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诸蔼孔明被神化了的面纱,历史上真正的诸蔼亮是什么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历史 上真正的诸葛亮,非常之出类拔萃。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山东沂南)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及军事家,被后世公认为乃智慧的化身。东汉建安十三年,开始出山辅佐刘备,初促成东吴的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军,后又忠心辅助刘备夺占益州等重要地区,初步奠定了蜀汉基业。刘备死后,又专心辅助后主刘禅,与东吴孙氏政权修好,为收复中原,六出祁山,终因势单力孤,心力交瘁而逝于军阵之中。谥曰,忠武侯。

诸葛亮,历来以精于巧思,谋虑深远而最为人们所称道,他的一生更因此而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并非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典范!


抛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来谈谈正史中的诸葛亮,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时代功绩、历朝历代评价、 历史 头衔;

时代功绩

诸葛亮辅佐刘备形成三分天下,他的《兵法二十四篇》供历代兵家学习,成为古代八大兵书之一。他的治蜀制度,影响中国 历史 近两千年,他的故事、精神、品质更是为人们所传颂,是中国古代 历史 人物中真正家户喻晓的人,知名度最高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为诸葛亮添加了许多军事色彩,像人们乐道的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等,虽然这些故事不一定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但是这也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在 历史 上的军事才能,虽然一本小说美化诸葛亮军事才能,但也未能真正体现出诸葛亮的真实的军事才能,在正史中,诸葛亮所取得的战绩也非常的耀眼。

正史中诸葛亮战绩:《隆中对》政治、战略规划;联吴败曹;巧夺荆州;取益州;定川蜀;平南蛮;七擒七纵;挥师北伐,收姜维;夺取阴武两郡,迁入汉中;斩杀大将王双;取得防卫战胜利;卤城之战大捷;射杀名将张颌;击退司马懿偷袭孟琰;打的强国统帅司马懿畏蜀如畏虎、被送女人衣服、千里请战;死留下遗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百姓曰:死诸葛走活仲达;以上信息来源于《三国志》《晋书》《汉晋春秋》

历朝历代评价

人物评价:

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两晋南北朝:

袁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隋唐两宋:

王勃: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

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戴少望: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其惟诸葛亮乎!

洪迈: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元明清

努尔哈赤:人臣身秉国钓,因循从事,不能申明教令,诫谕君下,则无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尽厥职,明法度,以训国人,使不罹于刑戮,则君心嘉悦,眷顾日隆,如所谓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魏徵诸臣生膺显爵,没垂令闻,斯于臣职为无负耳!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马允刚: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现代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历朝历代评价

蜀国: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不断吞噬强大的魏国,生前被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

晋朝:三国归晋不久后,作为曾经蜀国的敌人,因为诸葛亮军事才能突出,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这是史上首次追封诸葛亮为王爵;

唐朝:因李靖精通诸葛亮兵法,完成了一统天下,唐朝封其为“武灵王”,并赐庙,以武神灵供历代兵家祭奠;

宋朝:因宋朝缺乏像诸葛亮这样的安邦定国的军事人才,特封为诸葛亮为“武安王”,供历代兵家学习;后又在民间赐“英惠庙”,后又加号“仁济”,供文人百姓学习诸葛亮仁政治国救济天下;

元朝:蒙古元朝时期,基本取消原本存在的各种庙宇,正式封诸葛亮为神王,追封其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明朝:明代朱元璋钦定“帝王庙”,选从祀名臣37名,“忠武侯与焉”。

历史 头衔

诸葛亮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外交家、战略家、思想家、发明家等

中国武庙十哲之一

中国文庙大儒之一

中国战略家代表人物

中国儒将代表人物

中国十大杰出名相之首

中国忠诚代表人物

中国智慧的化身

中国第一贤相

中国“智圣”

诸葛亮是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但也是一个喜欢弄权的权臣,其他能力都被《三国演义》小说神化。

