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地理概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武夷山的地理环境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007年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 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截止至2007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武夷山兰科植物尤其丰富,已知有32属78种,宽距兰,多花宽距兰为中国新记录种,盂兰为福建省公布新记录。而蕨类就有14个,如武夷山铁角蕨、武夷蹄盖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轴蕨等以“武夷”作为种加词的就达6种之多。 武夷山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点,如武夷宫880年树龄的古桂、坑上980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2007年武夷山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10种,其中:哺乳纲71种,鸟纲256种,鱼纲40种,两栖纲35种,爬行纲73种,昆虫已定名4635种(其中有700余个新种,20种中国新记录)。 在动物种类中尤以两栖、爬行类和昆类分布众多而著名于世,中外生物学家把武夷山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到2011年已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的动物有46种,黑麂、金铁豺、黄腹角雉等11种列入一级保护。属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种类有97种。中国特有野生动物49种,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更为武夷山所特有。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 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 古闽族文化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古汉城遗址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 ,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遗址面积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道教洞天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的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2006到2008年这几年间,在旅游、文化部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 天游峰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约120m泉。峰上名木古树众多,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全长62.8公里。进入风景区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弯曲的作用之外,还受多组岩层断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长的河流,直线距离仅5公里,曲率达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质达国家地面水Ι类标准。 大红袍景区大红袍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部位,景区著名大峡谷“九龙窠”内。这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发育的深长谷地,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独特的节理发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它已有340余年的历史。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今后,武夷山将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 水帘洞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爽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水帘洞掩映着题刻纵横的丹崖。其中有撷取朱熹七绝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篆体字。有明代景点题刻“水帘洞”以及楹联石刻“古今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联珠”。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地跨福建省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市(县),江西省铅山县处,总面积为56527.4公顷,主峰黄岗山位于江西省铅山县桐木村境内,其最高峰海拔2157.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 是福建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距武夷山市区60公里,是世界同纬度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建于1979年,是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重点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被联合国定为全球多样性保护区。全国已建国家自然保护区155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就建在保护区三港的溪岸旁。 保护区内群峰连绵,北部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之称 ,度假区距黄岗山顶约90公里。这里包含了我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还是世界闻名的野生动物乐园。攀登黄岗山,沿途可观赏桐木关断裂带、古涧飞瀑,并领略植被垂直带谱:垂直分布在海拔350-1400米之间的是甜槠、木荷等树种群;分布在海拔500-1700米的是针叶阔叶过渡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1970米处的为中山苔藓矮曲林带,分布在1700-2158米的黄岗山顶部或缓坡低洼地段的为中山草甸带,由于环境极端特殊,生育着野青茅、沼原、野古草等形成山巅绿茵“草原”。中山草甸、日出和云海是黄岗山的一大旅游特色。 武夷山的野生动物到2012年已经知道的有5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7种 。1999年l2月,保护区与武夷山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本区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 ,2006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首批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武夷山保护区在海峡西岸乃至全国生态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成为福建林业的名片 。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位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土地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 武夷山是中国江南著名的茶叶产区,是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传统制作工技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山现有茶园10万亩,年产茶叶4900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出口1850多吨,出口值3580多万元,茶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9%。有12个乡(镇)、街道、农茶场、76个行政村种植茶叶,茶农2.2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近5万人。茶企业200多家,其中省、地级茶叶龙头企业两家,未注册的小型企业、家庭作坊式茶厂400多家;已有61家岩茶生产企业申请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武夷岩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茶王“大红袍”更是世间极品。 武夷山有建溪、崇阳溪、南浦溪、麻溪等4条主要河流,河流面积3.89万亩,全市水利资源蕴藏量21.5万千瓦,可开发8.3万千瓦,已开发4.3万千瓦,水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开发大、小水电站85座,装机容量2.28万千瓦;正在建设及进行前期工作的水电站还有东溪电站技改、枫溪、连墩、龙门、前、后溪等水电站。 水资源的蕴藏潜力大,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达128.89万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水量1.6万立方米,为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3.6倍以上。 武夷山市已发现矿种28种,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固体矿产地94处,水产矿产地1处(矿泉水)。全市探明铀、煤、钼及花岗岩9处,钼矿石储量170万吨,花岗岩储量居福建省首位,且品种多、品质好、放射性低。 经初步勘察,探明有金属、非金属矿14种。金属有黄金、铜、钨、钼、硫、铁、锡等,非金属有石油、煤、石英、石墨、瓷土、花岗石等,武夷山市森林覆盖率为78.1%,蓄积量为1187万立方米。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
