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签订屈辱的檀渊之盟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太宗赵光义对契丹所占燕云十六州一直耿耿于怀。雍熙三年(986),自认为兵强马壮、胜券在握的赵光义,对契丹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

(一)宋太宗北伐惨败

他把大军分成三路:东路元帅曹彬从正面进攻幽州(今北京);中路元帅田重进经飞瓢(今河北涞源)进入契丹境内,作为东,西两路的接应西路元帅潘美、副帅杨业、监军使王侁从雁门突入契丹。

可惜这次战役,因曹彬这一路粮草不继,被契丹击溃。潘美一路也因转移百姓时遇到了契丹主力的突然袭击,被迫后撤,又因王侁与杨业矛盾激化,致使战事失利,不得不放弃已经收复的州郡撒回代州,中路田重进孤军难持,且失去了继续挺进的意义,随后撤回,整个战役以宋军大败而告终。直到太宗去世,不但没有收复燕云,反而给契丹日后进攻宋朝、要挟宋朝留下了借口,契丹一直扬言要报复宋朝。

(二)杨延昭奇谋破敌

至道三年(997),赵光义第三子赵恒继承皇位,成为北宋第三代皇帝。从打赵恒即位,契丹对宋的入侵就一直没断,比如咸平二年(999)冬天,契丹就曾大举入寇,真宗不得不挂帅亲征,咸平三年的大年初一,真宗都是在大名府度过的。那场战斗契丹没占着多少便宜,大军经过安肃军(今河北徐水逐城镇)的那天,天气出奇地冷。

守将杨业之子杨延昭命令全城军民往城墙上面挑水,再把水沿着城的外墙倒下去,就这么干了一整夜,第三天契丹人来攻城时,城墙四面都是晶光闪闪的冰面,整个安肃军成了一座冰城,契丹人连云梯都无法架设,偶尔有几个登城的小卒子,上不了几步就滚落下去,最后只得放弃。当时契丹大军见宋朝军民斗志都很旺盛,又听说真宗赶到了前线,只得大肆抢掠了番,撒回了白沟以北(白沟即今河北容城的白沟河,当时是宋朝和契丹的界河)。

(三)辽国大举入侵

这口气憋了好几年,直到景德元年九月,契丹皇帝耶律隆绪和萧太后再次双双挂帅,向宋朝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声称此举必将荡平中原,灭掉宋朝,来势异常凶猛,此时寇准刚刚再任参知政事一个月(太宗淳化五年至至道二年期间,寇准曾担任过参知政事,后因事罢免,这次是再召回朝)。

(四)寇准力主抗敌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真宗赵恒召集参知政事王钦若和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两位大臣商议对策。王钦若是江西人,给赵恒出主意说:“陛下还是暂且到大江以南的金陵去避一避吧。”陈尧叟是四川人,献策说:“江南不保险,自古躲避兵乱,都是往成都撤,陛下还是按照唐明皇和唐信宗的经验,到成都最为稳妥。”说来说去,反正就两个字:逃跑。

寇准闻知,来见真宗,声色俱厉地问:“不知是谁给陛下出这样的馊主意?”真宗有点儿心虚,问寇准:“你别管话是谁说的,只管告诉朕这两条计策究竟哪条最为可行?”寇准调门儿更大了,几乎叫嚷起来:“臣就是要追究出此下策的混账东西,用杀他们的血来祭战鼓,然后出征北伐!陛下天资神武,将帅和谐,如果能像太祖、太宗那样御驾亲征,契丹人必将不战自溃。退一步说,也可以坚守河北,与契丹抗衡,使契丹人无法前进一步,怎么可以放弃京城往南跑呢?将帅士卒听到皇帝逃跑,心里会是啥滋味儿?

经寇准这么一鼓动,真宗下了决心,于是又问寇准:“这场大战势必要在河北打,大名府就成了第一重镇。如今大名府缺人,寇参政认为谁来当这个知府最合适?寇准对王若和陈尧叟意见极大,应声答道:“就让王饮若去!”王钦若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面如土色,来到殿中接旨,没等他开口,寇准先把他的嘴堵住:“如今是国难当头,连皇帝都得出征,为臣子的谁也不许躲避艰难!王钦若没敢吱声儿,心里可把寇准恨透了。此人既无威望,又不懂军事,到了大名府之后,竟然天天烧香拜佛,祈求契丹人千万不要打到这里来。

(五)神射手取敌主帅

契丹统帅萧挞览是个极富作战经验又十分勇猛的老将,大军进入宋境,他并没有急于长驱直入,而是在保州(今河北保定),定州(今河北定州)一带辗转作战,往往受一点损失便不再顽抗。很快,数支部队渐渐集结在一个叫阳城淀的地方(在今河北河间南),人数大约有二十万,看上去懒懒散散,没有斗志。寇准仔细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是契丹人在养精蓄锐,想把宋军引诱过去,再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全歼,于是命令前方各部认真备战,不可轻敌。

与此同时,真宗也出汴京,向大名府方向而来。这一回真宗表现得非常感人,走到韦城县(今河南长垣北)时赶上了特大寒流,侍从拿出貂皮衣帽想给他穿戴上,真宗拒不接受,说道:“臣民将土都在严寒之中,朕怎么能搞特殊化”。

萧挞览听到真宗将至,立功心切,带着精锐的先锋部队迎面南下,两军形成了一触即发的局面。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就在即将喋血的前夜,萧挞览又深入一步查看作战地形,宋朝驾前排阵使李继隆(名将李处耘之子)手下一个叫张瓌的军校对准敌酋放了一箭(史书载张瓌所用的不是普通弓箭,而是一种叫床子弩的硬弓),谁也没想到这一箭竟然要了萧挞览的命。

