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好像是《孟子》上面的,记不全了,好像有“虽天下人阻之,吾将独往”,这句话怎么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天下人可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曹操遭人骂,自然有他的原因。什么原因?也很多。但说得最多的,是“奸”。比方说,篡汉,在古人看来就是奸。狡诈,在古人看来也是奸。不过,最让一般民众痛恨的,还是曹操说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人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案子,看看是不是事实。

  这事《三国志》没有记载,只见于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杂记》。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把他们一家都杀了。为什么要杀呢。三书的说法不一。《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的说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的说法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看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杀人动机。按照《魏书》的说法,是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按照《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说法,则是因疑心太重而误杀。《魏书》是比较维护曹操的,我们姑且不论,就看后两种说法。

  后两种说法中,孙盛《杂记》的说法又更具体。一是曹操听见了些声音(闻其食器声),二是曹操杀人以后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谓“食器声”,应该不是洗锅碗的声音,是磨刀子的声音。曹操这才疑心,才杀人。杀了以后,才发现人家是准备杀猪宰羊款待自己,误杀了好人,这才会“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凄怆(音创chuang),就是凄惨、很悲伤的,只好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辩护。当然,这种辩护并不能洗刷他的罪过。但能够“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然而《三国演义》的改动就大了。“凄怆”的心情没有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宁肯我对不起别人,不能别人对不起我。这里说的“人”(别人),是特指的,就是吕伯奢一家,是“个别人”。后一句话说的,则是普天之下的人,是“所有人”。这个范围就大不一样。虽然都是恶,但恶的程度不同,分量不一。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曹操当时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成一贯如此,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所以,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

  不过即便如此,毛批仍说:“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换了别人,一定反过来,说宁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不可以我对不起天下人。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实际上都是像曹操那样做的(试问天下谁不有此心者),然而“谁复能开此口”呢?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毛批说,这是曹操超过其他人的地方,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太多。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操的。他们都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

  参见《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集 真假曹操

相人莫良于眸子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反躬自问,正义确实在我手里,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勇往直前。
这是一种勇气与豪迈,是一种气魄。形容大侠比较合适,代表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
孟子 《公孙丑上》

其实很好理解,孟子所赞同的学说并非当时社会所能立即接纳的。哪怕受到整个社会当时的风俗观念所限制,我仍然能够按照我自己的思想,所行使自己的行为,不受其他人的指责与阻扰,坚守自己的道义与境界。

  • 请问古人有句话,意思是在困境中兴旺,在安逸中颓败. 是什么(8字的)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有句话我记不清了,但是经常能用到,请教各位大哥了!
    答:取次花从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注释]〔1〕“曾经”句:《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说经历过海上之游,则对其他水路不感兴趣。比喻经历过大事与极美境界,对其他事则看不上眼。〔2〕“除却”句:宋玉《高唐赋》言巫山神女与楚王有情,后化为云雾,...
  •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
    答:从表面看,《孟子》此章只是一篇简短的驳论文,先反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但加以深究一番,我们便不难发现,无论是“破”还是“立”,孟子始终高扬儒家旗帜,将儒家思想既作为自己判断是非、立世处事的最根本准则,也作为全社会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一、儒家思想的...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出处是《孟子·尽心上》。 【原文节选】 《孟子·尽心上》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
  • 不忘祖先不忘根的语句
    答:4. 求歌词:常相依,不忘祖先的根基 你说我俩长相依,为何又把我抛弃。你可知道我的心里,心里早已有了你。你还记得那过去,过去呀我爱你。我又爱你我又恨你,恨你对我无情无义。有句话儿要告诉你,又怕你伤心哭泣,有心把你藏在心里,又觉得对不起你。希望你呀希望你,希望你把我忘记,慢慢...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三是哪三
    答: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一句怎么说?
    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无规矩不成方圆:拼音Wú guī jǔ bù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
  • 《孟子》一书主要讲什么的?
    答:《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答:这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就有相关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其愚昧的行为,催使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我们...
  • 挂历上面的字,好像是《论语》上面的句子,也可能不是。求大神翻译。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挂历上面的字是: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是两千多年前孟子对柳下惠的由衷赞许,看起来似乎很平常的话所承载的信息颇多,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一解析。一、 析词义 就字面而言,在“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里只有“三公”和“介”两个词较为费解。 对“三公”一词,现在大都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