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欺骗了所有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年表】
  三国志10中的刘备 161年(1岁):出生于涿郡,以卖草鞋为生。
  184年(24岁):应征入伍,讨伐黄巾起义军。
  194年(34岁):徐州牧陶谦病逝,刘备受托接任徐州牧。
  195年(35岁):与吕布议和,驻扎小沛。
  196年(36岁):吕布派兵进攻,战败投靠曹操。
  199年(39岁):借兵灭袁术、占徐州、反曹操。
  200年(40岁):投靠袁绍,后逃亡。
  201年(41岁):投靠刘表,但不为信任。
  207年(47岁):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48岁):结盟孙权,赤壁之战大败曹操。
  209年(49岁):任荆州牧,与孙权联姻。
  211年(51岁):自与副军师庞统等入川。
  214年(54岁):劝降刘璋,夺取益州,领益州牧。
  215年(55岁):孙权派兵攻打荆州,后刘、孙议和,分占荆州。
  219年(59岁):攻陷汉中,进位汉中王。
  221年(61岁):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222年(62岁):为夺回荆州,兴兵伐吴,兵败。
  223年(63岁):崩于白帝城永安宫。
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单来说,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和小说里完全就不是一个人。

小说里关张做过的很多看上去比较鲁莽的事其实都是刘备自己做的,你自己想想,刘备如果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是怎么当上关张这样“万人敌”的带头大哥的。罗贯中把刘备黑的不像样子,完全成了伪君子。举个例子来说,刘备年轻的时候打过的败仗很多,如果关张不在刘备都会亲自断后,掩护小弟撤退。我靠到了小说里,就变成刘备卖小弟在后面死扛,自己先跑路了,这黑的都不像人。

我给你粗略说下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的几个特点。

第一,这人是真豪杰。真正的英雄豪杰,交友不问身份尊卑,只求意气相投。如果你接触过社会,你就会明白这种大丈夫是多么令人向往。汉末名士许汜和刘备谈话,刘备不会因为他身份高贵就对他青眼相加,反而会因为他志向粗鄙而当面讥讽。刘备早年任平原相时,当地豪强派刺客来刺杀刘备,那名刺客与刘备相谈甚欢,因为意气相投而被引为上宾。原本出身卑微的刺客深受感动,第二天留下字条坦露事情悄悄离去。刘备在当时官虽不大,但也是个县长,现在全中国1500多个县,你可以跑跑看,看看有哪位县老爷有他这份冲天豪情。

第二,刘备品德高尚,是真正说到做到的仁主。汉末长年战乱,人口锐减,曹操早年起兵时有感于百姓多艰,写下《蒿里行》抒发感慨。事实上呢?整个汉末军阀里面,动不动就杀掠屠城,屠杀最厉害的就是曹操。刘备的品行高尚,仁义无双,在那个人命贱如狗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与同时代的其他军阀反差过于剧烈而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仁主。刘备出身卑微,早期事业不顺,屡战屡败却又总能屡仆屡起,这背后凝聚的是人心。

赤壁之战前曹军南下,百姓为了多了躲避屠杀跟随刘备逃难。刘备即使无法按正常速度行军,也不愿意抛弃百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这份高贵的道德情操感天动地,古今多少舔着脸把老百姓挂载嘴上的所谓“仁主”,有几个是真正说到做到?呵呵,鳖党长征的时候记得把苏区的老百姓带走了吗?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有几人能与之相比!古今中外多少豪杰志士心驰神往,恨不能追随先主效死。

