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是如何绝地求生的,还有谁曾经这样做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有关三国的手机策略游戏-京东手机,新品热卖,性价比之王!

名著《三国演义》里,蜀相诸葛亮远征叛乱的孟获,途径南蛮之地,因哑泉、灭泉、黑泉、柔泉四大毒泉都不可饮用,唯一的办法就是掘地为泉。但恐怖的是,军士掘下二十余丈(三国时期,1尺是24厘米左右,1丈约2.4米),并无滴水,“凡掘十余处,皆是如此”。

要知道,当时水对蜀军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怎么办?诸葛亮夜半焚香告天:“……今途中乏水,军马枯渴。倘上天不绝大汉,即赐甘泉!若气运已终,臣亮等愿死于此处!”

诸葛亮拜泉的结果,是“平明视之,皆得满井甘泉”。(看得出来,《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不仅能够借得东风破曹操,还能够立地祈水,也难怪鲁迅先生说他“近乎于妖”了)。

无独有偶,姜维与司马昭铁笼山之战中,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山上只有一泉,怎么可能够司马昭手下6000人饮用?这时,主簿王韬建议司马昭效法前人,拜井得甘泉,司马昭估计此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昭奉诏来退蜀兵,若昭合死,令甘泉枯竭,昭自当刎颈,教部军尽降;如寿禄未终,愿苍天早赐甘泉,以活众命!”祝毕,“泉水涌出,取之不尽”,因此人马不死,最后反败为胜。

诸葛亮和司马昭拜井,都得到甘泉,这体现了汉朝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

董仲舒认为:“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大概在罗老先生看来,诸葛亮身上集中反映了蜀汉集团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他在南征的艰苦岁月里,遇到困难有上天的护佑,体现了所谓“心存正道合神明”。

那么,司马昭拜井为何同样成功?罗老先生这样写,寓意可能是三分归晋符合上天的意思,既然如此,姜维之败就“非战之罪也”。毫无疑问,“天人感应”思想这种神学论,是彻头彻脑的唯心主义,现实中拜井得泉绝无可能。

诸葛亮和司马昭掘井和拜泉,利用的都是地下水。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一般水质较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云南有丰富的地下水吗?我们看一看全国地下水分布图。

从全国地下水分布图上看,四川、云南均属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既然如此,诸葛亮大军掘下二十余丈(超过48米)仍不见滴水,究竟是罗老先生的艺术创造,还是现实中确有可能呢?

云南地壳活动比较强烈,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地层经受多次变形和破坏,断裂、褶皱发育,节理密集,岩石破碎。这些特点有利于降水的下渗,也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汇集。从气候上看,云南降水丰富,但干湿季分明,湿季一般是5到10月,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占全年雨量不足20%。

从这儿看,似乎不应该掘如此深的井仍不见水。问题出在哪儿呢?答案就在岩性上。云南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以溶蚀洼地、石林、漏斗、落水洞、竖井、溶洞、无河区等形态为主,在滇东高原最为发育,有著称于世界的石林。在喀斯特地区,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面以下数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深度,形成大小不一的暗河远流他处,不能在当地被截获利用。所以,如果诸葛亮大军正好在行军到喀斯特地区,掘50米左右的井不见水,倒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我们看一看缺水城市,就能理解这个问题。

地处云贵高原上的云南省和贵州省,虽然年降水量丰富,但重点缺水城市不少,农业遭遇旱灾的频率较大,与喀斯特地貌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东经102°以东碳酸盐岩连片分布的滇东地区。至于铁笼山,一说在天水市武山县西南的高楼乡境内,一说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县城南15千米处,这里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差异大,年际变化也很大,泉水出水量少很正常。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铁笼山之战,估计是罗老先生虚构的,“拜井”一事自然也是子虚乌有。



