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为何不是每一位阿罗汉都有神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请教阿罗汉是谁?初学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
  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
  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
  称为佛果。


  一、声闻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
  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
  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走上涅
  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
  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
  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一、初果: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
  "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
  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
  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是断除此三种烦
  恼。

  ①、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②、戒禁取见结: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
  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这些都是邪行。

  ③、疑结: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
  初果者无此烦恼。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
  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假如
  一个人对佛、法、僧以及戒有绝对的信心,一点儿也不怀疑,那他就是断了疑结,
  意经典说他已经证悟到初果了。

  学佛者在修学的过程中,如果对佛、法、僧,以及戒律还会有怀疑,既是说
  他还没证悟到初果;如果他对佛、法、僧以及戒律绝对没怀疑时,那肯定可以证
  得初果了。证初果者又称为见道,既是见到解脱之道。他很清楚的确认八正道、
  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等是解脱之道,而且真正体验到此修行方法,才是真正解脱
  生死之道。我们没证悟初果的学佛者是凭着听闻佛法,分析、了解、推理、相信
  这些道理,但对于初果圣者来说,是真正的领悟和感觉到。比如有人从听讲中学
  习到一些游泳的技术,当他有机会跳进水中,就可体验到游泳只不过是如此罢了。
  虽是如此,然而他的游泳技术未必熟练。同样的,初果圣者虽然是见道,但他还
  有很多业习,故他需要继续修行。初果圣人由于断三结,绝对不会轮回到恶道去,
  并且最多天上人间来回七次生死,最后一生必证阿罗汉果。既是说,有些初果圣
  人的因缘好,烦恼薄,今生就可证悟阿罗汉果,未必一定要修行七世后才证得阿
  罗汉果。那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间逢无佛法,居于家中也能证阿罗汉果,证果后必
  出家自然的比丘形相。

  二、二果:

  梵文称为斯陀含果。证初果圣者断除三结后,必须继续修行,到另一阶段,
  贪瞋痴减薄,便证得斯陀含果,此果又称为"一来果"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
  除,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在这往返生死中,他必定能继续修行而
  证阿罗汉果,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证悟初果,可以直接证悟斯陀含果,那是因为
  各人因缘不一样,烦恼轻重不同之缘故。果位越高,烦恼就越轻。故证果并非得
  到什么,而是把烦恼放下。

  三、三果: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译为不来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故在欲界
  死后,生色界五净居天,永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修行,证
  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进入色界后就没有了。三
  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但还有色界与无色界的贪。因为有色界的贪,故今生舍报
  之后,就生在色界。

  三果圣人断除五下分结,既是我见、戒禁取见(邪行)、疑、欲界的贪以及
  瞋心。我们可试探证果的圣者,如果还有瞋心,那肯定他不是三果圣人。依经上
  说在家居士可证得三果,证果后自必绝男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
  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故称为有学圣人。

  、四果:

  梵文称为阿罗汉果。阿罗汉译义有三:一者、杀贼;二者、应供;三者、无
  生。意思是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
  的圣者。由于已断烦恼和证得涅盘果,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故阿罗汉称为无学
  圣人。此圣者断除的烦恼有:

  ⑴、色界取:色界的贪。

  ⑵、无色界取:无色界的贪。

  我们凡夫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称为三有的贪。三果圣者断除欲界的
  贪,初果与二果的圣者都还没断除它;阿罗汉却完全断除了这三界的贪。

  ⑶、我慢:阿罗汉断除了我慢,既是我们凡夫在心、境对立时,会认为外面
  所知的是境,能够知道的是我,这跟身心无关,这是一种知觉上面的执著,这个
  "我"称为我慢。

