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有漏禅与无漏禅的差别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佛教的有漏禅与无漏禅的差别是什么????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现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题了。修持佛法得道,是得无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种通:天眼通(现代有人称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尽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尽通,那就不叫外道了。   什么是漏?我们的六根都在漏。这一代年轻人眼漏得很厉害,近视眼特别多,在电视和日光灯影响之下,眼睛的精力损耗特别大。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我读书非要用普通的灯不可,日光灯对我来讲,闪动得太厉害,眼睛受不了。当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经,几乎除了吃饭、上厕所、睡眠之外的时间统统在读书,真做到了手不释卷、眼不离卷,字又那么小,还要作笔记,这么弄下来,眼睛也没弄坏。当年的灯是油灯,用一小盘花生油和棉灯蕊,如此而已。现在的灯很亮,很多书用全白的纸印,这样也会伤眼。所以我们出版的书,都不喜欢用太白的纸,外行的人还问我们,为什么用比较差的的纸印书。   我们的生命就一直由六根在漏,不要以为只有漏丹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烦恼不能停的话,意根也在漏,当然不能成道。得阿罗汉就是得无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动了,内外皆绝。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话,是小乘法门的极顶,也是无漏法门的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外缘都放下了,内在连呼吸都不动了,内外皆绝,就心如墙壁,才可以证入无漏的境界。这境界就是小乘无漏果的极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话,至少祛病延年不成问题,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   大乘菩萨是入世的,其实入世的菩萨随时都在漏,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学出去教书,回来后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笨学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杀算了!我对他说,这就像人家说,养子方知父母恩。他接着说,第二个痛苦是身体吃不消。他还不到三十岁,身体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厉害。道家说法是,「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你再好的功夫,开口讲几十分钟之后,功夫就垮了。烧饭的火候要够,如果一下生火,一下灭火,自然无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样,教书不能不动思想,动了意,火工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乘菩萨入世是利人,不是为了利己,全盘牺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有人问我,耶稣是不是菩萨?我说绝对是菩萨!他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所以不要用宗教外形来看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他要劝人为善,只有那个办法,最后牺牲了自己。他最后讲,自己是为世人赎罪,这种心境是没有埋怨痛苦,是行菩萨道。我觉得他的伟大,是最后被钉上了十字架,流出来的血是红色的,表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行菩萨道是有漏的,要达到无漏之果,只有行小乘禅观的路线。   但是小乘罗汉的果位并非究竟,即使入定,终究要出定。出定就会明白,小乘的这个有余依涅盘非究竟,必须由小向大,转向大乘。所以师子意菩萨说,有漏与无漏是对立的境界,如果了解到,真正大乘菩萨就是在有漏有为法中,证得无漏无为法的道,就证得平等法门。不起有漏、无漏的分别,不着于小乘的清净、非出世之相,也不着于大乘的非入世之相。既然不着相,入世出世都一样,这就是入不二法门。

【 无漏 】 《 佛学大词典 》
‘有漏’之对称。漏,为漏泄之意,乃烦恼之异名。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故称为漏。又漏有漏落之意,烦恼能令人落入于三恶道,故称漏。因之称有烦恼之法为有漏;称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为无漏,如涅盘、菩提,与一切能断除三界烦恼之法,均属无漏。

有漏禅,就是如来禅,也就是四禅八定,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无色定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些是有漏禅,因为没有真正开悟。无漏禅,是祖师禅,也就是禅宗的禅,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不是按照上面四禅八定的顺序来的,是直接印证到了开悟的状态。

有漏指世间,无漏指出世间。
有漏禅就是禅定的时候,有明确的世间目的,比如治病、神通、静心等等目的。
无漏禅就是你禅定的目的,就是获得佛法的般若智慧,没有那些世间利益的想法。

漏可以理解为漏洞。
一个是有漏洞的智慧,一个是圆满的无漏洞的智慧。

止观二字。止则无念生,若有漏禅;观则为在止的基础上的内观,近似无漏禅那。

一个有漏,一个无漏

  • 佛教的有漏禅与无漏禅的差别是什么???
    答:所谓有漏禅,即是暂伏烦恼。但不能真正解脱。所谓无漏禅,能得解脱。能发出世间的清净慧 那么这些内容在释禅波罗密说得很祥细。分为四大类。世间禅。出世间禅。亦世间亦出间禅。非世间亦非世间禅。 最后的最上乘禅即是我们常说的六祖垣经中所说表述的。 一、世间禅二、亦世间亦出世间禅三、出世间禅四、非...
  • 佛教的有漏禅与无漏禅的差别是什么???
    答:有漏禅,就是如来禅,也就是四禅八定,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无色定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些是有漏禅,因为没有真正开悟。无漏禅,是祖师禅,也就是禅宗的禅,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不是...
  • 慧解脱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答:二者有五义之不同:(一)就观而言,慧人修性念处,俱人修共念处。(二)就行而言,慧人修行正道断惑,俱人则正助兼修。(三)就所依法而言,慧人不习事禅,直缘真理,俱人兼修事禅(事禅分为有漏根本四禅、无漏禅、灭尽定等三种,其中,无漏禅又有观、练、薰、修等四种,慧人实际上亦修观...
  • 佛与禅的真正区别?
    答:在实证上以识为中心,转变有漏之心识,而成为无漏之实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最后将能观之识亦归诸于空,证入“能所一体”之世界。 二、“禅”的源起 “禅”是从梵文的“禅那”这个词音翻译过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禅”实际上是一个外...
  • 请教为何不是每一位阿罗汉都有神通?
    答:2、阿罗汉不是都有神通的。阿罗汉如果没有报得的神通,就只能去修。修得的神通,是通过对禅定的修习,于(地水火风青黄赤)而至白遍的八遍中,各各生起八种等至之后,当以此等十四行相调伏其心:(一)以顺遍,(二)以逆遍,(三)以顺逆遍,(四)以顺禅,(五)以逆禅,(六)以顺逆禅,(七)...
  • 什么是禅?
    答: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 佛,道和禅各自是怎么定义的?三者之间的区别怎样?
    答:后为佛教所吸收,为“三无漏学”与“六度”之一,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如来禅、清净禅)的区别。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禅那与禅定可视为同义词,但是两者的分别在于,禅那的范围窄而定的范围宽。禅那专指色界以上的四禅境界,而欲界诸定因智慧...
  • 清净道安般念是世间禅佛陀教导安般念是出世间
    答:可以说,安般念有两种修法,一是导向于世间禅定,一是导向于出世间禅定!而只有后一种修法才是《杂阿含经 》中佛陀教导的修法! 在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将安般念称为十六特胜,也是归为既可以是有漏禅,也可以是无漏禅。 自从末学接触到大愿法师讲解的《三十七道品》、《一乘道》和《内观禅修训练...
  • 四禅有哪些?
    答:犹如明镜。不动净木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何故此四禅中。独名不动定也。初禅觉观动。二禅喜所动。三禅乐所动。是四禅中先离忧喜。今复除苦乐。故名真定也。 三界胜定。无复过此若三乘行人。善巧照了分明。则因此定发真无漏。有漏外道无慧方便。入此定时。不坏身色。直灭其心。入无想定。谓为...
  • 佛学中“禅”是什么意思
    答:为“三无漏学”与“六度”之一,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如来禅、清净禅)的区别。 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