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要说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在我看来北宋是患上了“恐辽症”,那为什么又会患上这个病呢?这还得从两次幽州之战说起。

宋太宗的两次北伐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后,宋辽之间就在也没有了缓冲地带,此时两国不可避免终有一战。宋军在消灭北汉时,在太原集结了数十万部队。太宗就想反正都已经出来了,而且我军刚灭北汉气势正胜,何不一鼓作气拿下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大业。可是手下的将士,围攻太原数月,人困马乏,而且人人都想论功行赏。

可是赵光义决意北伐,于是就制定了攻取幽州的战略方针:迅速自太原转移兵力东进,越过山丘重迭、沟壑纵横的太行山,乘辽无备,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夺占幽州。一旦幽州得手,必然震动其余诸州,然后乘胜收复全部燕云地区。经过常年南征北战手下将士也是心高气傲,心想你是老大你说了算,累就累点把燕云一起收回来了,回家享享几年清福。

于是大家快马加鞭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到了幽州城南,沿途辽兵是望风而降。古代围城基本上都是围三缺一,赵光义可不管,下令四面围攻。幽州城可是方圆36里,城墙高3丈、宽1。5丈,人口30万的陪都和军事、政治重镇,守上个把月肯定是没问题的。宋军围攻幽州坚城10余日不下,将士多怠,士气低落。这时辽军援兵已到,宋军大败,赵光义也中箭负伤,乘驴车南逃。第一次北伐就此结束。

这次败的有点冤,觉得是大军疲惫导致。所以没几年又一次北伐开始了,带上数十万军队上去就打,结果又中了埋伏,家里这么多年攒下来的老底子都给败的差不多了。反观辽军,在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宋军。接连两次伐辽失败,对宋君臣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严重的恐辽情绪,从此谈辽色变,再也不敢轻言收复燕云,宋军精锐在两战中损失殆尽,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

宋辽的攻防转换

由于两次北伐宋军又送人头又送装备,辽军开始占据优势和主动地位,不断向宋发起进攻。每年都南下来打打草谷,给边境军民带来的极大的迫害。就这样十八年过去了,老一辈儿君臣都差不多退休了。而新生代在长期恐惧中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澶渊之盟

到了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但刚入宋境,就遭到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辽军攻威虏军(今河北徐水)、顺安军(今河北高阳),不利;攻北平寨(今河北完县),又受挫。接着,绕道攻保州(今河北清宛县)、定州,仍不克,又东攻瀛州,死伤3万多人。边境上的的军民战斗经验丰富不好打,于是辽军乘隙进到澶州(今河南濮阳)。

什么情况?辽军在过一晚就能打到开封?这下在温室里成长起来、天天听着恐辽故事的宋真宗和他的大臣们害怕了,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真宗亲征,使宋军士气大振。辽军,孤军深入主将挞览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因此急于求和。懦怯的宋真宗一听对方要求和,连忙答应对方要求希望辽军快点退走。辽国看到宋廷态度懦怯,于是约定: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宋辽两国约为兄弟之国;

澶渊之盟后,辽一方面由于内部统治不稳,另一方面也感到难以打败宋朝,所以不再举兵南下,宋辽两国的战事基本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此后的100多年间,宋辽大体上维持着和平状态。

总结:澶渊之盟对辽朝来说得到了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对宋朝来说,是屈辱妥协的和约,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但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得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



  • 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呢?
    答:这种胜利只是短暂的胜利,北宋弱辽国强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北宋为了维持两国的和平,才要签订屈辱条约。
  • 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呢?
    答:直到太宗去世,不但没有收复燕云,反而给契丹日后进攻宋朝、要挟宋朝留下了借口,契丹一直扬言要报复宋朝。(二)杨延昭奇谋破敌 至道三年(997),赵光义第三子赵恒继承皇位,成为北宋第三代皇帝。从打赵恒即位,契丹对宋的入侵就一直没断,比如咸平二年(999)冬天,契丹就曾大举入寇,真宗不得不挂帅亲征,...
  • 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
    答:其一,对王钦若这样的大臣有好处。辽国入侵以后,整个北宋朝廷是经过一场激烈争辩的。因为辽国挺进的战线非常深,已经打到了澶州,逼近大名府。如果再往前一步,可能就会威逼北宋都城开封。这样的话,北宋朝堂上的君臣都危险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中主张弃城逃跑的大臣非常多,有的主张逃向江南,有的...
  • 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呢?
    答:总结:澶渊之盟对辽朝来说得到了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对宋朝来说,是屈辱妥协的和约,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但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得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
  • 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
    答:首先,“澶渊之盟”签订前,北宋在与辽国的战斗中并未获胜,直至签订盟约那刻,双方都依然是处于对峙状态,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宋军虽在草城川、瀛洲等战场上打赢了辽国,击杀数万辽军,并斩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但是辽军的主力尚在,其主心骨萧太后与辽圣宗也尚在,同时,定州、祁州、德清等也被其占据着。因此,如若...
  • 在赢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北宋为什么会签订澶渊之盟?
    答:而宋朝这边,特别是宋真宗及大部分朝臣长期惧辽,既认识到御北边防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又缺乏与辽军决战和打持久战的信心,因此也希望抓住机会和谈,以结束战争,缓和北部的边防压力。正是在此局面下,辽、宋双方停战议和,最终签订“澶渊之盟”。宋军在这次战争中,并不算是取得了胜利,...
  • 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
    答:最后再说北宋既然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向辽国纳贡,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如果常年与接壤的国家保持敌对关系,就要长期在边境线上驻扎大量的军队,消耗军费开支相当大,壮劳力都去派去戍边,对农耕社会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大大超过了哪些给予邻国的钱物。两权相害取其轻。当然给点儿钱物了事,破财免灾嘛!
  • 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为什么会签订檀渊之盟?
    答:“澶渊之盟”是在宋辽双方都已经不想再打的情况下签订,起初辽朝的条件是要求宋朝割让土地和解,经过谈判以后成为宋朝提供30万岁币已经是相对合理了。可后代的皇帝们只顾着“破财消灾”,并没有考虑过国力优势是可以战胜对手情况下就交了钱。这样的例子在对西夏态度尤为突出,当时章楶的大军已经取得了伐...
  • 岳飞在前线接连获胜,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还要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呢?_百度...
    答:可以说《绍兴和议》的内容完全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并且还是在军事上南宋占有优势的情况下签订的,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毕竟没有人愿意承受卖国的骂名,即使这个人是皇帝,然而赵构却偏偏这么做了。个人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赵构心态发生了变化:赵构在还是王爷的时候,以勇武出名,甚至在靖康...
  • 宋朝打败了辽国,为什么还要签订“澶渊之盟”呢?
    答:澶渊之盟前的战斗 所以说,即使宋朝胜利了,但是辽国在没有资源消耗的情况下,势必再次南侵,并且宋朝也不是每一次御驾亲征就能胜利(宋军的战斗力也相对较低)。所以说,这种胜利带来的和平成果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选择这种合约,也是北宋政权的一种“明智”选择罢了。其实,我们仔细想谁愿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