  ⑷、掉悔:阿罗汉断除了不安--掉悔。学佛者在修行过程当中,每当他进
  入某个境界时,要把那个境界舍掉,才可以进入另外更高的境界。比如修禅定,
  进入初禅者,要舍掉初禅的境界后,继续修行,才可进入二禅。如果不放弃,他
  就会执著初禅的境界。在修行的过程中,当他放弃初禅,要进入二禅时,心退回
  初禅去的心理,称为"掉";另一方面,因为他放弃初禅想要进入二禅,当他还
  没进入二禅时,他很后悔放弃初禅,称为"悔",这两种心理合称为掉悔。同样
  的,我们世间人作了一件事情,过后一直怀念那件事情,也是掉悔的心理。

  ⑸、痴:阿罗汉断除了痴的烦恼,所谓痴是无知的意思,既是不能明辨是非
  以及不明白事理。既是不知道因果,不能明辨是非称为痴。

  阿罗汉断除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我慢、掉悔以及痴五种烦恼,它们称为
  五上分结。阿罗汉是在佛住世,有佛法的时候,听闻佛法而悟道的,有些甚至之
  听闻一句佛法就觉悟,故称为声闻。阿罗汉种类很多,普通可分为两大种类:

  ⑴、慧解脱阿罗汉:依智慧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阿罗汉,然而未能证得灭尽
  定乃至二禅,由于不能解脱定障,所以有些阿罗汉没有五通,只有漏尽通。

  ⑵、俱解脱阿罗汉:能证得灭尽定的阿罗汉,于定、慧都究竟解脱,故能得
  "三明六通"。

  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有神通,在经典上记载:有一个阿罗汉比丘尼,她在睡
  觉时,有一个恶人进入她的房里,把她奸污了,同时把她囚困起来,她没有神通,
  逃不出去。莲华色比丘尼以神通去搭救她,并且教导她修神通,结果那个阿罗汉
  比丘尼修成神通后逃去见佛陀。佛陀告诉她并没有破戒,因为她当时并没有淫欲
  心。解脱是依智慧,并非依神通,也非依禅定。但是要有一定的定力,智慧才会
  生起,所以一般上阿罗汉都能够进入初禅,有些阿罗汉没办法进入灭尽定,他们
  被称为慧解脱罗汉。阿罗汉断除所有的烦恼,无需再修学,所做已办,故称为无
  学。在经典中又说阿罗汉不受后有,既是他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果报了。


  三、辟支佛:

  译为独觉;也作缘觉,此类圣者在修行过程是"不由他觉",多生于无佛、
  无佛法的时期,独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听闻佛法,只是观无常悟入缘起
  的寂灭(涅盘),既是观十二因缘而证得圣果。因其观因缘而觉悟,故称为缘觉。

  辟支佛之所以称为独觉,是因为在没有佛法的时候,众生的根器很差,在当
  时能觉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证果后的辟支佛必定自发过头陀生活,由于没有同
  等根器的众生,所以辟支佛没有师长、没有同学、也没有弟子,故称为独觉。此
  类的圣者不需要佛陀的教导,就可以觉悟,故他的智慧比声闻果位的圣者更高一
  筹。辟支佛过去世有修学的因缘,他们多数是佛陀住世时的初果或二果圣人,这
  些圣者投升天上,再回来人间时,多数佛法已经灭了。因为他们过去证果的善根,
  最后一生在人间,虽然没有佛法,然而会自动自发去修道,自发的觉悟,所以被
  称为缘觉。


  四、三藐三佛陀:

  既是佛,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既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前面所讲的四果圣者,断除烦恼证果,只是自己觉悟;而佛陀不但自己觉悟,而
  且也能令他人觉悟,不但如此,他的觉行最圆满。

  一、自觉:佛陀自己觉悟,他觉悟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觉悟万法皆
  空,故成为正觉。佛陀不只是智慧上觉悟而已,而且德行也圆满。

  二、觉他:佛陀不但能自己觉悟,而且能令他人觉悟。比如证阿罗汉果的圣
  人,证果之后,知道觉悟是怎么一回事,但很多时候却不懂得教导人,使他人觉
  悟;而佛陀是具有智慧的觉者,能运用各种善巧方便,度化众生,令他人也觉悟,
  所以佛陀是自觉觉他的圣者。