第三,刘备有一份非常坚定的政治理想,并且以此凝聚了一大批同样理想的仁人志士。刘备以祖先刘秀匡扶汉室的事业激励自己,出身非常卑微,但是匡扶汉室之志不折不挠。刘备转战南北数十年,屡战屡败,刘备集团却始终颠扑不破,誓死追随左右,刘备集团反而越挫越强,麾下武将皆为当世豪杰,帐前文臣尽为四海英雄。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刘备集团的奋斗史诗俨然就是一部热血少年漫画。在他的感召下刘备集团三代人始终为了这一目标前仆后继,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姜维继承老师的遗志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到成都投降仍然不肯屈服,一计杀三士,匡扶汉室之志至死方休。虽然刘备的事业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的事迹却像是在中国古代充满了成王败寇的冰冷历史当中划过的一颗闪耀流星,这颗罕见的流星又因为此后数百年五胡乱华,汉人被当做两脚羊屠宰的凄凉乱世而显得格外璀璨动人。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在张飞欲要拔剑自刎时,刘备突然冒出这一与他的“仁义道德模范”不符合的金句,语惊四座。

从桃园三结义起,刘备便认为“大丈夫抱经世奇才”,怎么可以“老死于林泉之下”?于是乎,将关羽和张飞忽悠成自己的结义兄弟,从而高举义旗,又要对天下施以“正义”。

1800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然记得刘备以正义自居的口号,将曹操树立为奸逆之人,对之痛恨不已。

然而,随着人们对三国历史知识的积累,对当时人物的评价也出现了不同的标准。以道德和正统的标准来说,刘备乃正义之师;若以治世安邦的标准来认为,曹操又是治世之能臣,并非一句奸逆之城的评价就能概括的。因此有人说:“刘备已经欺骗了我们1800多年,往后还有人会被骗”。那么,他是怎么骗人们的?

一、以仁义标榜自己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52岁的刘备随便找一个借口讨伐益州牧刘璋,将其坚守于白水关的部将杀死,占据涪城(今四川绵阳),欲直取成都。

如果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那刘璋就是西汉时期鲁王刘余的后人,两者都是有共同血缘的宗亲关系。然而,在史料记载中,将涪城拿下后,刘备却大摆宴席,以示庆祝。

宴间,谋士庞统没有表示欢乐之情,趁着酒劲就问刘备:“伐人之国而为欢,非仁者之师,足乐焉?”

这让酒劲上脑的刘备感到很不爽,马上驳斥庞统说:“昔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然后又怒冲冲地对他补了一句:“卿言不当,宜速起出。”直接让庞统离席。

顷刻,待酒意稍去,刘备才觉得自己在宴席上失态,匆忙派人去请庞统回来。庞统的一句“非仁者之师”可谓是戳中了刘备的软肋,先是消灭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后又进行大型的欢庆,与他提倡的仁义道德完全相反。武王伐纣是出于正义之举,而刘备向四川发展,则出于自己未来的打算,然后将毫无攻击之力的同宗刘璋除掉,其是否仁义,一目了然。

所以,只能说刘备是一个伪君子。

其实,三国之中,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只有魏国和蜀国,吴国只是很强的地方军阀而已。因此,真正互夺天下的,只有刘备和曹操。正如曹操在“煮酒论英雄”上对刘备说的那句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压根就没有把东吴势力放在眼里。

既然曹操是当世之英雄,为什么后人会把他当成奸佞之人?当时的史观只有两个衡量,即人们所说的“非黑即白”、“好人和坏人”、“对和错”以及“正统与非正统”。

在这样的标准之下,能力是次之,道德才是衡量人们的唯一尺子。曹操与刘备相比,他是能力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加之,刘备以正统为旗帜,高喊着“仁义道德的”口号,人们自然将曹操贬低,否则无法把刘备拱起来,正所谓绿叶衬红花。

在苏轼的作品中,他就曾经提过这一现象。北宋时期,民间说书讲到刘备战败时,听着痛哭流泪;一旦曹操输了,便有人大声叫好。由此可以得知,两者的对立面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

林肯曾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可以永远地欺骗一部分人,但你永远不可能欺骗得了所有人。”很显然,刘备打破了这一个真言。如果林肯看过《三国演义》,也许也不会说出这一句话。

