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三国演义》虚构的面纱,历史上诸葛亮都做了什么贡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1]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从晋代开始,历代都在给诸葛亮升官晋爵,赐庙加号。晋封武兴王;唐封武灵王,并赐庙;宋赐“英惠庙”,加号“仁济”;元代则追封他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代朱元璋钦定“帝王高”,选从祀名臣37人,汉末三国人物仅有诸葛亮一人被选中,“忠武侯与拥焉”。
1991年,经当地政府批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正式成立,区名取自辖区内的武侯祠(原为汉昭烈庙,昭烈为刘备死后的谥号)。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明初与昭烈庙合并,为蜀中著名的历史旅游名胜之一。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始建于魏晋时期,是投魏之蜀汉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卧龙岗上修建而成的是纪念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位于勉县(沔县),始建于公元263年,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约50年),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存在,里面的文治武功都成为了如今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的诸葛亮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存在,民国时期的鲁迅对诸葛亮的评价时“诸葛多智而近妖”,清代大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一书中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而这其中的诸葛亮更是让读者感到迷惑,因为有关他的事迹比如七擒孟获、空城计、火烧新野、借东风等故事都是虚构的,那如果拨开《三国演义》虚构的面纱,历史上诸葛亮都做了什么贡献?

诸葛亮舌战群儒

在三国的前期诸葛亮主要的贡献是促成了孙刘联盟以抗曹操,曹操最终也败在了赤壁,按小说的观点就是诸葛亮借来了东风,然后用火攻摧毁了曹操的大军。而事实却是赤壁之战是周瑜苦心经营下的结果,跟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主要的贡献应该是在三国后期,当刘备入蜀登基称帝后,诸葛亮开始在内政治理上发挥作用。

孔明

对内政的贡献

我们知道刘备入蜀是外来政权统治当地,这就出现了很多矛盾,而诸葛亮在法律上的做法大大缓解了本地和外来者之间的问题。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没有墨守成规,制定和完善了法律政策,使闯遍了大半个天下终于获得一块根据地的刘备,得以在四川完成了外来者融入本地的过度,这是诸葛亮的主要贡献。

诸葛亮

这就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所总结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这句话说出了诸葛亮对于治理内政的成绩,也是对卧龙先生的极大肯定。

只不过如今的《三国演义》脍炙人口、老少皆知,因此将其中的内容当成正史来解读,才会对真正的历史有所误会而已。



抛开《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其实诸葛亮确实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从政治、军事和文学上来分别阐述。

从政治上来说,诸葛亮也确实如《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般,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可以说,要是蜀汉政权没有他这一国之相的管理,很快就会变成一盘散沙。诸葛亮遵守三纲六纪,带头立法公开、执法公平,《三国志》中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就是因为诸葛亮对蜀汉方方面面的重视,才有了一个廉政奉公的蜀汉政权。

军事上,诸葛亮从刘备早期打天下就一直跟着他了,在刘备身边多次出谋划策,曾在多方威胁之下,采取“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战争上的外交也是成就突出。《三国志》中提到诸葛亮“治戎为长”,就是说他治军有方。

诸葛亮的军事著作,如《南征》、《北伐》等,以及他的八阵图兵法,都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历来得到推崇。

文学上,相信大家初中时都读过《出师表》,这是一篇针对时局、为匡复汉室而写的表文,文中诸葛亮感情真切,一心一意为汉室效力的忠臣之心显露无疑,十分动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散文佳作。

此外,诸葛亮对书法、绘画、音乐也都十分精通,他勤于练习书法,善于绘画,唐朝张彦远曾点评说“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并将诸葛亮的画作分为上流之作。

“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完美的有些过分,《三国演义》中更是放大了这种优点,但这也是事实,诸葛亮有才华、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人忠义,他做出的贡献是明显的,他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才有历朝历代对他的褒奖。不用质疑诸葛亮的贡献,因为他就是司马懿所说的那样“千古奇人也。”



《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描写,是有些美化的,并不是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小说中的诸葛亮,不能等同于真实历史中的人物。那么,真实历史中诸葛亮到底做出过怎样的贡献?

