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提问和思考的名人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善于提问和思考的名人故事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由一个问题所引发的后续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善于提问和思考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和学习。

  关于提问和思考的名人故事两则

  世界著名的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曾经使用过提问创造思维法来找出问题的最终原因,从而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有一天,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台生产配件的机器在生产期间突然停了,管理者就立即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一系列的提问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机器为什么不转动了?

  答:因为保险丝断了。

  问:保险丝为什么会断?

  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太大。

  问:为什么会超负荷?

  答:因为轴承枯涩不够润滑。

  问:为什么轴承不够润滑?

  答:因为油泵把润滑油吸不上来。

  问: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来油?

  答:因为油泵产生了严重的磨损。

  问: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的磨损?

  答:因为油泵未装过滤器而使铁屑混入。

  在上面的提问中,主要用“为什么”进行提问,连续用了6个“为什么”,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这些提问中,若当第一个“为什么”解决后就停止追问,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换上保险丝。这样,保险不久丝还会断,因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解决问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追根问底”,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尽量消除可能的隐患。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有成就人往往喜欢思考,经常问“为什么”,而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是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了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生活中到处都有机会,如果你认真倾听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直到得到满意答案为止,就可能取得骄人的成就。

  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电报迷与看报迷——坚持

  爱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像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然而童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实验。

  爱迪生的父亲平时对家里人要求很严格,他规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前必须关灯睡觉。可是,爱迪生卖完报纸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点了,这样他回家后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实验了,这可怎么班呢?这对于喜欢自己学习、摸索的爱迪生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于是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能让爸爸支持自己做实验。

  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儿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

  • 急需有关名人观察和思考的故事
    答: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
  • 五个好问的名人故事
    答:1、孔子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
  •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
  • 名人爱问问题的故事(50字左右)
    答:名人的故事一:父母的鼓励让“白痴”成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哇嘎,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牙牙”学语。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汤唯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被一些邻居认为是白痴。但是...
  • 科学家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故事
    答:”爱因斯坦和蔼地说:“孩子,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有时,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稍加启发地说:“我给你指个方向,不过,答案还得用你的头脑去找!”爱因斯坦爷爷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成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他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
  • 老师提问同学时思考的好习惯的故事
    答: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牛顿、爱国斯坦等,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文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终使“勤奋”出“天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世界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 找善于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事例
    答:比如说牛顿,当他发现没熟的苹果从地上掉下来时,因为善于思考而明白了地球上有地吸引力,其他人因为不善于思考而错失了机会
  • 关于善于提问的名人典故
    答:?朱云传》)  ①典故:西汉五鹿充宗凭借权势,与读书人辩论五经中的《易》,读书人人害怕其权势,不敢跟五鹿辩论,只有朱云例外。于是大家推荐朱云前去辩论。朱云嗓音洪亮,立论准确,连连驳倒五鹿,使五鹿无以言对。诸儒称之为“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②后多形容善于辩论的人。  ③...
  • 关于善于提问的名人事例有哪些???急!!!
    答: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
  • 奇怪的大石头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我是怎么发现问题?怎么解决问题_百度...
    答: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