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曾都区的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管辖。有多少个镇?

截至2019年8月,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管辖有5个镇。
曾都区共有5个镇、4办事处、2个管委会和1个经济开发区分别是: 淅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洛阳镇、府河镇。
1、万店镇位于曾都区东北15公里处,有“随北门户”之称,耕地面积56250亩,镇政府驻万店。辖2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塔儿湾、万店、龙头湾、石桥、夹子沟、黄家畈、先觉庙、陈家湾、红石岗、槐东、兴隆、高庙、真武山、泉水寺、横山、落天坡、粉铺、九里岗、小河沟。
2、何店镇位于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南部,与柳林镇,均川镇,洛阳镇,南郊区相邻。 距随州市区中心12公里,距汉丹铁路和316国道14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13度18分,北纬31度35分,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4公里。
3、洛阳镇位于曾都区南部,距市区36千米。辖洛阳店、怡和路2个社区,黄金堂、金鸡岭、邱畈、小岭冲、骆家畈、易家湾、君子山、王家桥、珠宝山村、九口堰、张畈、胡家河、龚店、永兴、同兴、揭家16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洛阳店。荞麦河、桃园河、汉十高速穿境而过。纪念地有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
4、府河镇位于湖北随州曾都区东南部,紧依府河。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主体街道为四纵五横布局,离镇区十公里处,有鄂北著名的现光山旅游区。
5、淅河镇位于曾都区东大门,东连广水,西接随州市城区,北与万店接壤,南与洛阳、何店相毗邻,汉丹铁路,316国道、府河河道横穿中央。

扩展资料:
曾都区的历史沿革:
康熙六年(1667年),刘霦纂修的《随州志》四卷刻版付印。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张璿纂修的《随州志》十八卷又首一刻版付印。书藏北京图书馆。
嘉庆元年(1796年),襄阳白莲教首领王聪儿(女)率众起义。二月,义军由枣阳进入随西进行游击活动。次年二月转战随北,三月二十八日与清军激战失利后撤离。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十八日,太平军由应山进入随州,攻破州城,后转安陆府(今钟祥县)。四月,太平军返随,攻占双河、茅茨畈、朱家集、澴潭后离去。
次年四月十四日,太平军殿右三十检点陈玉成部由德安府(今安陆县)攻襄阳,途经随州时与清西安将军扎拉芬战于小淅河。次日,又战于五里铺。清军溃败,扎拉芬毙命。五月九日,太平军攻随州城,失利后撤离。
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涢山乡落湖里赵家台(今长岗店)人赵邦壁率饥民起义,建国名”后宋”,攻随州、京山县、枣阳县和襄阳、安陆(今钟祥县)、德安(今安陆县)等府。次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兵围攻大洪山,赵邦壁阵亡,义军余部突围至鄂西山区。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将领范立川率部攻占随州城,三月一日阵斩清花翎都司戴曜堂(随州北乡人,人称戴九)。
三月二十六日,清军汉阳营水、步、骑兵数万扎营三层包围随州城。七月十四日,捻恽兰二顺部破清营与太平军会合守城。清军攻城数月不下,十月一日以太平军叛将刘维祯盗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命令诡取随州。
同治元年(1862年)闰八月五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统众10余万由枣阳至随,经西南村镇进入京山。九月二日回师随西,由唐县镇至随北入桐柏县。
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率部由枣阳入随围州城。次年二月一日清援军至随,太平军撤围往河南转移。途中,于三月二十日在耙山寨大败清追兵。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会合张宗禹部回师随州。四月四日,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兵至随。次日太平军撤往安陆。
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二十八日,捻军数支由钟祥、京山攻入朱家集、安居、茶庵,兵临州城。时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带兵过境,捻军撤往应山县。
同治八年(1869年),文龄、史策先等修纂的《随州志》32卷又首一卷刻版付印。书藏随州图书馆。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人任修本(华名)来随州”施药布道”,西医西药始传随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汉口邮政总局于州城北设立随州邮局。
光绪三十年(1904年),乡绅朱海谦在安居店香云寺(今安居镇粮管所处)创办随州初等小学堂;英牧师李春华(华名)夫妇在县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下旬,随州革命党人吴少伯、李亚楠赴湖北军政府报告随地革命形势,被委为民团长,护送民国随县知事李光炎赴随,策划反正未成。
1996年,随州市面积6989平方千米,人口159万人,辖4街道24镇6乡。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辖4个街道、25个镇、5个乡。
参考资料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随州市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6月,湖北随州下辖37个镇,具体如下:
1、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下辖5个镇:
淅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洛阳镇、府河镇
2、湖北随州市随县下辖19个镇:
厉山镇、洪山镇、柳林镇、三里岗镇 均川镇、澴潭镇、安居镇、万福镇、新街镇、高城镇、殷店镇、长岗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万和镇、尚市镇、唐县镇、吴山镇
3、湖北随州市广水市下辖13个镇:
李店镇、太平镇、骆店镇、杨寨镇、陈巷镇、长岭镇、马坪镇、余店镇、蔡河镇、郝店镇、吴店镇、关庙镇、武胜关镇

