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养生误区最坑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最坑的养生误区是什么

养生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喜欢做的事情,特别是一些中年人,总是喜欢用各种运动,各种方式,各种食物来养生。现在关于养生的节目也是越来越多,一些所谓专家的养生方法被很多人视为饮食的准则。其实这些养生具体有没有效果,是不确定的,还有一些养生的方式是根本就没有效果的。有哪些坑人的养生方式呢?

总是有人说,适当的喝一点就,对于健康有好处,喝酒有活血的作用,适当的喝一些红酒还有软化血管的功效。这个养生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确实正常健康的人喝一点酒没有事情,对于身体还有一些好处。但是如果有疾病的人,或者是对酒过敏的人群喝再少的酒对于健康都是有坏处的。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面晒自己走的步数,总是跟自己的朋友和亲戚比赛,基本上每天都要走两万步以上。这种养生的方式也是错误的,走路是运动的一种,需要量力而行,如果只是追求步数,不根据自己的实际体质来运动的话,运动过量是很危险的,容易出现关节炎,滑膜炎等等情况。



很多人认为早上起床喝一杯凉白开,可以很好的预防血栓疾病。这其实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肠道还有胃部处于比较柔弱的情况,这个时候不能刺激,所以喝温开水会比较好。另外,蔬菜水果对身体好,但是水果不能吃太多,特别是比较甜的水果,一天吃一两个就好。

人到中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开始注重养生,但是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了弯路。5位院士集体发声,振聋发聩,为了健康一定要好好看看。 


误区一:多吃补药能长寿、防癌?有人被骗得人财两空 
郝希山院士 


早在2012年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就痛批:“补药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骗的”,“坚决反对用营养品来防癌”。 


孙燕院士 


孙燕指出,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抗癌中药”或“防癌食品”是未经实验和临床证实的。“不止一次,我们非常痛心地看到病人被骗得人财两空,到了晚期甚至终末期才来找我们,而我们又非神仙,后果令人痛惜。” 


对策:吃不如做 


给大家推荐3个比吃补药都好的小方子,不伤肝、无副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坚持。 
一、指腹梳头 


以指腹代梳梳头是较好的头部按摩法。操作时,双手指腹分别从发际线两侧,从前往脑后轻梳,边梳边适度按压,至头皮微微发热即可。 
每天早中晚可各做1次,每次双手各梳100下左右。 
二、适当健走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专家都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三、泡脚 

中医讲究“上病下治”。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的脚上,还有至少60多个穴位汇集在这里。泡脚能刺激我们的足部,可促进全身气血顺畅,经脉调和。 


晚上9点前后泡脚效果比较好。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水温40℃左右,泡脚水盖过脚踝,在膝盖上搭一条毛巾盖住腿。 


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当心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强壮,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 


1、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的谢猛和顾红燕提醒,补钙要注意适度,并非钙补得越多越好。我国营养协会推荐,体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700毫克。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不仅不会强壮骨骼,还可能危害健康。 


2、大部分人不需要服用钙补充剂 


一位英国卫生部的发言人说,”健康均衡的饮食可提供足够的营养,包括所需的钙。好的钙源包括牛奶,乳制品,强化乳品的替代物,比如豆浆,绿叶蔬菜。” 


对策:服免费钙 


有补钙的观念是好的,但不一定要吃钙片,有一些免费的补钙小方法,快来看看。 


一、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钙。提醒一下,隔着玻璃晒没用。 


二、做运动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高达5%-25%。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打太极拳、快走、慢跑等。


三、吃蔬菜 


一些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芥兰、西蓝花等,富含钙,而且富含钾、镁、维生素C等营养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误区三:晨练越早越好?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王陇德院士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认为,晨练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特别在寒冷时节。
清晨锻炼可以说是“健康杀手”,很容易诱发血管痉挛,进而引发脑中风等。“从人体而言,一夜不进水米,血液黏稠度高,清晨时血压也处于一天当中的峰值,这个时候锻炼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美国一份研究表明,脑中风集中在8时至12时,日均达139例,占全天总数的37%,而晚8时至12时,脑中风的发生率仅5%。“我自己现在每晚10时做运动,一般1个半小时。效果好得很!”王陇德指出,每天下午的4~5时是最佳锻炼时间,其次为晚间(饭后2~3小时)。 
此外,雾天空气中含很多有害物,不适合晨练。 