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 。 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⑧、名称:黄瑞木,科属:山茶科,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片绿色,株高3~4米。
武夷山群落类型:武夷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最高海拔2158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6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主要有一个点:黄岗山山麓海拔1890米处的黄山松群落。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黄岗山,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自然保护区有大面积残存,分布很广。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200或13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保护区内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桃源浴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200米,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先锋岭桐木关等地和保护区一些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植被的分布规律  武夷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中山草甸。根据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 4、中山草甸 分布在1700米以上的山坡。另外在先锋岭、大竹岚一带(海拔1200米左右)毛竹从断谷底沿山谷冲上山头,有继续上冲趋势。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武夷山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21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武夷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地点一:大竹岚、黄岗山、桃园谷
主要土壤类型(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3、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4、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
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现以大竹岚海拔930米这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地点二:大竹岚
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谷。土壤名称:黄壤 地下水位:低。 母 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毛竹、灌丛、草木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腐殖层—淋溶层—沉积层—母岩 剖面深度(厘米):60 颜色:棕黄 质地:黏性好 结构:紧密 干湿度:很湿 松紧度:无孔隙 植物根系:少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黄冈山顶海拔2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武夷山地貌概况武夷山脉长五百余公里,平均海拔一千米以上, 纵贯江西、福建两省的交界处,通常称之为“大武夷山”。 武夷山脉地势以保护区一带为最高。保护区内出露最多的岩石是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由它们形成保护区内高峻山体。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区内地势高低悬殊,高山深谷纵横,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面积556.7平方米的小范围内,最高处达2158米,最低处仅300米,相差1800多米,武夷山脉有数十个与山脊直交或斜交的垭口,它们或是古老的河谷,或是由断层隐落而成,是小股气流运行的通道。武夷山的山体构造与岩性特征均不同于武夷山脉的其他部分,后者由花岗岩和火成岩构成,而武夷山的山体则为红色砂砾岩,属于丹霞地貌形态。

百度百科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之间,属中亚热带地区。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
武夷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全市土地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5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2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

  • 武夷山归哪个省
    答:武夷山的具体地理位置是:纬度为25° 31\'~ 27° 10\',经度为117° 05\'~119° 09\'。武夷山区域总面积达到3.5173万平方公里,在福建省的位置也较为靠前。5. 武夷山的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武夷山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武夷山政府推动了旅游业、林业、电子商务...
  • 武夷山在哪个省份
    答: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毗邻江西省,是中国南方的山水风景区。武夷山的经度为117度12分至117度37分,纬度为27度50分至28度28分。3. 武夷山所在的省份 武夷山所在的省份是福建省。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的代表省份之一,因其独特的自...
  • 武夷山是哪两个省份的分界线
    答:武夷山是福建和江西两省的分界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至27°55′15″,东经117°24′12″至118°02′50″,总面积达到99975平方千米。武夷山是闽北方言和国语的通用地区。根据资源特征,武夷山划分为四个保护区: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部九曲溪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
  •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答:武夷山市坐落在中国福建省北部,其地域范围东西跨度约70公里,南北长约72.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7'22至118°19'44,北纬27°27'31至28°04'49。武夷山市与浦城县接壤于东边,南边与建阳市相邻,西部是光泽县,北部则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总面积达到2798平方公里。武夷山市位于中亚热带气候带...
  • 福建武夷山详细位置
    答: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总面积99975平方米。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
  • 武夷山是哪里 武夷山的地理位置
    答: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地跨福建省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市。主峰黄岗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和江西省铅山县武夷山镇和境内,山的南麓属于福建省,北麓属于江西省,其最高峰海拔2157.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
  • 武夷山地理概况
    答: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
  • 福建武夷山是什么地貌
    答:问题四:武夷山是什么地形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
  • 福建武夷山的基本情况
    答: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东连浦城,南接建阳,西临光泽,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 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武夷山市历史...
  • 武夷山属于福建哪个市?
    答:武夷山属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位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武夷山市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