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随州的历史沿革

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随州。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随州市,属襄阳市。1994年属省直管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
  1988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阳市代管改为省直辖。
  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
  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
  2.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
  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随州市总人口2484688人。其中曾都区 1598752人、广水市 885936人。

1、汉朝,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2、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3、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
4、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
5、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
6、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7、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8、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
9、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
10、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衙门迁津。同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为县,属直隶省。
11、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
13、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同年7月,直隶改称河北,省会仍设天津,10月省会迁北平。
14、1930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同年10月,河北省会再迁天津,遂改为省辖市。
15、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16、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17、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天津仍为直辖市。
18、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津被定为中央直辖市。
19、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天津。
20、1966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迁保定。
21、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直辖市。

扩展资料:
经过历史沿革留存下来的文化:
1、方言
天津话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特指以天津老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方言。
2、饮食
津菜是具有天津风味的地方菜系。历经几百年发展,逐步完善成一个涵盖汉民菜、清真菜、素菜、家乡地方特色菜和民间风味小吃的完整体系。
3、文学
天津文学是“津味文学”和“卫派文学”的集合,在某一历史阶段曾间断性地呈现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说”的出现,但置放到一个更为长远的历史视域来看,“天津文学”的地域性和传承性都不那么明显。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天津文坛是由解放区来的作家、诗人、戏剧家主导的,他们自身也成为天津文坛的主体,如孙犁的《风云初记》和《津门小集》等
4、民俗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民间工艺有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地毯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
百度百科-天津历史

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
战国末属楚,置随县。
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随州。
1949年属孝感专区。
1952年属襄阳专区。
1970年属襄阳地区。
1979年随县城关镇从随县划出,成立县级随州市,均属襄樊市。
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县级随州市,属襄樊市(今襄阳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襄樊市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
1988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市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
1994年除公检法和武警、部队仍属襄樊市管辖外,随州属省直管县级市。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管辖改为省辖。
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
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
(1)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曾都区。
(2)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
(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
2009年5月,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在现有随州市曾都区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 。



  • 随州的历史沿革
    答:(2)随州市设立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烈山大道。(3)将孝感市代管的广水市划归地级随州市代管。2009年5月,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在现有随州市曾都区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 。
  • 随州是什么时候建立地级市的?
    答:随州于2000年建立地级市。1979年,随县城关镇从随县划出,成立县级随州市,属襄樊市(今襄阳市)。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襄樊市管辖的随县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1994年,除公检法和武警、部队仍属襄樊市管辖外,随州属省直管县级市。2000年,撤销省直辖县级随州市,设立地级随州...
  • 湖北随州是哪个市政府管理的
    答: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79年随县城关镇从随县划出,成立县级随州市,均属襄樊市。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县级随州市,属襄樊市(今襄阳市)。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随县,将襄樊市随县的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县级)。1988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市应山县...
  • 随州有什么历史故事昵?
    答: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涢山乡落湖里赵家台(今长岗店)人赵邦壁率饥民起义,建国名“后宋”,攻随州、京山县、枣阳县和襄阳、安陆(今钟祥县)、德安(今安陆县)等府。次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兵围攻大洪山,赵邦壁阵亡,义军余部突围至鄂西山区。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将领范立川率部...
  • 随州的文化
    答:随州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作为炎帝神农故里,这里开启了华夏5000年的农耕文明;作为编钟古乐之乡,随州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编钟之乡”光荣称号。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
  • 帮我介绍一下随州
    答:随州古称“汉东之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以“古、奇、美、新”而著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神农故里。据史籍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厉山镇),近年来随州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奇---编钟故国。随州城西擂鼓...
  • 随州具体在哪个位置
    答: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阳,北面与河南省南阳、信阳二市毗邻,南面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京山县、钟祥市相连。全市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105公里,总面积9636平方千米。随州地势由南北渐向中部微缓倾斜。南、北、西部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中部为...
  • 随州市曾都区的历史
    答:寒武纪早期(距今6亿年前后),包括随州在内的大洪山一带才成为古海岛。寒武纪晚期(距今5亿年前后),随南盆地发生过大规模火山喷发。志留纪末期(距今4亿年前后),随着随州西北部的武当山一带上长为陆地,随州乃至湖北大部分地区相继成为陆地。在二叠纪(距今2亿多年),地壳又一次升降频繁,湖北...
  • 随州在古代叫什么?
    答: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随州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上古有炎帝神农;春秋有季梁、随侯;战国有曾侯乙;唐时有胡紫阳,李白与胡紫阳交往频繁,写下了大量诗文,流传至今的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等,今随州拟重建餐霞楼,保护现光寺等...
  • 湖北随州怎么来的
    答:把历史上早已有过的郡国名称,去其偏旁,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王朝的国号,这是唯一的一次。开皇元年(581年),随州改为“隋州”,隶属汉东郡。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汉东郡,随州领随县、厥西县。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复置汉东郡,领随、土山、安贵、顺义、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八县。武德三年(620年),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