对策:傍晚锻炼 


人体体力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因此,傍晚锻炼效果较好。刚开始可在晚上进行一些舒缓不流汗的运动,如拉伸为主的瑜伽、散步、太极等。 


到达一定程度后可选跳舞、做操、练剑、打太极拳、散步、快走、慢跑、游泳等。此外,晚上锻炼与睡觉的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左右,至少不低于1小时。 


当然,如果确实有晨练的习惯,也可以,但是不要太早。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因为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森林空气质量也较差。 


误区四:老了不需要体检?错,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钟南山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醒,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很多病刚开始是无症状的,如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刚开始都不知道的,到发作时已经晚了。肾、肺、心脏损耗30%-50%以上才表现出症状,到那时再看病已经晚了,过了最佳治疗期,为了能健康长寿点,体检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通过体检等早期诊断的方式方法,对于很多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对策:每年体检 


不要觉得体检是在浪费钱,有病治病,没病也放心。50岁后的体检关键点都给您总结好了,体检的时候可别漏查。 


1、50+岁 关注肠道和骨密度 


从50岁开始,结肠、骨密度检查应该成为扩展关注的对象。 


【女性】 


5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会发生骨质疏松 


卵巢癌50岁后高发 


心脏病50岁以上女性第一死因 


脑卒中2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之前 


建议加检: 
骨密度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5年一次) 
卵巢检查(每3年一次)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 
盆腔检查(每年一次) 
宫颈检查(每年一次) 
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血糖检查(每3年一次,高危者每年检查) 
【男性】 
心脏病是60岁以上男性重要死因 
脑卒中55岁后卒中风险每10年增加一倍 
前列腺癌50岁以上高发,发生率达1/38 
建议加检: 
前列腺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睾丸检查(每3年一次) 

2、60+岁 全面关注身体健康 
从60岁开始,除了之前关注的项目,身体不适的地方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 
【女性】 
骨质疏松60岁以后女性有一半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结直肠癌大多发生在60岁后  
心脏病60岁以上女性重要死因  
脑卒中75%的脑卒中发生在65岁后 
建议加检: 
骨密度检查(每3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结肠镜检查(每5年一次)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 
盆腔检查(每年一次) 
乳腺检查(每年一次) 
65岁后没有必要做子宫颈图片检查 
70岁后没有必要做乳房X光检查 
【男性】 
前列腺癌发生率达1/15 
结肠癌44%发生在60~70岁 
脑卒中75%发生在65岁后 
建议加检: 
心脏检查(每年一次) 
前列腺检查(每年一次) 
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 


此外,60岁以上无论男女,每年都应当进行眼部检查、耳部听力损伤测试。如出现感染应马上去医院。

误区五:治疗高血压,只吃降压药就够了?当然不是 
石学敏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石学敏指出,不少人认为治疗高血压就是要吃降压药,这是一个误区。“长期吃降压药是科学控压方法,应该坚持,但并不能起到根本的治疗效果——心、脑、肾靶器官损伤仍在。” 


石学敏建议,不妨多试试中医针灸按摩。他就经常用自创的“指针法”为自己按摩。 

方法如下:首先坐在椅子上,靠背,头稍后仰,双目微闭,消除杂念,双手向后做护住后脑勺状,用两个大拇指在后颈部及耳垂后,找到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凹陷处)、翳风穴(位于耳垂与下颚侧边骨头交接处,见组图中的右图),依次按压这三对穴位,不要求穴位精准,按压穴位周围同样有效。每次按压3分钟,每天坚持10分钟即可。 


对策:降压有法 


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降血压,如果太迷信药物然后饮食放开了吃,你吃再多的药,也可能达不到效果。 