  三、觉行圆满:"觉"是智慧;"行"是德行。佛陀的觉行圆满,既是断除
  烦恼,智慧圆满,佛陀的众德具备,所以称为德行圆满。佛陀觉行圆满的果报是
  拥有一个佛土;有他所救度的众生;以及佛身相好庄严,佛陀能够令见到他的众
  生生欢喜心与尊敬心,这是因为佛陀具有世间人最圆满的三十二种好相,八十种
  随形好。佛陀的德行可分为智德、断德与恩德三种:

  ⑴、智德:佛陀觉悟到一切法的法性与道理,并且能够毫无差错的随着众生
  的根器而说法。

  ⑵、断德:佛陀断除一切烦恼,自由自在。

  此两种德行阿罗汉也具有,但是不如佛。

  ⑶、恩德:佛陀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誓愿度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皆有恩
  德,而阿罗汉却没有,故说佛陀的觉行圆满。

  佛陀有一切智智,既是世间一切无所不知。但是我们不要误会把佛陀当成上
  帝,佛陀是觉悟者,他无所不知,但佛陀不是无所不能。佛陀有三不能:一者、
  众生度不尽;二者、无缘不能度;三者、定业不能转。既是说佛陀不能违背世间
  的因果,佛陀成佛也是顺着世间的因果,所以佛陀是一位觉悟者,并非是主宰者。
  佛陀不是万能,不能使我们成佛,他只能慈悲的把觉悟的道理开示出来,教导依
  据佛法去实行,精进不懈,那我们就能与佛一样证悟涅盘,解脱生死--成佛。

  五、证悟者的能力:

  六通、三明与十八不共法。

  一、六通:既是六种神通。

  ①、神境通:能变多为一,一为多;大为小,小为大;入水入地不为山河石
  壁所障碍,且能凌空飞行自在,来去无碍。

  ②、天耳通:能于近处、远处听闻与明白六道众生所说的言语。

  ③、他心通:知道其他众生心之所想、所念。

  ④、天眼通:能见远处、近处一切事物不被隔障,粗细表里皆能见,有能见
  众生的业,知道来世生在何处。

  ⑤、宿命通:"宿"既是过去的意思。知道自己与众生过去世的业报,从何
  处来。

  ⑥、漏尽通:"漏"既是还有烦恼的意思;"漏尽"既是断除所有的烦恼。
  漏尽通是知道自己与他人内心解脱生死烦恼的情形。

  前五通外道也能修获,漏尽通是佛陀与一切阿罗汉必有;六神通有深浅不同,
  唯有佛陀才能究竟圆满。

  二、三明:

  宿命、天眼与漏尽三通在断除烦恼的阿罗汉才可称为三明。此三明是以智慧
  证得彻底究竟,清楚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通"只不过有此种能力罢了。

  ①、宿命通:具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他的宿命通不但很清楚的知道过去世
  的事,也能知其前因后果。

  ②、天眼通:具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他的天眼清净,他能够看到未来一切
  世的前因后果,称为天眼明。

  ③、漏尽明:阿罗汉圣者知道自己断除所有的烦恼,同时也知道他人的烦恼
  断除了。有漏尽通一定有漏尽明。

  经典上常说,证悟阿罗汉的圣者有三明六通,但是慧解脱阿罗汉没有具足三
  明六通,他只有漏尽明,因为他没有宿命通与天眼通,只有漏尽通。凡夫也可从
  修学禅定中得到前五种神通。佛陀也有三明六通,与阿罗汉相比,佛陀的三明六
  通比较高明。另一方面,佛陀还有十八不共法,既是说佛陀成道,他所具有的能
  力与阿罗汉、凡夫是不一样的。

  三、十八不共法:

  ⑴、身无失:佛陀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圆
  满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