(六)真宗服软签檀渊之盟

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决战,尚未开始,契丹先失统帅,对于宋朝来说,不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吗?然而极富经验的契丹萧太后虽然心知大势已去,表面上依然镇定自若,继续扬言要与宋朝一决雌雄,想从气势上压倒宋人。这一招儿还真奏效,真宗走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又有人重新提起希望真宗尽快南幸金陵,真宗被说活了心,问寇准该怎么办。寇准一口咬定:如今敌寇已经迫近,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銮舆到来,如果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敌寇乘其势,“金陵亦不可得而至矣”(《长编》卷58)。

见真宗拿不定主意,寇准心里起急,补了一句“陛下如果信不过我寇准,不妨问问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他的话陛下总该相信吧。”在高琼的劝说下,真宗最终没有翠华南幸。到达澶州后,宋军果然群情振奋。这时萧太后又以进为退地提出:如果不想让两国将士血流成河,可以讲。

真宗是个很不愿意打仗的人,巴不得讲和罢兵,宋朝特使曹利用经过几轮谈判,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宋朝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宋室三次北伐失败,吓的宋氏彻底放弃统一中国的责任,苟且偷安,偏安一隅。

当时的北宋财政和军事实力都不行了,如果继续打的话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为北宋皇帝对辽国政策太过懦弱,导致辽国觉得宋朝好欺负,于是签订屈辱条约

这种胜利只是短暂性的,辽国实力依然强大,宋朝迫不得已签订屈辱条约。

  • 北宋取得了澶渊之战的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澶渊之盟的合约?
    答:主要是统治者软弱无能,生怕再动干戈,影响自己的统治!面对自己将士用生命博来的胜利,却用来作为委曲求全的筹码!明明是胜利方却签订一些不合理的合约,总的来说就是对自己不自信,没有骨气,弱弱无能。
  • 明明已经胜利了,北宋怎么还要签订檀渊之盟?
    答:总的说来,之所以宋朝明明获胜了还要签订檀渊之盟,第一点是因为当时的帝王宋真宗是真的怂,不想再打架了,其次是因为檀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的确是挺划算的,用白银十万两,绢布二十万匹来换取边境和平不亏。而且辽国明明是战败的,但是宋朝还给自己好处,辽国也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拿不下宋朝,拿钱...
  • 北宋在澶州打败了辽军,为什么还同辽议和,签订屈辱的盟约呢?
    答:当时的宋真宗也继承了北宋的家训和制度,不希望受到战争的苦恼和困扰,希望摆脱战争,所以就签订了盟约,和辽进行友好协商,建立友好关系。他们既无心灭辽,也无心继续打仗,只是希望和平,没人骚扰,政权稳定就好了。再说,就凭宋的战斗力,要说能获胜也是不一定的事。对宋朝来说,签订盟约就可以取得...
  • 为什么北宋在澶州之战打赢了还要监盟约?
    答:北宋在澶州之战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认识到了辽国的实力和威胁,因此双方达成了《澶渊之盟》,约定了边境的疆界以及赔款等事项。北宋监盟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在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果实,同时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以后与辽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保持两国的和平。
  • 屈辱条约单源之盟为什么会在宋朝有利的军事条件下缔结?
    答:北宋建立后,国力无法与辽抗衡,于是采取先南后北。他积极储存金钱和丝绸,准备赎回,或者用这些钱作为军事开支,武力占领岩云。在他的弟弟赵光义之后,宋太宗统一了北汉,他征服了辽国,试图夺回岩云。宋军夏侯_首战极为顺利,一路打到幽州。但辽军守城坚固,幽州久攻不下。唐太宗率军在高梁河与辽...
  • 岳飞在前线接连获胜,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还要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_百度知 ...
    答:宋高宗为什么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选择与金国议和?宋高宗是南宋第一位皇帝,靖康之难的时候北宋的统治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赵构就南下到建康建立南宋。之后南宋展开了北伐战争,取得了一些胜利,也就是后人鼓吹的节节胜利。那么南宋真的是节节胜利吗?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著名战役,然后看看为什么南宋会...
  • 宋军前线告捷,赵构为何屈辱求和呢?
    答:就在这种对南宋有利的情况下,宋高宗赵构却选择屈膝求和,甚至以称臣纳贡为代价!即使说南宋、金朝的力量处于均衡状态,北伐无法成功,但宋高宗也犯不着付出如此大的代价,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金朝握有一个“杀手锏”,而宋高宗则想保住自己的皇位!金朝的这个杀手锏就是宋高宗赵构的...
  • 宋辽之战,宋朝仗打赢了,宋真宗为什么还有签澶渊之盟?
    答:宋真宗当即严词拒绝,但还是让步了,说:金帛可得,决不割地。并当面再三嘱诫曹利用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让步。双方最后议定: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交割,自此宋辽息战。宋朝以金帛议和,虽然屈辱,但换取了北方的和平,后来契丹人几十年内没有侵犯...
  • 澶渊之盟到底何为有用?又为何耻辱?
    答: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国。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的交易也很发达。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澶渊之盟为何耻辱?这个合约是在宋军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而合约里的...
  • 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为什么却与辽讲和并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
    答:首先北宋并未胜利,当时的情况是辽军兵临澶州,可以说是首都最后的防线,不过宋军趁辽军来临之际用当时射程最远的几个人拉动的大弓箭直穿辽军战前统帅,杀了其锐气,加之真宗亲临并在双方的妥协下订了澶渊之盟,所以这次战争基本上并没有多大损失,也没有实际的胜负。对于盟约,就是妥协的产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