诸葛亮的神化应该归功于《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小说里把他赋予了神奇的能力,如借东风、草船借箭、八阵图等等。直到现在,有关的的小说、戏曲、影视作品等还在推波助澜,其神化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扒开诸葛亮身上的神秘光环, 历史 上真实的他,同样出色,政治家、军事家、发明爱好者多项光环罩体 ,当然他也有缺点,如事无巨细没有不操心的,用人也有点小毛病,但是瑕不掩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无愧于三国时期一个伟大的人物的赞誉。

①政治家诸葛亮。

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准确,预见了未来的天下走势,提出的战略规划切实可行。《隆中对》在战略目标明确——兴复汉室,近期计划和步骤可行——占领荆州和益州;在施政纲领上,既有内政——内修政理与外交——联吴抗曹,又有民族政策和经济发展。短短300多字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大计划。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一览无遗。在刘备死后, 诸葛亮辅政的10多年里,他依法治蜀,严于律己,安抚百姓、慎用权力、清正廉洁,蜀国上下的人既怕他又敬他,严刑峻法治蜀却很少有人埋怨他。

②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参与策划、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军事策略,率军平定了南中叛乱,军事才能有目共睹。至于五次北伐,出师未捷,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苛求。多次北伐反映出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兴复汉室的意志和决心。诸葛亮是著名的军事家。

③发明爱好者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天生擅长巧思。为了解决北伐中原时蜀汉军队武力不足的问题,诸葛亮改进弓弩使之能够连射,一次能发射10支铁箭,为了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制造了木牛流马,《诸葛亮集》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此外,他推演兵法,设计八卦阵图,无不深得要领。

④有缺点的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一个人优点不少但是缺点也很多。他最大的缺点是用人真的不如刘备。留关羽守荆州、马谡守街亭是典型的用错了人。结果是关羽丢了荆州,马谡失了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不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他大事小事都是亲自做,一点不给手下人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结果在他去世后,蜀国人才凋零。我认为这一点他具有法家的特色,法家就是不主张教化,而是以吏为师。从诸葛亮在蜀汉的作为所为来看,法家色彩比较明显。

所以说,诸葛亮只是一个平常人,虽然能力强,品德高,但是每缺点也有,错误也会犯,没必要神化。

真实的诸葛亮,即便没有《三国演义》中表现的“智高近妖”,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这一点毋庸置疑。

诸葛亮在南阳蛰伏期间,便自比管仲、乐毅。那么他的理想就不难理解了,他终究是要做一个辅佐圣主,平定天下的一代“名相”,这一点在永安托孤后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其实在真实 历史 中,永安托孤之前,我们几乎看不到他的施政用兵,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汉中之战带的是法正,诸葛亮都干的是“调其赋税,以充军实”的活,难道真的是刘备看不起诸葛亮的才华吗?恰恰不是,刘备在一系列战争中,所取得了胜利,无一不是在诸葛亮的筹谋下取得的,正是刘备觉得诸葛亮“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所以才会把他放在大后方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也正是后来论功行赏时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真正体现其政治能力是在永安托孤后,他从刘备手里接过这副担子以后,一方面要稳定国内局势,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吴国、魏国的关系,协调这些矛盾需要足够的理政能力和极高的政治水平。


于是他对内发展经济,整顿吏治。

在经济上, 诸葛亮确立了“ 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其财 ”的方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特意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并修建多条灌溉水渠。同时,着重发展丝织业,使蜀锦成为当时蜀汉财政的主要来源。

在政治上, 诸葛亮针对“ 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的风气,严格实行法制,建立了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也给了百姓一个安宁清明的 社会 。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所述:“ 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完全可以说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的政治态势可谓是最出色的。

对外则是继续联吴抗曹,平定蛮夷。

夷陵之战后,蜀国与吴国已经完全决裂,联盟之势已经瓦解。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为了恢复元气,维持三国均衡,于是派出邓芝出使东吴,意图重修旧好。孙权为了抵抗曹魏的压力,不得已再次与蜀国结成联盟。

南中地区多蛮夷,尤其在夷陵之战后造反迭起,为了国家后方稳定,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 攻心为上 ”的建议,把军事与政治心理结合起来,平定叛乱。