诸葛亮的第一个贡献是《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给出了一个设想:“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东联孙吴,北距曹操。”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集团的发展也是按照这一条线来走的。不过,虽说诸葛亮提出了这一观点,但是,这一观点在当时而言并不算是诸葛亮独到的见解,而是普遍的认识,当时有不少人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当然,这并不能否定《隆中对》的价值,在当时而言,诸葛亮给出的设想仍然是非常明智的。

诸葛亮的第二个贡献是军事上的贡献。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不少有关诸葛亮的军事方面的情节都是不存在的,比如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等。在《三国志》里,作者陈寿明确指出,诸葛亮在军事上并不出彩。不过,诸葛亮在军事上仍然是可圈可点的:其一,诸葛亮亲自面见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其二,诸葛亮曾七擒孟获;其三,诸葛亮率军“六出祁山”。

诸葛亮的最后一个贡献是政治上的贡献。《三国志》中记载:“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什么意思?就是说诸葛亮非常擅长治理国家。刘备出入益州时,诸葛亮认为应该用严苛的刑法,约束百姓。此后,诸葛亮亲自制定法律,稳定了局势,帮助刘备度过了困难期。后来,诸葛亮又向刘备提出在汉中休士劝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老百姓提高生产。

综上所述,诸葛亮虽然不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般“神人”,但说他是刘备的“股肱之臣”,一点儿也不为过。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最著名的谋士,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国。如果从历史功绩方面来说,诸葛亮为蜀国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首先,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四川的别称——蜀。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集体的建政立国。诸葛亮对三国时期整个局势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没有他就不会有“蜀汉”,不会出现三分天下的局势;刘备也可能要一直逃亡,直至曹操一统天下。诸葛亮对“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功不可没。刘备死后修建在成都的“汉昭烈帝庙”之所以被异称为“武侯祠”,其实乃人民的呼声、历史的回应。

其次,诸葛亮以已之力促进蜀地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后来人们熟知的天府之国。诸葛亮在蜀国治理方面采取了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诸项措施,从而对成都平原的社会经济构成重大推进。从此,境内蔚成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景象,成为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地。在此之后,明清时期,湖广以及其他地区大批百姓迁到成都平原,再次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大发展,故成都平原一直保持富庶繁荣的经济状态,“天府之国”名副其实。

另外,诸葛亮使四川保有三国文化的大量遗迹 。虽然“蜀汉”建政立国的时间并不长,仅四十余年,但是,这个国家却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诸葛亮病逝后,蜀国治下的许多地方便纷纷上书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祀庙。尽管蜀汉朝廷碍于礼制暂时不能为诸葛亮建祀立庙,但民间却利用岁时节令,在田间陌上祭祀诸葛丞相。这种情形在当时蜀汉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三国志·蜀书》称为“戎夷野祀”;而成都居民也在大街小巷举行祭拜,称为“百姓巷祀”。

正是因为有了诸葛亮,所以四川境内才有那么多的三国文化遗迹。不用说,这些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都是诸葛亮为四川作出的贡献。



诸葛亮是一位绝顶聪明的智者,素有天地军师之称。刘备三顾茅庐邀其出山之时,就谋划布局“三分天下”。事实上,他也做到了。毋庸置疑,诸葛亮是”三国鼎立”之灵魂人物。

诸葛亮在当时的军事上的贡献是发明了木流流马,当时运送粮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有人说木流流马就是现在的独轮车,也有人说是三轮车,年代太久说法变了,但实际是有那么回事,还有就是诸葛连弩,可以连续发射箭矢,在当时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可跟现在的超音速导弹相比。

其中,在唐宋时期诸葛亮就已经入选了武庙十哲,就被历史公认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了,唐太宗李世民,大将军李靖,宋太祖赵匡胤都十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他们都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

蜀国诸葛亮练出来的精兵一打三个魏国的兵是没问题的,三万能打同时期别国十万。因为人口少兵源不足,只能靠质量取胜。司马懿正史就和诸葛亮对攻过一次就惨败,只能死守换来最后胜利。只能说诸葛亮生不逢时,给他的舞台太小。

有人说诸葛亮能利用大自然的一些力量来打仗,比如利用气象,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虽是传说,但也有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在无兵可用劣势下,自导自演之“空城妙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其之胆色、智慧,在三国历史中之“超凡卓越”。