  • 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是如何绝地求生的,还有谁曾经这样做过?_百度知 ...
    答:名著《三国演义》里,蜀相诸葛亮远征叛乱的孟获,途径南蛮之地,因哑泉、灭泉、黑泉、柔泉四大毒泉都不可饮用,唯一的办法就是掘地为泉。但恐怖的是,军士掘下二十余丈(三国时期,1尺是24厘米左右,1丈约2.4米),并无滴水,“凡掘十余处,皆是如此”。要知道,当时水对蜀军至关重...
  • 关于“智绝”诸葛亮的故事
    答:诸葛亮在得知街亭及列柳城尽失时,正着手安排北伐军撤兵事宜:所以一开始就安排关兴及张苞各引精兵三千人投往武功山,又令张翼先遣剑阁以备妥归路,再命马岱及姜维殿后准备埋伏,最后移民天水、南安及安定等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而诸葛亮亲率五千兵马运粮,这些分拨安排,正是打算撒兵的序列开始。 可惜总有人错认为诸葛...
  • 诸葛亮南征时士兵误饮的是哪一毒泉之水
    答:诸葛亮在南征孟获时,军队曾误饮哑泉水。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故事。这本小说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等历史文献创作而成的,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战争与政治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采。诸葛亮简介:1、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
  • 被一笔带过的《诸葛亮传》中南征,具体过程是如何呢?
    答:具体过程就是诸葛亮南征,当时蜀国南部发生叛乱,然后诸葛亮带领军队前去平乱,七擒孟获。最终平定了蜀国南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说情感 2020-11-24 · 看百家琐事,品人间真情,来,我们进屋说~ 文说情感 采纳数:3 获赞数:59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
  •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七纵,勇孟获口服心服
    答: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西南酋长孟获不但打仗骁勇,而且在西南地区各族群众中很有威望。诸葛亮想起马谡临别时的话,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
  • 帅哥诸葛亮身长八尺,可为何喜欢坐四轮车上作战?
    答:其二,身体跟不上。诸葛先生的身体不太好,一个读书人不重视体育锻炼,又喜欢熬夜,自然身体有些小恙。据专家分析,诸葛亮应该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风瘫之类的病。因为他南征孟获的时候就乘坐四轮车。毕竟南方多山,道路难行,四轮车更难行走。而诸葛不骑马,可见身体应该有些差。
  • 诸葛亮的军事发明
    答:一日,他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从而发明出了搭桥枪。搭桥枪的枪杆和红缨枪一样长,枪头程螺状,通过咬合连接起来,从而达到搭桥的目的。快捷便利,一物两用,令人赞叹! 十、地雷 在世界战争中频繁使用的地雷的首次登场,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文献: “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
  • 诸葛亮南征如何分兵并最终擒获孟获?
    答:诸葛亮紧追不舍,马忠东路军在牂柯郡顺利平定朱褒。李恢孤军深入,利用智谋和欺骗战术,成功击败并占领孟获根据地,切断其退路。5月,大军渡过泸水,抵达益州郡,克服重重困难后在味县以北击败孟获,生擒孟获。诸葛亮大军随后与李恢部队会师,向滇池进发,平定周边部族,225年秋季,南征战役圆满收官。
  • 为何诸葛亮说火烧藤甲兵必损阳寿(过于残忍)
    答:火烧藤甲军其实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所采取的策略,那时候的刘备已死,孟获是南方的一个小部落,觉得在刘备死后自己就可以在蜀汉争得一席之地,所以就开始叛乱,最终被诸葛亮平叛。诸葛亮在那时候采用了火烧藤甲军的策略之后,说了一句话,说是这样的策略一定会减少阳寿,为什么...
  • 诸葛亮的十大发明
    答:一日,他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从而发明出了搭桥枪。搭桥枪的枪杆和红缨枪一样长,枪头程螺状,通过咬合连接起来,从而达到搭桥的目的。快捷便利,一物两用,令人赞叹! 十、地雷 在世界战争中频繁使用的地雷的首次登场,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文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节,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