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是什么地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问题一:武夷山什么地貌 武夷山市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中国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福建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问题二:武夷山属于什么地貌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弗、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问题三:武夷山是什么地貌类型 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

问题四:武夷山是什么地形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问题五:武夷山和泰宁是什么地质风貌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14]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15]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北的三明市泰宁县,面积有492.5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面积252.7平方公里。这个地质公园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花岗岩、构造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是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览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泰宁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泰宁地质公园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晚三叠世以来,公园一直处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公园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和岩浆侵入。晚白垩世以来,公园在崇安―石城北东向断裂带和泰宁―龙岩南北向断裂带的控制下形成了断陷盆地,沉积了以砂砾岩为主的红色岩层。晚白垩纪后地壳全面抬升,重新活动的断裂切割岩层,使它们产生裂隙和升降差异,水蚀雨淋、风化崩塌,昔日的岩石化作了今日的天然美景。
世界地质公园
峡谷极其发育是青年期丹霞地貌的最主要特征。多期构造活动形成的复杂断裂系统加上流水作用,雕塑了地质公园沟壑纵横的地貌景观。由80多处线谷(一线天)、150余处巷谷、240多条峡谷构成的峡谷群,以其峡谷深切、丹崖高耸、洞穴众多、生态天然为特色。它们有的纵横交错,有的齐头并进,有的九曲回肠。人们进入公园,就可见到或直或斜,或宽或窄的各类峡谷,感受峡谷形成的过程。
泰宁地质公园内丹霞洞穴数量之多、洞穴群的规模之大、洞穴造型和组合之奇特、洞穴的可观赏性之罕见,堪称“丹霞洞穴博物馆”。洞穴大者可容千人,小者不足寸余,拟人拟物、拟兽拟禽、造型奇绝。无数奇洞镶嵌于赤壁之中,或层层套叠,或成群聚集,蔚为壮观。宽窄不一、动静不同的水体景观与丹霞地貌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相互融合,造就了“水上丹霞”奇观。湖面宽阔,碧波粼粼,湖中有山,山中有湖。溪水在峡谷中蜿蜒曲折,漂流其中如在画中游。潭水平静,丹霞矗立,仿若世外桃源。

问题六:武夷山是不是丹霞地貌 是的,武夷山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山脉北段东侧。大约在1亿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期间,这里是一山前断陷盆地,发育了一套红色陆相碎屑沉积,后经构造运动间歇差异性抬升和河流侵蚀切割作用,方形成现今峰峦起伏、沟谷相间的特殊地貌景观。

问题七:武夷山的山特点是什么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3]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武夷山典型的丹霞地貌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

问题八:武夷山脉的成因是什么简析武夷山景区丹霞地貌的成因 武夷山脉位于中国江西省、福建省两省边境。北接仙霞岭,南接九连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50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是赣江、抚河、信江与闽江的分水岭。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江西省铅山县与福建省武夷山市交界处,为中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1979年建立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地5.73万公顷。1957年建成的鹰厦铁路,在江西资溪、福建光泽之间穿过此山隘口。

  • 武夷山属于什么地貌
    答: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 武夷山市什么地貌
    答:武夷山市为丘陵地貌、丹霞地貌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北纬27°27’─28°05’,东经117°37’─118°19’。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东西宽70千米,南北长72.5千米。总面积2802.8平方千米。武夷山市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北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黄岗山海...
  • 福建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驰名中...
    答:A、根据丹霞地貌的概念分析,此景观形成的最先的地质作用是地壳下降形成海洋.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砂岩沉积岩.形成了沉积岩后,经过地壳的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出露地表后,在外力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现在的景观.所以此景观的形成过程是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所以对应的图的顺序是丁...
  • 武夷山是什么地貌
    答:是丹霞地貌。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
  • 武夷山是不是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答:武夷山是丹霞地貌。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中生代的...
  • 武夷山属于什么地貌
    答: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主要是由各种岩石构成,东部地区是盆地和谷地。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
  • 武夷山是什么地貌
    答: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在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是三教名山。武夷山就成为羽流禅家的栖息之地,有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留下,儒家学者还曾在这讲过...
  • 武夷山是花岗岩地貌吗?
    答:武夷山不是花岗岩地貌,是属于丹霞地貌。该地区主要分布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和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等。丹霞地貌是一种典型的红色山地地貌,由于多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独特的峰丛、峡谷、溪流和石砾地貌景观。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壮观的自然...
  • 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
    答: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 关于武夷山的资料
    答: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1,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