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附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第三,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是尽力保持平静的心情。

;

  •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病态,不仅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也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调整到最佳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根据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1.认同教师角色,热爱...
  • 教师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
    答:教师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具体如下:教师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是:情感稳定、工作满意、自我肯定和应对压力能力。情感稳定是指教师在面对各种工作与生活压力时能够保持情绪的平稳状态。情感稳定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他们有较高的自我调适能力,能够积极应对工作中...
  •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俞国良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
  • 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师教育综合知识)
    答:三、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999第四届中日专家"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上,近百名中国专家和近40名日本专家云集申城,展望了21世纪的儿童心理健康,就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提出了几条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 1.经常保持愉快心情,有幸福感;2.符合年龄特点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3.具有健全的人格...
  • 怎样构建教师健康心理
    答:另外,教师有评价和奖惩的权力,而且教师是成人的楷模。一个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在于以下四点:首先,对教学能否愉快胜任;第二,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第三,在学校管理上能否合作;最后,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我热爱教师这份事业,所以才选择了这份职业。然而,在工作中,教师难免会出现...
  •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俞国良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 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1)了解交往双方...
  •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
    答:心理健康的简介: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
  •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答:7、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排解过多的压力,对照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以使自己远离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的困扰。现代教师也应该...
  •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对你有所...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答: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工作性质,以下为大家总结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适应自然、社会和生存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教师面对高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大、残酷的竞争和压力,需要改变心理的封闭性,消除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