  ⑵、口无失:佛陀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生之机宜而使他们皆得
  证悟,是名口无失。

  ⑶、念无失:佛陀修诸甚深之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之中心无所著,得第
  一一义之安稳,故名念无失。

  佛陀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在日常生活中,佛陀的身口意行为一点也没
  有过失;阿罗汉的行为就没有那么清净。经上记载:有一个阿罗汉,他每天过一
  条河,河中有一位女河神,他每次要过河就说:"小婢,请让开,我要过河。"
  女河神以为这个阿罗汉轻视她,就去找佛陀论理。佛陀就问阿罗汉有说此话否?
  阿罗汉承认有,佛陀就叫他向女河神道歉。阿罗汉对女河神道歉说:"小婢,对
  不起。"原来这位阿罗汉前五百世都是婆罗门出身,因为种姓高贵,故有傲慢的
  业习。虽然今世证悟了阿罗汉果,他没有此烦恼,但业习尚存,这不妨碍他证悟,
  但口业还有过失。

  ⑷、无异想:佛陀对众生一视同仁,没有所谓的这个好,那个不好,平等普
  度,心无简择,是名无异想。阿罗汉还有分别,佛经上有记载:佛陀的弟子须菩
  提尊者认为:穷苦的人家,生活难以维持,没有多余的饮食供养出家人,所以尊
  者专门乞富不乞贫,以免增加贫穷人家的负担;反观大迦叶尊者却认为:出家的
  沙门,守道行法,是人间的福田,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故
  尊者专门向贫穷人家化缘,免除他们将来贫困。须菩提与大迦叶尊者有分别众生
  的因缘而度生,生起不平等之心。

  ⑸、无不定心:佛陀没有出定或入定,行、往、坐、卧常在甚深的禅定中,
  是名无不定心。阿罗汉就有出定或是入定,他们入灭尽定或出灭尽定。

  ⑹、无不知己舍:佛陀念念知道自己对一切法已经没有执著,是名无不知己
  舍。

  ⑺、欲无减:佛陀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⑻、精进无减:佛陀之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
  进无减。

  ⑼、念无减: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正念中,是名念无减。

  ⑽、慧无减:佛陀具一切智慧,无时无刻不在观照智慧中,是名慧无减。

  ⑾、解脱无减:佛陀时时刻刻都处在解脱之中,是名解脱无减。阿罗汉有时
  还会生起"苦"的感受。

  ⑿、解脱知见无减:知道一切修行解脱之方法与道理,是名解脱知见无减。

  ⒀、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陀现三十二种好相,八十随形好,调伏众生,以
  智慧演说一切诸法,教化众生使其解脱证果,是名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⒁、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陀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
  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⒂、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陀以清净之意业,随智慧说种种法,灭除众生的
  无名迷惑,是名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陀无时无刻都用智慧度化众生;阿罗汉进
  入灭尽定后就没用智慧度化众生了。

  ⒃、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陀以智慧照知过去所有一切法,悉能遍知而无碍,
  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⒄、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陀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无碍,
  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⒅、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陀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无碍,
  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此三种智慧称为正遍知,既是一切无所不知;阿罗汉未必无所不知,而佛陀
  是无所不知,称为一切智智。


  五、总结:

  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灭,世间的一切都在因果之中,佛陀成佛也不离因果。我
  们凡夫要修行也和证果的圣人--初果、二果、三果及四果一样,都在因缘之中。
  所谓觉悟解脱生死就是觉悟因缘法性本空,没有自性,没有我们所执著的自体。
  当我们发现到一切法没有自性时,就会发现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涅盘,所以
  说觉悟就是证悟到涅盘,并不是说有一个涅盘的境界可进入,而是要发现到这世
  间的万法本来就是涅盘相,这才是真正的觉悟。有很多人听闻佛法后,认为这个
  世间很苦恼,他想要到个没有苦恼的地方去,就往此志向去追求,这是一种错误。
  真正的觉悟者,是要在世间的因缘法中去观察,缘起性空,万法无自性。因其本
  无自性,故无生灭可得,此就是所谓的涅盘。证果者涅盘之后,并没有到另一个
  地方去,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他证悟到现前本来不生不灭--涅盘。修行者证
  悟涅盘后,就有所谓的果位。果位的圆满与否,那要视其修行、利益众生之行为、
  与他的福德圆满程度来决定。觉悟到不生不灭的境界是一样的,但是他的智慧与
  德行就不同。也因为如此,在小乘佛教的国度里认为佛陀与阿罗汉是一样的,他
  们把佛陀称为大阿罗汉。其实佛陀的智慧和德行与阿罗汉是决然不同的,这其中
  包括了十八不共法。

阿弥陀佛!师兄的这个疑惑,是对佛法的不了解。神通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因我们众生的妄想颠倒业报感招,而失去这些功用。阿罗汉通过修行,看破这一切的虚妄颠倒,定慧双增,因为焕发本有的神通。师兄,阿罗汉并非是师兄所理解的,把神通当作消除寂寞的法乐,因为阿罗汉根本就没有寂寞可言。我们凡夫不知心为何物,不知在心上下功夫。盲目追逐外境,贪着声色,却不知这一切皆是芸花一现,无常之物,留不住,终不可得,故而会有忧郁烦恼寂寞苦闷。大阿罗汉早已铲除一切烦恼根本,何来的寂寞可排遣,何需担忧?

对于阿罗汉来说,神通的带来也有两种,修得与报得两种。

1、所谓报得的神通就是证悟阿罗汉果地时候,同时就带来了神通,比如周利盘陀伽尊者,在他证悟阿罗汉果地时候,同时也得到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成为有大神通的尊者。类似的例子包括佛陀证悟时所同时获得的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目犍连尊者证悟时所获得的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
这些都是前世修行以至今生证悟时报得的神通。

2、阿罗汉不是都有神通的。
阿罗汉如果没有报得的神通,就只能去修。修得的神通,是通过对禅定的修习,于(地水火风青黄赤)而至白遍的八遍中,各各生起八种等至之后,当以此等十四行相调伏其心:(一)以顺遍,(二)以逆遍,(三)以顺逆遍,(四)以顺禅,(五)以逆禅,(六)以顺逆禅,(七)以跳禅,(八)以跳遍,(九)以跳禅与遍,(十)以超支,(十一)以超所缘,(十二)以超支与所缘,(十三)以支的确定,(十四)以所缘的确定。
在完成这样的修习后,可以修习以下神通:(一)决意神变,(二)变化神变,(三)意所成神变,(四)智遍满神变,(五)定遍满神变,(六)圣神变,(七)业报生神变,(八)具福神变等。
具体可以看清净道论的《神变品》

3、佛陀说:「Pubbe kho Susima dhammatthitibanam paccha nibbane banam.」——「先是法住智,后是以涅盘为对象的道智。」
这是什么意思呢?道智并不是八定与五神通的结果,而是观智的结果;所以道智只能接在观智之后生起,而不是接在八定与五神通之后生起。在《须师摩经》中,所有的观智都归类为法住智。法住智的「法」是指诸行法及其无常、苦、无我三相;「住」意指「立足于」;「智」即指智慧。所以法住智指的是:立足于诸行法无常、苦、无我三相的观智。

阿拉汉分为慧解脱和俱解脱。如果要细分的话慧解脱阿拉汉可以分为全没有定力的心解脱以及具备近行定或以上的慧解脱。

修习‘定’能开发8明,也就是8种‘智能’。掌握4禅后,以之为基础,可发展8种技能(智)1.毗婆嗜那智。2.神足智。3.神变智。4.天耳智。5。他心智。6.宿命智。7.天眼智。8.漏尽智。而神通也包含在其中。同时拥有4禅而到达灭想定的阿拉汉称为俱解脱阿拉汉。