扩展资料
随州市的历史沿革:
随州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楚灭随建县,秦汉因之。晋设义阳郡,南北朝改设随阳郡,后又改为随郡、北随郡。
民国后废州为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湖北省三专区公署设在随县。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79年,随县城关镇从随县划出,成立县级随州市,均属襄樊市。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县级随州市,属襄樊市(今襄阳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襄樊市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1988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市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1994年,除公检法和武警、部队仍属襄樊市管辖外,随州属省直管县级市。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管辖改为省辖。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
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
参考资料来源:随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州

早在远古代中期以前,随州地区全部原始的海洋所覆盖。在其后的吕梁构造运动中(约距今17亿年前后),因地球构造运动加剧,岩浆不断迸发,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隆起,局部地区海水退缩,使湖北境内的鄂西和大别山区第一次成为陆地,但随州地区依然沉睡-之中。寒武纪早期(距今6亿年前后),包括随州在内的大洪山一带才成为古海岛。寒武纪晚期(距今5亿年前后),随南盆地发生过大规模火山喷发。志留纪末期(距今4亿年前后),随着随州西北部的武当山一带上长为陆地,随州乃至湖北大部分地区相继成为陆地。在二叠纪(距今2亿多年),地壳又一次升降频繁,湖北地区又有两次大的海进海退,随州地区也处于时隐时现的变化之中。直到三叠纪末期(距今约2亿---1.9亿年),地壳再次上升,随州终于连同整个湖北地区告别了大海。
地球的构造作用造就了随州奇特的地势和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良好的地势特点和复杂的地貌观:山脉与河流交错,山谷与坡地相衔,丘陵与平地呼应,有“万山千泉百洞”之称。随州的北面是属于淮阳山脉西段的桐柏山,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是褶皱断块山大洪山,其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其间为丘陵和坡地,中部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这是古今南北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平原之上,有水流贯其间。水是汉水东面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大洪山北麓,流经随州、安陆、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经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孝感至武汉谌家叽注入长江。在水两岸,爱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厥水、漂水、差水、均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可称之为员水流域。可谓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同样,地球的构造作用也给随州留下了大理石、铜、金、铁、硫、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 曾都区的历史沿革
    答: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人任修本(华名)来随州”施药布道”,西医西药始传随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汉口邮政总局于州城北设立随州邮局。光绪三十年(1904年),乡绅朱海谦在安居店香云寺(今安居镇粮管所处)创办随州初等小学堂;英牧师李春华(华名)夫妇在县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下旬,随州革命党人吴少伯、...
  •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是什么地方?
    答: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座落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古神农洞位于九农山腰。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规划建设,以“...
  • 随州的历史沿革
    答: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2.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随州市总人口2484688...
  • 随州曾都区是市区吗
    答:它是随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地级随州市政府的所在地。曾都区得名于古曾国,历史上曾多次作为随国的都城。该区下辖多个镇、街道和管理委员会,总面积约为131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在2009年约为64.43万人。曾都区拥有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擂鼓墩风景区是该区的著名景点之一...
  • 曾国的简介
    答:曾国的故城遗址在今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 “曾”名称起源的历史较为久远。关于“曾”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掇续》六二的“左比曾”的铭文,另有“安州六器”中的铭文载:“王令中先省南国,串(贯)行, 在 (曾)”。曾都区域内,夏商封建厉国,西周时期有厉、随、唐三国,均...
  • 随县的历史沿革
    答: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行政区域为曾都区行政区域。2009年,随县获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即在现随州市曾都区(市政府所在地)区划范围内,划出19个乡镇成立随县,县城驻厉山镇。
  • 随州的历史沿革
    答: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2)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2009年5月,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在现有随州市...
  • 随州市曾都区的曾都区介绍
    答:具有悠久历史。该区位于随州腹地,是地级随州市政府驻地,下辖地区有5镇、4街、2管委会、1开发区,面积约1316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约64.43(2009年)。曾都区气候条件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其“擂鼓墩风景区”为著名景点。曾都区位于随州腹地,属地级随州市政府驻地。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
  • 随州是什么时候建立地级市的?
    答:今襄阳市)。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襄樊市管辖的随县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1994年,除公检法和武警、部队仍属襄樊市管辖外,随州属省直管县级市。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
  •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管辖。有多少个镇?
    答:截至2019年8月,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管辖有5个镇。曾都区共有5个镇、4办事处、2个管委会和1个经济开发区分别是: 淅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洛阳镇、府河镇。1、万店镇位于曾都区东北15公里处,有“随北门户”之称,耕地面积56250亩,镇政府驻万店。辖2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塔儿湾、万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