至今已经1800年过去,刘备的谎言依然没有被戳破。除以道德和正义标榜自己,刘备一直使用的“中山靖王之后”也很可能纯假。

二、存在可疑的名片

迄今,许多人都相信,刘备一直使用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是假名片。比如,明朝在1644年灭亡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三起冒充皇室的案件。一和尚假称是齐王,想要获得高官俸禄;一童氏村妇自称是弘光帝的“王妃”,想同弘光帝重燃旧恩;一人甚至自称是北来的太子,想要让弘光帝退位。

只能说,乱世之内,乱象丛生。刘备的家庭并不好,曾与母亲共同贩履织席为生。但他热衷于富贵,总想要“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即想做天子的座驾。

如果他们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很难想象会落魄到如此地步。东汉末年的诸多英雄中,没有哪一个是来自草芥的,曹操是官宦之后,袁绍更是东汉时的强族之后,孙权的家族也不一般,唯独刘备的家庭背景扑朔迷离。所以,寻找一个与皇室有关的老祖宗非常重要。

建立皇族关系后,就算刘备的部队再不仁义,那也是正统之师,一开始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之上,让曹操、袁绍之流都得给他让步。这一招的确灵验,关羽和张飞与他结拜兄弟,诸葛亮更是以“匡扶汉室”的名义投靠他。

如果刘备的内涵很高,肯定不会说出这句话。因为孔融的求救证明了刘备心中的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中山靖王后人”的名片已经开始让东汉的高层知晓,距离他施大义于天下的计划不远了。

“正义”、“正统”的名片从一开始他就紧紧地拽在手里。从出道伊始,他一直在曹操、陶谦、公孙瓒、吕布和袁绍等人的底下晃悠,既没有固定的地盘,也没有可以支持他的军队,更是屡战屡败、有4次丢妻弃子的经历。尽管如此,他的名声却越打越响。由此就可以得知,这一张牌到底有多厉害了。

三、只谈道德,不说能力

“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被刘备玩得炉火纯青,他没有曹操的权谋与能力,也没有孙权深厚的家底。白手起家,靠的就是公关形象打点的好,只谈道德,不说能力。

在选择时,哪怕是做出背弃信义的事,刘备都会用更高的道德来掩盖自己的双重标准。要么寻找借口让自己脱离麻烦,要么就是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到处招兵买马。他朝秦暮楚的各种投靠是这一行为的最好说明。

他在31岁时投靠公孙瓒;33岁在陶谦的手下做事;36岁跟着吕布,之后投奔曹操;40岁投靠袁绍,后又跟着刘表;48岁跟吴巨,与孙权结盟,后背盟;51岁依靠刘璋,后杀刘璋而夺蜀地…

20年间,刘备就易主六次。有的是正式投奔,有的则是吃败仗而投靠,然后又背叛之。依照如此来看,刘备是三国时期最不靠谱的一个人,比吕布更换“干爹”还多。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够保证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好,在屡战屡败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力量。如果这件事放在别人的身上,那叫“反覆难养”;放到刘备的身上后,即是“折而不挠”的励志桥段。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在与曹操的大战中失败。刘备本是投靠吕布,此时已经在曹操的下面做事,并建议曹操将之处死。吕布这才看清刘备的真实面貌,在被曹操处死前,他思痛地说:“是儿最叵信者!”

本质上来说,刘备和吕布就是同一类人。但由于一个被称之为“反覆难养”,一个的背叛则成为了励志故事,所以才有不同的结局。因此,刘备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凭借着“仁义道德”的旗号,让他始终像小舟一样浮于水面。

四、蝙蝠的生存之道

所谓“蝙蝠的生存之道”,指的是《蝙蝠和驴》中的故事。驴的体积是蝙蝠的几百倍,但却并不是蝙蝠的对手,蝙蝠先用嘴去舔驴的蹄,让其感觉很舒服,然后再慢慢的吸食驴的血,直至将其榨干为止。