有一些阿拉汉连初禅以及5神通都没有。这在深须盗法的经文中有提及。这就是心解脱阿拉汉。

报得是指成就漏尽智的阿拉汉,同时获得另外的5种神通或者其中之一。这种额外的‘获得’是因为过去世修行至今世修行的善业(包括发愿)成熟所导致的。

修得是指成就漏尽智的阿拉汉并不是因为过去世的善业成熟获得的,而是依靠修习4禅所发起的8明,以4禅为基础而开发的智能。在完成这样的修习后,可以修习以下神通:(一)决意神变,(二)变化神变,(三)意所成神变,(四)智遍满神变,(五)定遍满神变,(六)圣神变,(七)业报生神变,(八)具福神变等。
具体可以看清净道论的《神变品》

其他的繁星流动贤友回答的很详细了。

阿拉汉不会可以去修习神通,因为学习佛法的目的是解脱而不是神通。有没有神通和解脱是两回事。

简单的解释,一者按通常之次第,断烦恼障,最终汇归灭尽定
一者根器不同,现前以空慧断烦恼障,不需修定,已断见思
其实,这可能就是对于定慧关系的误解,这点不妨再深入一下

下引一段
所谓俱解脱,指得灭尽定,由慧、定之力,断除烦恼、解脱二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而慧解脱则系未得灭尽定,仅以慧之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二者有五义之不同:(一)就观而言,慧人修性念处,俱人修共念处。(二)就行而言,慧人修行正道断惑,俱人则正助兼修。(三)就所依法而言,慧人不习事禅,直缘真理,俱人兼修事禅(事禅分为有漏根本四禅、无漏禅、灭尽定等三种,其中,无漏禅又有观、练、薰、修等四种,慧人实际上亦修观禅)。(四)就神变而言,慧人有十四种神变,俱人有十八种神变。(五)就三明八解脱而言,慧人虽有一明、二明,然不具三明,其八解脱亦不全具,俱人则三明八解脱皆具。
(这里有大量佛学名词,看得懂的部分应该已经够您了解了,其实这段中大量的名相,末学也是刚刚才学到)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我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罗汉不一定有神通.但罗汉一定有智慧.否则.就不是罗汉了.
菩萨不一定有神通.但菩萨一定有慈悲.否则.就不是菩萨了.
人们常说”菩萨保佑”.但没听说”罗汉保佑”.因为慈悲是菩萨的特点.

神通是禅定的产物.
当罗汉或菩萨也修成神通的时候.就有神通.
当罗汉或菩萨没修成神通的时候.就无神通.

佛的时代.有位比丘尼.已经证罗汉果.但没有神通.被恶人侵犯.而毫无办法.
事发以后.她向莲花色比丘尼学习神通.才成为大神通者.

理由就是你说的啊,就是慧解脱与俱解脱的不同。而神通是在定中修的,印象是至少要得初禅定甚至是四禅的禅定,依定修通,便得神通,所以五通是与外道共的,因为依外道法也能得禅定。在禅定中起观发慧,两者都成就了,就是俱解脱。

