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古代,拥有怎样的条件才能进京赶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古代什么样人可以进京赶考?

首先通过乡试获得举人的称号,然后进京赶考,参加会试,会试之后参加殿试。会试和殿试都是在京城考的,一般通过会试后,基本上殿试都能通过,殿试基本上就是给通过会试的人分个等级而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你说的不错,就是这样。

条件好的,可能“打的”,就是雇佣骡马车辆走一段,也有租船的。有的可能还带着“秘书”书童等服务人员,也有结伴而行的,条件差的,只有跋山涉水了。

甭说古代,就是整个战争期间,军人的艰难恐怕比赶考困难百倍。

即使到了70年代之前,党的领导干部步行几百里参加会议,商人荷担几百里贩运,也是司空见惯的!

人类就是这样前进的。

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了,不过在当时,科举考试只会在京城考试,所以想要科举考试的外省人就必须提前很久开始进京赶考了。而进京赶考的这个历程是非常危险且艰辛的,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进京赶考?

首先就有一个照顾的人,其实在进京赶考的路上,最容易导致死亡的就是野兽与疾病了。穷人是肯定买不起马或请不起护卫的,而且早期常年是蹲在家里苦读,也没有练出一身子好筋骨,其体制是非常差的,而且又不懂得搏击。如果在荒郊野岭的时候遇到个猛兽,有极大的可能就是被猛兽吃了或是被杀死了。当热这也不排除会被一些毒虫毒蛇攻击最后导致中毒而死。所以,就需要一个照顾的人,一起进京赶考就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就是一个精打细算之人。进京赶考需要住宿,露宿街头很容易感冒,你发烧感冒了,没有任何药物,还把你扔到荒郊野岭,你又有几分把握活下来呢?即便是找到了村庄或是县城,真的就有钱能够请大夫治病吗?在那个年代,请大夫可不是小开销!所以就要精打细算时间和行程,这样才能安然无恙的到达京师。

只要考生克服艰辛到达了京城,那么朝廷会很关注这些考生的,因为心里很清楚一路上是多么的不容易,到了京城后,一路上就会专门有人护送了。

看了古代进京赶考的经历在想想现在,现在的条件已经是好太多了,考试已经不需要去京城了,在本地就会有。而且在交通道路,安全防护方面也比古代好太多了,只能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落后的时代。



以明朝为例,来谈谈一个学子如何赴京赶考。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能赴京赶考的,要想赴京赶考,先要县试开始。

1.县试:

考试地点:县城

考试时间:二月(三年两考)

由各县县官主持,本人向本县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

县试不是想报就报,还要找个担保人,这担保人不能随便找,一定是本县已经通过院试的人,俗称秀才,正称生员。

不过这也不难办,没有人脉关系的,用银子就可以解决了。

考试当天,进考场前要在龙门查验。衙役喊考生的名字时,担保人要站过去担保,门口的衙官才放人。

有人一定会想到,是不是会有枪手啊?

这些担保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若是弄虚作假,被查到双方直接发配充军,严重的说不定连命都没了,谁敢作假?

考过了县试,就有参加府试的资格。

2.府试

考试地点:府城

考试时间:四月(三年两考)

考过了县试,就有参加府试的资格,报名和县试差不多,考试地点在所在府城的学宫。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所在县,所以有不少学子都是第一次离开县去到府城。不过问题不大,反正也不远,即便靠11路车也能慢慢走过去。

考过了府试,便是院考。

3.院试

考试地点: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

考试时间:六月(三年两考)

考过了府试,便是院考,院试是由提督学政大人(省级教育行政长官)亲自当考官。

考过院试,便是生员,俗称秀才,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府试叫入学考试。别以为院试容易考,名额是定额的,有的人六七十岁还在考。

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可以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4.乡试。

考试地点:省城贡院

乡试时间:秋季(每三年一考)

考场前,考生均由当地县儒学训导带领,一一辨认确认后,便进门接受营兵的搜查,严格程度不是院试能比的,搜查下来,个个披头散发,衣冠不齐,甚至只剩一条内裤。

各省乡试录取名额都有定数,中头名者称“解元”,例如唐伯虎就被人叫唐解元。

当过了乡试,恭喜你,可以赴京赶考了,参与在京城举办的会试和殿试。

下面进入主题,这些学子怎样赴京赶考呢?