这些完全可以见得,诸葛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但被后人诟病的是,他的六次北伐。

从公元228年开始,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主持了六次北伐,而且是每出征,必亲自领兵,他这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态度是好的,但对他这样一个政治家来说,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举动。要知道,人才的培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头等大事,自己管的太多太细,让其他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造成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的局面。

另外,用人不当也是被人诟病的地方。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军拿下陇右后继续东进,与大量张郃交战,此时诸葛亮没有启用魏延等将领,反而让一个夸夸其谈的马谡充当先锋,致使“ 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 ”,让大好局势功亏一篑,时候虽然挥泪斩马谡,但终究于事无补。

结语:诸葛亮毕竟是人,他也有优缺点,他也有血有肉,一曲《出师表》道尽心酸无奈。他鞠躬尽瘁、廉洁奉公、谦虚谨慎的优秀品格始终是被历代民众所认可,他也有缺点,但瑕不掩瑜,这并不代表他就不是一个千古名相,相反,这样的诸葛亮恐怕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演义和史实反差太大,这里既是一大批文人为情节精彩而加工创作的结果!更多的是统治阶级对诸葛亮政治形象包装利用的结果!

卸下《三国演义》作者老罗给他画的浓妆, 历史 上诸葛亮能力十分平庸。明明就是一个落魄书生,处心积虑想功成名就,四处宣传自己的超强能力。最终吊到了兵寡粮少,不知他根底,求贤若渴的刘皇叔集团。心甘情愿傻傻在雪中三顾茅庐,正中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他享有的权臣的地位,却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鞠躬尽瘁的忠臣良相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多智而近妖”,借东风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烧赤壁,超越了人类的诸葛亮,气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一代儒将周瑜,空城计吓退死对头司马懿数万大军,飞沙走石八卦阵吓退曹军等等!诸葛亮活生生成了人间大神!

没想到这样一个降临凡间的大神,最终却没能阻止天府之国的蜀汉,躲开最早灭国的结局,令人感到困惑不已,甚至怀疑其能力。

时至今日,诸葛亮仍被奉若没有半点缺点的神明,不论是军事,内政,还有道德,都是三国无敌,甚至宇宙一流、万古师表。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深入认真地研究他的 历史 后,对诸葛亮所谓的“智慧化身、忠义典范”产生了怀疑。

历史 上的诸葛亮,不会借东风,也不会点灯续命,更不能呼风唤雨,空城计是曹操用过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周瑜的办法,火烧博望坡是刘备能力!甚至,让他名垂千古的《隆中对》里的“三分天下论”,也被人发现是鲁肃之前就提出的。

当曹操大破袁绍,称雄北方的时候,诸葛亮在老家“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专等刘备这个四处挖人才的小军阀。

在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诸葛亮所属的“皇叔”军团只能是在敌后协同配合作战,胜利后打扫战场,分些战利品,诸葛也仅仅是个后勤主管。


历史 上真实的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甲仗百人入殿。”他带自己卫队,甲士上殿,牢牢把执着朝政,活生生一个一手遮天的权臣。不惜以国家民众为代价,执意六出歧山,明面上是收复汉室江山,实则是巩固自身派系权力。

出师不利后,不自我反省,却以刘禅急召班师为理由!手握军政大权,怎可能听刘禅一句话就班师回朝?不过是为自己无功屡败找借口而己!

六伐中原时诸葛亮更是处处被司马懿料敌先机,落入他的重重布防之中,以逸待劳,耗空了蜀国,也耗死了诸葛亮,老命丢在了他的伤心地——岐山五丈原。


这里不得不羡慕诸葛亮的运气实在太好,——享受着权臣的荣耀,却留下鞠躬尽瘁,忠臣良相的美名!上下数千年,仅此一例! 当然现中统治者更需要老罗包装的这类忠臣良相形象,既有利于民众教化,更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

很厉害,只能说诸葛亮很厉害,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

事件回顾

还记得诸葛亮和刘备第1次见面的场景吗?这一段场景里面三国志有过记载,三国演义当中也有过记载,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当中也有过记载。

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一个假设,并且这个假设是绝对意义成立的,诸葛亮在没有遇见刘备的时候,就已经分析出来了天下的三分大势,而三门大势的其一主人公便是刘备。