政治上,他以法治国因此深得民心,当时的蜀国的国内政治环境是三个国家里面最好的。蜀国在他的治理下,经济发展相当快,蜀锦,盐铁那些特殊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币值十分稳定,经济环境是三个国家里最好的,诸葛亮无疑是一个治国的天才。



  • 好书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答: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历久不衰,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深刻的思想登上了文学的高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大丰碑,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到晋朝开国时期近一百年的风云历史。这部...
  • 作业:摘抄三国演义的重要情节或优美语段,并作必要评价,写成至少4篇...
    答:三国里,帅哥如云。我觉得,这是《三国演义》能形成人数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声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后...周瑜树立了三国帅哥的一个标杆,是儒雅之帅的代表。加上赤壁伟业,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来被众多三国迷...其实,演义中的诸葛亮也是极帅的。 刘备三顾草庐,才终于为读者揭开了卧龙先生的神秘面纱:“玄德见孔明...
  • ...能神机妙算,揭开其背后鲜为人知的神秘人物面纱
    答:小说和正史在人物塑造和历史事件是有较大区别的。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如神,智谋堪称绝世无双。他是怎么学成的,其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哪? —、 胸怀迥异超常人——童年艰苦的磨砺 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郡,(今山东临沂附近),父亲当时出任泰山郡丞,就是主管学校政令的秘书长,他...
  • 关于罗贯中的介绍,背景和三国演义的名家点评和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
    答:陆逊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负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人物,我对他钦佩之极 。在自己脑子里玩玩“东吴主体三国演义”的文字游戏,自逞想象,已足够过瘾,真的 笔之于文,未免辛苦,亦无必要。 《三国演义》写人物不直接叙述其内心,单凭言语动作,人物精神自出,这是戏剧 的手法。戏剧和电影只表现角色的言语及动作,但...
  • 新版三国与原著不同之处 请一一列举
    答:历史上刘备称帝的时间非常短暂,但也显现出在臣下之间大玩平衡的手段,对不同时间追随者的信任、使用都有着独到的考量,刘备在庞统死后重用法正,又没有在生前让丞相诸葛亮开府,临终宣布顾命大臣还有李严来牵制诸葛亮。新《三国》不过是将后人期望“鱼水和谐”的君臣一体的超级假象稍稍的卸去面纱,假设刘备能够兼听则明...
  • 由三国看人生哲理
    答:如此神秘的话语,不禁想让我揭开《三国》的面纱。 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虽然曾经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是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没有看全,只能说对三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一些耳熟能...
  • 《三国的世界》第六集 内容概要
    答:探索三国世界的真实与艺术:《三国演义》的灵感与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三国故事是否真的渐行渐远?还是其永恒魅力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穿越历史烟尘,一窥《三国演义》的创作灵感与深远影响。清代史学家张学成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如诸葛亮的空城计和关羽的千里走单骑...
  • 假如没有司马懿,诸葛亮会统一天下吗?
    答:三、不用“人谋”和“人谋”上的失策为蜀国的灭亡增添了变数上面已经说过,重大军事上的惨败和穷兵黩武是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然而,造成军事惨败和穷兵黩武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蜀国政治集团和主要将帅不用“人谋”和“人谋”的失策。这里先简要谈一下“人谋”。在整个《三国演义》中,甚至可以说,在历朝...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答: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你想古为今用,其实历史上是否发生了这个事件根本不重要。满清入关不需要读真实历史,读的是《三国演义》,而且把"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用来陷害袁崇焕还取得了成功,尽管"蒋干中计"其实是罗贯中虚构的故事。从小说,寓言,神话中都可以学到道理古为今用,而且真能用上。学术界对南怀瑾的最重...
  • 摘录《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精彩段落的句子
    答:摘录《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精彩段落的句子 要多一点的,句子长一点的,不要概括,不要词语要多一点的,句子长一点的,内容详细不要概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精彩段落都要,不要乱七八糟的解释,只需句子,一楼的回答真的很不... 要多一点的,句子长一点的,不要概括,不要词语要多一点的,句子长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