其实,从秦始皇开始,皇帝都很重视道路建设,派了大臣到各路修路置驿。

下面这张图万历年间

古代学子以举人身份才能进京赶考,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1)乡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2)会试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3)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首先,你要成为一名举人,不然你就没资格进京,然后官服会给你发度牒,类似于现代的身份证,然后要提前三到五个月,远的甚至要提前一年进京。
还有,你所学的知识,四书五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基础的,还要和同僚相互学习,多走走,多见识,还要有名师,这是必须的,没有名师指导你进京也考不过。
你还要有钱,衣食住行都要花钱,笔墨纸砚也都要钱。

只要认为自己可以通过了就能参加科举,但是要进京考试需要经过多次考试之后,才有资格参加。

首先通过蒙学童试获得童生资格。

之后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考试成为秀才,即贡生。

接着参加省里组织的乡试,成为举人。当了举人后才有资格进京赶考。

进京后还要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获得进士身份。

成为进士后,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决定了进士的排名(也就是三甲排名)。

“进京赶考 ”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专有名词。

那时,全国的学子们先要通过乡试考上秀才,再通过州县考试考上举人后,才有资格进京考取进士。

  • 古代的穷学生进京赶考都是怎么去的
    答:一般在考试前准备行李和书籍等,可乘船,乘马车,步行等,提前一段时间,比如半年一年的样子,以熟悉环境,适应生活,学子交流等。
  • 地方官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如何去京城开会述职的?
    答:而一般在京城做官的是必须要每天早上去上早朝的,且早朝时间都是很早的,所以他们都是天都没亮就要起床收拾赶去上朝,睡懒觉什么的更像是在做白日梦。接着来说说第二种情况:外地的官员该如何进京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首先就是步行。我们可能认为古代的人一般都是步行出门,但实际上对于官员来说...
  • 古代人是如何去首都开会的?
    答:第一、京城周边城市的地方官应该会选择马车,然后走的是驿道,毕竟驿道安全性高,途中还有驿站可以休息,驿站里还有专门负责接待的人员。如果是年轻的武官,也可能自己骑马进京,简单省事。其二,远离京城的地方官进京,在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很可能就是选择走水路或者是水路和马车等交通方式并用,毕竟有些...
  • 古代百姓要是进京告御状的话 期间过程是什么样的
    答:古代进京告御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过程并不是如此的简单,首先就需要来到京城,就算来到京城也未必能够有机会见到皇上,要么就是拦御驾,要么就是京控。清朝清朝其实也就是我国的一个朝代,也是最后的一个朝代,照理说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在进入到清朝的期间是可以告御状的,但是在古代是非常难的。...
  • 古代的地方官是如何去京城开会述职的?
    答:一般来说,古代地方官如果要去京城开会述职,都会在前几个月被通知到,然后他们就会通过骑马或乘船来到京城。
  • 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随身携带盘缠,就不怕抢劫吗?
    答:因为读书人也是传播圣贤旨意的,如果对圣贤不尊敬的话,是会受到周围人的唾弃,而很多山贼选择这个行业也是因为家里困境读不起书,所以对于读书人也是非常羡慕而且尊重的,所以在古代文化氛围当中,也不会对读书人有特别恶劣的行为。古代考生进京赶考需要准备什么?古代考生首先进京赶考是需要准备备考资料的,...
  • 在古代想要进京面圣真的不可能吗?
    答:在古代的时候,民生问题并不比现在少,而且因为受到了很多地方官的压迫,农民基本上都是苦不堪言,他们想要往上反映,但是也面临着重重的压力。在古代的时候,如果一个平民想要进京面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地方上的官员是不允许他们去揭露自己的罪行的,其次就是经济实力也不允许,还有就是...
  • 古代云南举子进京赶考,该如何跨越这2075公里?
    答:并且在赶考的路途中还会有考生因为赶考命丧路途的。在三级考试中会考三年一次,每次到会考之年,这些考生通常都需要提前半年或者一年就出门了。家中富裕的可以乘坐马车,驴车,而条件差的就只能步行,而古代各种故事里面最喜欢描述的就是上京赶考的学生们。因为平时很难出远门,第1次出这么远门,经常就会...
  • 古代科举盛行,但是贫穷的书生怎么凑够进京赶考的盘缠的呢?
    答:如果一定要去北京参加考试或者活动,提前两三天过去就行。但是在古代,并没有这个条件。如果一个海南的考生要前往北京参加考试,他在路上至少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哪里不要花钱?前文说到,古代许多考生都出身寒门,家里大多是世代务农的,哪里有钱给孩子进京赶考呢?这个问题我们...
  • 太原进京是什么意思?
    答:在古代,太原进京的路途是漫长而艰辛的。太原到京城,需要跨越黄河,经过山西、河北、北京等省市,全程约有800公里。早期的交通工具大多是靠人力和马匹,道路条件十分艰苦,需要不断穿越山沟、峡谷和荒漠。因此,太原进京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克服很多艰难险阻。太原进京是古代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