这是一种非常了不得的天分,就如同现在我们随便走在大街上扒拉出一个路人来问他,20年以后天底下是怎样变化的,30年以后又是怎样变化的?来你说说。

可能很多人都会把这个提问者当作傻子,并且一脚踹到一边,但诸葛亮不是。诸葛亮不但明确的指出30年之后会是怎样变化的,甚至指出匡复汉室的唯一一条途径,而事实上在之后的蜀汉阵营发展变化当中,一直是按照这唯一一条途径在不断的延续下来的。

只不过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最终竟然让关羽丢失了荆州,于是之前诸葛亮所说的假设通通不存在了,而诸葛亮也只能通过挥师伐魏来阻挠曹魏的进攻。

没错,这就是事实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三国演义当中有神化诸葛亮的意图,并且对于很多情节都予以了更多的神话。比如那个七星续命和夜观星象,这玩意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毕竟咱们也没有触及到这个领域,也没有办法作出详细说明,可是如果按照三国演义这样的叙述来说,的确有点神话的意味了。

除此之外像草船借箭这一系列的战役也都是子虚乌有的,不能说完全没有,只不过诸葛亮究竟起到了怎样大的作用,我们不知道。在真正的三国 历史 当中也没有明确详细的记载,唯一有记载的便是三国演义当中。

可即便如此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无论是文治武略还是在其他方面的成就,都已经超过了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好像除了司马懿采取的被动防御以及那个并不起眼的曹真在战役当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之外,基本没有几个人能够与诸葛亮决一死战。

诸葛孔明在《三国演义》中被神化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什么草船借箭,什么借东风,什么空城计……正如鲁迅的评价:“诸葛之多智而近乎于妖”。

那么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一定是非常聪明,二十几岁于草庐之中对天下大事了然于胸。面对刘备慷慨陈词,未出山已知三分天下。这样的聪明才智,就是到了今天也是人中龙凤。

诸葛孔明,确实是丞相之才。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开始主持朝政。特别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以后,正如他自己说的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任职丞相其间的表现,陈寿的《三国志》还是十分中肯的说他:“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可见诸葛亮的治世之才,还是被认可的!

诸葛亮的优势在于治军理民。但也不是没有缺点,人总是有优缺点的,诸葛亮的短处便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就是孔明先生不大善于领兵对战。虽然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也称赞他“奇才也”,但六出祁山还是无功而返,最后自己也病逝在了五丈原。

诸葛亮最值得称赞的还是一心辅佐幼主刘禅,始终忠心不二。就连死后承报给刘禅的财产名单,都是丝毫不差。诸葛亮一心报主的忠贞才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敬仰他的原因所在。

诸葛亮还是发明家、文学家。在木牛流马走过的道路上依然忠心诉说着《出师表》中的肺腹之言。

历史 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个有长处有短处有优点有缺点的人。其实只要是人就会有长处有短处有优点有缺点。

史书都是按统治者旨意载入,和民间传说记叙出入太多。司马迁记史也按主子旨意,为之正史。野史民间传说(道听途说),或某种途径收辑,又如辅松龄之记等等。如今电视,电影,反反复复地炒作,已不是史了。

1. 历史 上真正的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上记载的那么厉害,根据史书三国志>与汉晋春秋>中的记载,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但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事家.象三国演义>中记载的草船借箭,火烧新野战例大部分是作者虚构的.

2.不过 历史 上诸葛亮的为人的确令人称道,他为人正直,廉洁,对君主忠心不二,由于有了他的表率,所以当时蜀汉的官吏也形成了廉洁之风,这在封建时期是非常少见的,加上当时他的的确确也为蜀汉的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所以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随着后来战乱不断,南北朝隔江对立,厌倦了战争的老百姓更加向往出现诸如诸葛亮治理蜀国时期的景象,慢慢的诸葛亮就被人开始神话,直到以后诸葛亮都成了智慧的化身.

3.其实诸葛亮并不长于军事谋略,这一点可以从后来很多的史书里看到,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曾经率蜀国10万大军围攻魏国小城陈仓10余天不克,最后损兵折将只能黯然撤退.当时陈仓的守将郝昭麾下只有1000魏兵.