反观刘备的崛起之路,与蝙蝠的生存之道极其相似。他那高道德的伪装也许瞒不住诸葛亮,但诸葛亮却愿意为之牺牲,因为能打这旗号的就只有他一个人。既然如此聪明的诸葛亮都愿意上他的当,那么其他人就不在话下了。

有人说,刘备是一位心理大师,善于窥探人内心深处的需求,从而趋利避害,总是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时,忍不住对刘备评价,认为他是“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意思是说,刘备虽然在别人的底下做事,但却一直想浮出水面,因此而不断给自己找机会。

投靠曹操时,由于曹操洞察力惊人,刘备不该做多大的动作,所以一直在菜园里转悠,想要以此来瞒过曹操。但在暗地里,他却联合一群人来反对曹操,接到汉谢帝的衣带密诏后,更是欲要将曹操除之而后快。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后,曹操将真心话说了出来,吓得刘备惊慌失措。眼看着事情就要败露,刘备只能借着截击袁术的名义,带兵脱离曹操,并投靠袁绍。

在官渡大战打响前,刘备又故伎重演,偷偷地脱离袁绍,转而投奔刘表。尽管履历劣迹斑斑,但他的一个“刘皇叔”和“匡扶汉室”的旗号就将之掩盖过去。

刘表没有曹操一般的洞察力,所以刘备在他的底下活跃了七八年。这一期间,刘备时刻都没有闲着,他深知刘表成不了气候,所以暗中寻访人才、组建队伍和笼络人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军南下,刘表正好在这个时候去世,其次子刘琮扛不过曹操的攻击,很快就投降。听到这些消息,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将荆州据为己有。但刘备却说:“吾不忍也”。一句话就让人觉得,诸葛亮是小人,他是正人君子。

既然打不过曹操,那就只能往南方逃。刘备带着部队和民众从樊城出发,以每日数10里的速度向南逃跑。此时就有人建议,将民众丢下,才能够保住军队。而刘备则趁此机会建立自己的形象,回怼他们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给他留下了光辉的一面。

其实,三国之间的战争,拼的就是人口之战和经济实力之战,人才次之。所谓的关羽、张飞、吕布和曹爽等人的以一挡万是后人写出来而已,凭他们是拿不下天下的。

刘备不想舍弃百姓,目的就是给自己积攒强大的支援,从而实现称霸一方的目的。面对别人的质疑,他的一句“以人为本”就是一个大满贯的计策,为他积攒了不少的人气。

建安十四年(209年)正月,刘表的长子刘琦去世,刘备趁这个机会将荆州据为己有,取代刘表家族在荆州的统治,当时他所说的“不忍”也变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刘备不是真正的高仁义之人,他只不过利用着蝙蝠的生存之道,在适当的时机里将别人吞噬而已。正所谓好人没好报,如果刘备真的是一个大好人,那他肯定不会成为后来的汉昭烈帝,而像其他平庸的守成之辈一样,在乱世中被杀死。

结语

刘备既没有曹操的治世、治军的能力,也没有孙权的家底深厚,而后来却成为三国中的另一个开国者。仔细观察他的一生,他能评价的就只有一张名片和一个旗号。

首先,他要向世人表明,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身上留着汉高祖刘邦的血液,是汉朝的正统;其次,他高举着仁义道德的旗号,到处拉拢以人心,同时将自己的种种劣迹抹掉,那些被人称之为“反覆难养”的卑劣行为,在仁义道德的照耀之下,变成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励志人生。

就因为有这两样东西,他才能混得风生水起,最后变成一代开国皇帝,当年许下的“乘此羽葆盖车”的愿望也算是得以实现。总的来看,刘备就是凭借着这些去赢得个人利益而已。而许多人却没有看出,因此1800多年来也没有人对他产生质疑。



真实的刘备其实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自身并没有任何的才能,全靠一张嘴。

特别能忽悠,心思深沉,懂得利用人心。他利用皇叔的身份让诸多人才陪着他一起创业,用装哭的方式适时展现脆弱让手下自己提出来去完成危险的任务。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不爱读书,没有什么文化,爱好犬马声色,但是性格比较稳重,善于结交朋友。