如果修行者修定能修到未到地定,在未到地定中起观,进而发慧,因为禅定未成就,所以称慧解脱,但是如果得慧解脱,要修禅定也是很快的。

佛法里没有自然有的,都是因缘有的。虽得阿罗汉,不修神通一样没有神通。

  • 请教为何不是每一位阿罗汉都有神通?
    答:1、所谓报得的神通就是证悟阿罗汉果地时候,同时就带来了神通,比如周利盘陀伽尊者,在他证悟阿罗汉果地时候,同时也得到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成为有大神通的尊者。类似的例子包括佛陀证悟时所同时获得的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目犍连尊者证悟时所获得的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这些都是前世修行以至今...
  • 阿罗汉也不可能时时有神通,没有神通的时候怎么办
    答:神通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因我们众生的妄想颠倒业报感招,而失去这些功用。阿罗汉通过修行,看破这一切的虚妄颠倒,定慧双增,因为焕发本有的神通。师兄,阿罗汉并非是师兄所理解的,把神通当作消除寂寞的法乐,因为阿罗汉根本就没有寂寞可言。我们凡夫不知心为何物,不知在心上下功夫。盲目追逐外境,贪着...
  • 为什么慧解脱阿罗汉没有神通呢不是说根本得到了就行吗
    答:阿罗汉不是都有神通的。阿罗汉如果没有报得的神通,就只能去修。修得的神通,是通过对禅定的修习,于(地水火风青黄赤)而至。
  • 为什么佛佗,不来世间大显神通且现身说法? 好认大家没有疑问。人人归依我...
    答:佛世时代,佛不许弟子滥用神通,阿罗汉的弟子们,也并不是都有神通。相反的,若用神通,虽能感化众生于一时,不能摄化众生于长久。而且,善用神通如比丘之中的大目犍连,比丘尼之中的莲花色,分别为罗汉、罗汉尼的神通第一,结果,大目犍连死于鹿杖外道的乱棒,莲花色死于提婆达多的铁拳。故历代祖...
  • 佛教为什么不讲神通
    答:就是世间那些草木啊,风神啊,这些神如果附人的话,那个神通就很大了,对不对,就神通很大了,所以我们。我们中国前面有十年的气功热,他们都讲神通,讲本事多大多大。有的人研究到佛教了,他就疑惑呢,佛从根本上,你所要看的像刘谦变魔术一样的,这些本身就是虚妄境界里面的事情,虚妄的境界里面可以...
  • 罗汉:具云阿罗汉。有三义,一杀烦恼贼,二不受后有,三应受人天供养...
    答:回答:一、应供——在因地时,比丘是乞士。故在果地时,阿罗汉是应供,即是人间的人与天上的人应当供养的。也叫‘供应’,即是去供养其它的比丘。在佛住世时,一切比丘都要供佛,但是有一次,佛就变成一个道人转供养一切的比丘,故叫‘供应’。二、杀贼——杀无明贼、烦恼贼、眼耳鼻舌身意六贼。阿...
  • 阿罗汉有神通变化么
    答:小乘阿罗汉。八信,那就相当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法界的菩萨位;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位,在那个位次上神通变化就很大了。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是小乘圣人,不愿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唯有菩萨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 我问佛教弟子为什么不示现神通,他人以阿罗汉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举 ...
    答:至于你说的神通的问题,那些大成就者一是只向自己的眷属展现神通,因为他们之间有缘能信,二是只向有缘众生展示神通,以降服它们的魔性恢复他们的本真!还有就是他们秘密展现神通,并不让其他人知晓,以免暴露身份!这些都不是随意能做的,要看机缘!另外,我要阐述一个事实以消除你的疑惑,目犍连尊者...
  • 佛的神通有多大佛为什么不现大神通,现一个巨大的身形,让我们所有人都看...
    答:@神通,是禅定修学成就后,开发出来的超常能力,最让一般常人感到神奇而具吸引力了。然而,佛陀所要教导我们的,是烦恼的彻底止息与生命的解脱,这不是神通所能成办的。依据《杂阿含第一二一二经》、《中阿含第一二一请请经》、《相应部第八相应第七经》的记载,一群五百位比丘的解脱者中,慧解脱阿罗汉的数目高达三百二...
  • 释迦牟尼为什么不提倡显示神通?
    答:另外一位尚且活在世上的,就是俗称「长眉罗汉」的频头罗颇罗堕尊者。频头罗颇罗堕尊者是阿弥陀经中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之一,为证果的阿罗汉。他既为大阿罗汉,为什么色身还活在世上,不能证入无余依涅盘呢?原来他在世时,有一次对信徒大显神通,赢得信徒们的喝采,尊者一时兴起,对信徒们说:『...