早会被消灭。而诸葛亮绝对是忠义的代表人物,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司马懿的后人之怎么看待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呢?其实司马炎就非常欣赏诸葛亮,而且还称赞过他...
  • 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答: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认为诸葛亮拥有大权,却不失节制,绝不跋扈欺上,代替皇帝行事,因此很少人会怀疑他有墓位自立的野心,的确做到“上不生疑心,下不兴流言”,在蜀中这种好摆龙门阵好拉关系的社会环境里,实在是不简单的事。当然也有对他大权独揽深为疑虑的人,廖立、李严、张裔虽颇不服诸葛亮,却还相信其...
  •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到底被过誉到了什么程度
    答: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被过于神化,他的功劳和本领本没有那么大,但是写书之人为了赞扬诸葛亮匡扶汉室的行为,大肆褒扬诸葛亮。天下之人都认同那些忠义之士,而诸葛亮可谓说是忠义的化生。他以拯救天下为继任,为了还于旧都,诸葛亮写下了《出师表》交给刘禅,证明了他自己一生的想法。随后在北伐的五...
  • 同样学富五车,鲁迅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呢?
    答:意思是:刘备的德行像伪善,诸葛亮的智商像妖孽一样。近现代关于诸葛亮评价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
  • 对孔明的评价
    答:诸葛亮评价 诸葛亮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里边的一个完人。从当时一直到后来,从来没有人对诸葛亮有贬辞的。从陈寿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后的《评》以及他《进〈诸葛亮集〉》的表,都对诸葛亮非常的推崇。在《评》上说诸葛亮的治蜀是“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他“善无微...
  • 《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评价是怎样的?
    答: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
  • 对诸葛亮的评价
    答: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