4.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三国时期至今,虽历经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称颂,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其实, 历史 上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料事如神、完美无缺。



  • 抛开诸蔼孔明被神化了的面纱,历史上真正的诸蔼亮是什么样的?
    答: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等,虽然这些故事不一定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但是这也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在 历史 上的军事才能,虽然一本小说美化诸葛亮军事才能,但也未能真正体现出诸葛亮的真实的军事才能,在正史中,诸葛亮所取得的战绩也非常的耀眼。
  •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是...
    答:其实《三国演义》的中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相差得实在太远了,就是为了表现他仁慈的形象,罗贯中不惜把刘备的很多精彩的战斗场面都交给关羽、张飞和诸葛亮来分享了。而这三人中,又属诸葛亮分得最多。从诸葛亮一出场,就把六年前的博望坡之战从刘备手中生硬的拿了过来,戴在自己头上,来了一个“军师初用兵”;然后在平...
  • 拨开《三国演义》虚构的面纱,历史上诸葛亮都做了什么贡献
    答:诸葛亮主要的贡献应该是在三国后期,当刘备入蜀登基称帝后,诸葛亮开始在内政治理上发挥作用。孔明 对内政的贡献我们知道刘备入蜀是外来政权统治当地,这就出现了很多矛盾,而诸葛亮在法律上的做法大大缓解了本地和外来者之间的问题。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没有墨守成规,制定和完善了法律政策,使闯遍...
  •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为何要过度神化诸葛亮?
    答:在赤壁之战中,诸葛孔明就被神化了。第一是草船借箭,演义中的描述是周瑜刁难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只需三天,在第三日便起雾,孔明料定孟德会乱箭齐发,早就筹备了草船,由此便获得了十万支箭。描绘精彩绝伦,然则并没历史证实这是否真实。第二就是借春风,周瑜准备用火攻打败曹操...
  •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不是被神话了?
    答:我以为“三国演义”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人,演义当中的诸葛亮是神。鲁迅先生说得非常正确,诸葛亮是中国造神运动的结果,也是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研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我个人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 1、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其结果是诸葛亮死后费祎、董允、姜维等人只能独当一面,而不能统驭全局,...
  • 诸葛亮那么聪明?
    答:诸葛亮是个被神化的人而已。历史上的诸葛亮远远不是这样。 实际上诸葛亮在刘备手下也是一直当个小角色,刘备死前从没没当过独当一面的人物,也没打过仗。刘备的军师从最初的孙乾--陈群--徐庶--伊籍--庞统--法正,从来都不是诸葛亮。 最后诸葛亮获得托孤的机会是因为刘备知道自己儿子没本事,他需要一个忠心...
  • 历史上的诸葛孔明与民间版孔明,文学版孔明的差异?
    答:历史上长于治国,短于治兵。民间神人家喻户晓,智慧的化身。 文学版忠诚与智慧并存,渐渐的被神化了。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什么区别?各朝代都如何评价诸葛亮?
    答:诸葛亮同样也是民间小说的常客 在宋元时代的民间文学中,历史题材的小说与讲史等口头文学深受市民的欢迎。 五代十国以来的胡汉矛盾激化,尊刘尊蜀汉的倾向再次加强。诸葛亮征讨南中被赋予了隐射现实的内涵。孔明成为了不易察觉的汉民主义代言人。与此同时,作为被神化的诸葛亮的对立面的周瑜,开始被负面化和平庸化。
  •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预言,一千多年后是如何验证的?
    答:再把这句话翻译成通俗的白话文: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姓宋的人,会让我再次的安睡。——诸葛亮 明白了碑文含义之后的宋可,不禁拍案叫绝,被诸葛亮的大智慧深深地折服,立马给武侯祠重新翻修,并在发现碑文的地方盖了一座凉亭,又复立了一个衣冠冢,来纪念诸葛亮。03、诸葛被神化,故事和...
  •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答: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诸葛亮的评价2 历史上对诸葛亮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的一项发明便足以称得上亘古绝今。《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