  • 刘备欺骗了所有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答:北宋时期,民间说书讲到刘备战败时,听着痛哭流泪;一旦曹操输了,便有人大声叫好。由此可以得知,两者的对立面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 林肯曾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可以永远地欺骗一部分人,但你永远不可能欺骗得了所有人。”很显然,刘备打破了这一个真言。如果林肯看过《三国演义》,也许也不会说出这一句话。 至...
  • 千万别被三国演义误解了,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呢?
    答:刘备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君主,但是他也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每当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他就会自己找一个地方偷偷的哭。刘备的家庭条件还是比较普通的,他的爷爷曾经在地方当过县长,但他的父亲去世的很早,所以家里也没什么背景从小就只能跟着母亲在外面做一些手工活来糊口。刘备从小也不爱学习...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为何说他是敲诈得到第一桶金,脾气火爆像古惑仔?_百度...
    答:因为这笔钱是刘备利用自己黑势力身份向马贩子索取的“保护费”,而他的身份就类似于现在的黑社会。当时刘备和张飞还有关羽等人勾搭在一起以后,刘备的野心就越来越重,因为那个时候他手下的人手不足,他想要扩大自己的队伍,但是手上的钱财又不够,这让刘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就在他为钱发愁的时候...
  • 刘备是一位奸诈之人么?历史上刘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不是百姓天真善良,是因为刘备假情却真流露,让人难辨真假。刘备是一代枭雄,是帝王相,心中有着大宏图要拓展,所以他绝对不会因看到百姓遭此大难就要去投江自杀,他的感情还不至于如此充沛,意志力不会如此脆弱。投江是假,取得荆州士绅、百姓拥戴是真。刘备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政治手段非常厉害,...
  • 真实历史上的刘备真的是一个伪善的小人吗?
    答:刘备这个人,你可以说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但你绝对不能说它是伪善,因为刘备无论是对兄弟对百姓,甚至对竞争对手,他的善良都是发自内心的。首先是对兄弟刘关张三人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备对两个兄弟称得上是爱护有加。虽然三人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兄弟情谊,一直到刘关张三人,退出历史舞台,都没...
  • 真实历史上的刘备其实是奸雄,为何被后世传成忠厚、老实、仁德的...
    答:很多人通过电视剧得知刘备就觉得他总是哭哭啼啼的,没有什么真本事,都是通过张飞,关羽,诸葛亮夺得了这三分之一的天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电视剧中的刘备和真实历史上的刘备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人他能够当上君主,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不然手下怎么会臣服于他呢?在历史上的刘备是不...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
    答:奸雄刘备还是个会挖墙脚的人,他挖了谁的墙脚?公孙瓒,赵云原来是公孙瓒手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说是借赵云,后来给赵云洗脑,什么要投靠明主等等,最后把赵云给弄过来了,公孙瓒也是出于好意才借的,哪知道一借就没还。刘备向来是有借无还的,向东吴借荆州,后来荆州也没还,直到关羽失了荆州才...
  •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答:可是在历史上刘备的性格可以说啥了演义中形象直接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蜀汉给刘备的谥号是“昭烈”,昭是有德,而这烈就是从刘备的性格中体现出的刚正、刚烈。诸如刘备遇到不公正待遇,一怒之下便鞭笞督邮,继而洒脱而去;听见许汜贬低陈登,立刻讽刺许汜要是换他,直接让他这种人睡地上;最体现刘备...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怎样的?他称得上乱世英雄吗?
    答:《三国演义》是极端“尊刘抑曹”的,但小说里写刘备,除了极力突出他的宽厚仁慈之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会跑”和“善哭”。他最后成就帝业,也是文靠诸葛亮,武靠关张赵云,自身没有特殊的本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这样的吗?我们且慢慢来看。《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出场是作者大书特书的:“那人不甚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