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三农问题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顽石,关系到社会稳定。我认为要想解决好三农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用有能力、有抱负,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竞选村长,这样就会有一大批的农村就会有巨大变化。如果,按目前的选举方法,基本上是流氓选举,98%的被选举人,根本不是为了本村的发展,都是为了权利和金钱。国家补贴多少,对农民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任何补贴和国家政策。就拿我村来讲,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面貌没有什么变化,村委会,学校,医疗都很简陋,一直处在三十年前的村庄。
我离开家乡已有二十年,我想回去担任村长,目的就是提高本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改变家乡面貌,为三农做一个示范点。
西安张泽安

产业的天然弱质性  种养业,依赖于当地水、土、日照、气温等天然资源的配置。人类到目前为止,对天然资源的配置,只能适应,不可能整体改变,只有局部或某一方面改善的可能,如自流灌溉和大棚。具有改善大自然气候的森林和植被,中国实际整体上是破坏,环境在恶化。这是农业的天然弱质性。 生产资料的弱质性  种、养业量的增长,依赖于可耕种土地和草原的面积扩张,从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农地面积的国际比较看:1992—1994年,美国为118.2公顷,加拿大为173.8公顷,澳大利亚为1074.4公顷,英国为28.2公顷,荷兰为6.4公顷,低收入国家平均也有1.7公顷,而我国仅有1公顷。我国总体上是一个农业资源缺乏的国家,在农业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可耕地上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加之,中国有史以来历次“均贫富”的革命,首先是均田地,必然是小农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即使进入工业化时期,农业机械化投入大、成本高,没有需要,也没有可能成为农业生产主要手段。因此,我国农业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也是弱质的产业。 劳动主体的弱质性  首先,有限的土地资源承载的人口数失去控制,新中国50年增加8.5亿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增加,增加的人口抵消了生产力提升创造的价值,人均可分配的消费品相对减少,用15%的GDP养育70%的人口,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其次,工业化过程,乡村商品流通政府垄断,阻止了农村市场的形成,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化程度低,没孕育出市场经济人才与机制,农民不具备闯市场的天资。再次,城市需要的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的筛选,吸纳的都是农村中的精英人才,降低了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最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普遍文化素质低。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3/4分布在农村。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受高中教育人口比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人超过95%。日本同期同行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7年,1997年~1999年间,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03%。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份都是乡镇“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雇员,与农民没有利益关系。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农业科学技术,最初非九牛之力不可,由于方法问题,有的地区甚至抗拒科学技术的推广,更谈不上新的思想、观念了。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任何一个产业的劳动者素质都没有从事农业的产业大军的文化科学水平低。 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  几千年以来,社会管理者都没有对农民进行任何形式的实质性组织,新中国,“人民公社化”才真正实行农民组织化管理。80年代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又一次“均田地”行为,二轮承包30年不变,是固化小农经济的行为,单纯从组织管理方面看,是一种社会退步(起码是一种制度复归),阻止了现代农业的内生。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面对千家万户、利益各异的松散群体进行有效管理。 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  第一是40年的资源输出。自统购统销,农业生产资料垄断经营,一直到开始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止,国家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40年整体上是农村支援城市,农业向工业输血。第二是30年的人口膨胀。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农村生育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至今农村人口出生率仍然高于城市,出现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少生育,低素质、低收入人群多生育的逆向调节政策。第三是10年的横征暴敛。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中释放的热情到84年达到最高峰,国家便出台了“农业特产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高度组织条件下的管理机构不减人反增人。94年税制改革,提高两个比例,财政收入向上集中度提高,县乡两级财政入不敷出,加之普九义务教育投资、基层官员政绩需要的形象工程以及吃喝风、行贿风等等。20世纪末的10年,在农村基本上是横征暴敛的10年。第四是农业产业链中断。产前产后服务,前40年国家垄断专营,原因是产前和产后有钱可赚,唯独生产环节不赚钱。国家虽然出了钱,但不是给农业生产者,给了经营者,国家受到中间商盘剥,最典型的是粮食系统和供销社生资系统、棉花系统以及农业系统的种子公司。由于产业链中断,导致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是不完善的,一下子抛向市场,其结果可想而知。第五是农村其它产业被现代工业取代。农村社会历史上的其它产业,如手工业,各种作坊等,被现代工业取代,农村自救力,内生产业力尽丧。第六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小病拖,大病等,促长了农村封建迷信盛行,养儿防老、家族意识等传统观念大行其道。第七是政府和城市居民深层意识歧视农民,政府保护农民利益的举措收效甚微。在社会二元结构中,呈现出城市居民始终在政府的保护下生存,而农民没有享受到一丁点(除保护价一项外)社会福利。打工是盲流,春运加价,克扣农民工工资,大城市设计许多限制外来工的壁垒等。农民在城镇成了低智商、犯罪的代名词。

三农问题在各个阶段都是我党最关心的问题,从土地革命,抗日,解放时期的土地政策就可以看出,主要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团结农民,因为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阶级,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巩固工农联盟,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另外,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是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扩展资料:

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性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既然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摘 要: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要判断,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由我国得性质决定,在我国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解决三农问题是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

  • 中央重视并着手解决《三农》问题,有什么意义
    答: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民以...
  • ...你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_百度...
    答: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
  • 全面建设小康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全面建设小康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1、关键在于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2、关键在于经济社会结构转换;3、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4、关键在于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三农问题 目前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社会,还是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是小康,目前农村人口仍占2/3左右,农民人均纯...
  • 三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啊
    答:从今后15年来看,建设好新农村也是一项重大的、紧迫的任务。再过15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农村能否同步实现这个目标、农村的发展能否跟得上这个进程。在党的十六大报告等重要文件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都是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应该说,这个思路与过去那种城乡...
  • 要下决心解决“三农”问题有那些原因?
    答: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原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
  •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答: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家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实践“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为什么说"三农"问题是解决农村的根本问题
    答:9: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做新时代的新农民。农村可以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展专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队,解决农村中从事非农工作,而又不想荒弃农田、果林者的后顾之忧。必要性:1:农业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关于三农的议论文800——1000字,要的急,速度,写的好加20分。谢谢_百度...
    答:三农问题论文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问题,习惯上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要...
  • 为什么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是重要思想,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和良性循环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 大学毛概?谢谢!
    答: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答案: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