一、食盐最多一小瓶盖 


饮食降血压的第一点就是要少吃盐。食盐中的“钠”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常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克左右,也就是一小啤酒瓶盖。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4克以下。 


二、一天不超过三勺油 

第二步是控制吃油,不管是油的类型还是油的数量都要控制。油脂摄入过多就会引发心血管的病变,最后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因为心血管出了问题。 


建议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要超过25克,即一天不超过三勺油,高血压患者更应减少。 


三、注重补钾 


高血压患者要补钾,这么重要的一点被很多人忽视。钾有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日常最安全的补钾方法就是食补,平时可多吃香蕉、蘑菇、菠菜、松子、黄豆制品等食物。 

来源:人民日报





当然是保健品了 ,

  • 养生切忌盲目追求,「 ”伪养生”害一生,不少人踏进6个养生误区
    答:常见的6个养生误区: 一、年轻就该奋斗,养生是老年人做的事情? 年轻是赚钱的资本,所以趁着年轻很多人都为了生活拼搏和努力,长期三餐不规律、熬夜加班等等都成了生活常态。 如此却忽略了大部分疾病并不是突然出现的,长期保持不稳定的生活规律和习惯,才是疾病最大的突破口。 所以年轻并不是你有恃无...
  • 哪些养生误区最坑人?
    答:等太阳出来后,大约9点到10点再去活动才是最明智的。因为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便是森林空气质量也较差。 误区四:老了不需要体检?错,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钟南山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醒,每年一次的体检很必要。 很多病刚开始是无症状的,如很多慢性...
  • 养生有哪些误导??
    答:误区七:不运动肌肉会转成脂肪 对于那些一周中将3到4天的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的人来说,如果停止锻炼,这些人的肌肉会变成脂肪吗?养生专家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肌肉是肌肉,脂肪是脂肪。这两者之间不会相互转化。肌肉是一种较为密集的物质,而脂肪则比较密实。当你停止运动时,肌肉会变得有些...
  • 日常养生有哪些谬误 盘点令人可笑的养生误区
    答:现在有很多关于包治百病的药物,很多人都受到这种民间传说的误导。中医中药的辩证施治,只有根据自身的病症以及体质进行下药,才能药到病除。3.擅用偏方 很多人一听到偏方两字经常会马不停蹄的会询问,在偏方中的确含有一些有效的处方,但由于病情、药效因人而异,不能笼统治疗。4.将养生保健和中医治疗...
  • 很多人还不知道,害惨中老年人的哪些养生误区?
    答:然后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误区,人到中老年之后就会刻意的去喝一些养生茶之类的保健品,因为这些保健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的,比如有胃病的人就不可以频繁的喝绿茶,这样会加重病情。所以中老年人在使用一些养生保健品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跟着时尚的流行盲目去追求潮流,那反而会适得其反。在...
  • 健康养生的误区有哪些?哪些养生的方法是错误的?
    答:1、养生的错误方法 错误1:饭后立即刷牙 吃完东西立即刷牙,会使食物中的酸侵蚀珐琅质,这样只会加强食物中的酸性对牙齿的破坏作用。正确做法是,先漱口,过半小时后再刷牙。错误2:药物对男女效果一样 最新研究表明,药物对男女疗效绝对不一样。例如阿司匹林可以帮男性预防心肌梗塞,但对女性却效果不大。
  • 哪些常见的养生误区坑害中老年人?
    答:缺啥补啥。一些老年人腿脚不便,因为缺钙骨质疏松,于是就喜欢买筒骨炖汤喝。高汤虽然营养丰富,但油脂含量也不低,这就造成高血脂,过犹不及。所以养生也是要循序渐进,切忌一下子补太多。
  • 养生保养有哪些智商税?
    答:当代年轻人可能是最养生的一代,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坊间流传的养生方法五花八门,市面上号称能养生的产品更是多如牛毛,一些不实广告、无良营销号也会诱导,消费者陷入养生误区,交了不少“智商税”。下面我们来看看比较常见的几个养生智商税吧!1、排毒 很多人所迷信的“排毒”,其实是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